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書筆記優秀篇
《狼圖騰》讀書筆記_第1篇
最近讀了姜戎的《狼圖騰》,從翻開第一頁起就被這本書給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帶進了廣袤的額侖草原。讓我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狼,那里的一切親密接觸。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
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里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朝鮮戰爭結束后,艾森豪威爾告誡美國軍人永遠不要做兩件事,一是永遠不要進攻莫斯科,二是永遠不要和中國軍隊在陸地作戰。然而,他可能忘記了這種矛盾其實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當年火燒莫斯科的正是這幫狼圖騰般血性的中國人。說起草原,大家腦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縱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里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
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和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里文明的起點,那里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系。毫無夸張的說,那里的生機勃勃和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抗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里的草原狼。當我看到一匹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耗盡了最后一點力氣,仍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卑劣的動物。
草原狼,千萬年來倔強草原民族的精神圖騰,它具有太多讓人感到羞愧和敬仰的精神力量。沒有多少人能夠像草原狼那樣不屈不撓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抗擊幾乎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草原狼,教會了我們關于熱愛自由和生命的真理。
《狼圖騰》對我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是陳陣養狼的那一段開始,就很精彩,不過就是太倉促。
近年的長篇小說,它算是不錯的一本。故事很好,想法也不錯。這是一部關于蒙古草原小狼的奇書。全書由幾十個世人難以猜度的神秘的“狼的故事”一氣呵成,精靈一般的草原小狼隨時隨處都能從書中呼嘯而出。
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大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此,這是一部狼的贊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蒙古人和蒙古狼本來可以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由于中國大力發展農業,大批農工從東北涌向蒙古草原,把草原變成了耕地;大力發展牲畜數量,大大超過了草原的承載量;打狼,殺狼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物鏈。額侖草原的草場百分之八十已經沙化,人們已不能生活,草原的蒙古狼和狼文化也從此消失了。
我感受到了草原,真真切切的草原,它變了,真的變了。草原沙化情況嚴重,牧民也不再過著游牧生活,看不到飛奔的駿馬,也看不到展翅的雄鷹了,而草原美麗的飛鳥,也都被獵手打光了,但置身于草原中,草原的景色還是很美,人們依然能領略它的廣闊,威武,雖然已無往日的雄壯,卻仍擁有著不屈的靈魂!
作者是滿懷著深深的懺悔之情來敘述小狼,呼喚小狼,贊美小狼的,從此,小狼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天上飛翔著展翅雄鷹,地上狂奔著威武駿馬,魚兒在清澈的河水中暢游。晨曦的朝陽,落日的余暉,一切都映襯著這美麗的草原,處處美景,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草原以他自身的魅力,牢牢的牽住了我的思緒,讓我熱愛這塊土地,向往這塊土地。
讀完這本書,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草原民族的狼圖騰文化,它是實實在在的,人們可以從它身上汲取一些東西。這本書就像一場宴會,我享受到了作者帶給我的狼圖騰的精神盛宴!
