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中華傳統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它們出自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藝術大師及民間藝人之手,風格特點各異,題材內容廣泛,種類有戲曲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祁納還是來源于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在現,還是用于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艷的獨特點染,每一件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剪紙的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是剪紙這門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更加燦爛、輝煌。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中華傳統文化伴我成長中華傳統文化伴我成長
爸爸媽媽經常問我喜不喜歡我的學校和老師?上學快不快樂?我都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他們:“我非常喜歡我的學校和老師,我很快樂!”
我們學校非常漂亮,我們班級更是美麗。學校為了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為我們開了很多我們喜歡的專題課程,每次開課前老師都會讓我們自己選擇喜歡的課程,我選擇的是周二中午的舞蹈。我還喜歡每周二的`校本課程中的專題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老師還給我們發了一本《中華傳統文化讀本》。這里的內容有三部分,分別是:“讀《三字經》知天下事;解《規》做懂禮人;品《千字文》賞奇文章。”每堂課老師都會給我們書中的內容和故事,教給我們很多道理。
其實,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這些內容的書了。媽媽給我買的第一本傳統文化的書是帶圖的《三字經》,聽媽媽說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經常給我將這些書中的故事,教我文字。我已經會背很多,在《三字經》一書中,我學會的第一句的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現在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因為這句話讓我懂得了的一些小道理,比如,要長,愛自己的父母。媽媽經常說我上學后懂事了,會孝敬父母了,也很尊敬老師,愛幫助同學,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好孩子。媽媽經常說:“有女兒真好!”
記得一年級暑假的一天,只有我和媽媽在家,媽媽病倒了,躺在床上很難受,我帶來一盆水把毛巾弄濕,搭在媽媽的額頭,因為媽媽就是這樣給姥姥這樣弄的,還拿來一個鬧鐘定好時間,跟媽媽說:“鈴一響,就是時間到,我就會給您換一下毛巾的。”我還給媽媽倒了一杯水,然后給媽媽腿。媽媽高興地說:“有女兒真好,我的病都快好了。”
在學校我非常尊敬我的老師,每天我都會很有禮貌地見到老師問好,去老師的辦公室都會輕聲喊報告,有一次我的班主任魏老師頭痛,我們都搶著給老師,魏老師可開心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孝敬爸爸媽媽,關愛老師吧。你想看我的這本傳統文化讀本嗎?就來我們班吧,我們班圖書角,有很多這樣的書,因為老師想讓我們做一個有教養的中國娃!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次聽到這句詩,我就會想起那隆重、熱鬧的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吃雞、鴨、魚、餃子還有湯圓。湯圓每次都會做得很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里面除了放肉以外,還會放少許的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很甜美。我們有時偶爾也會吃綠豆粉。綠豆粉雖然不是春節時必須吃的食品,但我們全家都喜歡吃綠豆粉。因為平時在深圳很少吃,所以回老家時,奶奶做的綠豆粉是我們的最愛,吃上一口,美味極了!
過年時,我們還會拜年,看春晚,貼年畫……我最喜歡的是拜年。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因此,我爸爸比我更喜歡拜年了,每次都會去很多的親戚家拜年。
啊!春節是我一年中過得最開心的日子。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過年了,每家每戶都喜氣洋洋。
年三十一大早,早起的小伙伴們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響,也把我從好夢中叫醒了。我起床后飛快地來到了姥姥家,過年了,我也得為這個家出點力,你說是吧?我幫著大人貼春聯、切菜、準備年夜飯。我家的八哥和嘹哥似乎也被這喜慶的氣氛給感染了,不住嘴地叫著“你好!你好!”。
今天每人都有分工的,爸炒菜,媽洗菜,姥姥準備碗筷,我的任務――是做一個水果大拼盤。我先從果籃里挑選出了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大橙子,又去買來了一串紅提和幾個獼猴桃。我把蘋果和橙子削去皮后切開放在盤子中間圍成梅花形,接著把紅提從枝條上摘下用冷水洗干凈,再用開水燙一下,放在盤子外圍形成波浪形的花邊,最后把獼猴桃剝去皮,橫著切成片,疊起來放在果盤中央。現在,一個由我設計制作、用紅色的提子綠色的獼猴桃黃色的橙子白色的蘋果組成的水果拼盤已經完成了,色彩鮮艷,造型美觀,營養豐富。爸看了忍不住伸出了他的手,我趕緊把拼盤藏進了冰箱。太陽漸漸西沉,大家團聚在一起,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愉快地聊著這一年的收獲,真是開心啊!飯桌上爺爺還樂呵呵地給了我一個大紅包。等大人們酒足飯飽,我迫不及待地端上了水果拼盤讓大家品嘗,大家都夸我做得美觀有好吃呢!
