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時間:2024-12-16 12:10:04 麗薇 創新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1

  一、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新作文的寫法。

  現在頒布試行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寫創新作文已成為作文教學的重頭戲。

  要進行創新作文,生活和閱讀———創新的沃土。

  要豐富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的生活,使他們情緒飽滿地投入其創新寫作的摸索,讓他們去充分感受生活,從生活中提取創新寫作的材料。誠然,教師也應該充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其動口、動腦、動手,紛繁多彩的生活會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激起波瀾,饋贈給他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教師要教給學生篩選素材,及時捕捉靈感的方法,使學生創新作文的土壤越積越肥沃。同時,還應轉變純語文教學觀和為寫而讀的功利化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將閱讀內容拓展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中外名著、名人名言,豐富自己的知識量,提高自身的素質等。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大量閱讀,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間接生活經驗和信息,增強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他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吸納精華,達到“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的效果。

  二、寫自己緣于生活真實的新體驗。

  創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像并存。求真,就是寫生活,寫真情實感。作文是反映學生情感的一個載體。同樣的生活內容,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寫作內容和情感體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一切創造性活動都伴隨著想像!比绻麑W生能夠做到神思互動,文思泉涌,浮想聯翩,那么寫出來的'文章肯定會讓人耳目一新的。

  1、求真和想象———創新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設中,首先要更新觀念,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獨創,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反對套話、空話、假話;要引導學生切實體會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與做人密切相關;要使教師認識到,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個重要方面。第二,使學生認識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種實際本領。而不是為了應試;要培養學生簡潔、明了、準確地表達信息的能力,包括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認真寫作、反復修改的習慣等!眲撔伦魑奶岢滤季S、新表達、真體驗,讓學生寫自己的話,不油滑、不輕浮、不虛無,釋放出充滿熱情、飽含生命的蓬勃張力,這應該成為我們作文教學努力的方向。

  2、仿寫到創寫———創新的途徑。

  仿寫就是對文章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和表現手法進行模擬訓練。要多仿形式少仿內容,力求仿中有創,創中有新。學生可仿課文,因為課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也可仿課外文章。如讀過童話,讓學生仿寫,這是一種從仿到創的過程。再讓學生自選素材另寫童話,這則是深層次的創新。

  3、我筆寫我口———創新的秘訣。

  創新作文的一個秘訣是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創新作文應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學生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喜歡用什么方式寫就用什么方式寫。如學生可選擇喜歡的話題,可選擇靈活多樣的形式,或記敘,或說明,或議論,或抒情,或想像等。同時,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創新。

  三、“新”——作文教學的新理念。

  “新”——鮮活的作文流程。

  真誠感受生活,充實源頭活水,作文就是這個理。作為教師,應教會學生去感受生活,教會學生認真過好每一天,注意身邊那些看起來細小瑣碎的事情。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生命力。

  我們發現歷年高考凡是滿分作文,一般說來都有它過人之處的“新”奇。翻一翻近幾年來的高考滿分作文,不難發現,這些文章寫作總在力求凸現一個“新”字。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新”起來呢?

  1、題目要新。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們常規做法是教師命題,寫“我的老師”、“校園一角”、“橋”等等,這些老掉牙的題目,學生寫煩了,很大程度上難以達到練好筆的目的。有時候老師也想到了要變個花樣,出點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題目,可一旦題目“新”起來,學生就無從下筆了。更多的時候,則是老師們難以命出一個有新意的題目來。那么創新題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題權還給學生,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寫作的需要,根據自己對眾多創新類作文的借鑒,擬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題目來。

  2、 “視角”要新。有一個全新的題目,僅僅是創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來,是要確定寫作的新視角。從哪里入手,怎樣圍繞話題立意,這是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像2001年圍繞“誠信”話題創作的新類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圍繞“心靈的選擇”話題創作的新類作文《老張算命記》,就從擬題到行文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指導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構思作文,就要切實要求他們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諸方面的瞬間感受,深入挖掘。

  3、語言要新。近幾年的滿分作文都在語言上占據了先天優勢。有的靠風趣幽默取勝,有的靠清新明麗奪魁,有的靠婉曲動人得寵,……總之,在創新類作文中,語言本身的魅力無疑是成功的關鍵。緣于此情,語文老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借鑒和模仿,修改錘煉,努力打造出文質兼美的文章來。

