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通用2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后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占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于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劃船找屈原的尸體,還包粽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體。于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用包粽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粽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總是要先把粽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粽子,蒸汽直沖天,而粽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粽葉里。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鉆石。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里,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嘗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據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如今的端午節也依然保留著很多美好的習俗,例如:吃粽子、掛香囊、賽龍舟……
粽子是在端午節必吃的美食。一到端午節,奶奶就會包粽子給大家吃。我喜歡吃粽子,更喜歡看奶奶包粽子。奶奶把洗凈的粽葉嫻熟地一折,卷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后滿滿地填上事先用醬油拌好的糯米,挑肥瘦相間的豬肉塞到糯米中間,按照螺旋的手法,將粽葉一層一層的卷起來,像一個漏斗一樣,把餡料緊緊地裹在粽葉里。卷到最后的時候,奶奶用左手大拇指把粽葉尾部輕輕壓住,右手用一根棉線把粽葉聚攏扎緊,一圈又一圈,直到粽葉不散開為止,最后打一個結,粽子就包好啦。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來。經過幾次嘗試,終于完成一個。雖然粽子樣子不如奶奶的好看,像個三角包,但是自己親手包的,好有成就感啊。隨著粽子的.新鮮出爐,滿屋子飄著清香的粽味。我忍不住剝開了一個,醬香的糯米配上入口即化的肥肉,滿嘴留香,真個是好吃。
端午這天,還要掛香囊。香囊一般都用彩色綢緞或棉布包上白芷、甘草、丁香等中草藥粉而成,外觀小巧玲瓏,佩戴在胸前,香氣撲鼻。每年,媽媽都送給我一個她親手做的香囊,祝福我健康平安。
賽龍舟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風俗節目。每到端午節,人們就組織賽起了龍舟。雖然我沒有親臨賽龍舟現場,但我和家人每年都在電視上看賽龍舟的活動。龍舟在湖面一字排開,浩浩蕩蕩,好似一只只準備戰斗的軍隊。比賽時,喊聲四起,鼓聲雷動,選手們一個個都奮力前進,場面十分壯觀。
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從古代延續到現在,在讓我們深深拜服古人智慧的同時,又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樂趣。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3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上,我就和姥姥一塊包起粽子,主要是我向姥姥學習。首先準備材料,我們從廚房把提前泡好的江米和粽葉端出來,再取來大棗、葡萄干、線繩。準備就緒,開始包嘍!
姥姥拿了一片粽葉,輕輕抓住一邊,疊個三角形,再轉一圈,成一個漏斗狀,撈起一把江米放進“漏斗”,放上大棗和葡萄干,再蓋上一層江米,把粽葉剩余部分包成三角形,最后把細繩捆幾圈,就大功告成了。我學著姥姥的樣子做了起來。可第一次總會碰壁嘛!姥姥看我怎么也學不會轉圈,包了幾次也沒成漏斗,就說我是個小笨蛋。
我有些不服氣,撒嬌地說:“姥姥,我雖然不會包粽子,可我知道這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呦!那你倒說說看。”“是端午節,是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傳說屈原投河后,老百姓為了不讓小魚小蝦吃掉他的`尸體,就包了許多粽子放到河里,讓小魚小蝦吃。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而且,端午節的時候要賽龍舟、掛香包、吃粽子。這樣的習俗從古代流傳到現在,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的外孫女不得了啊!說得頭頭是道。行,我們再學一次。”
姥姥拿起兩張粽葉慢慢做,還重點講了三角形轉一圈的地方,技巧是用力壓住粽葉的一頭,不要動,另一只手轉動。第二次,我終于做出了一個完整的粽子,接著我又做出了第二個第三個,都成功了。
姥姥把這些粽子都放在鍋里蒸,出鍋嘍,甜甜的糯米香飄滿了屋子。我們坐在電視前吃著粽子,看賽龍舟的直播,姥姥還給我編了一條五彩繩手鏈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姥姥學會了包粽子,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我覺得這正是在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這次端午節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4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它是我們華夏民族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它的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深入人心,讓人看了過目不忘。雖然我從來沒有實地觀看過,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領略那氣勢恢弘、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讓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端午食粽。因為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相傳粽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又稱之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誕生了。雖然粽子這么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春秋時期,它并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名,一直到了晉代,“粽子”這名字才被定了下來,粽子理所當然也成為了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后來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頭換面了。直到今天,粽子還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來它又流傳至國外,在國外流行起來,也讓外國人見識了我國的人情風俗!