晚飯過后,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著春節晚會,趙本山的《不差錢》、馬東的'《五官爭功》……把我們逗得開懷大笑,舞蹈《蝶戀花》等節目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隨著“當當”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滿天的煙花帶著我們對新年的期盼和祝福飛上了云霄……
中華傳統作文 篇5
有的人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有的人喜歡歡聲笑語的'中秋,還有的人喜歡舉國同歡的國慶,可我最喜歡滿是艾草味的端午。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穿上新衣服跑到廚房看到爺爺奶奶正在熟練地包著粽子,我走過去對奶奶說:“奶奶,我也想包粽子。”奶奶說:“好啊,我來教你,但剛開始會有些困難。”奶奶先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我照著奶奶地樣子卷了起來。接著,奶奶舀了一勺米,放上自己喜歡吃地料上去后,又鋪了一層米。我裝模作樣地舀了一勺米撒上去,不料,米從一個小洞里漏出來,我趕緊再舀一勺米撒上去,這下粽葉終于變乖了,一粒米也沒有漏出來了。然后,奶奶把剩余地粽葉折了下去,用繩子牢牢地綁住粽子,一個玲瓏嬌小的粽子就誕生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好了。這時,悲劇發生了,因為我太著急了,粽子沒放料就綁繩子了,奶奶說:“沒放料的粽子,可以再煮熟的時候撒上白糖也很好吃。”我開心地點了點頭。
粽子煮好了,我拿起一個粽子解開粽葉,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地時候,滿嘴飄滿了白糖和糯米的味道。我頓時感到了幸福。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了。
中華傳統作文 篇6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
美德有學習雷鋒、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等等....... 學習雷鋒很簡單,就像雷鋒一樣為人們無私的奉獻。我有一次聽見老師說:“雷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學,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給學生輔導老師。每年的工質只有六元錢,他一分舍不得花,他把六元錢拿去幫助學生們買書去了,你們說他偉大不偉大?” 保護環境很容易,只要不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不能亂丟果皮紙屑就可以了。要是不亂扔垃圾的話,那不就可以少污染一部分空氣了嗎?而且也不用到處掃地,掃地可是很累的,不能亂丟果皮紙屑,要是亂丟果皮紙屑的話,人們要是踩到果皮的`話,哪不就要跌倒了嗎?假如哪里跌傷了話,哪他的家人不就特別的傷心嗎? 還有一點就是愛護花草樹木,花草樹木可以幫助我們凈化空氣。有干凈的空氣你們不覺得好嗎?反正我覺得好。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很重要的。
中華傳統作文 篇7
詩曰::田真昆仲,議分紫荊,樹即枯死,悲悔同聲。
隋代有一戶田氏人家,住著田真、田慶和田廣三兄弟。自他們分別成家之后,兄弟三人就想要各自發展,決定要分家,把家產分成了三份。
分到最后,只剩下庭院中那棵開滿紫紅色花朵的紫荊樹了,多少年來,它一直欣欣向榮,象征著這個家庭的興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孫,就是在紫荊樹默默的俯視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其樂融融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繁衍了許多代。老樹蘊涵著人們不盡的追憶和緬懷。
哥哥田真嘆息著說道:“田家的歷史有多長,紫荊樹就有多老。”
田慶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家產都分完了,留著這棵樹也沒什么用了,不如也把它給分了。”
幼弟田廣精打細算地說:“有理有理,紫荊樹的樹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藥,我們干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還能賣個好價錢呢。再說,我們分了家之后,都要各奔前程,誰還顧得上照顧它啊?”
田真說:“使不得,使不得。我們怎么忍心傷害這些美麗的花朵和潤澤的葉子呢?它鮮活的生命力,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眼見那翠綠的色澤,誰不發自內心地贊美它的生命?家族有多興旺,紫荊樹就有多美。這是我們家族繁盛的見證,怎能如此傷害于它呢?”
田慶說:“哥哥您別犯傻了,誰還會注意到這棵老樹?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對半分了。”
兩位弟弟那樣堅持,哥哥也無可奈何,于是他們決定將紫荊樹砍成三段。田真仰望著昔日的故宅和茂盛的老樹,內心十分的傷感,但也無計可施。
第二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荊樹,一夜之間突然全部枯萎凋零。看到的人無不大驚失色,疑惑地想到:難道紫荊樹也傷心欲絕,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被截成三段,不如先自行了斷吧。
三兄弟見到這個情形,都不禁大吃一驚,開始痛切地懺悔:為什么手足之情要這樣分離?連樹都覺得傷心,連樹都為之涕泣,連樹都不想再活下去。昨天熱火朝天的砍斫①計劃,一時間令兩位弟弟感到萬分地沮喪羞愧。
田真神情肅穆地說:“樹木原本就是同氣連枝的,正是因為聽說將要被砍成三段,它們才會如此悲傷,我們人竟然連樹木都不如啊!
