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散步》讀書筆記范文(通用7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學散步》讀書筆記范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
閑閑的碎語,但字字珠璣,品味雕琢的語言,暢游美學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體會一份清閑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寧靜的心中,獨戀一份美的意韻。
宗白華先生美的態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這里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致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新鮮活潑的心境,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結合。而宗白華先生似乎輕而易舉的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這種境界是“一內在自足的境界,無待于外而自成意義豐富的小宇宙,啟示著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層真實。”它不是從無邊的空間指向無限,而是從無邊回到萬物,返回自身,回歸“小宇宙”。它屬于有限之中,又讓人從有限中發現永恒。可以說,宗先生中的美學思想已然把中國傳統的哲學、美學——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閱讀中思考,我感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顆珍奇的寶石,它們折射著理性與感性的光芒。或論詩畫與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筑與雕塑,自然與藝術的乃至整個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論及的,他總在直觀的把握后,欣賞它,贊美它,評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法,以詩人靈感閃現時的思維方法,表達自己精辟的美學見解。如他在評羅丹的雕刻時這樣寫到:“我這次看到了羅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種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調和,何等完滿,何等神秘不可思議!這大自然的全體不就是一個理性的數學,情緒的音樂,意志的波瀾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這宇宙的圖畫是個大優美精神的表現。”讀了這樣的語言,誰會以為他是在評價藝術作品?而又有誰能說這不是在評藝術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論詩時說:“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好一個“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正是可用來總結《美學散步》中所體現的宗先生的美學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筆墨簡淡,而微言大義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尋者,他是美學的醉夢者,他是精神和肉體的勞動者。”宗先生對羅丹的評語又可恰如其分的用來評價他自己。
藝術的欣賞就是對美的發現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畫家詩人創造的美,就是他們心靈創造的意象,獨辟的靈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觸關系層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或是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學術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歸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而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
對藝術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誕生;對藝術的展示就有美麗的縮放!或許一切美的光都來自心靈的源泉。一個意韻,我想就應該是一個情與景的結晶,深入了才可得鏡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學中,亙古不變的——芳香泗溢!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2
藝術欣賞就是對美的發現與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美學散步》讀后感。畫家詩人創造的美,就是他們的心靈創造的意象,獨辟的靈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給我們分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
(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
(5)因欲返本歸真,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而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
藝術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所以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所以中國藝術家不滿足于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而總是要在對對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調。靜穆的觀賞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于是,中國藝術意境的創成,即須得屈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然空靈。纏綿悱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萬物的核心,所謂“得其環中”。超然空靈,才能為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不但是盛唐人的詩境,也是宋元人的畫境。“以追光攝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兩句話表達出了中國藝術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唐宋的詩詞、宋元的繪畫莫不如此。中國那些最偉大的藝術品境界,都植根于一個活躍的、至動的而有韻律的心靈。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3
在現代社會中,美或許已經在大眾口中成了一種印象和一種膚淺的面相。這就使得今天的美學研究變得尤為復雜,讓人們感到困擾。如果我們將范圍再縮小到有著數千年審美歷史的中國,美學研究者面臨的困境就更大,諸如數千年的審美傳統,相對感性和飛揚生動的審美特點,正在涌入的紛紜繁雜的西方美學理論、通俗文化和大眾趣味的日益繁榮等等。這些都使得我們不得不在美學研究,或者說美學學習中舉步維艱,慎之又慎。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場美學大討論,想到了朱光潛和李澤厚。而我的觀念中,對于中國審美實踐和中國的審美思想,主觀和客觀的截然分開是極不合適的。只要看看中國的園林藝術、書法,想想中國美學中“氣”、“無”等概念就會明白了。宗先生的《美學散步》開頭就說:“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將這句話作為論文的開頭,本身就是一個啟示,足以讓我們想見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學散步》以入美學之門。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以生動的語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大致脈絡,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思想的獨到之處和中國美學中對“美”的獨特看法。
