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作文

時間:2022-12-30 16:24:51 傳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傳統習俗作文(集錦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習俗作文(集錦15篇)

傳統習俗作文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每當我念起這首《春節童謠》,我就想起我們全家制作臘八蒜的情景。

  臘八這一天,媽媽一大早就帶我喝上了甜蜜的臘八粥。我一邊喝一邊說:“媽媽,這粥太好喝了,真希望天天都是臘八節!”媽媽聽了,神秘地一笑說:“臘八節可不止有臘八粥呢!”“啊?還有更好吃的嗎?”“你這個小吃貨。”媽媽笑著說,“晚上你就知道了。”

  期盼了一天,終于放學了,我迫不及待地問媽媽:“說吧說吧,臘八節還有什么好吃的?”媽媽說:“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呀,不過臘八蒜可不是現成的,得我們自己做。”我一聽就來了精神,連忙追問媽媽怎么做。媽媽讓我先把大蒜頭剝出來,還要注意剝完整,不能破皮。我小心翼翼地扣著大蒜皮,好不容易剝出了十來顆白白胖胖的大蒜。“接下來呢?”媽媽遞給我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讓我把剝好的大蒜全放進去,然后倒上沒過大蒜的白醋,最后在上面撒上冰糖,封好口。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能吃了嗎?”我心急地問。媽媽笑著說:“要等到大蒜變綠了才能吃,得十來天呢!”

  于是,我每天回家的作業又多了一樣——看看臘八蒜綠了沒。

  終于,等到了第十一天,我驚喜地發現原本白花花的大蒜上出現了一些綠色,我大聲地喊:“爸爸媽媽,吃臘八蒜咯!”

  媽媽從罐子里夾了一顆臘八蒜給我,還提醒我臘八蒜可是有點刺激的。我邊點頭邊貪心地咬了一大口。天吶,辣得我直流眼淚。媽媽在旁邊遞給我一個大餃子,哈哈笑著說:“餃子配蒜,越嚼越香!”

  從此以后,我的春節童謠就變成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蒜泡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傳統習俗作文2

  月,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十五,一個月滿西樓的良辰;八月十五,這個天底下最溫馨最浪漫最美好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傳統,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歷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么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傳統習俗作文3

  過年了,我十分高興。在我腦子里第一個吃與一家團聚。餐桌上有許多美味佳肴芬芳撲鼻,家里熱鬧的氣氛異常興奮。但是為什么會有“過年”這個習俗呢?于是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是這樣: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獸叫做“年”,他每年都要吃許多。有一年,年獸將要來時,大家膽戰心驚,可有一位老人家與眾不同——他不慌不忙地拿出兩塊紅布,寫下一副對聯,然后再拿出爆竹,放了起來。年獸見了,被嚇得魂飛魄散,急忙逃跑,因此每年我們都要放煙花爆竹來驅趕年獸。后來人們又給這個習俗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過年”。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

  我們再來說說紹興其它習俗。每到過年時我們就要買酒、春糕、裹粽、撣塵、魚肉等。我們還要買新衣服穿,要買禮物給親朋好友,要發紅包。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還要買一些富有粘性的糖,將灶神的嘴巴粘住,不讓他在玉帝那兒說出人們的過失。長輩還要給晚輩壓歲錢哦!每當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在家里掛紅色的裝飾品,如:紅燈籠、對聯、中國結等。當然了,現在,我們要看春節聯歡晚會。

  怎么樣?我們這個豐富多彩、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過年方式好嗎?

傳統習俗作文4

  不受君王任用的屈原,悲戚投江,而有了端午節;為天下著想的嫦娥,淚奔廣寒宮,而有了中秋節;互相相愛的牛郎織女,只能靠喜鵲搭橋在七夕見面,而有了情人節,其實傳統習俗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文化與故事,更多的是與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光。

  鞭炮聲竄進了我的耳朵,而這一竄就是15年,大街小巷無一處不是張燈結彩,祝賀恭喜聲隨著鞭炮煙霧飄到人們的心坎里,在這我看見了傳承;在熱鬧的湖畔旁,有人吃著香氣撲鼻的粽子,有人正等待著中午要立蛋的時間,而更多的人正為一旁奮力比賽劃龍舟的選手加油打氣,在這我看見了傳承;明月當空的夜晚,有人正圍著火爐烤肉,有人正放著絢爛的煙火,而更多的人正分享著自家的月餅,邊欣賞那雪白的玉盤,在這我看見了傳承。

