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時間:2021-07-07 20:32:29 900字 我要投稿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900字錦集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900字錦集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親人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每年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范圍,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懷抱,我她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需要,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了我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下小路和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我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清香和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棕子,里面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棕子,我一直到現都認為奶媽棕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棕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脖子上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著手里,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媽媽,女兒現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記憶中,那是什么樣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春節便春節,在冰箱里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可是今年有些不同,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頓時都彌漫著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們這里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取一兩只在屋子里點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帶香包,鮮艷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里拔“圣草”。這里說的圣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農歷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里,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采。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采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復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節,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粽子也懶得包,吃不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就好嘛。可是,在種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父親,是我們堅強的后盾;母親,是我們避難的港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安全舒適、多姿多彩、無憂無慮。

  曾經,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在愛的包圍下茁壯成長。而現在,歲月蹉跎,堅強的后盾上已經漸漸有了“銹跡”,避難的港灣也有些萎縮。作為兒女的我們真應該為父母盡一些孝心了。

  生活中,感恩父母,隨時隨地。還依稀記得去年的端午節——

  為了給父母一個驚醒,一大清早,我便把爸媽都“哄”上街去了。之后,我一個人在家穿上圍裙,開始行動。從抽屜里拿出我一個星期前就準備好的秘密武器——一張寫滿字的紙片。你可別小看這張小紙片,這可是我又求朋友,又求同學,花了兩天時間,才讓他們從他們父母那兒打聽來的做粽子的方法。

  按照紙片上寫的方法,我先把奶奶早就摘來洗好的柴葉,放在鍋里煮。紙上說,煮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時間與火候,不能把葉子煮爛。于是我整整在鍋前看了十分鐘,你可別小看這十分鐘,對于我這個“多動癥少年”來說真是太不易了。

  葉子煮好后,將它們撈到盆里,再放一些涼水,這就完工了。接下來是——急忙拿過紙片來看。哦,是準備重要的食材:泡糯米,買蜜棗。泡糯米簡單:先把糯米淘凈,再放些干凈的水浸上。趁泡米的空兒,我騎上自行車麻溜地奔到了商店,一進店就跑到賣蜜棗的地方。經過許久的篩選,最終我買了一包精心挑選的蜜棗回家了。

  回到家,開始最重要的一項工序——包粽子。

  我按照紙片上的說明,先把一塊干凈平整的木板平放在椅子上,然后把葉子一張一張的鋪在上面,一個粽子用了5——6個粽葉就可以了,我把葉子鋪好后,打算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但是卻怎么也卷不出一個漂亮的。我仔細看了一遍說明,原來葉子的尖端要重合疊在一起,這樣才能包好。我照做了一個,果然包的不錯,這樣,一個基本合格的粽子模型就形成了,然后我抓了一小把糯米放進去,最后塞兩個蜜棗。我小心翼翼的包著,可是有兩個角的大米都漏出來了,不行,重包。就這樣我來回重試了多遍,最終包好一個讓自己基本滿意的粽子。就這樣一回生,二回熟,我包粽子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一會,一鍋香噴噴的粽子便出鍋了。“叮鈴,叮鈴……”,這時,門鈴響了,我想一定是爸媽回來了。我趕緊收拾好東西,將裝幾個粽子在碗里,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

  “爸媽,你們回來啦?”“怎么這會兒才開門,是不是做了什么壞事?”媽媽邊進屋邊詢問我。我使勁地搖搖頭,“不是的”我抓住爸媽的手,把他們拉到餐桌前,“爸媽,你們辛苦了,你們看,我也能幫忙了,我長大了。”說著我把粽子端到爸媽跟前。“真的啊,這——是你自己包的?”媽媽的聲音有些哽咽了。不知怎么的我一下抱住媽媽,媽媽也把我緊緊的摟在懷里。那時的我只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個端午節,讓我感受到了感恩的快樂與幸福。我想感恩不在于特別時刻,只要我們有心,用心,身邊的機會多的是。有了感恩的心,你的身邊就會有愛的漣漪蕩漾。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端午節的日子,收到了許多祝福的短信,很久沒有聯系的朋友,節日的時候總能記得,如約而至的祝福讓我的心情就像這晴朗的天氣一樣。

