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民俗文化

時間:2024-08-04 12:34:31 美云 端午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端午節民俗文化

  每年進入芒種之后,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涌而至,農忙時節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后而至。端午節啥時候定下來的,都有哪些民間習俗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民俗文化,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民俗文化

  端午節民俗文化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漸漸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

  2009年9月30日,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熙游避災(古時稱“游百病”)

  古時,老北京有熙游避災(古時稱“游百病”)的習俗。自明代起老北京人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上午要去天壇,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下午要去金魚池、高粱河、滿井或東苑等地游玩。

  《金史禮志》上載:每年重五、中元、重九三個節日里,皇帝要舉行拜天之禮。行過拜天禮后,宮廷要進行騎馬打球、射柳的游戲。

  3.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際身畔。這一習俗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2021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2年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端午節民俗文化】相關文章:

民俗文化的作文07-10

民俗文化作文01-19

【熱門】民俗文化作文12-13

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05-26

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05-26

河南民俗文化作文02-26

探尋民俗文化作文05-12

【薦】民俗文化作文12-13

我國的傳統民俗文化作文11-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在线电影 |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亚洲论片在线观看 | 五月天视频网站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