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小編收集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典故】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孫子·九地》
【解釋】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軍事或決策
【相近詞】
背水一戰
【成語故事】: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造句】:
1、過去那種視競爭者為敵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不再奏效,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如同出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條上的生物種群,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在高度警惕的'同時實現雙贏甚至多贏。
2、在田耕大聲疾呼,決心背水一戰,力促華鋼"置之死地而后生"。
3、為了體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更為了展示向地產老大們叫板的勇氣。
4、畢竟遼小虎如今處境險惡,球員們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遼寧隊才可能決堤逢生。
5、藺相如可以說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是勇更是智慧的表現。
6、因此,不論彭海的競選演說如何精彩動人,一個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一個不自覺自愿守法的人,我們很難期望他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作出什么驕人的業績。
7、軍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8、然而,此役面對實力并不強的四川隊,青島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博出一片新田地。
9、"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大疫之年,許多被感染者來到虱癬園,希望變成不死生物活下去。
10、從這個角度看,"沙丁魚"們要感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谷歌"鯰魚",是它帶來了生死之間的激勵和競爭!
11、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全市上下痛定思痛,置之死地而后生,變壓力為動力,憋著一股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打好園林綠化翻身仗。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我的姑姑的小學的優秀的作文11-16
媽媽的生日的03-10
調皮的表弟的作文12-16
最好的老師的作文02-12
我的的姥姥作文03-25
我的姑姑的作文09-18
姑姑的故事的作文09-07
可愛的烏龜的作文01-19
秋天的植物的作文11-16
美好的情感的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