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讀書的作文匯編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的作文 篇1
快樂,對于每個人來說,意義都是不同的。有人說:我唱歌,我快樂。有人說:我打球,我快樂。有人說:我勞動,我快樂。我想說:我讀書,我快樂。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讀書有什么快樂的?除非漫畫。但我不這么認為,其實,不止漫畫、無厘頭的書能帶給我們快樂,文學書、科普書也能帶給我們歡欣!
先說說文學書吧!它幫助我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在寫作文時有更多話說,可以用在開頭,也可以用在結尾;可以選擇更優美的語句,是我的文章錦上添花。老師批改時,總能劃很多很多的波浪線,意思是:我用得好、寫得好。每次我看到那些紅色波浪線時,非常快樂,爸爸、媽媽看了,也都非常高興。
再說說科普書。它讓我懂得許多課堂上還沒有學到的東西。為什么我們會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為什么鐵要生銹?被遮住的植物葉子為什么會發黃?每一次,我給大家解釋這些的時候,大家欽佩的.眼光讓我無比的快樂!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太有趣了!
讀書的作文 篇2
聞一多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可以無師自通,卻不可以無書自通。”
書是人類的導師,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藝術。5到7歲我讀的是連環畫、畫報。7到13歲基本沒讀什么課外書了,光是上學完了,總覺得讀書很無聊,很枯燥。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從此,我便被馬克·吐溫生動而不乏深刻道理的故事給深深地吸引住了。
真是愛屋及烏啊,我覺得應該再找“幾只烏鴉”來看看了。看見一本有意思的書,一看它的厚度,掂估一下重量,看書的欲望立刻煙消云散。哎,功力還不夠啊。
后來,經過努力的尋找,終于在漫漫書海中找到了一本物美價廉的書——《綠屋的安妮》。此后,我領略到了與馬克·吐溫截然不同的文筆。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用一種自然、清新,富有表現力的`手法把海島風光描寫得惟妙惟肖,使人身臨其境。
漸漸,我就被外國文學深深迷住以至于無法自拔。我深深懂得了高爾基為什么會說:“書是一種奇跡里面藏著作者的靈魂,打開書把這個靈魂解放出來,它就會神秘地同我交談。”神秘而神奇的文學世界,我領略到了。
上了初中后,某位同學向我推崇一本叫《昆侖》的書。這也許是我所接觸的第一本中國小說。隨手翻了幾頁,發現這本書太難懂了!認真讀了讀,就那幾頁我看了三、四遍費了不少腦細胞才看懂。原來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用神奇的武功在打架。雖然如此,但時常有吟詩作詞這種富有詩意的場景出現,讓我不得不驚嘆真是字字珠璣啊,盡管看不懂。
后來,一次偶然機會,邂逅了博彬然的《開卷有益》。我的讀書觀有了一次大大的轉折。陶行知的一句話更是讓我醍醐灌了頂:“中國有三種人:書呆子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工人、農民、苦力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爺、太太、老爺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文章最后作者留了一個問題:開卷究竟有益呢,還是有害?
我認為:所有的書都摻雜著“魚”和“龍,只是不同的書比例不同罷了。只要做到從所讀的書中吸取精華,則是有益,否則那就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了。
我,讀書,覺得,活得挺好。
讀書的作文 篇3
我的同學都會認為我是一個從小就愛讀書,其實不然,我是因為一件事才轉變了讀書的態度。
在我上小學一年級時,除了老師讓讀的書,我是絕對不會看其他的書的。我覺得書本枯燥乏味,一點意思都沒有,有時間看會兒書,還不如出去玩會兒呢。由于我不讀書,所以導致我的知識面不廣,以至連最早統一六國的皇帝是誰都不知道。
每次放假回家后,姐姐總會在我面前炫耀一番。真不知道他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常常在心里想道。有一次,姐姐得意洋洋的對我說:“趙星博,你知道最早統一六國的皇帝是誰嗎?”我沒理她,自己跑到房間里去了。誰知,姐姐在后面跟過來大聲說道:“哎呀,某人哪,連最早統一六國的皇帝是誰都不知道。”我生氣的.道開門,大吼道:“某人假裝自己什么都知道,在別人面前炫耀,真不知道那個人有什么好炫耀的,每次考試時,那個人可就頭痛,考完試后,都不敢回家哩!”說完,我把門關注了,姐姐只好紅著臉悻悻地走了。
姐姐走后,我獨自一人坐在床上想:我的知識面確實不廣,要是我讀的書多的話,姐姐也就刁難不了我。從此以后,我一定要多讀書。由于我讀的書多,所以知識面也就超過了姐姐。
從這件事我懂得了:書本是知識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多讀書啊!
