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
《史記》讀書筆記1
呂后,名雉,是高祖劉邦在皇后,她執(zhí)掌朝政十五年,臨朝稱制八年,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古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在女皇。作為一個重要在歷史人物,一直以來人們對她的評論不一,甚至大相逕庭,但僅依據(jù)別人的評論就給一個人下定論是不客觀在做法。在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為呂后單獨作紀,所以我想從這本比較接近呂后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著作中,尋找她留下的足跡,了解這位稱制天下在女人到底是一副怎樣的面孔,并且了解史學(xué)大家司馬遷對呂后的看法是怎樣的,體會司馬遷的是怎樣對人物作客觀性評價的。以下就是我在讀『史記·呂太后本紀第九』時的一些結(jié)合上述問題所得的心得體會:
在這段記述裡面,司馬遷對呂后是持讚賞態(tài)度的,認為其性格剛毅,輔佐劉邦打下了江山,在大漢立國、劉邦登上帝位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又替劉邦除掉了對他有威脅的大臣,呂后所做的正是劉邦想做而不能明目張膽地做的事情,這可謂是給了劉邦很大在支持,我覺得司馬遷在這個層面上,對呂后的做法也是持支持態(tài)度的。而後來卻有人借這點來發(fā)揮,抨擊呂后過于強勢,心機太重,以至於容不下朝廷大臣、涉嫌干預(yù)政事。在我看來,呂后這種做法並沒有不妥,首先以她剛毅在性格,她有能力輔助劉邦,并且也不會坐視不理,這可以說是由她的性格所定,倘若她不是一個如此剛毅在人,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也很難做出這樣的舉措來,從人性在角度看,這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她之所以能輔佐劉邦說明她是有政治才能的,發(fā)揮她的才智更是無可厚非,她可謂是把那個時代對婦女的壓抑宣泄出來了,她有這樣在機會,也有這樣在能力,在現(xiàn)在推崇張揚個性的年代,她也許更應(yīng)該是很多人在榜樣,而不是被抨擊在對象;其次呂后所為是對漢王室的統(tǒng)治在支持,為了鞏固統(tǒng)治、維持穩(wěn)定的秩序,這一點說明了她具有很高在政治敏感性,而且從大局出發(fā),果斷做出決定,這也是她身為一國之母應(yīng)有的氣魄,本是值得頌揚的;最後,我覺得她作為一個妻子,是在盡最大在努力給丈夫支持,敢於替丈夫解決棘手的問題,置背上殘害功臣的罪名於不顧,這裡表現(xiàn)的是一位為丈夫分憂解難、足智多謀的妻子的形象,即使是從封建禮法的角度來看,她作為一名妻子都是盡了她的侍奉丈夫的責任了,何以要加以抨擊批評?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葯,使居厠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迺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迺知其戚夫人,迺大哭,因病,幾餘不能起。使人請?zhí)笤唬骸按朔侨怂鶠椤3紴樘笞樱K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這一段的記述我可謂印象深刻,司馬遷在這裡對呂后的態(tài)度明顯也改變了,一改剛毅的形象而搖身變成一個心狠手辣的婦人,孝惠帝之語既是表達孝惠本人對母后的憤懣和不滿,也是司馬遷借孝惠之口評述呂后,對其行為給予批判。而大部分的人也是就此事將呂后評定為兇狠惡毒之人,不僅殘害了戚夫人,而且還令孝惠帝從此一蹶不振,臥病不起,似乎是狠毒到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的地步。雖說她在這件事情上表現(xiàn)地有點令人匪夷所思,但換個角度想想,呂后的做法也有情理可循。在對戚夫人的報復(fù)上,我們可以退回到孝惠即位前,呂后本人失寵,孝惠的太子之位又受人覬覦,在“母以子貴”的宮廷中,呂后很清楚地意識到若是如意成功取代太子自己將來會受到何等的威脅,她也清楚地感覺到自己曾經(jīng)所付出的青春年華和奔波勞累被無視的凄涼,當往日的不安和恐懼涌上心頭,便容易激發(fā)今日的怨氣和憤恨,在這種情形下,呂后的報復(fù)行為也許就可以稍加理解了。