  過節

  親人的關懷,兒時過端午節的回憶,一幕幕,就像從綠粽葉里一層層撥出來裹著白砂糖的粽子,黏黏的,甜甜的,香香的。那時候的端午節,還是孩子的我最喜歡的是放假、穿新衣服換新鞋、去外婆家。端午節的時候已經是初夏,可以穿裙子和涼鞋了,而大人卻總是選擇在端午節的時候給準備換季的新衣服,穿戴整齊了就領著去外婆家,外婆會準備好多好吃的,有粽子、甜酒、麻花、咸蛋……還有外公做的一大桌子菜。想起那時候的外婆家,可真是熱鬧,媽媽有兄妹5個,我有表兄妹9個,很大一家子人,吃飯大人一桌,我們一桌,別提有多熱鬧。吃完飯了,我們是閑不住的,會跑去田野,會下到池塘摘荷花,還記得,姨媽家的哥哥上過外婆家的屋頂,舅舅家的弟弟偷下池塘洗冷水澡被舅媽罵,我們還偷摘過別人家的青葡萄……年少的樂趣至今還會令我不由得偷笑。

  紅布鞋

  外婆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做的鞋子是最漂亮的。我最喜歡的是她給我做的紅布鞋,燈芯絨的面料,厚厚的鞋底,走起路來平穩舒適。我見過她做鞋的樣子,飛針走線,那么專注,那么熟練,手指上戴著頂針,厚厚的鞋底,針一下就穿過去了,偶爾還見她把針放到自己頭發里摩挲一下。不過這樣的場景,早已是昔年許久,外婆漸漸衰老,眼睛不行了,紅布鞋只能在我的回憶里打轉,最后的那雙鞋,鞋面漸漸褪色,鞋底漸漸磨薄,線頭漸漸松動,大腳趾漸漸露出來,一點點跟隨時間寫滿滄桑,一點點告別外婆做的紅布鞋,也一點點看著外婆步履蹣跚。

  魚和牛

  外公會做菜,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誰家有個什么事情,定會請外公過去幫忙。但是,這不算什么,外公最大的愛好其實是釣魚。閑著的日子,外公總會背著釣具早早出門,晚上回來,魚簍里盡是驚喜。我小時候也喜歡釣魚,大概也是受了外公的影響吧,我學會了自己做釣竿,自己把蚯蚓掛在魚鉤上,還學外公用米酒泡米撒做魚餌。外公除了會釣魚,還會織網捕魚。每次過端午節,外公會親自下塘撒網捕魚,大魚丟上岸來讓我們雀躍,小魚放生讓它繼續生長。

  牛,是當年的一頭黃牛,外公甚愛之。它認得人,別人都不能牽它,只有外公。初夏時節,水草豐茂,如果外公沒有及時牽它去吃草,它就會遠遠地叫,像是在喊他快來,我們有時候也會跟在外公后面看著不敢靠近它。后來,不幸流行起一種疾病,全村的牛必須宰殺深埋。外公養的那條牛臨死前最后一次望著他叫了,并留下了眼淚。外公的心里估計也非常難過吧,后來好像再也沒有養過牛,再后來田里都機械化了。

  粽子

  現在市場上的粽子品種越來越多,包的材料也五花八門,粽子的形狀也各式各樣,朋友送了2個給我,卻感覺味同嚼蠟,不再是當年的那種味道。兒時那些年的粽子,僅僅是雪白的糯米,長長的,尖尖的,雖然簡單,卻是最香的,也是最令人回味的。

  奶奶包的粽子肯定又煮了一大鍋,我似乎聞到了那股粽香味!