首先,宗先生對于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勾勒主要體現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唐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國美學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來的中國美學思想的苗頭。他提出不僅僅從語言成果上,而且“應該結合古代的工藝品、美術品來研究”。于是,他不僅從文學成果上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且更主要的從畫論和圖案美上來論證。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漢代美學的特點主要是“雕繢滿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國美學主要特點的苗頭。一方面,他講述了楚國裝飾圖案、楚辭、漢賦、雕刻的凝重或古樸;另一方面,也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鶴蓮方壺”的飛揚姿態和《考工記》中在樂器制造過程中的虛實響應。在宗先生的眼中,先秦和兩漢時期是中國美學的準備期,雖然還沒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獨特的特點,但很多方面已經顯示了萌芽。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這篇文章主要論述了魏晉時期的文化風氣和美學實踐的特點。最后,宗先生將論述的重點集中在晉人的美上。認為那是“全時代的最高峰”。那對于生命的熱情、風神俱佳的藝術心靈、往來于山水之間的虛靈胸襟——自由而解放、待人接物的真誠,都深深的吸引了宗先生,也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向往,對后世的美學實踐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從他關于中國美學特點的論述中可略窺一二。無論是講中國的空間意識時將其最早形
成和定型放在中國山水畫的成熟上,還是將中國藝術意境說成是“植根于一個活躍的、至動而有韻律的心靈”,都是將中國美學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晉時代。山水畫的成熟正是在魏晉時期,宗先生說:“晉代是中國山水情緒開始和發達時代”;而那活躍的、至動的心靈也是在魏晉時代才出現的。魏晉時代可說是中國美學形成和奠基的時代了。正如宗先生自己說的,“魏晉六朝是一轉變的關鍵,劃分為兩個階段。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面,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
其實,《唐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只是宗先生舉出的一個標示。在這篇文章中,宗先生并沒有涉及到具體美學思想的論述,只是論及了唐代的詩歌,并將之作為中國民族詩歌的成熟期。同樣,詩歌作為美學實踐中的重要方面,在宗先生的眼中,中國美學在魏晉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發展的道路。這一觀點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論述中說的非常清楚。
通過具體的論述,宗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國美學的特點和精神,并且將這種藝術美學精神貫穿在自己的具體論述中。這種特點主要是意境論,這種意境論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國的宇宙觀和空間感受相結合。意境論主張藝術、美是對自然世界的組織,并且不僅是自然物質世界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生命的豐富和飛揚,人生的超然境界。這是《美學散步》的核心所在。他的這些思想表現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體現在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宗先生看來,意境是中國藝術或美學中最代表性的追求與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國的哲學和空間意識中,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境界的兩個互相融通的兩面:充實和空靈。他把意境作為藝術之為藝術的靈境,作為詩人藝術家“游心之所在”,從而將之放在一個極高的位置上。意境的根基是中國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那么中國的宇宙觀又具有哪些特點呢?他說:“我們宇宙即是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的生命節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虛靈的時空合一體,是流蕩的生動氣韻”。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節奏化的空間結構,是對山水自然的組織。在這樣的空間、宇宙中游心,藝術家用“追光躡影之筆”寫出了按實寫虛,由空靈而入充實的藝術境界,表現了包含藝術家飛揚生命的人生境界。
宗白華先生的意境論只是一個框架,是一個藝術的境界,或者說目標。他并沒有將它說成一個死板和固定的東西。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兩個方向:充實和空靈。在這兩個方面的論述中,宗先生還在另一個層面上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在討論中國的藝術和審美的特點時,它往往會參照西方的美學思想,將它們不自覺的融化到中國的美學思想中,從而使我們能更加深入明了地認識到中國的藝術特征。
在我的問題討論中,我將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在什么樣的意義上給了我們今天的美學研究、文藝學研究以啟示?宗先生給我們啟示的所在意義本身又有著什么樣的問題或者有著怎樣的價值?在那個意義上,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和同類的作品相比有著怎樣的優點和不足?
縱觀全書可以發現,宗先生在緊扣中國藝術、美學的特色的同時,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的近代的美學成果。這就使得宗先生的美學具有了明顯的現代性特征,甚至因為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中國的美學也開始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特征。《美學散步》給與我們的啟示便是,我們如何才能更加恰當的解決中國美學的現代性轉向的問題。這實質上包含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中國美學資源和西方涌入的美學資源;二是,將中國當代的美學導向何方,即我們用這些美學資源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對于第一個問題,在這本書中宗先生很好的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并且最終將之于中國的美學傳統相聯系,得出了中國美學典型特征的核心范疇:意境。他很好的把握了西方思想在這些方面的建樹,使自己的理論具有一種世界性的視角。也就是說,宗先生在對于西方的理論和思想并不是跟著西方的走,以至于喪失了自己的理論立場,丟失了自己的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來看中國當代的美學或者文學理論的研究,就會發現其中大多數人不是著眼于問題研究,不是落腳于實際,而是跟著西方的思想跑。
第二個問題則更加的重要,因為它涉及到美學研究或者說它是美學研究的指導和方向。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看到的幾乎又是一致的意見:化洋為中,化古為今。盡管很多研究者一直做的都是用西方的理論來比劃、切割中國自己的美學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立足現實,準確的把握中國審美情趣的核心,用相應的范疇或者理論加以貫穿之。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一個典范。從宗先生出發,我們能找到中國藝術、美學的特點和發現中國藝術、美學中的現代性精神,并且還為現代的美學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帶給我們有效和明確的啟示。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4
《美學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書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卻熠熠發光。作者是宗白華先生,因為作者是個詩人,所以整本書的主要風格是詩意濃厚,閑適舒緩,令人讀起來非常有趣味,不會失于泛泛而談,但又不至于過于深奧難懂。
當你翻開這書時,便會想全心全意一氣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間會有任何間斷,因為在看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令人拍案叫絕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讀有助于對這本書里的所有思想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對其中東西方文化碰撞有更為深入的把握。當我真的如饑似渴地將這本書狼吞虎咽般讀完之后,還是手不釋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細細地將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讀和精讀兩種方法。通讀只讓我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全書風格上講,文筆優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閑適。從其內容來說,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學蘊于其中,不會艱澀難通,但是你也不能馬上獲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處好景致時,便要駐足細賞。《美學散步》這部書就是這樣的,行到思想靈光閃現處,要靜下心來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這一功夫是后來在細讀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出來的。