佩香囊這個活動想必大伙兒也很熟悉。因為古人認為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所以無論貧窮貴賤,小孩們都要戴一個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愛的小飾品。
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將菖蒲、艾葉懸于堂中或插于門楣,“蒲劍利刃斬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端午節真是一個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節日啊!我為我國有這樣一個節日而驕傲。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5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就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仿佛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里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里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連連說我又長高了,可就是姐姐依舊沒變還就是那么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就是姐姐的杰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就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
端午節,就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就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柜,還能看見一只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就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就是的這便就是那年香袋就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余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就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6
每年陰歷5月5日,中華人民都要慶祝端午節。
在這一天里,小孩們自由嬉戲,玩耍,大大家正忙著蒸粽子呢!過不了一會兒,廚房里就傳來粽子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啊!聞一聞,就會使你饞涎欲滴。
在這一天,大家還要編手鏈呢,大家學校門口就有賣彩繩的呢,很多人家買好多條彩繩編織起來.過了幾天,就織成了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的手鏈了。
大家在街上買手鏈,也可以編織手鏈,小攤上的手鏈多種多樣,正可謂多姿多彩。那樣,多姿多彩的手鏈是如何編織成的呢?讓大家來看看吧!
先用幾根自己喜歡的彩繩,把他門捋在一塊,然后,在它們中間打個結,隨后,把結和一端的線頭從帶有齒輪的'海綿板中穿過去固定好,就可以編織了。幾縷彩線,一個珠扣,就可以編織成一個好看的手鏈了。
于是,大家扶老攜幼,去江邊投粽子了,在這里,還流傳著楚楚可人的故事呢!
相傳在不少年前,發生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小城里,住著一位的詩人屈原,他們的國君是一個昏君,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事。百姓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由于百姓們知曉,這個昏君早晚會給他們帶來災難。
終于有一天,敵軍向小城發起進攻,但這昏君卻把大權交給了_臣。屈原看著我們的家鄉馬上被這個昏君破壞,他心中無比悲傷,于是投江自盡了。所以,大家向江里投粽子,是由于害怕魚兒把屈原的身體咬掉。把粽子投往江里,讓魚兒去咬粽子,而不要咬屈原的身體。
從那一年起,就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了。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7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于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么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里,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里也各拿著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干啥?啊!真香!”媽媽笑著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粽子,剝開粽葉,津津有味地吃著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作文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8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歷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為端五。夏歷(農歷)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布于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
1、紀念歷史人物;
2、劃龍舟;
3、吃粽子;
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
5、游戲,如玩斗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制品有龍舟、粽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鐘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于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為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于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9
又是一年5月初五端午節,一個漂亮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聞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由于反對妥協,倡導聯齊抗秦,遭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將來,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曉為何世界會是如此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沒辦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很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將來,每年都以此辦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快點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何象屈原如此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何不會考慮國家是否會讓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一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如何也不知曉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美味的粽子。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0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為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喝雄黃酒。端午節又稱: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今天的端午節,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特別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粽子的樣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
