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動作文匯總[4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活動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化活動作文 篇1
周末,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作業,要我們去參加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我們小組決定去甌說工坊,體驗古人是如何造紙的。
到了甌說工坊,一位四十多歲左右的老師,走到了我們面前,他身穿迷彩服,留著小胡子,看上去蠻有文化的樣子。小胡子老師讓我們圍到一個石槽邊,石槽分四格,每一格都裝滿了不同顏色的水,里面有各種紙漿,有搗碎的'香樟樹皮,有色彩不一的棉花,還有的是兩種材料的混合體。
小胡子老師開始介紹紙的歷史,他說:“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發明造紙術的是東漢的蔡倫。造紙術和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并稱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科學文化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關于如何造紙,小胡子老師給我們做了一一示范,讓我們了解了造紙的過程。
等老師做完示范,就輪到我們上手了。我迫不及待地到了石槽邊,學著小胡子老師剛才的動作開始造紙。我先把過濾網在水中泡了泡,再把過濾網由下往上撈起,重復撈幾次,這樣,紙漿就均勻地平鋪在濾網上。接著用兩張柔軟的棉布把紙漿蓋住,放到一臺壓平紙漿的機器里,然后用力轉動機器把手,直到轉不動為止,紙漿排出了多余的水分,也被壓得平平整整的。最后,我把壓好的紙漿小心翼翼地放在烘干器上,把水分烘干。大約過了十分鐘,我新造的紙就出爐了。我十分激動地捧著它,盡管它看上去有點薄,有點粗糙,但它可是我親手制造的第一張紙哦!據說,古時沒有烘干紙的機器,通常都是靠太陽曬干的,需要好長好長時間,現代技術真是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小胡子老師還告訴我們,造紙最主要的材料來自大樹,每制造一噸紙就需要砍伐17棵的成年大樹。看來我們要好好珍惜每一張紙,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家園。
文化活動作文 篇2
陶堰是美麗的水鄉,她有兩顆璀璨的明珠——白塔洋和百家湖,而我們的學校就坐落在白塔洋的旁邊,因此我們學校的學生們又多了一堂課——水文化。
也要舉辦關于“水”的一些活動。老師告訴我們時,我們既開心又興奮,因為又可以看節目了。老師也訂好了節目內容,我和孟靜晴是主持人。老師給了我們主持稿,并對我們說:“你們先把這張稿紙背熟,我在這張稿紙上給你們都寫好了,我還在這張稿紙上劃了兩條斜杠,斜杠前面的.說普通話,斜杠后面的你們用紹興方言來說。”
第二天,我們把稿紙背熟了。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別的節目了。我們練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會了。老師就讓我們連起來演一遍。每天都練,為的就是在水文化活動中好好表現。終于,要表演了。老師讓我們穿好統一的服裝:紅色的毛線衫,黑色的打底褲和裙子,白色的鞋子。
表演正式開始前,每一個班都搬出凳子,整整齊齊的坐在操場上,安安靜靜的等待著表演的開始。按低到高年級的順序一一表演了節目。終于,輪到我們班了。我和孟靜晴先上了臺,我們各自拿了一個話筒,我拿到后,感覺話筒好沉,有點緊張,腿一直在抖,我小心翼翼地讀著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生怕讀錯了,緊接著同學們一起上臺表演第一個節目快板——《五水共治》,快板的聲音很響,打起來很輕快,讀起話來朗朗上口。說了一段話和表演了快板之后,我慢慢放松了下來,不緊張了,腿也不抖了。第二個節目是舞蹈《趕海的小姑娘》我們跳舞時整齊的動作,獲得了一致的好評。最后是我和孟靜晴兩個人用方言的對話,體現出陶堰水鄉的變化。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知道應該保護水域資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文化活動作文 篇3
11月9日上午,我們青果寫作班到藝術館北門三報讀者節活動現場進行了一次發現家鄉之美文化寫生活動。我們參觀了5位徐州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自己的技藝和作品,有剪紙,香包,封侯虎,面人和編織昆蟲,感受了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一來到現場,好家伙---人山人海!首先映入眼簾到的是“青果”那鮮艷的綠旗子。孫老師被圍的里三層外三層,正在講解今天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注意事項。由于現場太熱鬧,都沒太聽清老師講的內容。還沒等孫老師說開始行動,我就迫不及待的沖到展臺去一飽眼福!展臺上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令我目不暇接……
面塑
我擠到了面塑展臺前,據說捏面人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了。我首先看到的是面塑制作大師朱月香的作品 “俺爹俺娘”,這幅作品描述了一個生活場景:一對臉上布滿皺紋面露笑容的農村老夫妻在院子里烙烙饃,桌子下趴著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黃狗,瞪著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門口有樹枝做成的籬笆和小樹,門上掛著火紅的辣椒和金黃的玉米,展現了蘇北地區濃郁的農家風情。聽說這個作品還獲得了藝博會金獎呢!我還看到了用玻璃罩罩著的“壽星”、“鐘馗”、“貂蟬”、和“西施”,這都是朱老師制作的精品。展臺前,還有朱老師現場制作的小人偶,有“喜羊羊”、“憤怒的小鳥”、“孫悟空”等,都被熱愛面塑的同學一搶而空。
封侯虎
看完面塑,我又擠到了封侯虎的展臺前,拿起一個封侯虎仔細端詳起來:封侯虎全身都是火紅的,它有三大一小的特點,頭大、眼大、嘴大、身子小。接著,張振華老師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封侯虎的寓意,封侯虎是徐州沛縣地區的一種民間藝術。它滲透了鄉民們對孩子美好的祝福,希望生下的孩子長得健康壯實,虎頭虎腦,虎虎生威。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后,封將侯143人,其中沛籍人就有23人。后來,鄉親們便把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被封侯成為虎將以報效祖國這種心愿表達在封侯虎這種民間工藝上。我特別喜歡就讓媽媽給我買了3個,用它來送給外地的朋友!我還和張老師合了影并要了張老師的簽名呢!
