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創新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創新作文 篇1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制約作文教學發展的因素很多,在我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作文批改難。我們認為,作文評價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力,缺乏有效性的指導;二是學生自我評價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千篇一律的評價標準和落于俗套的評語使學生對作文批改索然無趣,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倦情緒,從而導致了作文教學改革半途而廢。因而,作文教學改革必須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落實學生自主評價的主體功能。
一慎用“不”字,鼓勵為主。
以往我們批改作文,總是給學生指出很多的缺點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體”、“選材不恰當”、“結構不合理”、“書寫不規范”……好像這樣做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也只有這樣做,才能顯示出教師的水平。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確、內容具體、選材恰當呢?學生看了批語,也還是不明白,寫作積極性卻已大受打擊。我們說,作文批改應注重實效性,為什么不多指優點而少指缺點呢?我們完全可以放下某一習作中選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他文章構思精巧和語言富于表現力等優點。指出優點,既是對學生的鼓勵,也使正確的知識得到強化。那么,對習作中存在的缺點、問題是否可以視而不見呢?也不是。教師應明確指出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修改建議。——當然,這一內容一般不應在評語中體現,而應在作文講評中反饋給學生。
二少下斷語,多些探討。
毫無疑問,教師的評語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師可以給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評價。因此,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評價標準去評判學生作文并要求學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觀點是不科學的。除非存在很明顯的問題,教師一般不應輕易下斷語,而應多站在平等的.立場上進行探討。例如,與其在評語中寫道“內容不夠充實”,倒不如說“在我看來,如果你能將更為典型、更為具體的材料充實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會更好。你認為呢?”這樣的探討性的評語使學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尊重,通常他也會充分重視教師給他的批語。
三不求全面,突出重點。
有的教師在評語中力求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了某一方面而使學生遭受損失。所以他們的評語從審題立意篇章結構到遣詞造句標點符號再到行文格式字數要求,可謂詳盡具體,苦口婆心。然而作文訓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作文課也不止這一節,那么為什么不可以考慮“各個擊破”呢?把太多的信息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學生理解和應用都成問題,即所謂“貪多嚼不爛”。我們的做法是評語只針對主要方面,其它內容則通過旁批或直接修改來反映。這樣,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學生努力有方向,效果易檢測,同時也使教師批改作文的效率大為提高。
四鼓勵學生寫評語。
這里所說的評語包括三種:1.作文后的自評。學生每次寫完作文之后,經過自己的反復修改,都給自己的作文指出優點,置在評語欄里,這既是一種自我肯定與激勵,也可作為老師批改作文的參考。
2.對同學作文的互評。同學之間相互找對方作文的優點,這首先是一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過程,同時它也可作為老師批改作文的參考。
3.對老師評語的評語。既然老師的評語只是一家之言,那么就應允許學生對評語發表意見。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師生間的交流可以延續多個回合。這就使作文教學克服了單向交流的弊端,形成了教育對話的新格局。在這一平等的對話交流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寫作能力將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和提高。
創新作文 篇2
手扶著窗欞,我凝望窗外的長街燈影。這是一個普通的夜,白天剛剛下過雨,風還帶著潤濕,好像遠處大海的呼吸,輕輕地穿越蒼茫的夜幕,撫摸我的面龐。眼睛為什么會濕潤?是因為被失落的心緒糾纏難以擺脫,還是因為跌落進情感的泥沼難以自拔?我問天,深邃的蒼穹卻無語。窗外又飄起蒙蒙細雨,濕霧籠罩著我全身。我明白,我已處于前所未遇的選擇之中。
耳旁又傳來甜甜的聲音:“是我男子漢應該做的。”剛升入高三,聽老師說有一個叫莊甜甜的女生來插班,不想正巧和我是同桌,而且第一次和她說話,我竟有些結結巴巴。她像一只蝴蝶悄悄地飛入我的視野,潔白飄逸又晶瑩剔透,真是超凡脫俗,令一堆華麗的詞藻都頓失色彩。她如同冰心筆下那“白衣的安琪兒”,“揚著翅兒,抱著花兒,”總向我微微地笑。我第一次看到她那一刻,便像有一粒珍珠潛藏進我的心底。之后,我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跟著她的倩影,隨其樂而樂,伴其憂而憂。她的笑如燕翅,只一閃,便讓我覺得春光無限了;她的憂似夏日的云,只一片,便使我感到地暗天昏。即使是她走過的空氣,我也能嗅到一種芳馨,像是久貯“女兒紅”酒在揮發。
幾滴冰涼的雨水喚回我的感覺。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思考著突出情感圍城的方案。以前我的成績在班上遙遙領先,如今和她成了同桌,白天鵝變成了丑小鴨,成績一落千丈。萬一在高考中失敗……我沒有失敗的權力!敬愛的老師不許,貧困的家庭不許,羸弱而蒼老的雙親更不許!為了遙遠的秋天,為了那個迷人的季節,我必須把握眼前的分分秒秒。這是我的誓言,我把它寫進了日記。 站在今夜的窗前,窗外一道閃電照徹了整個天空,隨之而來的是振聾發聵的雷鳴!我的眼前越發清晰起來,這如絲如縷的雨水,不正是在雷電的召喚下,才來到我的面前,給我營造這詩一般的意境嗎?