今還記得里面有引用李麗對宗白華《美學散步》的評論,她是這樣說的:“‘散步’當中有古老周易演繹我們祖先‘天人合一’觀念的直觀、感知和體驗;有禪宗以凈的心去體悟觀照萬物的境界;有老莊、玄學追求的靈氣飛揚的思辨智慧;有亞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邏輯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經驗主義哲學中對感官體驗的重視;有康德把時空作為人類感知方式,把心靈作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見;有黑格爾否定的思考的辯證思維;還有在20世紀中西文化碰撞中為人們普遍運用的比較中見同異,同異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麗精警的評價,而且她表達的是那樣的緊湊。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5
最近讀到一兩本關于美學的書籍,我慶幸自己能夠想到讀它們,因為在此之前對于美學我是個門外漢(現在也不算內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讀易先生的《破門而入——講美學》,才知道美學不是教你“裝房子、買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當大的一個社會科學,它原本是在各藝術門類學科之上的學科,是個統領。抽象而枯燥其實才是美學研究的特點,因此西方美學的大家也都是哲學家,比如柏拉圖、蘇格拉底,還有康德和黑格爾。既然美學也是哲學,她就必定具備哲學求真理的特點,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學里其他問題一樣,往往是沒有統一答案的。雖然易先生講的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讀此書我仍然費力,因為它需要一顆極其抽象的哲學的頭腦。
真正有點感覺的是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此書較為具體,如同書名,仿佛是在美學的境地里做一次心靈的散步,詩樂書畫,悠哉美哉,還可收獲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說到的: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無論鮮花或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棄,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說這兩本書究竟與我與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對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來干系的。宗先生在“美從何處尋”這章中,講到了尋找美的兩種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們的情緒和思想,使之能夠發現美并創造的表達美,以成為藝術。“我們的情感要經過一番洗滌,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厲害計較才能發現深度的美。”移世界就是改變世界的現象,使它能夠成為美的對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來美化世界。雖然宗先生一直強調美是客觀存在的,但在我看來,無論移我情還是移世界,都將是人為的主觀的對美的探尋。
當代社會機器轟鳴、網絡發達,人們早已沒了賞月的閑情,更別說這晚無月的中秋。問題是這樣的美境就丟失了嗎?如果所有的物質我們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變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機械的死的過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無趣,要么只顧忙碌焦慮,無法發見身邊的美,為什么呢?“我們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如果一個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不會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緒的波動、思想起伏,不把自己關在狹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廣闊天地里去尋找美”,我們才能真正找到美。
這大概是我這樣的都市人去找這樣的書來讀的原因吧!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6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著作。作者沒有建構什么美學理論體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來自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藝術美,待得我散步歸來,我發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升華與凈化。對于體味中國藝術至境,宗白華原則的是從“錯彩鏤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將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熔鑄出來并標舉到了極致。
宗白華先生認為,美學的內容,不一定在于哲學的分析、輯的考察,也可以在于個人的行動所啟示的美的體會和體驗。他的美學研究不重哲學的分析、邏輯的考察,而重趣談、風度、藝術和審美的體驗;不是從邏輯定義和概念辨析出發,而是從美的體會或體驗出發;不是糾纏于本質、對象、特征等美學理論的空泛討論,而是憑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領略、感受大自然、藝術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致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書——《美學散步》。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7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為要完成單位下發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說,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說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于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里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飲食,那里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里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因為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系。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信息。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勛老師的音頻節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后、睡前的空余時間,這檔節目都在陪伴著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著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布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圣地。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11
美學散步的讀書筆記11-08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2-03
《美學散步》優秀的讀書筆記08-22
關于《美學散步》的讀書筆記05-07
宗白華的美學散步讀書筆記01-21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10篇06-20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精選7篇)12-17
美學散步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11-24
觀《美學散步》有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