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弘揚傳統作文三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建設和諧的社會,求得安定團結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強烈愿望,也是無數中國人世代奮斗的理想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美德中,很多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的,例如溫良恭儉讓。所謂溫良恭儉讓,無非就是溫和、善良、恭敬有禮貌、儉樸、謙讓等行為規范。與之相對立的,自然就是粗暴冷淡、兇惡仇恨、強硬傲慢、奢侈放縱之類。“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孔子的學生子貢稱頌他的老師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說,孔子與其他的人不同,不是憑借勢力壓人,靠爭奪強力奪取,而是用溫良恭儉讓這種方式和態度去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待人處事要溫良恭儉讓,這不僅是儒家的主張,也是幾乎所有古代中國人所贊賞的基本態度。例如,《管子。形勢》中也說到,“人主”即國君,“溫良寬厚則民愛之”。溫良寬厚,也就是溫良恭儉讓。后來人們也往往以它作為一種道德修養的要求和規范,用它來稱贊許多賢達君子的處世態度。
今天,我們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不能訴諸武力,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而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運用溫良恭儉讓的態度,以說服感化的方法,去達到新的團結。
溫良恭儉讓是每個人正常發展的需要,也是創造和保持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的需要。孟子說過,“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溫良寬厚、謙虛有禮,別人怎么能對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遜?即使一時不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極端自私,待人刻薄,怎么能夠希望別人會無私、寬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堅持溫良恭儉讓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這是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須臾不可離開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形成人與人之間相敬互助、親密和諧的氣氛,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而這正是我們成長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溫良恭儉讓不是表面的東西,更不是能夠裝出來的,它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一種道德境界,體現著他的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對于別人的無私和愛。偽裝的溫良恭儉讓也許能夠維持一時,但不能長遠;只有徹底的無私和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愛,才能使它表現出來、堅持下去,并永遠保存。當然,溫良恭儉讓不代表懦弱畏懼,恰恰相反,它所表現的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和成熟,是自身的尊嚴與自信:正因為堅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相信真理在手,成竹在胸,所以才能夠鎮定從容、雍容大度地面對一切,以溫良恭儉讓的高姿態來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競爭對手;不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計較局部的得失,勝不驕,敗不餒,處處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不停頓地發展進取。
作為文明的一種體現,溫良恭儉讓不是哪個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學習的結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須進行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修養。在這里除了要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學習無數志士仁人的光輝榜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作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說,誠于中則發于外。只要我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將個人與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有遠大的目標和博大的胸懷,自然就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就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待人接物自然就會應付自如,使周圍的所有的人如櫛春風、如沐春雨。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弟子規,圣人訓……”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總是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我的-媽媽。
媽媽她非常的孝敬長輩,雖然她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地忙,但是每當她下班回家后,她就放下包穿上工作服幫奶奶一起來管理藥房,(因為媽媽是在醫院工作的)。記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可這時媽媽又不在家,沒人幫奶奶治病,爺爺知道后,就趕緊用手機發了一條短信息給媽媽上面寫道:“你媽生病了,快一點回家給你媽媽來治病,快點!’媽媽知道后就著急,她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為什么呢?因為呀,媽媽在這里有一個病號正在治療,媽媽不能在中途中走,不然就會說媽媽不務正業,說媽媽的閑話。媽媽她一想到奶奶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現在又生病,還沒有人問,也不知道生了什么病。不管其他人怎么來說她,走出了治療室脫下了衣服,讓別人來頂替她,請了一個假,就匆匆忙忙的騎著車走,回到了家,媽媽就馬不停蹄的幫奶奶檢查身體,檢查完后,媽媽發現奶奶生得不是什么大病,吊幾天鹽水就好了,媽媽這才松口氣。
媽媽不僅孝敬長輩而且對同事也能和睦相處。有一次,媽媽在忙著幫病人辦入院手續,媽媽的同事趙叔叔在用電腦幫病人辦理出院手續,盧叔叔來了就說:“小趙呀,你讓開,讓我幫病人辦理入院手續。”盧叔叔用了一會電腦后就走了,趙叔叔又開始用電腦了,盧叔叔來了后生氣的說:“我剛走了一會兒你就開始用電腦了!”媽媽看不下去了就說:“人家小趙先來的!你也要講個先來后到呀!再說人家出院的等著結賬回家,入院的也不是出院的,你等等再辦也行呀!”盧叔叔也只好在一旁等著。
媽媽是我的驕傲,我愛你!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幾千年依舊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系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首先最重要的是講禮貌。禮貌彰顯著我們的魅力。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就是尊重與文明的具體表現,是人際交往的最起碼的要求。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禮貌反映了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了我們的風采。《晏子春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我們講文明、有禮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交往。在待人處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以禮相待的需要,禮貌在滿足這種需要的同時,更滿足了人的自尊。
同樣我們還要注意禮儀。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孔子就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就個人禮儀來說,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勢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等許多方面。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學校集體活動中、社會交往活動中,都有相應的禮儀要求。如果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一直強調“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西方同樣也有著“禮節是通行四方的推薦書”類似的諺語。禮貌與禮儀,是個人素養最直接的外觀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談舉止彬彬有有禮,是我們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條件之一。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爭做最美時代少年吧!
【【精華】弘揚傳統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弘揚傳統作文04-08
【精華】弘揚傳統作文匯編九篇04-07
【精華】弘揚傳統作文匯編7篇04-05
【精華】弘揚傳統作文錦集五篇03-21
弘揚傳統作文15篇04-08
遵守公德,弘揚傳統精神作文10-11
精選弘揚傳統作文合集六篇03-24
關于弘揚傳統文化作文范文09-06
弘揚中華傳統的文化作文09-01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