至於呂后為什麼會使出如此殘忍的手段,我想這和呂后的個人性格有關(guān)係,她的果敢堅決在“所誅大臣多呂后力”中就有所體現(xiàn)了,正是這樣,讓她的一些行為看起來也就那麼極端了,但也正是這種行為的殘忍性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呂后之前所壓抑的苦悶有多深,在一種長期男尊女卑和多妻制的宗法社會中,對女性來說,通往叀制權(quán)利巔峰的道路荊棘叢生,障礙重重,她們想要由弱變強,成為勝利者必要的訣竅就是要不斷變換權(quán)謀和置對手於死地的手段,只是這種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表現(xiàn)在兩個女人身上讓人覺得更具感官上的刺激性而已。在對待孝惠帝的做法上,也許呂后做為一名母親本不應(yīng)該讓本性善良的兒子目睹如此殘忍的場面,但是政治本來就是殘酷的,作為一名君主,孝惠表現(xiàn)出來的是他過于柔弱的一面,這本不是一國之君應(yīng)有的性格,而且在目睹了變成“人彘”的戚夫人之後,他更是開始不理朝政、縱慾聲色,以至臥病不起,相比於戰(zhàn)場上的血雨腥風和政治上的爾虞我詐,那個場面可謂大為遜色,此時孝惠帝不能獨當一面,卻是從此一蹶不振,這可以說更多與他柔弱的性格有關(guān),而呂后在其中似乎更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衣食滋殖。
這是司馬遷對呂后的評價,與前面所述不同,這裡是以孝惠帝的柔弱襯托呂后的能幹與魄力,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呂后的功績,最后是給予了她積極肯定的評價,也許就是這最後的關(guān)鍵性評價奠定了司馬遷對人物評價持客觀的態(tài)度的說法。事實上,從正文的記述中看出,司馬遷對呂后的評價大體上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從呂后對趙王如意和其母親戚夫人的行為,到呂后臨朝稱制、大封呂姓王,再到呂后去世後諸呂被滅的描述,都體現(xiàn)了司馬遷對呂后的行為是不贊同的,所以大部分的篇幅都是用來記述呂后的不是了,而對她在政治上的作為卻幾乎沒有提及。將大部分筆墨花在權(quán)力鬥爭方面,無非是想否定呂后稱制的非法性,在不得不承認她的統(tǒng)治的情況下,似乎就出現(xiàn)了轉(zhuǎn)而攻擊其行為的趨勢,其實縱觀歷史,每個帝王想要鞏固自己的權(quán)利,都不能太過感性,呂后的強勢正是國家穩(wěn)定最需要的,在男性統(tǒng)治時似乎一切就理所當然,人們會更多地記住他們的光輝政績,至於其他方面往往可以被掩蓋,而當女性上場時,人們的關(guān)注點卻從她們的政治才能上轉(zhuǎn)向國個人品行上,所以在客觀的『史記』中,對呂后時期天下太平、國富民安的景象的描述也只是寥寥幾句。
在我看來,呂后在個人品行上也許存在很多問題,但據(jù)我上述所言,她的行為也有一定的情理可循,並不能將她全盤否定,而且她統(tǒng)治期間可謂是太平天下,說明她是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的,這些是她身上的閃光點,同樣也不應(yīng)該被埋沒。總之,放在多角度的視野下,我們能看到一個多樣的呂后。
以上即是我在讀『史記·呂太后本紀第九』時選取的三段令我感受比較深的內(nèi)容所記的一些感想,也許觀點不乏不成熟甚至膚淺,但正如史學(xué)大家司馬遷秉承的客觀精神那樣,自己也是在嘗試著從一些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如有不當之處,誠心接受指點。
《史記》讀書筆記2
寒假里我讀了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其中一篇《管晏列傳》令我受益匪淺。《管晏列傳》記錄了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與晏嬰的事跡。管仲的傳記主要記述了管仲與鮑叔牙真摯的友誼,晏子的傳記主要記述了晏子重用人才的故事。
讀管仲的傳記,我被鮑叔牙對管仲真摯的友誼深深打動了。鮑叔牙無私地幫助身處困境的管仲,總會為他多拿些錢,為他打抱不平,令我感動。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鮑叔牙一樣,關(guān)心、幫助身邊的人,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最讓我敬佩的是鮑叔牙并沒有遺棄管仲,在齊桓公面前舉薦他,才讓管仲成就大業(yè)。他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能從國家利益出發(fā),拋棄私人恩怨,寬容管仲,說服齊桓公重用管仲,這足以見他多么寬容大度,品質(zhì)多么高潔。這些讓我明白了朋友之間應(yīng)該互相體諒、包容、多考慮朋友優(yōu)秀的一面,多寬容朋友的缺點。讀管仲的列傳,在欣賞他們真摯友誼的同時,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友誼,幫助和關(guān)愛他人。
