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我身邊的傳統文化征文
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 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我身邊的傳統文化征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中國的茶文化
茶是多年生常綠本植物,有著悠久的歷史,聽說是我們中國最早利用茶樹,原產于我國西南地區。目前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
一走進茶廠,就看見一排排整齊的茶樹,茶葉密密麻麻,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披針形。茶葉的邊有細鋸齒,嫩葉的背面有毛茸茸 的毛,不仔細觀察還發現不了呢!種子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南瓜,有的像葫蘆,還有的恰似盛開的蓮花。
茶花在空閑的時候便開花,今天我們看到的茶花是白色的也雜有黃色。“白色的花朵皎潔樸素,象征著茶花純潔無私。”
別以為只有人才有名字,茶也有名字。有的是根據樣子來起的,如瓜片.珠茶.眉茶.碧螺茶.蟠毫.竹葉青.綠牡丹。有的.是根據產茶的山川名勝來取的像:望海茶.瀑布仙茗等。有的是根據色澤形狀方面來起的如:曲豪.雪峰.銀毫。還有的是根據采茶時期來取的,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夏茶和秋茶了。
聽了我的講解,你們對茶 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漢字,還可以剪藝術字呢!我也曾經剪過,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么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武術
武術,是我們中國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
它最初,來自于戰爭。將士們通過短兵相接,在近距離的戰斗下,通過武術的高低,來分出勝負。可以說,武術的高低,就是武士們價值的根本。
但是,武術發展到今天,卻被現代人漸漸的淡忘。并且,武術也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成為“不良”的代表。這也并不奇怪。因為現在的好多青年人,學習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這些當成炫耀的資本。同時,也用這些最早的文化來當成打架斗毆的工具。這對于武學文化來說,是一種錯誤,更是一種遺憾。
不得不說,武術,只有在戰爭年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價值就蕩然無存了嗎?這顯然是錯誤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面對武學,或者說,怎么樣正確的理解并學習武學呢?就這個問題,我想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要區分的是,武術,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武術,也有其作用。
先說一下在戰爭年代。
這個年代,是一個兵荒馬倫、民不聊生的時期。遠則古代,近則解放前。
不用說,在戰場上,武術,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將士們都是手拿武器,進展搏斗。一個好的將士,胸懷韜略不說,且武藝過人。例如:戰國時期的廉頗、秦末漢初的楚霸王項羽、西漢時期的霍去病、三國時期的呂布、更有與呂布同期的關羽(與號為“文圣”的孔子齊名,后代人稱其為“武圣”)、明朝開國著名將領李文忠;近代的更有葉劍英、許世友等人物。
可見,在戰爭的年代,武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覺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記武術的修習。
第一,習武,可對身體關節、血液循環有一定的好處,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習武不能急躁,循序漸進。
第二,通過習武,我們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偉大的功夫大師李小龍曾經說過:“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就告訴我們,在習武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自棄自餒,循序漸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當然,這不僅僅是學武,在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龍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學理論。這不僅僅是一套武術,也是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的哲學思想。
第三,武術,同樣是我們中國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種文化,但是,當今的人卻偏重書本,忘記了這種肢體的文化。總覺得,讀書,才是習心習德德直接途徑。其實不然,否則,那么多的武學宗師,哪里來的`修養呢?
其實,當今的社會之所以疏遠了武術,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學習武術的部分青年街頭斗毆;
第二: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并且沒有什么意義。
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不怎么注重武學教育的原因。
古人有句話,習武先習得。你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還談什么習武呢?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們中國的武術,之所以稱之為世界武術的鼻祖,是因為我們中國的武術,不單單是肢體活動那么簡單。我們中國的武學,融入了哲學的思想,不僅在習武的同時能讓我們了解怎么做人,更能通過這樣的肢體活動,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否則,晨練的老年人怎么不去練空手道跟散打或者跆拳道呢?因為那些都只是搏斗的工具,沒有我們中國武學的內涵。
但是,我們也不能排斥外國武術。因為,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揚長避短。
無論是多么簡單、多么沒有內涵的東西,總有值得去學習的地方。這要看怎么去發掘了。
說到底,我自己就是個武術愛好者。但是,我說的的話,并不是偏袒武術,而是我覺得,我應該耿正的說出武術的本來含義,讓現在的意識到,我們的文化,不僅僅是書本,還有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