《狼圖騰》讀書筆記_第2篇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么狼狽為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嘆的草原精靈。
剛剛拿到書的我,已被書封面上的那雙幽幽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雙多么冷的眼睛,綠瑩瑩的,射出來的目光像錐子一樣,讓你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你仿佛從其中看到了草原深處的秘密,和它那種天生的深不可測和強者的威力。封面的黑色仿佛給它蓋上了一層迷霧,但那雙眼睛卻是那么清晰,那么明亮,那么讓人感到一種壓迫感······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扳轉了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他著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當他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群,彈無虛發的狩獲大量的獵物時,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種種奇怪的舉動所迷惑;當他看見狼群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不退縮,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他又為狼群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贊嘆。狼是一種多么神秘的動物!它的智慧無人能比,它的組織能力超于尋常,它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仿佛與身俱來!它并非人類所想的那么壞,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眾多品德的化身。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秘、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迷之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信仰,讓狼——這個并不兇惡反而能讓人癡迷的靈魂鑄進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秘的王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是必須與狼打交道到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維方式,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這就是狼啊!雖然狼會偷食人類的牲畜,但這絲毫不能掩飾狼的非凡的威力,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得到大大的緩解;它運籌帷幄,使人類學到了大量的計謀;它堅強現實,不白日做夢,只為目標而奮斗,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可許多人類不肯正確的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絕不可能絕對,如果只死拽著狼的缺點,瘋狂的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狼也是為了生存,并非只有人類以食為天,世上千千萬萬的生物都是以食為天,這個世界絕不可能為了讓一種生物活下去,而讓另一個生物失去生存的權利,包括人類。大自然是由每一種生物環環相扣組成的,如果你剝奪了其中一個生物的身存權利,而你也將受到滅頂之災。當一片片樹林倒下時,隨即而來的泥石流摧毀了人類的房屋,奪取了人類的性命;當人類放出污水,破壞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時,自己的生命質量因水質量的變壞,而得不到保證······人類是自私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一種生物來掠奪他的財產,而目光短淺的他不知道,在他殘忍地殘害了一個生靈的同時,大自然都將給他記上一筆永遠不能抹去的賬,而這筆賬,在未來,將放大無數的威力,慢慢的償還給他。陳陣懵懵懂懂的領悟了。
是呀。狼也許只是掠走了一只羊,但如果我們獵殺了一匹狼,就是掠走了一小部分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每一個生物都該受到保護,它們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不可缺少的東西。像劍齒虎、渡渡鳥,這些曾被我們趕盡殺絕的動物,都不可能再開出絢麗的生命之花了。難道這些用死亡換來的警鐘,難道還不能讓人類醒悟嗎?我們該丟掉殘害生靈的斧子了。
可人類好像還沒有醒悟,仍向在他們心中罪深惡極的生物,一次次舉起了屠刀······在這本書的結尾,講述了一個如噩夢般的悲慘結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殺,曾經美麗的額侖草原已經是一個山不再綠,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靈不再豐富,鼠災嚴重的地方。再度來到這里的陳陣,心里充滿了無法發泄的悲痛和失望。
而捧書閱讀的我,心也很沉重,很沉重······在大自然面前,每個生物都是平等的,而人類卻愚蠢的認為自己是這個星球的主宰,即使是主宰,也不能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使剝奪了,但總有一天,還是會還的。人類啊,醒醒吧!
《狼圖騰》讀書筆記_第3篇
《狼圖騰》這本書,早幾年就流行過了,曾經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因為種種原因,我一直沒有看過這本書,直到最近在舊書攤上看到,才買了回來。誰知,一看就不可收拾——是本好書。
作者寫的蕩氣回腸,驚心動魄,讓人身臨其境無法自拔。作者姜戎是一名學者,這本書是他當知青下放到內蒙古時的真實經歷。小說歌頌了狼的機智,勇敢,團結,多次將狼的精神與草原的蒙古騎兵精神相比較,相結合,向人們揭示了成吉思汗年代披靡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精神。
狼是自古以來被人們所唾棄,所憎恨的動物,因為狼性狡詐,兇狠,殘忍,毫無公道可言。狼群所到之處,尸橫遍野,萬物狼藉,的確是“狼患”,“狼災”。但是本書卻顛覆了人們對于狼性的一貫認識,給我們闡述了一個全新的觀點:狼是人的老師。
畢利格老人是作者筆下對于“騰格里”(蒙語“天”)的代言者,借由老人的口,人們認識到了“騰格里”的威力,他維持著整個草原的生態平衡,讓所有的生命都擁有自己的“活路”。不趕盡殺絕,其實也是書中想表述的重要觀點。也是人性的重要體現,自古就有“天無絕人之路”的俗語,大自然的生物鏈也是相輔相成才能維持生態平衡的。這一點,狼比人更加恪守,它們一邊在追殺獵物果腹的同時,一邊也懂得要適可而止,這樣才能“生生不息”的道理,因此,狼性中更有人性的體現。
書中有兩次次狼群圍獵的描寫,看得人熱血澎湃!一次是狼群圍獵黃羊,它們巧妙地運用“天時地利人和”的計謀,等待最佳時機,將黃羊群趕進了死無葬身之地的“雪殼子”(外表被薄冰和雪覆蓋的水洼子)。近乎完勝地獵獲了幾百只黃羊,打了個漂亮的圍獵仗。作者甚至分析了成吉思汗家族的拖雷大軍大勝金國三十萬大軍的戰例,就是向狼學習來的。雖然這樣說未免言過其實,可是由此窺見狼群的智慧是可見一斑的。
畢利格老人帶著知青陳陣埋伏在狼群后面,坐收漁翁之利,帶領全族人們豐收了一把黃羊節。其中,畢利格老人將被困的黃羊放生,并且見好就收,沒有將狼群的戰利品全數收獲,借騰格里的口告誡人們說:人要知足,狼吃了人的羊和馬,就要用這些黃羊來還債。但是要是全部取走了,狼沒有食物過冬,就會再來搶咱們的羊和馬了。這是騰格里規定的道理。
但還是有貪心的牧民們偷偷留下記號,將剩下的黃羊盡數取盡了,為絕后患,人們趁著母狼繁殖的季節上山掏狼崽。于是,引發了第二次的狼災。目標就是馬群。借著大風雪的天氣,狼群快速出擊,殊死博斗,跟馬群展開了肉搏戰,這一場戰打的慘烈,犧牲的不僅僅是馬,還有很多狼。它們因為人類的貪婪和對立,而展開了瘋狂的報復。畢利格老人仰天長嘆:這都是騰格里的意思啊!