第二部分寫的是晏嬰。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名臣。他足智多謀、清正廉潔、重用人才。書中通過兩個故事突出了晏子重用人才的這一特點。一個是救贖越石夫卻與他絕交的故事,一個是重用車夫的故事。晏嬰救贖越石夫,體現(xiàn)了他知人愛才、禮賢下士。晏子舉薦車夫,體現(xiàn)了他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晏子“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難怪《史記》中太史公對他有高度評價:“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
讀完《管晏列傳》,發(fā)現(xiàn)管仲和晏子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由此,我明白我們對待人才也要寬容、善待、尊重他們。
《史記》讀書筆記3
星夜,我拿出《史記》,翻到“屈原賈生列傳”,用心細讀。“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于是懷石,逐自投汨較以死。”讀史至此,我不禁閉目沉思,心中隱隱感到屈原那股照耀千古的浩然正氣,但更加同情屈原萬般悲憤,懷石投江的無奈。
司馬遷評屈原之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特別是在統(tǒng)治者以過分的“孝悌忠信”來鉗制人的思想,以達到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中,這種“忠誠”無疑是極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在現(xiàn)今社會中還是否適合呢?還是否有其現(xiàn)實之價值呢?在我看來,值得商榷。
首先,雖說“哀莫大于心死”。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滿腔悲憤成了他自尋短見的動力,但他死了,楚國能免亡國之禍嗎?顯然不能。但我覺得,屈原既然有尋死的勇氣,為何沒有化悲憤為力量,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呢?其實,只要屈原能開闊一點,大可放開懷抱,別投他國,覓得賢君,以展抱負。即使此生長留楚地,亦大可隱逸山林著書立說。一來不用“愛物之汶汶”,二來使自己的才華得以保存。何樂而不為?須知道,即使當世沒有明君,難道以后就沒有明君嗎?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興楚國,但只要他的精神與才華能流傳后世,那么楚國還有一絲中興之望。可見,投江自盡實屬不智之舉!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是這樣的道理。我覺得“愚忠”二字不但害已,還會誤人。正如當年忠孝兩全的岳飛,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牌調(diào)回京師定是兇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國鐵蹄勢必重踏中原,蹂躪蒼生。若他不是執(zhí)著于“忠”之一字,我想歷史也會改寫,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樂了。
雖然說忠于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但忠于的是國,而不是那施政不善、導(dǎo)致人民生活不穩(wěn)定的當權(quán)者。所以我們可說,屈原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但他并不算是忠于國家而是忠于那個易受小人之間的昏君楚懷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當今社會就更不合時宜。理智的忠誠是“愚忠”的蛻變與升華,這才是人們值得仿效與推崇的美德,這才是為國家民族謀福祉的剛貞品格!
