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詞組(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1
雅量容人、大量能容、困苦窮乏、未雨綢繆、鬧中取靜、群居守口
忙里偷閑、寵極謗生、眾善奉行、孤掌難鳴、徹見真性、冶煉身心
眾怒難犯、躁極則昏、多心召禍、童叟無欺、學貴有恒、萬鐘一發
禮遇衰朽、眾口難辯、諸惡莫做、大器晚成、大巧似拙、駟馬難追
厚待故交、鷸蚌相持、物極必反、煮豆燃箕、老當益壯、憂勞興業
去留無意、夜惕四知、非徒養身、兄弟相害、明心見性、推己及人
靜處養身、謙虛受益、靜極生明、事上敬謹、鬧中求存、守拙全真
涉世出世、養德遠害、器滿則傾、與世無爭、崇儉養廉、心虛意凈
六賊無蹤、精誠所感、講學躬行、急則可依、起死回生、脫俗成名
有備無患、專欲難成、滿盈招損、城門失火、小利莫爭、逸豫亡身
名高妒起、方便法門、兄弟相愛、心口如一、急流勇退、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心公不昧、居官愛民、骨肉相殘、莫問前程、一言既出
待下寬仁、漁人得利、超凡入圣、厚德載物、存乎一心、少事全福
心體瑩然、但行好事、即達賢境、處進思退、盡心了心、不如友生
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2
1、心浮氣躁:腳踏實地才能既快又穩
2、知足常樂:珍惜已擁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3、無欲則剛: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
4、寵辱不驚:保持一顆平常心
5、人無完人:不要過于追求完美
6、戒奢寧儉:儉樸點兒,生活不會虧待你
7、是非分明:正直是立世的風骨
8、英雄本色:做一個真正的我
9、隨遇而安:無法改變就要學會適應
10、禍福相依:事情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11、過猶不及:給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12、難得糊涂:小事模糊,大事清楚
13、患得患失:學會接受“失去”
14、與人為善: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15、大智若愚:做個聰明的愚人
16、自勝者強: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17、外圓內方:安身處世要懂得進退
18、眾怒難犯:不要站在眾人的對立面
19、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杰
20、權衡輕重:在利害得失之間學會選擇
21、忍辱負重:忍是一種韌性的戰斗
22、以屈求伸: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
23、能伸能屈:臺上臺下都自在
24、韜光養晦:不要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威脅
25、裝聾作啞:別小看沉默的用處
26、樹大招風:站得越高越危險
27、通權達變:做人不能太固執
28、與世無爭:不爭者勝天下
29、功成身退:得意時應給自己留好退路
30、柔能克剛:以硬碰硬并不是明智之舉
31、自知之明:知人易,知己難
32、隨波逐流:跟在別人身后只會一事無成
33、高瞻遠矚:眼光決定前進的距離
34、見微知著:從小事情中看出大問題
35、舍我其誰:做人要有點野心和霸氣
36、百折不撓:成功者都是從地上爬起來的
37、欲速不達:一味追求速度只會適得其反
38、妄自菲薄:不要自己輕賤自己
39、志大才疏:有想法更要有實力
40、急功近利: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41、有的放矢: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42、緣木求魚:方向決定成敗
43、運籌帷幄:好計劃事半功倍
44、有備無患:不要事到臨頭才去想辦法
45、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細節決定成敗
46、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
47、舍本逐末:解決問題要抓本質
48、臨事而懼:凡事謀定而后動
49、當機立斷:最好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50、輕重緩急: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
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3
刻舟求劍: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杞人憂天:否認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
畫龍點睛: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畫蛇添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原本怎樣,人們就應該如實地反映它,決不能主觀地、任意地歪曲它。
掩耳盜鈴: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愿望代替客觀現實。認為主現感覺決定客觀存在,是荒謬的主現唯心主義。又如,“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鄭人買履:做事死板教條,不從實際出發,終將一事無成。
鑿壁偷光: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部的矛盾運動。
舍本求未:顛倒主次矛盾關系,辦事情抓不住重點。
庖丁解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紙上談兵:割裂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片面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
守株待兔:把偶然當必然,把現象當規律。
因勢利導: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利用規律取得成功。
田忌賽馬:事物的構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量的變化,會引起質的變化。
胸有成竹:認識了事物的規律,就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東施效顰:只單純仿效形式,不研究實質內容。
邯鄲學步:共性的東西可以借鑒,但不可不顧個性,一味模仿,生搬硬套。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要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教學相長:矛盾雙方不僅是對立的,而且是統一的。
防微杜漸: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
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諱疾忌醫:回避和掩蓋矛盾,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苦盡甘來:是說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不怕苦,不怕累,敢與困難作斗爭,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又如,蒲松齡落地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同屬此理。
揠苗助長: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等亦屬此類。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基礎;違背客觀規律就會遭到它的懲罰。
量力而行:是說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強要做的事,使主觀違背客觀。
對癥下藥: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竭澤而漁:違背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后相繼發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熟能生巧:是說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須深入實際,反復實踐,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學以至用:是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釋世界,而在于改變世界。所以,那種“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買櫝還珠: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對牛彈琴: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本末倒置: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唇亡齒寒: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
看相知命: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干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故步自封:違背了發展的觀點。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于靜止的觀點。
水滴石穿: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適可而止:體現了適度的原則。由于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聲東擊西: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別,“聲東”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莊舞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同屬此理。
【包含人生哲理的詞語】相關文章:
包含lengua的西班牙詞語05-04
包含反而的詞語造句05-08
理解詞語所包含的意義05-28
包含信字的詞語有哪些03-18
包含壯字的詞語集錦及解釋04-13
包含廉字的詞語集錦及解釋08-23
包含有橋的詞語集錦及釋義05-04
用包含非常詞語來造句05-08
包含饑字的詞語集錦及解釋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