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精選9篇)
《愛心與教育》該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了《愛心與教育》的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1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著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于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啊!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愛心與教育》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三心二意”。三心-------指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我讀了這本書后,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2
這個暑假讀完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愛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與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在恰當不過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于對學生的贊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贊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
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3
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讀后感的任務才翻看這本書,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 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幾近十年,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 《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 淡是平庸,是無為。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 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 學生到底為什么來上學? 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 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 ”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啊! 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 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于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于協調、精于應變的學生。我喜歡隨意的生活,盡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后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 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云彩。 反思過去的 ” “隨意” “從容” ,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著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 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蕩,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 鼓勵, 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 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 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4
看著書目里那么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對于居住空間有限而閑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我發現讀書是拓寬視野最好的方式。在我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感嘆于“開卷有益”的真諦。閱讀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記自己所處的狹小環境,拋開瑣碎事務的紛擾。特別是當我閱讀與教育相關的書籍時,往往能夠看到與周圍發生的許多事情相似之處,我會迅速感到自己身臨其境。通過閱讀,我可以學到如何有效地進行教育教學,從中汲取靈感,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從容自信。這種感覺既真實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多讀書,涉獵各種各樣的書籍,特別是文學名著更應該經常翻閱。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確實不假。閱讀不僅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還能在寫作時提供靈感和借鑒。我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還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在我向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籍之前,我都會先進行閱讀,有些學生甚至從我的書架上來借閱。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5
很幸運地我得到了一本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細細閱讀這本書,我被書中所描繪的師生真情深深地觸動了,而李鎮西老師以他充滿愛心、民主、真誠和人性的教育方式更令我折服。在沉醉和感嘆之中,我帶著自己的心靈讀這本書,帶著自己的夢想讀這本書,帶著自己的實踐讀這本書,帶著自己的思考讀這本書。當我靜靜地閱讀著他的每一個小故事時,就好像我走進了他的教室,與他一起經歷了那些平凡但又讓人深思的事情。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震撼”。只有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夠寫出如此真實的書籍。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并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于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 民族 ,愛我們的國家”。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6
一、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二、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后進生。教育者對后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當我們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三、做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的教師。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又怎么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僅僅局限于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為一個老師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并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的追求并奮斗著,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為自己的 目標奮斗。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7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并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里,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里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
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每次過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之,我們老師卻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么天真無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學生,細細想來,他們個個都是那樣可愛;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好一點,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實那都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分內之事啊!今后,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并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鑒。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8
我在書店漫步時偶然發現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一點點地讀完了這本書,讀過后有很多感悟。其中,書中洋溢著濃濃的愛心,讓我充滿了回味和反思。
他認為有兩類人是不能辦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勢必追求短期效果,無視教育規律;商人重利輕義,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象李鎮西那樣愛學生,或者學到他一半,那我們的教育或許會發達得多。
我也非常喜歡學生,尤其喜歡那些眼睛清澈明亮的學生,那些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有獨立思考能力、善于溝通合作的學生。然而,我對學生的愛還沒有達到他那樣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向學生“償還債務”的程度。李鎮西在他的書中反復強調,他的學生請他吃東西,或者在畢業多年后給他寫信、寄賀卡、打電話等等。對于一個老師來說,所有這些都是極大的`安慰,也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更是老師非常在乎的事情。因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愛,真的不需要回報嗎?”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師、戀人們在表達愛的時候,都會強調:“我愛你,我不期望從你那里得到任何回報!”但事實上,當子女忤逆,當學生忘恩負義,當情侶反目成仇時,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感到后悔不已,對對方產生許多怨恨,對人生也會滋生出許多悲觀、痛苦的不滿。因此,成功的愛的教育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更應該是“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培養出一種愛的素養,將“小的愛”發展成為“大的愛”,將“獨立的愛”發展成為“共同的愛”。在這些愛中,當然也包括了“愛的回報”。
很明顯,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 9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 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05-17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精選31篇)02-19
教育專著教師讀書筆記(精選23篇)11-26
教育讀書筆記08-01
關于愛心教育的作文(精選14篇)10-24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4-02
教育書籍讀書筆記05-16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1-10
最新《愛心樹》讀書筆記范文42篇12-17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精品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