《史記》讀書筆記4
《史記》是中國史學(xué)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jīng)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lǐng)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nèi)外少數(shù)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更有那后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xiàn)。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nèi)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zhèn)溆智甯吖掳恋那瑧阎瘧嵉男那椋瑢懴铝碎L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后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nèi)绻麤]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nèi),都是因為社會腐朽、墮落的現(xiàn)象,導(dǎo)致有些人只想著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quán)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書筆記5
暑假里我讀了《史記》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穿越在歷史的時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龐涓,殘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實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宮中的金銀珠寶,看到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塵灰,漢軍和楚軍大戰(zhàn)的場面,有的讓人看得心曠神怡,有點讓人神情緊張,還有的讓人感動不已。
在《史記》故事中,圣人孔子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周游列國十四年,雖然他的政治主張最終沒有實現(xiàn),但這十幾年的時光卻沒有白費,他走過許多地方,對各地的社會,人情,風俗等進行了考察,這些都讓他獲益匪淺。在著書時,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寫下來,讓儒家學(xué)說更加成熟,成為后世的典范。從圣人孔子身上我明白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才會有最深刻的的體會和感悟;自有自己親眼目睹才會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親自飽覽風情,才能領(lǐng)略自然的奇妙。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還擴展了我的視野,增加了我的知識和見識。讓我懂得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越來越愛看書了!
《史記》讀書筆記6
暑假,總比平時多了一點空閑,想讀一讀書柜中平時無暇顧及的書,一本《史記》映入眼簾,那是爸爸以前帶回來的。
赤足踩在歷史松軟的沙灘上,俯身拾起一個散發(fā)著智慧光芒的五顏六色的貝殼,細細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歷史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智慧之人善于從中挖掘經(jīng)驗和長處,以便借鑒和學(xué)習(xí)。歷史是一為和愛又不是為威嚴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裝著無數(shù)無價的珍寶,那是智慧和思想的產(chǎn)物,了得到這些珍寶就必須翻開歷史的長卷孜孜不倦的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這本《史記》是 已經(jīng)譯成白話文的。原著是司馬遷,對于歷史,我興趣不濃,對于此書,我卻一改往日,興致勃勃地翻閱起來。
雖然是譯文,但里面的歷史人物錯綜復(fù)雜故事繁多,古典成語還是讓我讀起來頗費勁的,但越讀你就越感到,《史記》是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在這部畫卷中,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文明史。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從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建者——黃帝,他使中國從野蠻的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現(xiàn)了“堯”“舜”“禹”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回的動人故事。在這部畫卷上我了解了從商國到春秋戰(zhàn),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全國,漫長的歷史,每個細節(jié),司馬遷竟寫的如此詳細,真讓我最佩服。我不國禁對司馬遷肅然起敬,這么一部巨作,沒有一點文動底,沒有對祖國歷史的負責精神,是不可能寫出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我從這本書里獲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語古典。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讓我了解了藺相如的歷史故事。讀了此書我還知道了“一鳴驚人”“指鹿為馬”“管鮑之交”“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成語的來源,《史記》也更詳細的記載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對中國文化所起的作用。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在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音樂的起源,也知道了音樂能與天地相和,音樂能與國家安定想和,音樂能展示一個民族的文明史,這時我聯(lián)想到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張藝謀導(dǎo)演的一場氣勢恢宏的音樂盛典,中國音樂能讓人驚嘆,XX名演員為奧運而歌,讓世界矚目,音樂的魅力之大,打響之歌,讓世人明白這悠久的文明歷史。