  4、故事要新。好故事總能抓住人心,《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等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好故事。而好的故事都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懂得“處處留心皆學問”的深刻道理,關注現實生活這個巨大的寫作“故事庫”,寫出讓人久讀不衰的文章來。

  總之,創新寫作教學,要站在教育發展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新作文的寫法,用結合學生實情,把生活材料變為課堂創新作文教學資源,寫自己緣于生活真實的新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多讀書,掌握信息時代創新作文教學的“新”的理念,領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培養學習的好奇心和進取心,敢于向新的人生課題挑戰,寫出創新的文章來。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2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中學生的作文內容仍然單薄,缺乏真情實感,文中充斥著“假、大、空”;學生對習作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把作文當作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一提到作文,學生就感到頭疼;老師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也感到束手無策,指導乏術。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本學期九年級語文組結合教學實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作文教學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有效地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并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就能有效地改變初中作文教學的低效現狀,幫助學生樹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將本學期的個人總結匯報如下: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在作文教學觀念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充分認識到“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圍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蔽矣媱澾M行了多次的作文訓練,現把訓練過程提綱羅列如下:

  創新立意的意識創新選材的意識匠心布局的意識典型文體的意識精心包裝的意識精彩開頭的意識

  通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也發現一定的問題,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空間限制;

  2、教學模式單一;

  3、訓練方向的偏差;

  4、學生學習的被動;

  5、閱讀范圍狹窄;

  6、寫作束縛太多;

  7、文風華而不實。

  找出存在的問題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因此我請仇主任等一些老教師的給我指導然后調整了部分訓練目標:

  1、真情作文:

  語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作文其實就是做人,寫作教學滲透人生觀、審美觀的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學生說真話、作真文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周圍的情與理,日積月累,筆耕不輟,學生定會寫出感情真摯,文質兼美的作文。

  2、堅持下水引路,引導學生產生寫作興趣: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師善讀善寫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碧K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寫“下水文”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中的作用。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不會寫作,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談論寫作的切身體會。教師的下水作文確實是身教勝于言教。

  3、“我以我手寫我心”:

  《莊子漁父》中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實的感情才能感動人,讓我們語文教師不解努力,鼓勵學生放開手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寫我心”吧!

  4、解決“三大難”----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去改進教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作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綜合能力的培訓過程,必須有計劃、有目標、系統的進行,深入到學生中去查漏補缺,有序整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體指導時,我又根據中考作文的具體情況結合安徽省近年的中考作文情況,總結出了幾條適宜于學生提綱挈領把握的作文規律:

 。ㄒ唬、認真審讀題目,準確理解題意

  1、注意題目類型。

  2、注意題目含義。

  3、注意題目題眼。

  4、注意文體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穎、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穎。

  3、立意要深刻。

 。ㄈ、精心篩選素材,精當組織材料

  1、材料要緊扣主題。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穎。

  4、材料要藝術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當。

  (四)、布局要合理,結構要巧妙

  考場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首尾照應式。

  2、先抑后揚式。

  3、多向輻射式。

  4、對比襯托式。

  5、虛實結合式。

 。ㄎ澹㈤_篇漂亮似鳳頭,結束有力如豹尾

  開頭技巧:

  1、直奔主題,開門見山。

  2、設置懸念。

  3、引用材料。

  4、描寫環境。

  結尾技巧:

  1、順其自然。

  2、呼應篇首。

  3、揭示主旨。

 。、精心錘煉語言,力求妙筆生花

  1、變空泛為具體。

  2、變冗繁為精美。

  3、變平庸為神奇。

  (七)、創造新意,張揚個性

  1、砸破選材的框子,尋覓選材的個性。

  2、松開立意的繩索,張揚立意的個性。

  3、拓寬構思的路子,探求構思的個性。

  4、打開語言的匣子,發展語言的個性:求“新”;求“樸”;求“意”。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考場作文有很大的改觀,在調研測試和幾次大型的考試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考場作文水平有顯著的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認識到了作文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長效工程,需要我們語文教學持之以恒的探索、實踐,盡管我們在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對廣大的不斷變化的學生群體,作文有效教學的探索和嘗試一刻都不能放松。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 3