吃粽子:在五月初五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1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熱鬧的新年,追悼親人的清明節,紀念愛國詩人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在這部分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由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在陰歷5月初五。
在陰歷5月初中一年級,大大家都會先在門楣上掛艾葉、昌蒲,這部分可以驅趕蚊蟲,而且還要喝雄黃酒,防病防災,大大家還會去采摘粽葉洗、浸,還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紅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著是包粽子,在大家家,奶奶包粽子包得。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問奶奶為何端午節要吃粽子,奶奶說:“在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楚國的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建議他富國強軍,舉賢授能,而楚懷王卻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京都聽有人說秦國把楚國攻破了,屈原聽我們的國家被別的國家占領,悲痛萬分,他就抱著一塊石頭投江自盡了。大家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盡后,就把葉子包著糯米投到江里去,讓那些魚蝦吃飽,不要咬屈原的尸體,這就是為何每年的陰歷5月初五大家要吃粽子是什么原因了。”奶奶說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門絕活,鍋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時候還要醮白糖,如此才困難壞肚子。
吃飽喝足,大家一塊去看賽龍舟。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要緊傳統風俗,賽龍舟主如果為了驅趕水中邪靈,讓屈原的靈魂歸到故里。
端午節是陰歷5月初五,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里,大家大伙都開高興心,天空彌漫著歡笑聲。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2
一看到母親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曉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曉端午節的起源,只知曉每年家就像春節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不過知曉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故事,至于還有哪些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帶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天第一場大雨或首次洗澡時,才可丟掉。母親告訴我說,據老大家講,如此可以防止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大家家鄉的主要風俗。剛到5月,家就開始浸泡糯米了。母親通常都會籌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母親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容易。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母親一直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大家人來人往,真的像春節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3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4
陰歷的5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十分熱鬧。
端午節是由于秦國和楚國發生了戰爭。秦王需要楚王去談判,屈原勸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不聽。還將屈原逐出國,后來,楚國被滅之后,屈原憂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為了懷念屈原,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期望魚群吃米而不傷屈原身體,后來演化為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里不少有趣的活動:譬如賽龍舟、吃粽子、包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包粽子了。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幫母親包粽子,我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粽葉卷成筒狀。用手握著粽葉,然后舀些糯米放在粽葉里面,把多的.粽葉包起來,再用繩子捆住粽子,一個粽子就在我手里誕生了。可是,好景不長,當我籌備去蒸的時候,粽子下面忽然有了一個洞,糯米像調皮的娃娃全漏出來了。
我非常失望。我去問母親:“母親,我明明已經包好了,為何還會漏出來呢?”母親笑著說:“你把粽葉卷緊點。”我照著母親說的做,果然成功了。包出來的粽子又大又好看。不一會兒,粽子就蒸好了。我揭開鍋蓋,一股清香從鍋里飄出來。我從里面拿出一個來,“好燙!”我發出一聲怪叫,丟回了鍋里,等粽子冷了,我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剝開粽葉,我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糯糯的,真美味!
端午節真有趣呀!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后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后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后,趕緊劃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我們都要慶祝這個節日。
你們肯定會說:“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那我就告訴你們吧。據傳是楚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有一次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會由來端午節這個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就會弄一枝茱萸或一根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戴于頸下或系于腰間,可以增強免疫力。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凈,用粽葉圍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后把洗凈了的.糯米放進粽葉里,最后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口的粽子了。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我總愛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
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一個傳統文化的節日。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7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吧!
