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
作為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和幕后智囊,芒格與巴菲特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芒格極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不同的學科,能夠在投資時考慮到許多普通人不會考慮到的因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參考!
《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篇1
思維格柵模式:查理·芒格用很多時間思考如何從不同領域收集信息,開拓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如何從各個學科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獲得普世的智慧。而他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學。尤其是他所說的誤判心理學。查理提醒我們要戰勝思維捷徑,他認為人們太容易被得出一個結論了,太容易被誤導。查理通過兩種方法來分析:
第一、真正控制利益的因素有哪些,我是否理性的思考過?
第二、什么是自動控制這些事物的潛意識的影響?
一、物理學:平衡
二、生物學:復雜系統是一個看待世界的新方法。經濟和股市都是適應性系統。系統里的個體互動、依存、適應、演變、進化,動態平衡。
三、社會學:研究股市中群體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社會斗爭與社會中的生存斗爭有一定的相關性。他相信市場與自然一樣,在為獲取珍貴的資源而不斷斗爭,因此人類的自然選擇過程,最終會導致社會、政治和道德的進步。
復雜適應系統的特征是適應性與突變理論相重疊,這是指個體單元(細胞、神經或消費者)聚集在一起,創造出超出所有個體總和的方法。這種集體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突變的特質。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亞當斯密”的“無形的手”就是絕佳例子。
諾曼·約翰遜研究群體解決集體問題的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理論上股市在擁有多樣的投資者時—部分普通的投資者,部分差勁的投資者和部分聰明的投資者,會比一個只由聰明的投資者組成的股市更具波動性。這一結論乍一看有悖常理,但他是正確的。投資者、交易員和投機者的多樣性會讓市場剛強大。而龐勒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主張和梭羅、卡萊爾、尼采及麥基一樣,認為人群“無法做出需要更高智商才能做的事情”并且“人群的智慧總是低于個體的智慧”。那么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呢?答案在另一本書里:詹姆斯·索羅維基《群體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聰明的決策》。
群體產生優秀決策的兩個重要元素:多樣性和獨立性。如果一個集體可以容納各種個樣的,從各方面思考問題的個體,其決策會優于一群思想類似的人的決策。其次,團隊中的每個人要不受他人影響。
四、心理學:
泰勒和貝納茨推導出:投資者持有一項資產的時間越長,持有這項資產的吸引力就越大,前提是不要總是去看回報。即使得投資者不愿意承受持有股票風險的兩個因素是:損失趨避和頻繁查看價格。他們創造出短視性損失趨避用于指代損失趨避和衡量投資的頻率。他們認為阻礙投資者在股市中獲得好的回報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短視性損害趨避。
奧丁和巴伯認為當人們對某一個預期或評估獲得更多的信息,他們對預期的正確性的增速比預期的準確性要快得多。信息過載會導致知識幻覺。
兩種性格因素:個人控制力和成就動機;兩個人口統計學因素:年齡與性別可以幫助人們更精確的計算風險容忍度。個人控制力是指人們控制環境和決定人生的能力,有“堅定者”和“飄蕩者”之分。成就動機描述的是人們目標明確的程度,分為明確和不明確的人。研究發現堅定著和目標明確的人,風險容忍度更大。老年人比年輕人更謹慎,女人比男人更謹慎。
個人風險適可度的測量要復雜很多。
信息的精確交流很重要:投資者需要可以減少噪音的過程,從而更容易做出理性判斷。
五、哲學:
成功的投資者熱衷于從各種角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檢測各種事件,以獲得最可能的解釋,即對真正發生的事件的解釋。當視野更寬廣,就可以全面理解所觀察到的事物。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著的世界,當你認為事情不再前進時,它的軌跡就加速了。在這樣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里,靈活的思想總是能夠超越僵硬而絕對的思想。