  一、觀察分析,儲備表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常識;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不存在的。目前,許多中學生感到作文難,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社會生活沒有留心觀察,或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以致頭腦里所存留的關于客觀事物的表象材料少,沒有東西可寫。因此,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思考力,強化訓練,使學生學會收集材料、儲備表象。

  “和氏之璧”一而再地被貶為“石頭”,是因為人們欠缺高深的辨別力;金銀盾有人說它是金盾,有人說它是銀盾,爭論不休,是因為觀察不全面;一張多色圖案,有人卻說它是單色的,是因為這人患了色盲癥。這就說明,同一客觀事物反映在人頭腦中的表象是不同的,有正誤之分,有真偽之別,有妍媸之異,這與人的知識能力、經驗體會、思想觀念等有關。若儲備在腦子里的表象是片面的、錯誤的,再現在語言文字上自然有損于文章的質量。所以,教師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美丑、善惡、真偽、正誤的辨別力,以正確認識社會現實,準確全面地反映社會現實。

  二、調動儲備,引出表象

  在寫作主體綜合調動自身儲備的過程中,第二個重要環節是“引出表象”。

  所謂“引出表象”,就是寫作時,寫作主體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選取最佳的`表象材料。那么,怎樣才能引出表象呢?

  1.能引出表象的有直觀事物和語言符號。

  看見別人吃酸梅時,就引起以前吃酸梅的映象在腦子里再現、復活,再傳遞到味覺神經,口水就會流出來。這是由眼前事物誘發的表象活動。“談虎色變”和“望梅止渴”這兩則成語故事,并沒有看到實況,而只是聽別人說說,就產生了變臉色和生津液的效果,這是由于語言(文字)的中介作用,聯想到過去所遇到的情況,而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2.要引出表象,就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對客觀事物要感知得多,最起碼要有過類似的生活體驗。有人說“虎傷人,眾皆不驚”,是由于眾人沒有被老虎嚇唬過;田夫色動異于眾,是因為田夫曾被虎傷過。

  第二,要有強烈的刺激性。刺激性越強的事物越容易引起表象的復活、再現。酸梅比香蕉更易引發口水流出,是由于酸梅容易引起感官和大腦的反應。

  第三,在急需時,也容易引出表象,特別是生理上感到不足時,更容易引出表象。例如,饑餓時看見人家吃飯,就會流口水。

  3.引出表象的主要心理活動是回憶和聯想。看到先人的衣物,就會產生思念、悲慟之情。參觀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館,就會回憶起烈士的英雄事跡。讀文學作品,就會產生身臨其境、耳聞其聲之感,這些都是靠回憶和聯想而產生的。

  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巧設練習,以幫助學生調動儲備,引出表象,更好地為文章主題組織材料。常見且效果較好的練習方法有:

  ①觸景生情法;②直觀誘導法;③拋磚引玉法;④范文導引法。

  三、大膽想像,努力創新

  借助表象進行想像而創造出新的形象,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組合法。把幾個同類表象組合在一起,概括出新的形象、新的意旨,這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

  2.移植法。這是把人物形象典型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種是專以生活中的某一個人物原型為基礎進行想像而創造出新形象的方法;還有一種是在廣泛地集中、概括各種表象材料的基礎上,塑造新的形象,即魯迅先生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通過這種移植法創造出的新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會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3.類比法。類比法是根據兩個對象之間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的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方法。

  4.改變法。改變法是給現有表象再加上或減去一些表象材料,或把原材料擴縮范圍,或改變想像角度,或用別的表象材料來轉換、代替等。這樣的方法能有效地把握住寫作中心,選取出最佳題材,創造出富有個性、富有新意的文章來。

【創新作文的三個主要環節總結】相關文章:

勤學創新美德少年主要事跡材料(通用31篇)01-22

創新,創新作文04-10

【經典】創新的作文06-01

創新的作文12-27

不敢“創新”的創新作文04-14

精不敢創新的創新作文04-08

關于創新的作文07-12

創新與夢想作文07-12

創新與堅守作文04-07

創新的作文[薦]06-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色五月 | 永久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