很多人質疑作者將狼性過于美化,有歧視漢人的觀點。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大自然弱肉強食的規律所在。在《狼圖騰》里,我們值得學習的是狼的智慧,而不是它本身嗜血的獸性。
例如書中關于“飛狼”的傳說,為什么狼群可以越過高達好幾米的石墻吃到羊呢?它們是怎么飛起來的呢?原來,它們選用一個高大的狼趴在石墻上,后面的狼群借助這個跳板,沖刺飛躍過去,跳進了羊圈。出來的時候也如泡法制,最后的那個充當跳板的狼將羊尸搭成跳板,成功逃生。這樣的案例是不是匪夷所思?有時候就連人類也未必能想的出來。騰格里卻賦予了狼這樣驚人的智慧!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驚嘆!
但是,狼性在狡詐,也逃不過人類的殺戮。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少兇殘的動物都成了人類槍口下的亡魂。人性里有閃光的一面,更有比狼性更貪婪更獸性的一面。貪得無厭才是最大的獸性!可是,人類并不比狼多明白這樣的道理。
書的最后,陳陣養的那頭小狼最終還是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作者說:狼是不愿意被圈養和馴服的動物。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個新聞:說是有一個男子身患絕癥,想自殺,于是去了動物園,佯裝掉進狼群,想被狼吃掉以換取些賠償留給自己的妻兒,可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動物園里的狼群被從天而降的人嚇壞了,不僅沒有吃掉這個人,還被嚇生病了。多可笑的場景?狼失去了狼性,還叫做狼嗎?
草原失去了狼,那還叫做草原嗎?現在的草原,滿目瘡痍,早就失去了草原的生氣。用現代化的手段放羊,除害;讓牧民們過上穩定的生活,住上安逸的瓦房。這些在新聞聯播里的畫面看起來是多么的美好,可是,隱藏在這些美好背后的危機呢?有多少人真正地看見了?
甚至有很多人覺得崇尚大自然的規律是“吃飽了撐的”。其實呢?地球環境一天天惡化的跡象已經表明了人類的貪婪是多么的無知。可是,誰又能夠改變得了思想的力量呢?就算是開個“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就算是全民開始環保,全球開始減排,又能怎么樣呢?那片藍藍的天空,那片青青的草原,已經再也回不來了!
我們在看《狼圖騰》的同時,也該思考些狼性之外的東西,我相信作者想要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狼圖騰”的膜拜,更多的是關于人性的思考吧!
【狼圖騰讀書筆記優秀篇】相關文章:
《狼圖騰》讀書筆記03-30
狼圖騰讀書筆記04-17
《狼圖騰》讀書筆記范文04-25
《狼圖騰》讀書筆記(精選25篇)08-10
《狼圖騰》讀書筆記(精選8篇)07-19
[熱]《狼圖騰》讀書筆記15篇02-05
名著《狼圖騰》讀書筆記(精選42篇)11-27
狼圖騰讀書筆記摘抄(精選24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