  在熱鬧的餐桌上,圍著好久不見的親戚,有人正發著紅包,有人喝著熱騰騰的雞湯,有人吃著象征步步高升的蘿卜糕,而我正把這一幕烙在心坎上,在這我參與了傳承;在歡樂的外婆家,有人泡著茶討論著剛剛的龍舟比賽,有人正雀躍的讓大家看他立好的蛋,而我正把粽子放進蒸籠里,在這我參與了傳承;在溫馨的氣氛里,有人用關愛的眼神注視著小寶寶熟睡的臉龐,有人和新手媽媽討論著育兒方法,由人正把恭賀聲布滿了整間房子,而我正吃著彌月油飯,在這我參與了傳承。

  傳統習俗讓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更加緊密了,像是剛出生的嬰兒與家人密不可分一樣,他讓大家放下了手機,盡情享受相聚的歡樂時刻,而期許我們能把傳統習俗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習俗作文5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知杏花村。”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懷念先烈的日子。主要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今天是星期五,我們全家一行人回老家掃墓。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了我的大腿,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來到爺爺的墳前。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爺爺走了,不可能再回來了,我非常思念、悲傷、痛苦。

  我們拿起掃帚,把墳的周圍掃了一遍,再用鋤頭把旁邊的草鋤干凈,又各拿了一把黃土灑向墳頭。奶奶拿出祭品,開始向爺爺祭拜,我向爺爺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拜了拜。奶奶嘴里嘮嘮叨叨地向爺爺訴說著什么。我想起奶奶平時對我說:“爺爺是一個勤勞肯干,吃苦耐勞的人”。但我已經沒有機會能看見了,只能在照片上思念他。

  我們掃墓結束,就要回家了。我心里默默地想:只要每逢楊柳青了,桃花開的時候,我一定會再回來看您的。

傳統習俗作文6

  過年了,家家戶戶的門窗里都飄出了陣陣的飯菜香,門口都貼著春聯,掛著明亮的燈籠,時不時還響起清脆的爆竹聲。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我放煙花的故事。

  今年除夕,老爸帶我去院子里放煙花。一到院子,我就激動得蹦蹦跳跳。只見老爸拿出一個盒子,又從里面拿出一根小棒,準備用打火機點上。這時,我激動的心情已經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心里想:“如果爆炸了可怎么辦呀?我得做好準備。”于是,我跑到一旁的臺階上,捂著耳朵,緊閉雙眼,等著老爸把煙花放完。可是等了好一會兒,還是沒動靜。我睜開眼一看,小棒上出現了漂亮美麗的圖案,而且沒有一點聲音。我好奇地問老爸:“為什么這種煙花不會爆炸呢?”“因為這種煙花小,威力也小,自然就不會爆炸啦!”老爸回答。“哦,原來是這樣啊!”我一邊說著一邊看起了美麗的煙花。

  這個晚上,我不但看見了不會爆炸的煙花,還懂得了沒有去嘗試,就不能輕易下結論的道理。

傳統習俗作文7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傳統習俗作文8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多彩:元宵節,猜燈謎、吃湯圓;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圓月、品月餅。而除夕,我們的傳統是:包餃子、吃年夜飯。

  除夕,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我們家也熱火朝天地忙活起來。瞧,奶奶、媽媽、姑姑她們正如火如荼地包著餃子呢。于是,我也來了興致。

  我拿起一張柔軟的餃子皮,看著那一盤盤腆著肚子的胖餃子。我想,何不給這些經典餃子變變身呢!包個什么形狀的呢?腦子邊思索著,手上也轉開了。我舀了一勺肉,左手把餃子皮往里按了一些,右手再把左手弄的波紋按緊,包了一半,發現后面剩下的肉餡兒太多了。略一思索,一個念頭閃現——“小葫蘆”。大膽試試吧,就把兩邊的皮輕輕拉長,把剩下的肉餡按壓進去,小心翼翼地按緊拉長的皮的邊緣。大功告成,我拿起來一看,嘿嘿!這前小后大的模樣,就成了我的新發明——“小葫蘆”。

  這“小葫蘆”還挺可愛,引來大家一致稱贊,擺在那一排圓餃子中,當真與眾不同!“再來再來!”大家一直催促。“好,看我的!”我在餃子皮上放好肉餡兒,然后把餃子皮對半折一下,把右邊的那一半皮用右手弄出波紋,然后捏緊,再把左邊的皮往右按。封口朝兩邊慢慢拉長拉高一些,底面按緊。“小小金元寶”出現了,奶奶樂呵了嘴,直夸這個造型應景又吉利,并宣布我們家以后的餃子就包“金元寶”的了。

  中國的傳統習俗源遠流長,而我們今天的創新不正給樸素的中國傳統繡上了新花樣嗎?