  端午節話當年,憶當年,希望我生命里非常重要的4位老人: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健康長壽!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臨近盛夏時節,在我的家鄉伊犁,河谷總以它極富層次感的面貌醉心于人。正當大片的薰衣草盛開時,我們也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及端午會讓你想到什么?它不似清明微雨,滲透出緬懷故人的肅穆與情思;也不似中秋月圓,總是照亮游子的漫漫歸途。它只是不緊不慢,出現在萬物生長麥浪翻滾的炎炎六月。在我所生活的邊城小鎮,當這個以紀念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在龍舟前的鼓聲和碧波中浩瀚前行‘到達’這里時,既無菖蒲艾葉在屋檐下的迎風飄擺,也無雄黃酒熱辣的余味縈繞心間。然,它卻成了我們童年記憶里最清涼的回憶。

  既言清涼,自然無狂語,兒時無忌的我們自那一日伊始,便挽起褲管和衣袖,開始了潑水的狂歡。小城被縱橫交錯的溪流所環繞,它們源自天山融水,清冽又涼爽,成了我們歡慶這個節日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完全把端午當成潑水節來過啦! 母親自那日在孩子背起書包上學堂前,便早早備下舊衣,這樣就算被哪個不安好心的家伙潑了臟水也無礙,因為知道自己的孩子免不了卷入一場‘浩劫’,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想想那時我的母親簡直可愛極了,現在依舊記得她目送的背影和話語的回聲——可記得打濕了的衣服盡早脫了,穿上背包里的干衣服......

  我們或拿著臉盆,條件好些的自備水槍,還有拿飲料瓶在蓋子上戳幾個洞,見了熟悉的身影便一溜煙似的沖上去,用力擠出一道長長的水線。而我的小心臟還沒走到校門口就提到了嗓子眼

  兒,眼前的混戰已一發不可收拾,我盡量在混戰的人群中努力抽身,可到了教室便再難逃無處可躲的水花了。他們從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落噴涌而出,尤其第一股水灑在后背,那種直入心懷的刺激與透心涼,便將那僅有的矜持都踩在了腳下,渾身都著了魔似的狠命潑回去。回蕩在人群里的釋放和大笑,閃躲與偷襲,即便平日里不怎么搭話的同學,此時都熱烙起來,只是在無盡的歡顏里擺脫課業的負累,因為那一刻,只充盈著我們心里最簡單的快樂。

  每一年都逃不過班主任老師的怒目與責罰,卻每一年都甘心情愿去擁抱那難得的小學時光。等回過頭在看,我們竟忘了那些年正飛快地遠離我們,成了永遠無法交匯的夏日時光。

  我們撿拾著過往時光的碎片,那些最美好的部分,或多或少都與不同的節日相關。而后的每一年,當熱騰騰的粽子擺在眼前時,它們或改變著味道——從最初的紅棗糯米演變成肉餡兒、紅豆餡兒甚至海鮮餡兒......而我總會想起那些年,想起我最親愛的同學們。

  多少年過去,我仍舊最無法忘卻的端午時光,還是與‘潑水’有關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6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各位端午節快樂!作為一位潮汕人,從小耳濡目染,對家鄉的節日風俗也有了一點了解。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我們潮汕端午節的一些風俗,至于由來我就不說了,大家也應該知道。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每逢端午節,潮人都舉行了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風俗,賽龍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藥湯,就是主要的風俗。

  第一是賽龍舟風俗。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和龍船仔。

  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布。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劃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云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后,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第二是食粽風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俗稱“粽”為“粽球”。潮汕話“粽”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粽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粽,是祭吊屈原遺風之一。

  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人食粽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粽球(粽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為餡,有的一半為咸餡一半為甜豆沙,稱為雙粽球;還有山里人尤其喜愛制作“大糯粽”。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后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里,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粽”,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濕、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第三是插艾浴(喝)藥湯風俗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風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圣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風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風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介紹到此結束 。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7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于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盡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于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系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后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妇女性爱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