讀書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第一屆讀書會,同學們都很興奮,我更是興奮和緊張。因為我不光要準備參加比賽的故事,還要當主持人,可忙了!
這次讀書會一共有十九個同學報名參加,大家講的故事也各不相同。其中黃瑋卓講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王坤講的《大野狼和七只小山羊》、陳一凡講的《白雪公主》故事內容比較長,他們講的都不錯,我覺得黃瑋卓講的最好,那么長的故事他都記住了,真棒!和他比起來,我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雖然講的很熟練,也帶著感情來講,就是故事短了點兒,別的同學講的`故事也不是很長,但大家都很認真地聽,很認真地講。我和王坤作為主持人,沒忘詞,沒說錯詞,總算沒把老師交給我倆的主持“任務”搞砸,第一屆讀書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成功了!
會后焦老師總結了一下,說同學們講的故事都有些短,只能得進步獎,今后要向黃瑋卓等幾位同學學習,要多讀些長一點的故事書,并且能用自己的話把它講下來。這樣,我們都會從讀書和講故事中得到很大的收獲。
這次讀書會對我來說,應該算“一舉三得”。通過讀書講故事我多認識了許多字,嘴皮子也練得利索多了,另外通過當主持人,我也鍛煉了膽量,以后再有什么活動我都敢上去參加了。這就是我通過第一屆讀書會得到的最大的收獲,相信其他同學也會有不同的收獲,對嗎?
讀書的作文 篇5
讀書誘發了人的思緒,使思想超越時空;讀書豐富了人的思想,如同接觸品德高尚的老人;讀書開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一本書,就像一個好朋友,它每時每刻都在陪著我,是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快樂時光;一本書,就像一位老師,指引著我,教育著我,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使我學會與人相處;一本書就像一只小船,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
我酷愛讀書,喜愛到如癡如醉,忘記自我。我走進圖書館,看到了《海底兩萬里》,我把他帶回了家,我躺在床上,帶著種種好奇,走進了書中,我看到了法國教授阿龍納斯先生,探索神秘的海洋之旅,神秘的海怪,美麗的.海底森林,莊嚴的海底沉船,豐富的海底寶藏,驚險的南極之旅,尼摩船長的“復仇”計劃。漸漸地,我看海底兩萬里入了迷。睡夢中,我夢到我和阿龍納斯教授一起經歷了一次次的驚心動魄的海底歷險。《海底兩萬里》讓我受益無窮,讓我懂得了勇于探索。大膽想象的精神。
大家一起來讀書吧!
讀書的作文 篇6
小朋友,你們愛讀書嗎?如果不愛,是要吃虧的。
書,是人類的益友;書,是人類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我們多讀經典、有益的書籍,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長知識,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從而受益終生。
讀書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身心完全放松,從而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通過或富于智慧或充滿想象或飽含大愛或寄寓深情的故事。我們能看到世界的善惡。并拓寬心中的天地。許多事故還可以幫助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
許多名人說過許多關于書籍的.名言,比如,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還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莎士比亞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等。
讀書有這么多的好處,小朋友們,愛上讀書吧!