哲學的現金價值:信念是真理,如果信念能夠幫助我們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那么它就擁有了“現金價值”。哲學的現金價值教你如何更好的思考。一旦你將自己交付哲學,你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叫作批判性思維的課堂,你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問題,用不同的方式做投資。
六、文學:
養成閱讀鑒別能力:從信息的海洋中選出那些真正能夠充實我們的知識。詳見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
態度積極的讀者需要記住四個問題:
(1)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前言、目錄等)
。2)細節是怎樣的(分析閱讀)
(3)這本書是否真實,是部分真實還是全部真實
(4)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閱讀:仔細瀏覽,一氣呵成,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內容上,跳過困難章節,聚精會神。
比較閱讀:尋找關于這個主題的所有圖書,決定該讀哪本。無需完整閱讀每本書,找到相關段落,超出這本書中你需要知道的那些內容。
用自己的語言列出一個問題清單,分析所選的書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的優劣。
批判性閱讀提升分析能力,區別獲取信息還是提升理解。如讀分析報告要考慮意見背后是否包含了某種利益,其中有無分析師的個人偏好,分析師的報告是否與之前的提法不同。
不僅閱讀實用性的書,通俗文學依然有收獲,至少,可以訓練思維。越是努力理解和吸收資料的精華,閱讀對你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七、數學:
股票的內在價值、均值、方差、概率等
八、總結:如何決策:
思考的漏洞:過度自信、后見之明、信仰系統抵觸和缺乏貝葉斯概率思考過程等。
最常犯的錯誤和智商沒有太大關系,而是和理性相關。
僅僅依靠金融學理論的描述并不足以解釋市場行為。
我們很多人在面對困難時,都傾向于懶惰、簡單地逃避掉。一言以蔽之,人類是懶惰的思考者。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人們會找出簡單的方法,其結果就是答案經常欠缺邏輯。
認知過程的兩種思維模式,“快速和相關”認知的直覺,和“慢而受到規則約束”的推理。
保持學習,提升理解。加強系統思考能力,保持勤勉,獨立思考。
學會從不同學科角度思考,從不同學科收集基本的觀點,使用隱喻象征把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為了建立好的思維模型,要對各個學科有廣泛的了解,還要具備通過隱喻和象征思考的能力。隱喻和象征是一種幫助我們從已知和了解的領域進入不太了解的領域的工具。
《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篇2
《查理·芒格的智慧》居然有一章是哲學,讀之前我是沒有想到的。這章的讀書筆記寫起來頗為艱難,一來,筆者未曾讀過什么哲學類的書籍,對哲學知之甚少;二來,這一章不同于前幾章的寫作套路,一直抓不住作者想要表達什么。不過最終筆者還是硬著頭皮寫了出來。通篇讀下來,哲學對經濟學和投資并沒有提供什么學術成果可借鑒,更多的是思想或者說方法論上的啟發。
哲學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含有“愛智慧”的意思。作為一個學科領域,哲學在希望最晚開始于公元前600年,那時候,古希臘一些認真的人開始通過宗教以外的思路來思考宇宙。
簡單來說,哲學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將嚴謹的思考運用于自然界的形而上學。第二個方向探究美學、倫理學和政治學這三個相關領域。第三個方向——認知學試圖了解知識的局限性及其本質。這一章作者重點討論的是第三個方向認知學。學習正確的思考可以讓我們避免困惑、噪聲和歧義,這也是研究認知學的目的,我們如何理解投資,最終會指導我們進行投資。
本書的一條主線是市場是一個復雜的適應系統。波士頓大學的教授李·麥金太爾認為,哲學是理解復雜系統的重要方法,任何關于復雜系統的研究都含有哲學原理。麥金太爾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對復雜適應系統的研究本質上是可認知的還是本體的。如果現實的本質如此復雜,以至于人類永遠不能完全理解它,那么,這是一個本體論的問題。但人類無法完全理解現實,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匱乏,而這又是一個認知論的問題。本體性的局限源于事件的本質,而認知的局限性源于理解的局限。麥金太爾認為,復雜適應系統并非本體性無法理解,只是礙于我們眼下的理解能力有限。他說,一旦有人接受復雜系統,只是描述的復雜而已,就會出現其他可能的定義用簡單、科學的方法來描述。麥金太爾認為,復雜性并不是世界的自然本質,而是我們思考方式的一個分支。
與之相似的,耶魯大學的數學教授貝努瓦·曼德勃羅也發出了呼喊,錯誤的解釋來源于錯誤的描述。
