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4-07-29 12:19:31 藹媚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晉末年的北方大族,后來家道中落。在當時的亂世之中,祖逖帶了幾百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過程中,祖逖主動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糧食、衣服也分給大家。鄉親們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難的人群來到了泗口(今江蘇靖江北)。這時,祖逖手下已經聚集了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人。大家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被外族侵占,都很憤恨,見祖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就推選祖逖做了首領,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打回家鄉去。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勸說他領兵收復失地,司馬睿當時并沒有收復中原的打算,但聽祖逖說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辭,就勉強答應了祖逖的請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他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給他戰衣和兵器,還讓他自己想辦法集結士兵。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絕不再過這條大江!”他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祖逖停了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等到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后,才向北進發。當時,長江以北的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堡塢,互相爭奪。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爭,隨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來越高。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后來,祖逖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領土,許多敵軍也陸續向祖逖投降。晉元帝即位后,覺得祖逖功勞太大,于是封他為鎮西將軍以節制其權力。

  成語寓意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忠”,其精神和行為是在個人身上形成的,它的最終結果是人獻身于國家事業。對個人來說,立忠就是要把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價值標準;把維護和捍衛社會的整體利益,作為自己根本的價值取向,并且通過對國家、對人民做出貢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祖逖胸懷坦蕩,其“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等義行,“慷慨才能立志堅,計謀端可定中原”,生動地展現了報國為民的遠大抱負。

  古人有句名言:“與其茍且立身,枉然出世一場,不若發憤為雄,卓然自立,流芳百世之為愈也。”一個人的忠誠不僅需要熱情,還需要理性,更需要意志和毅力。做人,應該像祖逖那樣既立志,更力行,真正把個人同國家、同人民聯系在一起,以天下為己任,積極進取,盡心盡責,激發更多的干勁,用激情之火錘煉出夢想之鋼,矢志不渝地為國家、為人民建功立業。

  中流擊楫的意思

  【成語】: 中流擊楫

  【拼音】: zhōng liú jī jí

  【解釋】: 擊:敲打;楫:槳。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舉例造句】:中流擊楫,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

  【拼音代碼】: zljj

  【近義詞】:奮發圖強、擊楫中流

  【反義詞】:委靡不振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立志

  【出處】: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傘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唐·房玄齡等《晉書·祖逖傳》)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12-22

成語故事02-04

經典成語故事03-12

成語故事01-30

經典成語故事02-16

經典成語故事02-16

班荊道故的成語故事06-20

怙惡不悛的成語故事10-08

束蘊乞火的成語故事03-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 在线观看国产精选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 视频国产欧美视频 |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