簡單評語:“讀書有這么多的好處,小朋友們,愛上讀書吧!”這句既是論點,又是小作者對讀者提出的希望和號召,立意不錯。可惜的是,本文只引用一些名人的讀書名言,并無典型的事例,論據不充分,論證方法單一,削弱了文章說服力。
讀書的作文 篇7
唉,別誤會,別以為耗子還寫出什么讀書心得,只不過由于我愛書,也讀了不少書,各類圖書都啃一啃,所以,老媽戲稱為“耗子”。
我的讀書經歷可以完成一部全新版的《貓和老鼠》,老鼠就是我,貓呢?嘻嘻,不用說肯定就是我那板著臉的老媽嘍!
你看,晚上九點,“樂樂,該睡覺了!別看書了!”媽媽命令道。“哦!”我胡亂地應道,可一點行動也沒有。你可知道我現在正沉浸在《廣場上的蟋蟀》中不能自拔,一心想知道蟋蟀跟它的男主人利歐還會發生怎樣的奇妙的事情,叫我怎么放得下呀?“吧嗒”一聲,燈光熄滅了。我一下子不能適應,慌亂中發現媽媽站在門口,就馬上把這本書往被窩里使勁一扔,隨手拿起一本枕頭邊的書,乖乖地雙手送上,“媽,我不看了,馬上睡覺!”我一邊拉被子一邊躺下,閉上眼睛假寐。乖乖地隆,媽媽拿了我的書,就不走一直站在我的床頭邊就是不動,她不動我也不動,一直就這樣動也不動,兩人僵持著。過了好久,媽媽終于堅持不住,輕輕地走出去了,輕輕地關上門,腳步聲消失在對面的房間里。聽到媽媽拉開椅子坐下來的聲音時,我骨碌一下,從床上跳起來,打開床頭燈,在床上搜索,果然找到了《廣場上的蟋蟀》,就著燈光,有滋有味地看起來,塔克老鼠的聰明市儈讓人不由自主地會心一笑;亨利貓的忠誠和憨厚使我想到了我的同伴,更讓我陶醉地就是柴斯特與主人之間那份真摯的友情……卻不知時間已過去了……
“哐當”一下,“樂樂,11點,你怎么還在看書?明天怎么起得來呀?”隨著媽媽地一陣咆哮,我嚇得把書往地上一扔,像耗子一樣飛快地鉆到被窩里,再也不敢伸出腦袋來。就這樣,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夢里的柴斯特演奏著動人的音樂,觀眾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第二天一放學,我就飛快地往家趕,連那香甜的零食都不能阻擋我回家地腳步。一回到家,就到媽媽的房間,翻箱倒柜,非要找到這本書不可!不一會兒,憑我的經驗在媽媽的床頭柜的第二個抽屜中找到了。哼,以為換個抽屜就能騙過我呀!沒門!我就打開書本,一頭扎進了書海中,誰也不能打攪我!媽媽回來,只能無奈地嘆口氣:“為了看書還跟我玩捉迷藏,這真是一只耗子,夠狡猾的。”
耗子看書還體現在“雜”上,小說、散文、漫畫PATY、自然科學、童話,什么都看。有段時間,我一直沉迷在漫畫中,一放學就呆在學校旁的書店,看到連回家都忘了。急得耗子老媽不知怎么辦才好,最后在家里成立這樣一條不平等的.條約:在外面看就算了,不能花錢帶回家在家里看漫畫書。結果,看著那一本本漫畫被媽媽打包,扔到下面的垃圾桶時,我心痛呀,那可是我平時省吃儉用買下來的呀!不過,現在學校舉辦了課外閱讀七色考級的活動,我明白了耗子老媽的良苦用心,因為,閱讀書目課外書我已完成了80%,而且我看過的書上面還沒有羅列呢!