每一年得到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包美味可口的粽子吃,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年的端午節,外婆來我們家包粽子,我看見外婆準備的材料可多了,有粽葉、糯米、綠豆、五花肉,外婆說她今天要包的是綠豆粽和五花肉粽,我看見外婆把粽葉卷得像一個斗一樣,再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然后在上面再蓋一層糯米,再把粽葉包好,一個綠豆五花肉粽就做好了,不一會,外婆就包了一籃子的粽子,然后我看見媽媽把這些粽子放進一個大鍋里面,把蓋子蓋上,再開火,煮了好久,我終于聞到了淡淡的粽子的香味,原來粽子已經熟了,于是我就叫媽媽拿了一個出來,我迫不及待的剝開一個粽子嘗了嘗,“啊,真香,真是回味無窮啊!”我邊吃邊說。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賽龍舟了,就是一群人坐在船上,用船槳來劃船,船頭做成一個龍頭的樣子,船尾是龍的'尾巴的形狀,之所以叫龍舟。岸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他們加油、吶喊,可熱鬧了!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如果你們還想知道的話,就來我們中國體驗體驗吧!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8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后,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粽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里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著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幾天前,人們就會包著各種各樣口味的粽子,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的傳統文化。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19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里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于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蔥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著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終于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說著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于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著,嘴里還在嘰哩咕嚕地說一大堆話,說完以后便燒起了紙錢,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一天,我過得非常開心,因為既有美味粽子吃,還可以聽到古老的傳說故事——包粽子的來源。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0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五月初五的節日,因“五”與“午”同音,所以稱為端午節。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關于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傳說,楚國人屈原是一位大詩人,屈原想為國家出力,可是被奸人趕出了楚國。于是屈原投江自殺了。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特別哀痛,紛紛涌到羅泊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劃起船只,在江上打撈他的尸體。有的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過江河里,讓魚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尸體了。有的則拿來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汨羅江河里,說是要用雄黃酒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又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梀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帶,便發展電腦了粽子。
現在過端午節習俗有很多,比如:雄黃酒、賽龍舟、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斗百草、驅“五毒”等。數不數不過來,我們杭州每年都要舉辦賽龍舟。只聽呯聲一響,選手們便奮力地劃著龍舟,兩旁的啦啦隊的聲音非常響亮,在幾百米的'地方都能聽的到。
端午節表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值得大家去繼承和發展。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1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茶道、剪紙、古代繪畫、書法等。但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準備包粽子,為什么要包粽子呢?那是為了紀驗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呢!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王身邊有個叫屈原的大臣,非常聰明,常常獻計給國王,打敗外國,讓老百姓過上平靜的生活。但好景不長,一天,國王身邊一個大臣對國王說:“陛下!陛下呀!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國王連忙問道:“愛卿,什么事那么著急呀!”大臣連忙說:“陛下,屈原背叛您,和外國聯手,準備殺死您。”國王一聽,大驚失色,連忙派人去追殺屈原,屈原跑到了一條河的前面,已經走投無路了,就跳河里,死了。后來,國王知道屈原是被冤枉的,就讓大家做一種叫作“粽子”食物,丟到河里,不讓魚兒傷害屈原的尸體,也是為了向屈原道歉。所以現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就是從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從那時起民間就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戴香包的習俗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我喜歡傳統節日,喜歡端午節,我更喜歡端午節故事里的屈原。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于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媽媽買的,門口就飄著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為什么,就去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掛菖蒲和艾草呢?”媽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著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媽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咸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里面有整個雞蛋和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和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彩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3
當五月的風再次吹綠枝頭,蘆葦再次茂盛時,空氣中似乎多了一種甜膩的味道,那是人們煮粽子飄出的濃濃香氣。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端午節。
對端午節最初的記憶是手上那根帶著“姥姥愛”的五色線,房屋門前的艾葉及那冒著熱氣的甜膩的粽子。我們家鄉過端午每個小孩手上都要帶五色線,據說有祛邪之效。小時候父母忙,每次過端午都是姥姥給我戴五色線。因此對端午最初的記憶是五色線,是姥姥那張慈祥的臉。如今五色線依舊綁在手腕上,可姥姥早已離我而去。
長大后,慢慢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它和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有關,沒錯他就是屈原。屈子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錚錚吶喊至今在人們耳邊響徹,他那偉大的愛國精神千年傳承。
現在,祖國強大了,端午節也走向了世界。2009年9月端午節成功入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各地民眾都會以獨特方式慶祝端午。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讓人們在忙碌中重新找回了那最質樸的生活方式。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當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向世界詮釋新時代的新文化、新精神,讓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4
又到端午,我可以去看龍舟、包粽子,還可以嘗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叫醒:“大寶,今天是端午節,今天要一家人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我們忙碌了一會兒,把包粽子的材料找齊了,大伙們一起開始包粽子!
