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什么時候貼春聯

時間:2024-02-05 16:10:24 嘉璇 對聯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過年什么時候貼春聯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春聯吧,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春聯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年什么時候貼春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過年什么時候貼春聯

  提醒一:貼春聯的時間

  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提醒二:左右聯勿貼錯

  張貼春聯時,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后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

  提醒三:單數才吉利

  在大門貼春聯,記得要貼單數,單數象征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

  提醒四: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不是都要倒著貼。

  1、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貼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況

  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提醒五:貼門神不要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而現在的住房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

  (二)過年為什么要貼春聯?

  過年貼春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三)過年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云瞻《簪云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

  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四)過年貼春聯的意義:

  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五)過年貼春聯要有講究:

  過年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被人笑話。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后由于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對聯左右怎么分

  方法一: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別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后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后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彩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大。

  方法二:

  按外進門,右手為上聯,左手為下聯。【由外向門里走哦!】

  按對聯內容平仄分

  按對聯內容時序分

  按日常語言習慣分

  按事情發生因果分

  按由大見小順序分

  上下聯分辨法:

  方法三:按對聯內容平仄分

  對聯即為講究平仄,押韻,對整。一般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這是對聯分辨上下的一大特點。"仄聲"指三四聲,“平聲”指一二聲。

  例如:小院栽花香四季(“季”是仄聲),大門結彩樂全家(“家”是平聲)

  對聯怎么分左右

  按對聯內容時序分

  季節按時序在前為上聯,在后為下聯;按事情先回為序,先發生為上聯,后發生為下聯。

  例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

  海峽三通樂,黎元一脈親

  對聯怎么分左右

  按日常語言習慣分

  人們在日常有著很多專屬的語言習慣,如福祿壽,風調雨順,很少會反過來讀壽祿福,雨順風調,為此部分對聯可以遵循日常語言習慣分辨。

  例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壽】

  按事情發生因果分

  事情發生前為上聯,產生因果為下聯,如此甚好分辨,只需詳讀對聯內容分辨,事情發生因果前后關系即可分辨上下聯。

  例如:多勞多得人人樂豐產豐收歲歲甜橫批:形勢喜人【因為勞動才得以豐收】

  按由大見小順序分

  分辨上下聯,可以按對聯內容的時間,空間,范圍,事件大小分辨,上聯為大,下聯為小,由大見小。

  例如: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財寶橫批:財源不斷。

  【春聯的來歷】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風旋轉 霧迷漫

  梅花朵朵報春天

  雪如煙 暮添寒

  時鐘嗒嗒數流年

  迎新春 慶團圓

  鞭炮聲聲送吉祥

  看春晚 笑開顏

  歡歡喜喜迎龍年”

  ---《迎新春》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在除夕當天我們都有貼對子的習俗。

  【春聯故事】

  王羲之妙書春聯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世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幅寫的是:鶯啼北星 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掛上了春聯,唯獨自己家門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幅,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的不太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著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的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蘇小妹生氣難和尚

  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

  一天,蘇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蘇東坡正為她煎藥,佛印和尚正巧來訪蘇東坡。東坡一見老友來訪,非常高興,就和佛印飲茶談天,竟忘了給臥病在床的小妹按時送藥,蘇小妹見哥哥還沒有送藥來,就在床上高聲念出一聯: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

  以“葫蘆”隱喻和尚的“光頭”,實在大為不敬。蘇東坡曉得小妹脾氣,知道她又生氣了,連忙去為她送藥。佛印就苦了,既挨了“罵”,還要對下聯,但思來想去,一時難得佳對。忽然,他抬頭看見蘇東坡端了藥碗,撩起碧紗帳,正要給蘇小妹喂藥,猛地觸動靈感,立即對曰:“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蘇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將藥喝個精光。

  傳說與發展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形式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

  貼春聯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于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寓意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么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親手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后,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于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于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游,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孝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 在线看午夜福利片国产片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一本在线AⅤ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