“男兒當自強。”與其讓虛幻把自己變得平庸,不如選擇將美好的回憶保留心底,伴我駛向成功的彼岸。
就在今夜,我終于作出了心靈的選擇。
“心靈的選擇”不一定都是有關生死危難的大事,其實生活中一些觸動心靈的小事也可寫入文中。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將自己的生活積累真實地再現于作文中,寫真事,抒真情,雖稱不上驚天動地,但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景物的烘托,形象的比喻也給文章增添了亮色。
創新作文 篇3
踩著網絡大潮,“山寨”如春風化雨一般成為社會上的流行語。由最初的“山寨版手機”,后來的“山寨版的劉翔”“山寨版的周杰倫”,到現在的“山寨版的春晚”“山寨版的百家講壇”,甚至“山寨版的水立方、鳥巢”等,于是也就有了“山寨文化”一說。
到底何為“山寨文化”?“山寨”是不是文化,是一種什么文化也有待探究。從目前來看,“山寨”產品至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具體的商品,比如手機等;另一種是文化和精神產品,比如水立方,百家講壇等。但這二者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還有另一種分法:以盈利為目的和非盈利為目的。比如,比如蔣方舟搞的“山寨版百家講壇”“山寨版功夫熊貓”。并且在網絡上傳播,制作者純粹就是為了好玩兒或者滿足一下自己的表現欲,表演欲。
那么“山寨”產品為何暢銷?就拿手機來說吧,很多人受經濟條件所限,買不起名牌手機,但是自己又有某種對于名牌的心理需求,那么,“nckia”、“samsing”就很適合他們。看上去和名牌手機差不多,性能可能差別也不是很大,但是價錢便宜很多,“性價比”很高。也正是因為看到這樣的.社會需求存在,一些人才打起仿冒品牌的主意。
其實,“山寨”商品明顯是有違法律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因為很多人的商標意識、版權意識不是很強,目前相關的法規不夠完善,同時相關部門執法力度也不夠,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山寨”版商品在社會中下層風行。
但是,“山寨文化”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既有自娛自樂型的,也有商業型的。比如“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講壇”等,如果不違法法律,不違背社會公德,而且也不以贏利為目的,我們只能允許它們存在,說實話,也很難禁止。
“山寨文化”如此流行,還說明一個問題: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還沒有比較大的程度覆蓋到廣大群眾,或者說,主渠道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像“山寨版百家講壇”據說就是因為制作者希望上央視“百家講壇”沒有成功,因而自己制作了一個。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央視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也應該容許不同的發出不同的聲音,進行自己的表演。例如,在不違犯法律、不違背社會公德的前提下,讓民眾自費制作、播放影視節目,出版自己的作品,發表自己的創意,進行自我表現,自娛自樂。
但是,“山寨文化”不可倡導。“山寨”的實質是仿冒,只不過換另一個說法,換了一種表現形式,以前的“全庸著”、“古龍新著”,不也可以說是“山寨版”嗎?既然是仿冒,那也就是打擦邊球,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版權、著作權、知識產權的冒犯,只是目前相關的法規還不完善。比如,有些明星被“山寨”了,一些商家請個長得很像某明星的人拍廣告,還模仿其動作。但是在一些國家,一些名人的動作、簽名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對注冊商標、廣告的保護也非常完整。
“山寨”之風不能長,否則誰來搞創新?有人說應當鼓勵“山寨文化”,甚至還認為“山寨”本身也是創新,其繆大焉!創新一方面來自于人的天性,一方面來自社會環境。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創新意識,但是,長期以來,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有些東西壓抑創新文化的生長,否則為什么要搞改革開放?
