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數學雙基教學》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讀書筆記 1
作為一名一直奮戰在小學教學第一線的數學教師,由于課題研究,很慶幸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張奠宙先生所編寫的《中國數學雙基教學》。這本書是由國內外著名數學教育專家及一線數學教師執筆寫成,力圖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數學雙基教學”進行全面總結,認真閱讀此書,受到了很多啟發。特別是封面上的幾句話:“繼承傳統,認識自己,才能面向未來。”“越是民族的,往往越是世界的。”
當我還是一名初中學生時,對數學學習“雙基教學”有了感性的認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成為當時許多數學老師的口頭禪。在師范里又學習了許多教育教學理論,但數學教學中的“雙基教學”仍然為許多教授所稱道。師范畢業后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一直擔任小學畢業班的數學教學,自己也開始進行“雙基教學”。在老教師們的言傳身教影響下,在不斷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自己對“雙基教學”不僅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也開始有了一些理性的認識。在這期間又系統的學習了張奠宙教授的《中國數學雙基教學》一書,感受頗深,現整理如下。
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理解數學雙基
數學雙基其內涵不只局限于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本身,它還應包括在數學雙基之上的發展,啟發式、精講多練、變式練習、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等,都屬于“發展”的層面,卻又和數學雙基密切相關。中國數學雙基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初步形成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態度并重的數學教學目的觀。它強調數學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并重,基礎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相結合,個性與共性相結合,認知與情感相結合,數學知識的習得與道德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相結合,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創新相結合等。由于時代對數學教育的要求在發生變化,教育研究成果在更新、教育手段在擴展,雙基教育的含義自然有新的理解乃至擴展,更應該有新的實踐內容和模式,如果雙基教學不能與時俱進,那么可能產生異化。
二、數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數學思維是對人類思維實踐的理性總結,也是對思維過程的形式概括,包括概念與判斷、辨別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等,它們既是數學思維活動的一般規律,又是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數學教學中進行切實有效的邏輯思維訓練,既是數學學科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經常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經常題意不理解、方法難掌握、或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等。咎其根本原因,其實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與發展。那么在雙基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從書中我們得知:
1、注重思維的嚴密性。數學思維的嚴密性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要使學生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必須使學生養成嚴密的思維習慣,重視定理、公式成立的條件、推理和運算過程的依據。
2、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是思維的重要品質,在加強數學雙基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各種不同的方向和角度進行思維。既能正向思維又能逆向思維,既會縱向思維又會橫向思維。
三、如何處理好“雙基”教學與“創新”教學
新的課程標準尤其強調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應在注重“雙基”教學的前提下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僅僅停留于基礎知識和方法的傳授以及遷移應用技能的訓練,對于創新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把扎實“雙基”等同于創新教育,那么創新教育也就失去意義,只有在扎實“雙基”的同時,善于挖掘“雙基”訓練的創新因素,抓住“雙基”與“創新”的結合點,通過知識的重組與再造,著力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地給予學生創新的勇氣、創新的靈氣和創新的才氣,使學生有意識、有膽魄、有能力馳騁于創新的廣闊時空。
首先,教師應在“雙基”教學中,注重知識重組再造方法的指導。比如,指導“提問”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廣度;指導“發現”方法,訓練思維靈活性;指導“提要”方法,訓練思維邏輯性;指導“質疑”方法,訓練思維批判性;指導“想象”方法,訓練思維獨創性。
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自主學習中,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看法,形成獨特的見解,是知識重組和再造的結果,是富有創造性的表現。第三,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書本,對教師傳授的知識能產生疑問,提出質疑,同樣是富有創造性的表現,教師不應以權威去壓抑和扼殺這種創造性。第四,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幻想。想象和幻想是創新之母,如果善于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和耐人尋味處,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就能為學生留有創新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由吸收儲存知識走向重組再造知識,由模仿走向創新,并飛躍于創新的廣闊時空。
張奠宙先生說: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和豐富,我們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巖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傻練。隨著時代的進步,“雙基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充實,不斷完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長期研究的課題。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讀書筆記 2
一、書籍概述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由張奠宙先生編寫,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系統研究“數學雙基教學”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力圖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對“數學雙基教學”進行全面總結。全書由國內外著名數學教育專家及一線數學教師共同執筆,深入剖析了“數學雙基教學”的歷史形成、文化背景及其特征,并提出了新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
二、主要內容與觀點
歷史與文化背景:書中詳細論述了“數學雙基教學”的歷史形成過程,指出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影響。同時,也探討了“數學雙基教學”與儒家文化、考試文化以及考據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
雙基教學的特征:書中歸納了“數學雙基教學”的四個主要特征,包括記憶通向理解以至形成直覺、運算速度保證思維效率、重視邏輯演繹保持嚴謹準確,以及“重復”通過變式得以發展。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數學雙基教學”的核心理念和實踐方法。
實踐與應用:通過大量的'教學案例和調查測試,書中展示了當前“數學雙基教學”的現狀,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實踐策略和建議,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雙基教學”。
發展與創新: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書中也警惕了“數學雙基教學”可能出現的異化現象,并提出了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觀點。作者認為,“數學雙基教學”應該不斷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手段,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和發展。
心理學視角:書中還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數學雙基教學”進行了深入探討,揭示了其與學生認知發展的內在聯系和規律。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學雙基教學”的本質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三、個人感悟與思考
通過閱讀《中國數學雙基教學》,我深刻認識到“數學雙基教學”在中國數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深刻的教育理念。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繼續發揚“數學雙基教學”的優良傳統,同時不斷創新和發展,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和挑戰。同時,我也意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更好地應用和推廣“數學雙基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四、總結與展望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一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資源,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雙基教學”。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書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加入到“數學雙基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來,共同推動中國數學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中國數學雙基教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07-17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05-09
《中國課堂的奇跡》讀書筆記08-21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精選100篇)08-18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精選18篇)08-26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精選24篇)06-14
《中國國家地理》讀書筆記03-23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2000字04-24
《鄉土中國》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09-05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