傳統習俗作文9

  又是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年掃墓時。就像那句:"微微低首憶昔人,輕輕叩動九冥門",的確,一樣的清晨,薄霧未散。那一座土敦,提示著光陰再次流走一年了。太公的骨灰靜靜安放在這里,一片青青的草地,有一絲暗香浮動。已經和太公分別好幾年了,無從數起,因為又是一年清明。

  風呼嘯著,拋起一捧黃土,心情漸漸滑向低谷。一幕幕的記憶,歷久彌香,因為永久逝去而更為珍貴和痛徹心扉。

  很久以前,我太小,他太老,往事模糊一片;一叩首,二叩首,往事卻如潮水般涌來。圓臉,花白的頭發,一身整潔的中山裝,這是我對太公最后的印象。在老屋里,東西很少,有人探望,太公頻頻點頭,伸手或擺手,表示要或不要。太公喜歡曬太陽,那只獨眼老狗靜靜臥在他的腳旁,這是我對太公最后的記憶。

  我有時依稀回想起當我對那只老狗充滿興趣時,我將手伸出,但回答我的是底聲的咆哮,眼淚頓時在眼眶里打轉,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是太公,他遞給我半塊饅頭,把我推到前面,呢喃著:"它不咬的,不挑吃的,是好狗啊"我看著老狗把饅頭吃掉,然后躲到太公身后。

  記憶僅此而已,哀思是無聲的,黑白的,不知太公是否可以知道?

  三叩首,該離開了,火光徐徐,模糊了一切。太公,又是一年清明時,下次,我也不會記得和太公分開多少年。又是一年清明時,遠望,土墳帶著思念。

傳統習俗作文10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著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歷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打開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于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布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后該做些什么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傳統習俗作文11

  對于幾十年前來到美國的老一代移民家庭來說,不少人還保留著從前的傳統習俗,尤其是風俗較多的廣東潮汕一代,中秋拜月的習俗更是必不可少,在這個中秋佳節,在此祭拜月神是不少廣東老移民的保留儀式。

  中秋節在中國有不同的意義,幾十年前從中國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移民家庭更是把這種多元的文化帶到美國,幾十年來保留著他們的傳統。與新一代移民不同,老一代的移民將中國的文化繼續保留了下來,沿襲傳統習俗和節日成為他們與中華文化重新連接的神秘接口。

  上世紀80年代從廣東中山來到洛杉磯的`黃先生(化名)一家4口已經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兩個兒女已經長大成人而且也成了家,現在還有兩個孫女。在圣蓋博谷阿罕布拉擁有一個三居室的房屋。逢年過節,這里就成了一家人團聚的重心地。黃先生和黃太太計劃在這個中秋節繼續拜月的習俗,當皓月初生,黃太太就會在院子里的草地上設下祭臺,點上香和蠟燭,擺滿水果和月餅作為祭禮。

  這是廣東人的一個傳統,為了祈求福澤,全家人在月光下祭拜完月神之后,大家就會將祭過月神的祭品一同分享。黃太太說,在這個日子除了祭拜月神還要祭拜祖先,所以家人都要在自家的祖先牌位前用香祭拜。祭拜之后一家人再聚到一起吃月餅、石榴和芋頭。

  黃太太說,黃家30年來一直這樣過中秋節,家庭成員不斷增加,有了女婿、孫女,現在又有了兒媳,將來可能還會再添孫子、孫女。她說,不知道兒女是否會將傳統沿襲下去,但是作為老人還是希望兒女不要忘記祖先和自己的根。

傳統習俗作文12

  今天是正月初四,終于輪到去我夢寐以求太太家拜年了。太太家在山里,屋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屋后有一座山,那里山清水秀。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太太家旁邊的小店有鞭炮買,城區今年限放煙花炮竹,而農村不限,我今天可以解解饞,大放特放一天鞭炮了。

