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統范文
端午節只差不到幾天的時間了,所以很多人開始提前買粽子了。所以今天小編也來提前給大家分享作文:端午節的傳統,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第一篇 端午節的傳統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頤怯ω瞇卸?鵠矗??;ず暄鏤頤侵泄?約旱拇?澄幕??∽約旱囊環萘π桑?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農歷五月初五謂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原漢人南徙開發八閩,帶來了中原紀念屈原的端午風俗,與閩越族的“龍子節”糅合成八閩傳統的端午趣俗。
端午節“出生”在中國,習俗由來與傳說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廣泛深入人心。但總體而言,福建和臺灣的端午節慶同出一源,民間沿襲習俗亦大致相若,足見臺海兩岸人民一脈相承、魚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區端午節慶更具獨特的風格。明清以來,每逢五月初五都會出現“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的盛況。兩地人民身披節日盛裝,同江競舟潑水,交融情誼。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鎮蚶江和臺灣彰化縣和美鎮鎮平里聯袂舉辦“海峽龍舟競渡邀請賽”系列活動,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海峽情”民俗畫卷,令海峽兩岸同胞流連忘返,期待著“三通”實現日,神龍飛架兩岸來。
福建和臺灣各地,民間在過端午節時,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時在自家門楣間插上艾葉、菖蒲,兼插禾稗莖以及榕樹枝,象征老而彌堅。臺灣民眾采艾插榕的習俗,實際上也是一種思念鄉里故土的寄托。
第二篇 端午節的傳統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粽子有白米粽、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粽……各種各樣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不一會兒,屋子里就充滿里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里排著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伙子穿著彩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劃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劃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粽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第三篇 端午節的傳統
說起端午,你一定會聯想到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草等傳統習俗。但同時一定還有不少人會想到放假,想到旅游或者吃喝、消費等等,使原本充滿詩意的傳統節日少了些人文氛圍。
盡管國家規定端午節為法定假日,但我們不能僅僅把“端午節”認為是簡單的假期,其實更應該深入挖掘傳統內涵,過好我們自己的節日。
有網民說:“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種多方面的、多層級的、難以言說的特殊感受,是一種身臨其境的心靈震撼和感悟,是一個‘人文化成’的過程。”還有網民感嘆:“現在的人對民俗傳統節日都已淡忘,而是對情人節、圣誕節等洋節趨之若鶩了。”
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而且很多風俗不但古老、樸素,而且豐富多彩,如春節守歲、元宵看燈、清明掃墓、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節登高等等。人們不僅賦予了這些節日以一種特殊的價值、特殊的情感內涵和情感需求,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冷落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
重視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并不不是要排斥外來健康文化,但我們也不能用“洋文化”代替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回歸傳統,感受中華五千年文化精髓。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手段突出傳統節日的優勢,挖掘和整理這些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要堅持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引導,讓這些傳統節日現內涵、展風采。廣泛開展群眾性民俗活動和基層文化活動,使群眾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角,不斷創新傳統節日活動的形式和載體,增強“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我們的節日過出“中國味道”,讓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引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端午節的傳統】相關文章:
端午節:傳統佳節02-02
傳統的端午節的作文06-04
傳統端午節作文06-08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02-23
端午節傳統的作文01-27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12-21
端午節傳統作文02-21
傳統端午節的作文06-02
端午節的傳統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