創新意味著巨大的成本,物質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等。而且有風險,失敗的風險。“山寨”則是投機取巧,成本低,風險小。人都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徑。如果社會成了“山寨文化”生長的土壤,那么創新文化就很難生長。
總之,對“山寨文化”的存在應該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許,但絕不能提倡。社會的主流文化還是需要以創新為原動力獲得發展,而非以簡單的復制或改造來獲得既得利益的。文化創新并非簡單的“山寨”。
創新作文 篇4
美國的金門大橋以建筑奇偉、氣勢恢弘而著稱于世。在金門大橋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橋——彎曲大橋,除外觀外,其寬度、實用價值等均勝于金門大橋,但知名度遠遜于金門大橋。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區別是什么呢?金門大橋經過設計師長期思考醞釀才設計建成,具有獨特風格,是創新的橋;而彎曲大橋只不過是金門大橋的翻版,是模仿的橋。它們的造型相似,內涵卻大有區別,因為模仿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思維活動,而創新則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所以它更高級、更被人們重視。正是創新推動著人類社會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錮,需要冒風險。而模仿徘徊于別人的老路,無風險更無需勇氣。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并不滿足于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以無窮的'勇氣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停止制造石濤“贗品”,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創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巴爾扎克說過:第一個把少女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材。的確,創新的作品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它經過了人腦思維活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智慧的結晶。而模仿只是淺層次的再創造,如果把創新比做撰寫一篇文章的話,模仿也只是將其化為鉛字,再印出幾篇來而已。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人們可以從模仿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找到創新的途徑。但不能囿于模仿。齊白石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個“學”字反映出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似”便是滿足于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彎曲大橋設計者“學”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種奇觀吧。
當前改革開放,新事物不斷涌現,我們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創新,我們應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以百倍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國特色的通往美好未來的大橋!
創新作文 篇5
如果說創新是色彩斑斕的畫頁,那么繼承就是古色古香的書卷,兼而有之,才能書寫出奪目的篇章。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應當學會繼承,讓文明之火一直延續下去,經久不息。《弟子規》、《千字文》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孟子》、《論語》交給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周易》、《春秋》將古人在生活中所領悟的道理為我們一一展現出來。繼承傳統,學會創新。
暢游《史記》,我們了解到黃帝到漢武帝的置境《離騷》,我們感受到屈子強烈的愛國熱忱與雖死不悔的胸襟;徜徉《本草》,我們熟知各種中草藥材對我們的利弊。這些舉世驚人著作全是古人先賢用意志的血滴和奮斗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我們應當學會繼承,繼承其中的優秀的品質,并發揚他們的精神,不讓這些佳作在時代的變遷中黯然。
如今的中國早已從“東亞病夫”變為“東方雄師”,傲然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中華民族一早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什么讓我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是創新。從冷兵器時代到現在人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因為創新,我們才看到更遠,走得更高。創新精神是一個富國、強國真真正正走向富強的體現,正因有創新精神與創新人才,中華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正因有創新精神與創新人才,我們才有更多的新發明創造浮現人間。因為創新,我們才看到更遠,走得更高。
繼承是蒼茫藍天中的太陽,燦爛的光輝閃耀著一縷頑強,它承載著的是一個民族富強的希望;創新是綠野里的花朵,嫣紅的花蕾孕育著創新的火光,它給予一個富強民族前進的`方向。我們應學會繼承,懂得創新。
我們正值青年,應該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多參與國學經典傳誦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繼承屈子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操守,繼承鵬舉不畏艱險精忠報國的品質。
21世紀的我們是祖國富強的希望,創新是使祖國富強興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在繼承之中前去創新。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1-27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1-27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關于創新的作文:插上創新的翅膀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勇于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我們需要創新01-26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無止境01-27
呼喚探索與創新描寫創新的作文01-31
創新的作文精選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