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作文

時間:2021-04-25 17:05:35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習俗作文范文550字(通用11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習俗作文范文550字(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習俗作文范文550字(通用11篇)

  端午節習俗作文1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并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之后,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將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么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將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習俗作文2

  端午節是我們柯橋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多出一個平常用不著的比賽,這一個特殊的比賽,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才會有,那就是賽龍舟了,你們在端午節不只能大飽眼福才可以大飽口福呢,因為說到端午節的時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習俗是賽龍舟的,還有一個習俗,名字叫包粽子的。

  粽子外面的形狀,像一個平看著的沙漏一般,但是么,它的漏沙子的地方變得圓了一些,他們一般都是用普通的米做的,但是雖然米是差不多的,不過你可以在里面放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放到粽子里面,有往里面放的肉的,這一種粽子,如果燒的時候火候和時間控制的好,那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眾多的粽子中,也免不了有幾個比肉粽子差一點的,這個粽子叫豆沙粽,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粽子里面放了豆沙的,這個燒的好,可以咽下去,但是如果燒的很差,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難以下咽了,再有一種中的的在有肉的基礎上還加了蛋黃,那就叫做蛋黃肉粽了,它的口感很好,不過有時候他的蛋黃只有一點點,所以他就有了這么一個缺點了……

  跟粽子最有關的故事就是屈原投江了,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國家被滅亡的消息,選擇了以身殉國,因為屈原高尚的情感打動了后人,就把屈原投江時的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美好的人,美好的物,構成了一道柯橋的美麗的風光,家家吃著粽子,看著龍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節日風光。

  端午節習俗作文3

  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就經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粽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粽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粽子就誕生了。然后,姑奶把粽子放在鍋里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著。一會兒,粽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從鍋里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于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端午節在很早以前是人們祭祀神龍的日子。后來,人們還巧妙地把遠古的風俗與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結合起來。傳說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縱身投入汩羅江。當時楚國人紛紛趕著劃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就用蘆葉包住米飯扔下江里,這就成了吃粽子的開端。

  端午節乃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綿綿數千里,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一種印記,一種情結,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定海神針。

  端午節習俗作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我們九江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端午節習俗作文5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喜慶隆重的春節,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許許多多的節日,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的美食是什么,那還用說,當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來米、粽葉、繩子,當然也可以加點肉、糖、花生等。我們做粽子的時候,首先把粽葉、米洗干凈,餡料調好,把粽葉卷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狀,再把米放進去,有餡料的話就把餡料放到米中間。放滿之后,用粽葉蓋好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鍋內蒸。煮好之后,拆開粽子,一股米的糯香,與粽葉的清香相混合,讓你食欲大開,吃下一個,包你再想吃第二個、第三個……

  像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也是有傳說的。聽老人說,這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去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許多詩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國家被滅亡,所以抱石投江自盡,愛戴他的百姓聽到后紛紛趕到江邊,用粽葉包著米飯投到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魚龍蝦蟹吃飽之后,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彌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很有特色。

  端午節習俗作文6

  一提家鄉的風俗,我的腦海里就會立馬浮現出一家人吃粽子的情景,而這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特有的風俗。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撈尸,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有了漁夫準備飯團、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食咬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些食物慢慢演變成了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我和弟弟就盼望著包粽子、吃粽子。有一年端午節,我和弟弟早早起了床,因為媽媽要教我和弟弟包粽子。

  首先準備食材:不同顏色的棉線、粽葉、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兒,我喜歡肉餡兒的,所以我準備了肉;弟弟喜歡蜜棗的,爸爸和媽媽喜歡紅豆的。

  然后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把兩三片粽葉折成簸箕形狀,我很快會了,但是弟弟卻折騰了好一會兒,才學會;第二步是放入糯米和餡;第三步是沿著粽葉包裹起來,包成三角的形狀;第四步是用線裹起來,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來區分。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里,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悶煮三、四個小時。出鍋時,一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和弟弟饞得口水直流,仿佛想一口就把它們全部吃掉。就連平時需要叫喚才知道吃飯的爸爸,今天也準時來吃飯了。一家人圍成一桌,十分開心,我和弟弟無法抵御這香味,一個接一個搶著吃。吃了一頓粽子,幾個星期都忘不了得味道,真是回味無窮啊!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是中華傳統的文化,流傳至今。

  端午節習俗作文7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之手。想當年,屈原站在汨羅江邊,哀嘆國家衰敗,奸臣當道,抱起一塊大石縱身跳入江中。人們為了紀念他,便設立了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艾蒿。走進樓道就聞到一股清香,帶著一點苦澀味,據說艾蒿能避邪。還有的地方的人們還要喝雄黃酒,給小孩兒抹雄黃酒。傳統醫學認為初夏邪氣重,皮膚多有寄生蟲,所以要在端午節時飲用和涂抹雄黃酒、熏艾蒿來祛邪、驅蟲、除病。濃郁的酒味混合著艾蒿的清香,估計邪氣就不敢靠近了。