耗子為了啃書,不僅犧牲了課外時間,還戴上了眼鏡。別人總遺憾地說:“樂樂,你有雙漂亮的眼睛,戴眼鏡可惜了!”耗子卻笑著說:“戴上眼鏡,顯得有知識,更有學者風范呀!”
讀書的作文 篇8
也許是暑假的緣故,自己的空閑時間更多了。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坐在書桌前,左手一壺好茶,右手捧一本好書,神思隨著茶香書香升騰,就有了“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
我之所以將茶與書放在一起,不只是因為我喜歡讀書時飲茶,飲茶時愛讀書,實際上兩者脾性相同,神韻相通。 茶,清香撲鼻,給你提神醒腦;書,墨香輕飄,讓你明理益智。當你將茶葉放到茶具里,沖上開水時,茶葉猶蜷,茶汁尚苦,茶水微濁,喝一口不得其中真味。當沖第二杯時,茶葉浮浮沉沉,逐漸舒展,茶汁微濃,輕啜一口,滿腹生香。當沖上第三杯時,茶形完全展開,葉脈一目了然。此時茶水碧綠,如初春枝頭嫩芽;茶色清澈,像一塊透明翠玉;茶香裊裊,似有若無,似無若有,微閉雙目,細啜慢品,妙不可言。故坊間有一說:頭道葉子二道茶,三道喝得癢巴巴。到這個時候,你欲罷不能,不來幾杯,不足以解心頭之癢。 讀書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們剛剛讀書時,如蜷之茶,不得要領,不明其理,迷迷惘惘的,感覺很苦。到再讀時,慢慢有些明白,如茶葉緩緩舒展,書中之事,書中之情也能了解個七八分,也同時有了“布衣暖,菜根香,書中滋味長”的感覺。可讀書要想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地步,就如飲三道茶,似佛家仙人。 反過來,讀書也如飲茶。讀書之始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如茶一境;再次誦讀略知其義,嚼頭十足如茶二境;反復品讀徹悟其理,訇然中開如茶三境。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清明茶太早,立夏茶又遲,只有谷雨茶其時適中。給我的感受,清明茶如蒙學讀物,淺顯而少味;立夏茶如甲骨鼎文,艱深而晦澀。只有谷雨前后的`茶葉,脫盡幼年之稚氣,沒有老年之迂腐,有的是謙謙君子之風,翩翩少年之態。讀一本好書與飲一杯好茶,都是讓人心曠神怡的事情。 我記得張源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于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里,不可分割。其實書也是一樣,其蘊含的道理,就是書的“元神”,其字詞句篇不過是書中精髓的載體,也即“元體”。品茶與讀書都是從“元體”入手,而發掘“元神”的。 飲茶與讀書的方式也有相似之處。飲茶時大口傾倒謂之牛飲,讀書時粗枝大葉謂之吞棗;飲茶時前斟細酌是品嘗,讀書時細嚼慢咽是品書;飲茶時講究程序講究茶器講究水質是藝茶,讀書時講究環境講究心境講究圈點時研書。飲茶飲得全身通泰飄然如仙是茶道,讀書讀得全心舒暢視界澄明是書道。
空閑時,泡一杯茗,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營造了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捧一本好書,目視其行,口誦其聲、鼻識其香,手翻如帛。胸有千壑,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在書邊品茶,人心脾;在茶邊品書,甘之如飴。茶道融書道,道法自然,道道想通。
高二:鄒明杭
點評:散文要求底蘊與功底極高,也求語言之造詣。小作者的茶與書,品得極好,韻味之十足 ,言語之繾綣 ,都入人心脾,感受到茶的清香,書的飄逸,還有著生活中品茶與讀書的哲理,兩者有相似相通之處,引人細細品嘬。
通讀全篇便能感受到小作者的文學積累與功底,可謂是習作佳品。
讀書的作文 篇9