田慶看到這番景象,深有所觸,他追悔不已地說:“當我們還非常小的'時候,我們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種在父母身旁承歡膝下、同舟共濟的幸福生活,現在想起來還那么令人懷念。”
田廣傷感地說:“現在父母都不在了,我們兄弟就是最親最親的人了,如果連我們都不肯團結友愛的話,那父母在天之靈一定會天天流眼淚,一定會比紫荊樹還要傷心的。”
田真說:“我們為什么不能繼續從前的生活呢?‘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想重振家業,就要通力合作,和睦共處,團結一心。”
兄弟三個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他們把分家的契約在紫荊樹面前一同燒毀,決定繼續同舟共濟,共同經營幸福的生活。兄弟三人默默地祝禱著,感恩祖先留下的這棵紫荊樹,示現了及時的枯萎,讓他們深深體會到,連樹木都有真情,難道人連樹木都不如嗎?
第二天,當太陽早早地爬上枝頭的時候,田廣打開窗戶,驚訝地喊了起來:“哥哥,哥哥,快來看看,葉子綠了,紫荊樹的頭抬起來了,葉子變綠了。”
鳥兒聽到他的叫聲,也不由自主地朝著紫荊樹那片綠油油的枝頭望去。兩位哥哥驚訝地探出了頭,紫荊花那片殷紅的色彩,濕潤了他們的眼睛……
從此之后,他們兄弟更加友愛,他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再也不提分家分財產的事情了。美麗的紫荊樹,也繁茂如初,就像這個團結如故的家庭一樣,欣欣向榮,充滿無限生機。
“和”為貴。人體各個器官如果不能協同配合,身體必遭病魔的侵襲;團體不和睦,必定迅速瓦解;國家上下不團結,則很難抵御外敵的入侵。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睦何其重要!兄弟是同氣連枝的生命共同體,就像樹枝樹干一樣不可分離,只有和諧共處,才能繁茂興盛。彼此之間如果產生對立和嫌隙,整棵樹都會受到傷害。
“田真嘆荊”的故事,不禁使我們想起了“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林和靖是北宋的一位隱士,原名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他在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家里一貧如洗,三餐不繼。然而,林和靖頗不以為意,對物質上的貧乏,全然不放在心里。
他自幼勤奮刻苦,致力于圣賢之學,淡泊名利,尤其不喜歡趨炎附勢。后來隱居到了杭州,在西湖的孤山結廬而居,二十年來都未曾到過城鎮市集。陶醉于山水之間的林和靖,厭棄世間的功名利祿,潛心體悟圣哲的道理。臨終前,他留下了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感懷言志,余韻不盡。
林和靖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他在草廬的庭院中,種植了許多梅花,還養了一群氣質高貴的仙鶴。徜徉在青山綠水、松鶴梅蘭之間,多少詩情畫意在其中。林和靖盡其一生,都與它們相隨相伴,人稱“梅妻鶴子”。
然而林和靖過世之后,他所種植的這些梅樹,都相繼枯萎而死,所有的仙鶴,也都一只只悲鳴不已,哀號欲絕,沒過多久,全都相繼隨林和靖而去。
由此可知,真誠之心,無不感人心懷,化及萬物。縱使是一枝一葉、一草一木,也能受到感動。同樣,惡貫滿盈、窮兇極惡之人,在舉手投足之間,所散發出來的肅殺之氣,也會影響周遭的一切,讓花木為之枯萎凋零,令人們為之畏怯恐懼。因而,起心動念,一言一行,我們怎能不戒懼謹慎呢?
人生苦短,數十寒暑間,這些同體連枝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回相見一回老”。想想我們還有多少時日,能夠珍惜同聚同處的時光?千萬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時,才徒自悲切,那不是為時已晚了嗎?骨肉之情、手足之愛,當要切切珍惜啊。
法照禪師寫了一首敘述兄弟的詩詞:
兄弟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回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子孫做樣看。
【中華傳統作文】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作文11-23
中華傳統作文11-24
中華傳統作文[經典]08-08
中華傳統作文(精選)08-25
中華的傳統作文12-16
(精選)中華傳統作文05-07
關于中華傳統作文12-03
中華傳統作文【熱門】11-30
【精】中華傳統作文12-21
中華傳統作文【推薦】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