  一到太太家,我向太太拜了年,就進里屋拿打火機,這時太太家的柴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乎我的腦瓜子蹦出個新花樣,我要燒柴灶。聽爸爸說,只有一個眼的柴灶比較多,農村房子大,多眼的也不少,太太家的就是多眼的。灶上有幾個大小不一的鍋子,大的是燒豬食的,小的是用來炒菜的,還有一只湯鍋,余熱是用來燒熱水的。太太見我興致高,就在一邊講解一邊教我如何操作。我先在墻角邊柴堆里挑選了一些細而軟的柴,把它扎成一捆,外面包一層紙,用火鉗夾住,再用打火機點燃紙,很快細柴也燃起來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柴送進灶孔里。為了讓火不被滅掉,越燒越旺,必須間歇性地添柴,粗大的柴燒地時間較長,細柴、木板和紙屑比較容易燃燒,但是不經燒,必須交替添柴。

  不一會兒,灶上水開了,米飯香撲鼻而來,我掀開木蓋,把飯盛到另一個鍋,鍋底結了一層厚厚的鍋巴,我來了個底朝天,用鍋鏟把整塊鍋巴盛在一個大圓盤子里,在香脆可口的鍋巴上灑上一些干菜,真是太美味了。

  農村的生活真有意思,我希望天天去農村拜年!

傳統習俗作文13

  每次去別人家做客,或者別人來家里做客,我們都很開心,因為又有紅包可以收了。

  拿到紅包的第一瞬間,我就開始拿捏祝福的標準。如果厚一點,我們祝福的話就多一點;如果薄一點,我們祝福的話就少一兩句。盡管這些話是不下意識說的,但紅包的厚薄與祝福的話成正比,可是我從多年經驗得出的定理哦!

  盡管每次的紅包都不一樣,但只要收到,我們都是打心底的高興。這樣地收紅包多年來我都沒覺得什么,只是近幾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在客人面前收紅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嫡長子,每年收紅包時與弟弟妹妹們站在一起,特別覺得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覺得現在的身高與收紅包的年齡不合稱,所以每次我領完紅包就趕緊躲回房間去。

  最近我讀到一篇關于紅包來歷的文章,知道過年包紅包,送孩子是一種祝福的意思,我們接受紅包也是一種祝福。大人們在意的只是我們過年過得高不高興,而我們在意的也是過一個好年,對紅包的緊張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罷了。從表弟的紅包一直都是嬸嬸收著,生氣一段時間后又接著高興地過年這件事就可以看出。

  我的紅包一直由我收著,母親從不強求幫我收藏。到了今天,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母親那樣做,她是相信我長大了,能處理好自己的事務才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過年收紅包并不應該為自己的年齡而害羞,祝福別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對了,我長大了,過一年又一歲,不必為自己收紅包而煩惱,我也可以像以前那樣大方利落地接過紅包了。

  我的紅包依然還在繼續增長,或許幾年之后,我不能再拿紅包了,而是要自己包紅包給別人了。那個時候,那些孩子們的表情一定和我拿到屬于我的紅包一樣,幸福而又難掩的喜悅!

傳統習俗作文14

  立夏到了,也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斗蛋比賽就要開始了。

  立夏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開始煮雞蛋,因為所有小屁孩第二天就要舉行斗蛋比賽了。

  蛋出鍋后,家人們就精挑細選一個“蛋中強者”,裝進精美的蛋套里侯賽。

  第二天課間,我們掏出自己的雞蛋,兩兩一組進行比賽。

  只見我們手握雞蛋,加足馬力,使勁將手里的雞蛋撞在一起。

  經過一番苦戰,全班超過一半同學的雞蛋掛上了“蜘蛛網”,弱者淘汰,強者勝出。

  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決賽開始了。殺入決賽的兩員強將緊盯著對方,眼神在空氣中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都企圖用眼神“殺死”對方。

  他們緊握雞蛋,像兩陣風一樣撞了上去。兩顆雞蛋互相擠壓、碰撞,“打”得不可開交。最后,咔嚓一聲,引得圍觀的同學瞪圓了眼。下一秒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老師舉起勝出者的右手,宣布我們班的蛋王誕生了!大家開始剝去蛋殼,把白嫩光滑的雞蛋塞進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感謝祖先們把這么有趣的傳統習俗流傳下來,讓我們孩子體會到立夏斗蛋的快樂。

傳統習俗作文15

  中秋節到了,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愿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并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于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后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傳統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習俗作文05-02

傳統習俗的作文06-30

傳統習俗作文06-01

傳統習俗03-10

關于傳統習俗的作文07-07

民間傳統習俗作文05-14

紅包傳統習俗作文05-15

清明傳統習俗作文02-10

傳統習俗中秋作文09-08

關于傳統習俗的作文08-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