其實,包粽子很簡單,先是找到綠油油的粽葉,然后再找到你喜歡吃的東西,紅豆、綠豆、黃豆,但是最重要的是糯米和繩子,只要有了它們,就可以順利地包好一個完美的粽子。
材料準備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經過媽媽的指導,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包好了,但是并沒有我想象的這么好,這一個粽子剛出鍋時就是散的,所以我很失望。
媽媽走過來說:“大寶,沒關系,再包一個粽子吧!”然后媽媽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不一會兒,我的粽子包得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家七口一共包了20多個粽子,媽媽把最后一個粽子包完,再放進鍋里煮。接下來,我們開始等待著香氣四溢的'粽子出鍋。
煮粽子和煮餃子不一樣,煮粽子只要用冷水,然后再把粽子放下去,等到粽子準備好了的時候,就可以聞到粽子的清香,香噴噴的。當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拿出來時,媽媽讓我們三個人小心點,“別燙傷了!”奶奶笑呵呵地提醒著,又趁機告訴了我們端午紀念屈原的故事。我們開心地吃起粽子,臉上全是燦爛的笑容。
這就是我今年的端午,我過得非常開心。我期待下一次的端午,期待它快點到來。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5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龍舟節,端陽節,也是為紀念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粽子。粽子有甜的、咸的;有鮮肉餡兒的,牛肉餡兒的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配上花生,綠豆,紅豆,蜜棗等一些食材,用葦葉包裹著就成了粽子。
端午節最激動人心的事是賽龍舟。比賽的隊伍在熱烈的掌聲中,劃著多彩的龍舟前進。隊員們齊心協力,岸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歡呼聲,吶喊聲,接連不斷!熱鬧非凡。傳說,賽龍舟主要是去尋找屈原的'尸體的。久而久之,形成這樣一個活動。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這熱鬧的場面,但是通過電視等媒體也能感受到那種炎熱的氛圍。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插艾草。艾草據說可以避邪防病。戴香包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的事。香包里裝著各種中藥和艾草,看看誰的香包做的最好看。香包不但美觀,還可以驅除蚊蟲。雖然我們家不做香包,但是媽媽端午來臨當天,一定必做一件事:在端午節這天早上,趁太陽還沒升起,媽媽都會給我和弟弟的手腕上,腳腕兒上,脖子上戴上五色線,傳說是可以辟邪用的。傳說五色線,等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把它摘下來,扔進小水坑里,可以變成五彩色的小花蛇,人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
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戴香包,佩戴五色線,端午節可真熱鬧呀!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文化的傳承。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6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的起源至今有很多說法,但影響最廣的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我們家的大門前掛著一把像蘆葦一樣長長的草類,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掛在門口?”媽媽說:“這是菖蒲和艾枝,掛在門口可以避毒邪防瘟疫。你看看你床邊的墻上還掛著幾個用菖蒲根做的菖蒲人。在古代,5月進入夏季后,各種毒蟲出沒,疫病叢生,古時老百姓無法抵擋天災人禍,就用佩香袋、掛艾枝、灑藥酒、洗藥浴等等來強身健體”。吃飯的時候,媽媽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只粽子,并告訴我:“古時楚國人為了不讓投汨羅江的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人們就把糯米包在切開的竹筒里。投到河里,讓魚蝦們吃筒粽,把屈原的身體保存下來。一年又一年,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現在的粽子可不僅僅是筒粽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形狀各異,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還有小巧可愛的迷你粽;餡心更是多種多樣,有豆沙的、蜜棗的、蓮蓉的`、蛋黃的、豬肉的……”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一邊認真地聽媽媽講關于端午節的故事。
今天,我不僅吃了香噴噴的粽子,也了解了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增長了一些見識。我期待著下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期待著下一個快樂的節日!
端午傳統文化400字作文 27
端午節時,大家應該都在吃粽子吧,而我不一樣,我在端午節那天包粽子。
每次,我都拿個小椅子坐在奶奶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看奶奶怎么包,直到覺得會了為止,我才會拿起一片粽葉,裹成一個尖角,往里面放點糯米,放塊肉,再鋪滿糯米,最后把多余的粽葉向前翻,用繩子系起來,我高興地拿起粽子,正想說話,里面有糯米從一個小口子里落了下來,我失落極了,覺得自己不行,這里奶奶遞過來一片粽葉,告訴我:“沒事,一回生二回熟,多包幾個就會包了”我猶豫了一下,接過粽葉。重新放糯米和肉。最后要包起來了,我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才用繩系起來。我打了四個結,就怕有糯米掉下來,我小心地把它拿起來,晃了晃,整個粽子被我塞的滿滿的.,沒有一點兒響聲,糯米還是乖乖地躺在粽葉里。一下子,把我激動地說不出話,因為心中有了點成就感,所以我一個又一個地包粽子。直到把粽葉都用完,我才停下來。
接下來就是煮粽子了。說實話,我一直以為粽子是蒸的。粽子一上鍋我就開始等,我會時不時透過透明的鍋蓋看一看。看一看那些可愛的粽子,有時還會悄悄打開鍋蓋,臉離鍋很近,我喜歡聞那糯米的咸香,直到水蒸汽燙到臉才會蓋上鍋蓋。
大概過了三個小時,粽子才完全煮透,我迫不及待地夾出一個小粽子,放在碗里,還沒入口,一股濃濃的咸香從內而外散發。入口軟軟糯糯,肉也被煮爛了,十分入味。
端午節很快過去了,但粽子的咸香還是飄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