奧地利的哲學家維根斯坦,研究邏輯、數學哲學、思考的哲學和語言哲學,他認為詞語的意義是由語言所行使的功能建構的,人類所見的世界,由人類選擇的詞語定義并賦予意義。簡單來說,我們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是怎樣。為了更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種新哲學的運作方式,維根斯坦畫了一個三角形圖案作解釋。
他寫到:“用一個三角形做例子,這個三角形可以看作孔裝的、實心的、幾何學的……無論你設想它是什么,或者將它看成什么,你都從中看到你所想事物的影像。”這與投資有什么關系呢?來看一下亞馬遜的例子,亞馬遜網站1997年上市,經過1999年的科技泡沫存活了下來。市場上對馬亞馬遜有兩種看法:一種看跌,認為亞馬遜的估值和現金流比傳統零售商巴諾書店、沃爾瑪超市高太多;另一種看漲,認為亞馬遜更像戴爾公司,在網上銷售,從分銷中心運送貨物到顧客手中。后來亞馬遜股票的表現也印證了后一種觀點,曼德勃羅和維根斯坦的觀點被印證。
人類選擇的詞語,賦予觀察到的事物意義。為了進一步解釋或捍衛自己的描述,人類會創造一個自己認為是真實的故事。這是傳播信息的有效方法,而人與人的交流就是基于一系列的故事。今天科學家和哲學家用“敘事”代替了“說故事”,雖然每個人都會用到敘述,但作為交流工具的敘述知識是挑剔的,敘述性的投資者在解釋市場或經濟的'時候,有時缺乏恰當描述所需要的統計意義上的精確性。首先賦予這個觀點重要意義的人是天普大學數學教授約翰·艾倫·保羅士,保羅士認為我們聽故事的時候會傾向于減少懷疑,以便使其更具有娛樂性,但在衡量統計數據時,我們不會減少懷疑以免被欺騙。
對于投資者來說,認識到敘述的滑坡效應很重要。講故事會無意識地增加我們對概念的信心,因為故事本身也能成為自身的佐證。但我們已經認識到,正確的描述對正確的解釋來說非常重要,要克服自己的錯誤很難,尤其在投資中要付出的代價更大,所以我們需要指導,幸運的是,在實用主義哲學就可以找到這種指導。
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威廉·詹姆斯和他的朋友查爾斯·桑德·皮爾斯。皮爾斯是在形而上學俱樂部的討論中,形成自己對實用主義的概念的:通過思考解決困惑,形成自己的信仰,而這些信仰最終形成的行為養成了習慣。因此任何追求信仰的真實定義的人,不僅要看到信仰,還要看到信仰帶來的行動結果。在1878年的經典之作“如何讓思想變得清晰”中,皮爾斯寫道,思想的最終功能是形成行為習慣,因此想了解思想的意義,我們可以簡單的分析思想可以形成什么習慣,要了解一個事件的意義,我們只需要看看這個事件中囊括了什么習慣。威廉·詹姆斯接受了皮爾斯思想的影響,廣泛的傳播了這些思想。
詹姆斯涉獵廣泛,出版過專著《心理學原理》,對進化論也非常著迷。這些外在的影響和個人的深思,讓詹姆斯慢慢形成了自己關于實用主義的研究風格。詹姆斯認為,如果真理和價值由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所決定,那么真理會隨著環境的改變、隨著世界的新發現而改變,我們對真理的理解是不斷進化的。我們不能相信什么事情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說,問上帝是否存在,這是浪費時間,因為答案沒有意義,我們只需要知道,信或不信上帝會讓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不同。這種態度成為詹姆斯的實用方法的中心思想。作者總結到,實用主義讓我們在未知的世界里航行,而不至于在絕對真理的荒島上擱淺。正如詹姆斯所說:“簡單來說,實用主義拓展了尋找上帝的途徑。上帝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什么方法能夠更好的引導我們!
實用主義依賴的不是絕對的標準和概念,而是結果。在投資上來說,沒有一種價值衡量方法是絕對的,沒有哪個永遠正確。實用主義的投資者可以一邊采用任何可以獲得回報的投資模型,一邊允許甚至是鼓勵,從各種角度、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來檢測各種可能的事件,以獲得最可能的解釋。
這就是學習哲學的“現金價值”。簡單來說,他教你如何更好的思考,你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問題,用不同方式做投資。你看到的事情會更多,理解的事情也會更多,擁有可以嘗試新思想且知道如何應對的開放思想,你會更堅定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獲得的回報也會更大。這就是關于做投資為什么要學哲學的回答。
【《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記10-25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讀書筆記12-27
窮查理寶典的讀書筆記07-20
窮查理寶典的讀書筆記07-21
《窮查理寶典》的讀書筆記07-22
格列夫游記讀書筆記04-07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07-04
格列夫游記的讀書筆記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