《史 記》是一部歷史詞典。里面的內(nèi)容太豐富,讀一讀只能了解它的大意對于我來說,以后要讀上幾遍或幾十遍,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了解中華民族古老悠久的歷
史,而讀了后記,更是對作者司馬遷的佩服,司馬遷身陷監(jiān)獄,還在研究歷史,出獄后繼續(xù)編寫史記,直到五十歲,才基本編成,可見他的敬業(yè)精神。
《史 記》的前言中是這樣評價《史記》的,“《史記》有史鑒的明智,詩歌的穎慧,數(shù)學(xué)的精神,博物的深沉,倫理的莊重,邏輯與修辭的善變”。做為一個初中生的
我,平時喜歡讀小說,欣賞散文,但自從初讀了《史記》,讓我又一次感受,我們讀一些古書,了解自己祖國的歷史,那也是受益匪淺啊
《史記》讀書筆記7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此書也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xí)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lǐng)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lǐng)你進入他們的世界。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xué)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書筆記8
我有許多課外書,其中《史記》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要問為什么?那是因為數(shù)的作者給了我心靈的震撼。
《史記》的作者是漢代史官司馬遷。當年,他被打入大牢,義憤填膺想自殺。可是他覺得自己就這樣死的話,輕于鴻毛。于是他振作精神,用自己的血淚鑄就了《史記》這本著作。
我讀完了他的故事,不由陷入了沉思: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條件非常的優(yōu)越,吃得好,穿得好,樣樣都能得到滿足。可是卻承受不住任何打擊。報紙上、電視上、廣播里報道孩子自閉、自殺的消息屢見不鮮。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如果一點點壓力夜承受不了,那么將來的重任如何擔當?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我雖然還不能跟司馬遷相提并論,不過我卻在努力鍛煉自己的意志。我長的比較胖,每次上體育課,我總是累得氣喘吁吁,每次體育測試,我也是勉強過關(guān)。為了增強體質(zhì),提高自己的體育成績,我定下了鍛煉身體的計劃,同時我也下定了鍛煉自己意志的決心。每天早上,我堅持6點起床跑步,跑45分鐘。做一件事情也許很容易,但是堅持做一件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夏天還好,可是冬天就比較困難了。每當我思想懈怠時,我就用司馬遷來鼓勵自己。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堅持了一年多,身體結(jié)實了,自己覺得做事夜有毅力了。
我想,只有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漸鍛煉自己,才能做一個頑強的人!讓我勇敢面對現(xiàn)實,努力拼搏吧!
《史記》讀書筆記9
今天,我終于把《史記》這本書看完了。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本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漢朝,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個性,生動語言,優(yōu)美文讓我們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之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
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lǐng)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xué)家講話,深深地被他語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長了知識豐富了頭腦,它是一本既生動又能增長知識的好書,我愛這本書。
《史記》讀書筆記10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那就是《史記》。它講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開始,到西漢武帝年間共三千年歷史中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人物:有愛國的屈原、有機智的藺相如、還有英勇的飛將軍李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知人善用的勾踐。
說到勾踐,大家想到的自然是著名的《臥薪嘗膽》啦,那么,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黃河游下有兩個小國家:吳國和越國。雙方都想打敗對方,成為春秋霸主。開始,吳國把越國打敗了,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帶著家人去吳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奴隸生活。過了三年,勾踐吃盡苦頭,受盡侮辱。后來,勾踐的臣子送給吳王夫差很多美女和金銀財寶,夫差很開心,便放勾踐回他自己的國家,勾踐回國后,就搬進了簡陋的房子。他把豬的苦膽懸掛在屋內(nèi),不管坐著還是躺著,總可以看見苦膽,并時不時地嘗嘗膽汁,讓自己知道”苦“的滋味。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而睡在柴草上面。不忘亡國之痛。他常常提醒自己說:”你忘了在吳國所受的恥辱?“而吳王夫差,天天呆在后宮里,一連幾個月不上朝,忠臣伍子胥好心相勸,他不聽,還殺了伍子胥,重用奸臣伯嚭。就這樣,越國越來越強大,吳國卻越來越腐敗。終于,越國把吳國消滅了,成了春秋霸主。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知識。讀書真好!
【《史記》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史記》讀書筆記07-03
史記的讀書筆記03-26
《史記》的讀書筆記04-23
《史記》讀書筆記02-16
《史記》讀書筆記精選04-09
史記讀書筆記10-15
史記讀書筆記精選09-29
讀書筆記:《史記》09-13
史記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