曹氏香包
啊!一股濃郁的中草藥味撲鼻而來。現場的曹氏香包一個個香氣馥郁,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即使再小的香包,都裝有曹氏祖傳的十八種中草藥,有:冰片、甘草、連翹、金銀花、白芷等。聽說此配方是由曹玉九研制出來的,可以預防感冒、驅蚊蟲、除臭汗、凈化空氣。這時,我看到一個正面繡著金福字,反面繡著四葉草的黑色香包,我喜歡它的雅致,便把它買了下來。哈哈,今天收獲大大的!
由于剪紙和彩帶編織展臺前的人太多,我沒能擠進去。最后我們全體青果學員們都舉著自己的收獲合了影!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學到了很多知識,還讓我懂得了持之以恒就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文化活動作文 篇4
今年寒假,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作業:品中華傳統文化作文明禮儀之星。目的是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相關的儀式,把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途徑發揚光大。
實踐體驗表收上來之后,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孩子們的實踐內容多種多樣,有拜年、寫春聯、貼春聯、收發壓歲錢、給老人過壽、祭拜祖先、吃團圓飯、做陶藝、品茗知味.孝子奉茶、看燈展、打燈籠、逛廟會等。孩子們有的在實踐感悟中寫到:親手貼上春聯,感覺很有成就感。很喜歡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很溫馨,給爸爸媽媽拜年,更能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有一名給敬老院老人拜年的孩子寫到: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還需要更多像這樣的實踐活動,學校以外的另一種生活。不僅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意識,而且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還有的寫到:通過今天給爺爺奶奶拜年,我了解了過年的一些習俗,知道了拜年的許多講究,要怎么對長輩說祝福語,也讓我們在中華傳統文化和禮儀教育方面得到更多的知識,我以后好好學習,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家長們在評語中也寫到: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禮儀禮節。守歲、拜年、待客等都是炎黃子孫非常重視的習俗。通過過年期間的一系列實踐活動,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襲承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文化精髓,做到知理、懂理、守理,體現孩子良好的素質和素養,也從兩一方面反應了家庭教育和家風。王悅凱的家長寫到:在彰顯個性,突出自我的時代,禮儀缺失,規矩不再成為一種常態。在這種總情況下,加強對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禮儀教育尤為重要。跪拜、叩頭這種大禮也只有在春節這種傳統節日才能見到,也最能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尊老愛幼的傳統,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業非常大。但僅僅依靠這種傳統節日來維持中華的傳統禮儀,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每個人從每一天、每件事做起來,才能影響整個社會,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王浠宇的家長寫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學茶、習茶、品茶、奉茶的過程中隊傳統文化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而我們也在進行著一次自我精神上的洗禮。在孩子們的身上,大人可能學到的更多。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是中華茶文化與儒家孝道思想的完美結合。馬哈敏之媽媽寫到:通過帶孩子給老人拜年,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平日里我們工作忙,對老人的關心、探望很少,所以假期里帶著孩子們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家家都有老,人人會變老,讓孩子從小感受這一傳統,做一個尊老、敬老的禮儀之星吧!
看著孩子們的實踐活動,體會著每份實踐感悟,作為老師我的感受更加深刻。怎樣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下去,怎樣拓寬更加有效的途徑?是我的責任,也是下一步要思考并實踐的地方。
【文化活動作文】相關文章:
文化活動作文12-26
文化活動作文01-11
文化活動作文五篇04-04
文化活動作文三篇03-28
文化活動作文六篇04-05
文化活動作文6篇04-21
【精選】文化活動作文4篇05-15
文化活動作文(通用44篇)03-24
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年經驗作文02-22
猜燈謎文化活動方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