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端午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憶童年端午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憶童年端午作文1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憶童年端午作文2
最近神志有點恍惚,才發現剛剛過去的那個節日是“端午”。
今年的端午,我沒有吃粽子,沒有小香囊。這么多年了,直到現在,夢里的家永遠都是那方方的四合院。好想念在“西關”住的日子,想念那方小院;想念門前的葡萄樹;想念水井旁的石榴樹;想念院子中央的小花園;想念樓梯下的狗窩;想念樓上的蓄水池。還有自己親手種下的“指甲花”,想念想念……
還記得剛搬家到“西關”的那年暑假初識的鄰家女孩,她大大的眼睛,齊耳短發,胖乎乎的小臉,看上去比我大上幾歲。我趴在自家的樓欄桿上好奇地詢問:“你叫什么名字?”她哈哈大笑,大大的眼睛變成月牙狀,調皮地讓我猜:“我的姓‘九個口’,單名是一個‘燕’字”。我歪著腦袋想了半天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后來才知道是“曹”,她叫“曹燕”,我家隔壁就是她奶奶家。于是,燕子就成為了我到“西關”的第一個好朋友。
那年我上小學二年級,燕子上小學四年級,她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帶著我到處玩兒,讓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識了“磨菇棚”,培育金針菇的土棚。她輔導我功課,教我算100內的乘法,我們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形影不離……快開學的時候,有一天她被父母領走了,從此我們便很少見面。再后來,讀初中、高中,隨著學習的緊張,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不知道她現在還記不記得我,不知道她現在到底在哪里,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么樣……
燕子的奶奶,住在我家隔壁的一位慈祥、善良的張奶奶。張奶奶擁有一雙天底下最巧的手,在她手下做出的蝴蝶會飛、鳥兒會叫、花兒能散發出清香。張奶奶總是搜集很多廢舊的彩色塑料條、棉布、小珠子,然后裝飾在她做的各種荷包上。最讓我期待的就是每年端午,張奶奶總會做好多好多的香囊送給我,有彩線纏成的粽子、有小貓頭、有小狗頭……各式各樣,香香的。張奶奶囑咐說香囊掛在身上防蚊子叮……如今,張奶奶已入土為安,每當回到家中拉開抽屜,看到里面那個墜有蝴蝶圖案的荷包時,我仍會想起可敬可愛的張奶奶……
我的童年真的真的是金色的,值得我永久記憶的。有時候我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如今我走的路那么坎坷是不是因為童年的時候太過幸福了呢?
【憶童年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憶端午憶童年小學作文05-06
憶端午_童年趣事03-26
又憶童年作文12-08
憶童年作文07-19
憶童年作文07-26
憶童年作文07-21
憶童年的作文09-02
童年憶作文06-18
《憶童年》作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