  鉆進廚房,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哈哈,是粽子的味道。傳說,當年屈原跳江后,當地的人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后來粽子漸漸簡化為用粽葉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將2~3張粽葉錯開折疊,折成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倒進去,加幾顆紅棗,再把“漏斗”包起來,用棉線纏繞起來,系一個活結,吃的時候方便打開,再用清水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上鍋蒸了。說完粽子,再來談談咸鴨蛋。剛買回來的咸鴨蛋可真把我嚇了一跳,乍一看我以為是用泥巴裹著的。洗凈之后,蛋殼呈青灰色。

  煮熟后,剝開蛋,不過剝蛋也是一個技術活,每次鴨蛋都被我“殘害”。蛋黃是決定鴨蛋好壞的重要條件。好的蛋的蛋黃是有些紅色的,差的就是黃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聽到了他的哀嘆……讓端午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吧!

  端午節習俗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的歷史了。

  端節的由來和傳說有很多,其中最耳熟能詳的是源于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出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經常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最終導致屈原被趕出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寫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江邊去憑吊屈原,百姓們怕魚龍蝦蟹咬屈大夫的身體,便入江里投飯團、雞蛋等食物喂魚龍蝦蟹,后來就發展成粽子,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各地共有的習俗,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我們家鄉則用箬葉包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除了用上等糯米,里面的餡卻不一樣,有棗泥的、豆沙的、咸蛋黃的、肉餡的……無論是什么餡的粽子,我都愛吃。

  端午節那天,鄉下老家都會舉行賽龍舟活動,賽龍舟可有意思,每條船上除了十幾個槳手和一個舵手外,還要放一個大鼓,槳手們聽著鼓聲落槳,動作整齊劃一,河面上鑼鼓動喧天,槳手們喊著號子用力劃槳,岸上的觀眾高聲吶喊,場面非常壯觀。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看著熱鬧非凡的劃龍舟,我從心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燦爛輝煌。

  端午節習俗作文9

  每當我聞見粽子的清香從廚房里彌漫開來的時候,就知道是過端午節了。

  當媽媽把盛著粽子的盤子放到飯桌上,我看見一個個三角體的粽子在我面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有立著的,有斜躺著的,有趴著的,它們都由青綠色的粽葉包裹著,身體上還纏繞著五顏六色的細線,像生機盎然的美麗精靈降臨人間。剝開粽子外面的綠衣,粽子乳白色的身體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燈光下它的一顆顆米粒都透著光輝,圣潔極了,我都舍不得吃了。我小心翼翼地掰開粽子,看見了紅色的豆沙從里面鉆了出來,我用舌尖舔了舔,甜甜的,香香的,細細的,滑滑的,再咬一口,黏黏的糯米粘著我滿嘴都是,我趕緊嚼著,暖暖地咽下肚里,這時,我全身上下都洋溢著幸福。

  這里還有關于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呢!戰國時代,有個叫屈原的人,是楚國大夫。一次,楚國去攻打秦國,被打敗了之后,屈原被貶官到湘南(就是現在湖南的洞庭湖一帶)。后來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但楚國君王卻一聲不吭一味求和,屈原覺得自己再也沒有臉面去勸楚國的君王了,但又憂慮楚國的老百姓,就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以身殉國了,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里哪有屈原的影子呢?于是他們劃著小船在江面上祭祀他,將竹筒里的米飯灑在水里獻給他。

  后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把竹筒里的米飯改為粽子,把小船改為龍舟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屈原,再后來就逐漸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所以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

  端午節習俗作文10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都數不完,各種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著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著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于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后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后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后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說“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后,我們提著籃子上各家各戶交換粽子。回來以后就去參加吃粽子比賽。家里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于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說:“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撐著吃了下去,終于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著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松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端午節習俗作文11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為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系在一起的。

  許是因為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咸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為什么吃咸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為家鄉的人以面食為主,不愛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于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咸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為鴨蛋貴,一般家里養有鴨子的人家才會經常吃到咸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咸鴨蛋賣掉。沒有咸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為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里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端午節習俗作文范文550字(通用11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通用15篇)02-28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通用34篇)03-07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00字范文03-16

寫端午節習俗作文04-18

端午節習俗高中作文03-17

端午節習俗英語作文05-13

家鄉的習俗端午節作文600字范文04-01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600字范文02-28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范文(精選26篇)03-30

初中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3-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午夜福利小草久久99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96久久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