我有個堂哥,大我一歲,是二伯父的第二個兒子。他只上了一年學,就再也不愿意讀書。二伯父的大兒子讀書成績不錯,全家指望他考上大學,躍出農門,光宗耀祖;所以并不在乎小兒子的選擇,樂得他回家幫忙干活。
我記得幾年之后的寒假,有一晚,我和小堂哥一起睡,席子下墊著香噴噴的干稻稈,我們聊到了一個嚴肅的話題:讀書有沒有用?我的觀點自然是有用,他一度好像被我說服了,興致很高,翻身起來讓我教他寫名字。
之后當然是走各自的人生路。我繼續讀書,雖然不出色,三十多年后,好歹也能自由自在,憑著讀書寫文章吃飯。讀書,尤其是脫離了教科書之后的自我教育,讓我領會到知識的樂趣。四十歲之后,只恨時間太少,好書太多。
堂哥沒有回到學校,他安于當文盲。身體強健以后,他到一座小磚窯做工,偶爾經過時總是見他趕著牛在和磚泥。如此過了幾年,他學藝成熟,另立門戶自己開磚窯。制磚手藝他得心應手,可他見到工程多了起來,卻毫不遲疑地冒險轉型,買了一部卡車,自學駕駛,到工地接活。由于勤奮、誠信、忠厚,不停有活,后來又買了一部車,雇了一個司機。他變成村里數得上的富人,在當街的好地段蓋了大房子,孩子們想讀多久書他就供他們讀多久。
我們少年時那晚的討論,過了幾十年,有了結論。讀書有沒用?因人而異,我認為有用,我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堂哥認為沒用,他也證明他的看法是對的。他那個被寄以厚望的哥哥,并沒有考上大學,復讀一年后,還是回到農村,收入不如他。僅比較他兄弟倆,讀書無用顯然更合理一些,哥哥耗費了家里的大量資源,產出卻低,弟弟從小就養活自己,產出奇高。
讀書有沒用?這得交給個人去決定,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抱定讀書必然有用,強迫不想讀書、或資質不適合讀書的孩子去讀書,效果適得其反,既讀不好書,也失去了學藝的最佳時機,畢業找不到好工作,“壞工作”又不愿意做,回家啃啃老,兩代人干瞪眼——這是許多大學生的命運。他們被送去讀不三不四的大學,聽不三不四的老師上些不三不四的課,能指望學到什么?
文盲并不妨礙許多人創造價值。在我小堂哥這個鄉村自由人面前,那些靠父母、靠政府、靠稅收活著的人,有哪個比他更值得尊敬?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養活自己,選擇不讀書,是一點沒錯的。而一個讀了好幾個博士學位的人,出來卻向政府乞求:“給我一個工作吧,要讓讀書人有地位。”這個人選擇讀書卻是錯的。
現在沒幾個父母愿意讓獨子(女)成為文盲,即使有,義務教育法也會跳出來動粗。決定要不要繼續讀書的時間點,只能放在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后,此時,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讀書,不想讀的'絕不要勉強。
現在藍領、小販的收入有大幅超過白領的趨勢,眼高手低的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舒服”的工作,這都是好事。讓就業市場來宣布答案:有能力的人、會創造價值的人才有出路,你沒能力、只等著寄生,在學校混了再久,也沒出路。如果喊著“讀書一定有用”的口號,文憑高收入一定就要高,那么,這個社會才有大毛病。
多么愛讀書的人,都得養活自己。知道這點,書才沒有白讀。書讀越多越要靠他人供養,那么這些讀書人一定墮落到了無恥的地步。不幸的是,我國偏有不少這樣的讀書人,而且他們一點也不會害臊。
【讀書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書作文:讀書的樂趣08-14
讀書作文:讀書的感悟08-21
作文:未讀書而讀書08-16
讀書的樂趣_讀書作文03-11
讀書與不讀書作文06-28
讀書的啟示作文_讀書的啟示作文10-14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_小學想象作文09-06
初中讀書作文:我愛讀書-世界讀書日作文03-07
多讀書讀書好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