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話說端午作文九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話說端午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話說端午作文 篇1
從今年開始,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為法定節假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我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雖然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經逐漸地融入鄰近國家的文化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生命力和特點———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早就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還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
韓國、日本、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有過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而我們卻正在漸漸淡忘,陶醉在“圣誕節”“情人節”等一個又一個“洋節”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所異化,節日的意義日漸淪為經濟學上的統計數字;漸漸丟失了我國傳統的節日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與智慧。
突然聽到我們的鄰國要將端午節向聯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時,我們會是什么表情呢?表情之余,就是反思。
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而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傳統文化怎么會一天天地遠離我們?是誰拋棄了中國傳統節日呢?
是否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確實有了吃了,但吃得實在是沒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種精神的外顯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就象我們的愛心是不可以用捐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億大洋是愛心,一分小錢也是愛心;他們的愛心是等價的,因為愛心無價。文化不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內涵。
今年開始,端午節終于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開始了我們傳統節日保衛戰。
今年我們只問:你放假過端午節了嗎?
明年我們會問:你的端午有文化嗎?
話說端午作文 篇2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話說端午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就仿佛聞到了滿街飄的粽子香。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兒吃飽了不再去傷害屈原。所以賽龍舟、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聯系。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蒜頭、石榴花、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并佩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奶奶會包各種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紅棗粽。奶奶從蘆葦蕩里扒回新鮮的粽葉,把米和紅棗混合在一起包在粽葉里,包成一個個三角形,再放到鍋里煮上個幾小時。這時,滿屋子都會飄著一股濃濃的香味。我不斷地纏著奶奶問,可不可以吃了?奶奶總是笑著搖搖頭。終于在我問了無數遍之后,奶奶打開鍋蓋,拿出一個粽子,剝開墨綠色的外皮,只見瑪瑙般的紅棗緊緊依偎著米粒,紅白相間,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而不膩,黏而爽口。頓時感到幸福無比。
從20xx年開始,端午就成了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我真盼著這個有吃、有玩、有假放的端午節快來啊。
話說端午作文 篇4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從節氣上說這天陽氣上升,達到充沛,陰氣消彌,所以稱之為端陽節。
既然是傳統節日,那就有許多風俗。比如端午節家家要包粽子,吃米糕,基本以涼食為主。據說包粽子,吃米糕不動煙火,吃涼食主要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愛國,他一生只想讓中原強盛富饒,但當時的.社會卻潦倒頹廢。屈原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憤恨的投入了“羅淚江”,投江的那天就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尸體,紛紛包粽子,壓米糕,然后把粽子米糕和各種涼食投入“羅淚江”,以供魚蝦吃,以此來紀念屈原。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米糕和各種涼食。其實這也正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風俗,就是這天人們都要縫香包,給孩子們掛在脖子上,大人佩在腰間,以避邪氣入侵。
現在,人們到這一天,都會休息一天,舉家外出游玩,踏青。大吃大喝,來過這個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人們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話說端午作文 篇5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
為紀念屈原,我們放三天假,我們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滾滾汨羅江中。為避免魚蝦損害他尸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當地百姓也劃船四處打撈屈原尸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吃粽子、劃龍舟習俗。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手腕和腳裸處都系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托父母對子女深愛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是一種美好意愿!
我喜歡端午節!
話說端午作文 篇6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論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身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局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保守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小朋友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欲滴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身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維護宏揚我們中國自身的保守文化,盡自身的一份力吧!
話說端午作文 篇7
早上,我問爸比:“你最喜歡那位詩人?”“屈原!”“為什么?”“因為他不像李白和杜甫死后,留下那么多詩,背都背死了!屈原就留下幾首而已,而且屈原死了還能放幾天假呢!”笑得我肚子都抽筋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我早就知道一些了。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貼菖蒲劍……記得去年我和表哥的菖蒲擊劍、菖蒲劍龍舞、菖蒲劍武藝賽,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我還知道,各地的端午節風俗是不同的,比如:西安人吃臊子面、福建人吃攤團子等等。而在我的家鄉溫嶺是吃食餅筒的,告訴大家我奶奶做的食餅筒不但好吃而且種類繁多,有綠色的麥餅筒、有白色的食餅筒、有土黃色的麥油煎,每次都讓我“口水流下三千尺” ……
下午,奶奶回家做食餅筒了,她先筷子攪拌著和面,一直弄了好久,然后開始烙皮。澆上面漿、弄弄平、烙一會,一張餅皮就好了。餅皮大小厚度差不多,像一個模子里做出的,而且味道又香又“Q”,哪怕不加餡料就很好吃。
晚上,開飯了,大人們把各種各樣的餡料放在餅皮上,卷好皮,一下子就做好一個美味的`食餅筒。我一口氣吃了兩筒,好吃極了!沒想到,吃的太飽了,休息了好久才消化,直到有點苦痛的胃消化了不少后,才又活蹦亂跳起來,可是剛吃了一小塊西瓜,又太飽了。爺爺和叔叔們邊吃邊喝雄黃酒,一直到很久才依依不舍的結束,還約好明年的端午節去伯伯家過。
今天我真開心,睡前我還寫了一首小詩:
端陽
讀完離騷吟橘頌,
嘗了粽子賽龍舟。
雄黃酒,菖蒲劍;
驅蟲辟邪話端陽。
——鐋鐋
話說端午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哼著兒歌,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是個“多名節”,它有許多別稱:浴蘭節、詩人節、重五節、龍日......哎呀,說得氣都喘不過來了。
端午別稱多,習俗也很多,有吃粽子、賽龍舟、吃五黃、插五端、畫五毒、吃五毒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據說,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當年,屈原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她的真身,有人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模仿她的做法。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傷害屈原。對了,聽爺爺說,有關端午的傳說,各地有各地的說法。有的地方說是為了紀念赤膽忠心的伍子胥,也有的地方說是為了紀念孝順懂事的曹娥。
今天就聊到這兒,我所說的這些關于端午的小知識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去問問電腦小博士哦,拜拜!
話說端午作文 篇9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說、龍的節日等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要數屈原說了。
據歷史記載,公園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據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汨羅江,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等。我最喜歡的習俗要數吃粽子了。粽子有好多種口味:甜的、咸的,有豆沙粽,有棗泥粽,有蛋黃粽,還有肉粽等等。我最喜歡吃豆沙粽,因為它吃起來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我覺得端午節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意義的節日。
【話說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話說端午作文11-24
話說端午作文02-21
話說端午作文(合集)01-01
話說端午作文(精華)01-17
話說端午作文3篇04-26
話說端午作文9篇04-27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五篇04-29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九篇05-11
話說端午作文8篇05-09
精選話說端午作文9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