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反思作文

時間:2021-10-24 13:02:39 反思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反思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三篇

小學反思作文 篇1

  隱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課改的不斷深入,已使傳統的閱讀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作文教學依然未見有像閱讀教學一樣的大舉突破,原因較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從教師功利的思想來說,作文的地位在應試中的逐漸頹弱已是現實。特別是統一閱卷流水作業時,大面積的作文只是被看了個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數參差較小,要想通過作文占據優勢不如通過強化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來得輕松直接。其二,從教師非功利的立場來說,作文的訓練涉及師生多種能力的整合,其繁瑣程度不亞于其它方面的教學,且作文指導見效慢,周期長,好多老師不愿意花過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生的作文指導。這就造就了為了省事的“先進經驗”——一味地、頻繁地讓學生背作文、抄作文,既無老師有效指導,又無自己靈活借鑒,但抄得多了,總有幾個類型、幾個事件可以“信手拈來”,考試的作文還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時候,閱卷老師明知批閱的是抄襲的作文,但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好下手扣分,總不能在閱卷場上被人索要證據吧)。殊不知,學生不愿自己思考,同一題材的事可以從四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中;學生抄的習慣成了自然,考試時,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數達標,文句通暢,表達優美,看似有真情實感,夾敘夾議甚至頗有哲理,實則是無病呻吟,莫名空嘆!寫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寫事必定會“真、善、美、假”,看到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被弄得這樣無趣,讓人擔憂;想到我們是一個還沒有培養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家,無盡悲哀!

  思考與對策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重視作文教學并重新審視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病,除了改革評價方式,(專家已多有論斷,這里不再贅述。)我想還是要從老師的觀念入手,摒棄過多的功利思想,真正回歸到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從教學策略上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學積累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堅持批判地借鑒,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掘作文訓練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學高段作文指導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淺薄見解,望批評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習作最廣的源泉,培養興趣是首要條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去年接的班,別看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經常為寫什么愁眉苦臉,提起筆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點,急得抓耳撓腮,一說到寫500字就仰天長嘆,對老師提到的例子、片斷、技巧、思路,好多學生感到只可欣賞,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課我就先敗下陣來。我認識到這些孩子沒有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用作文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動的愛好,沒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風采的信心和樂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練就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創造機會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管以何種方式,首先要他們開口!于是我設立了悄悄話信箱,愿意寫就寫,時間自由,形式無限,寫一些只想告訴老師的事,未經作者同意絕不分享。剛開始幾天里僅收到了幾張紙條,后來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孩子深夜難寐,寫家庭離散、親人逝去、悲恨相續,寫愛恨哀愁、郁結于心、不吐不快……教學之余,我讀著孩子們的“悄悄話”,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鄭重對待他們寫的每一件事。在后來的幾次練筆中,曾經被我批改的“悄悄話”竟然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以至于有個孩子邊寫邊嘆,淚眼潸然。如果事先沒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留意、積累,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就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確定好主題,適當增加練筆次數是好事,但學生必定不是高產作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記,我相當不贊成。理由很簡單:第一,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批改,如果只是批個“閱”或是“很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學生還是不知好在哪里,得不到有效指導;第二,學生沒有那么多素材可寫,勉強寫一點不痛不癢的事,即使寫了也難以深入,每天的日記極易變成每天的痛苦與敷衍。我只讓學生寫寫周記,且上交作業時間可以“談判”。每周一就將周記要求解釋布置到位,余下幾天學生可以嘗試著思考,并與我交流,我常說:“有空有心情的時候你就寫寫吧!”結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評講時不吝惜對學生的贊揚鼓勵之辭,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日漸高漲。

  策略二,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

  首先,借助生活經驗,積累素材,讓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經驗需要立足生活“親歷”。去年,我既上語文課,又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寫熱愛祖國的演講稿,作文前,我就先讓孩子們在辦手抄報,在《品德與社會》書上找材料,開展辯論會等積淀材料和語言。我上品德課,每兩周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例如:給父母洗腳讓父母寫下感言貼到班上張貼欄;用30元給家里操辦一頓周末午餐,從采購到煮飯、飯后洗碗都是自己干。在后來的作文中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見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深遠。

  間接的經驗可以立足書本“經歷”。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的課外閱讀、親子共讀活動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升了廣大師生的涵養。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讀書、看電影成了我班學生的最愛。素材多了,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

  其次,借助文本的研習,在閱讀課中滲透作文技巧的傳授,讓孩子“言之有序”。

  對于作文技巧講授的有關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學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對于這種看法,我不能完全茍同,我覺得,作文雖無定法,卻有規律可循,這規律就需要講授出來,否則,一味多練,免不了走彎路,浪費時間。那么,作文如何講授?每周的作文指導課只有兩節,要想通過這兩節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鑒于此,我認為,作文講授的觸角,不僅要伸向作文課,而且也要伸向閱讀課。在閱讀課中,重點詞語的分析、幾組詞的比較、仿寫句子等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詞用句;在閱讀課中,因文而異,設計一些課堂即興練習。如:擴寫——補足細節,補足對話;改寫——變換人稱、變更順序、將古詩改成記敘文;續寫——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中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同思維,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今年在教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以后,我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將鳥兒為了一句話的承諾追尋樹的故事改寫成“樹等鳥”的版本。通過這些聯想和想象的小練筆,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在訓練中我還注意強化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訓練,每一篇作文經老師批改后,再進行小組內交流,評講后還要進行班內交流,學生每次讀別人的習作不少于三篇,現在作文交流傳閱已蔚然成風。

  策略三,教師要拓展作文教學的視野,縱向繼承,橫向借鑒,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

  我們很多老師常常感嘆不知該怎樣上作文課,所以我們先要繼承傳統作文教學中的寶貴經驗——習作訓練措施的多樣性,傳統作文教學中訓練的基本途徑: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然后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學流派的獨門絕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學法”;余同生“童話引路作文起步訓練” ;丁有寬“讀寫結合法”;吳立崗中段作文“課內素描”;劉中和“片段訓練與快樂作文”等等。都特別強調讓學生的作文能夠保持新鮮,流露真情實感,透出那份與他們實際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可如今孩子們在考試中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著說假話、寫空話、講套話,而且寫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媽媽背我去醫院;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扶盲人過馬路,得到了盲人的夸獎……怎么辦?我們教師必須要做到收放自如,還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當學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門打開以后,才適時向他們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規范學生在習作時應當寫什么,這是“收”;再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想到的、認識到的、要表達的事物,想怎樣表達就怎樣寫,可謂“放”,只有教師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點燃學生思維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實感”。

  策略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掘作文訓練的效益。

  用聊天的時間打自己的優秀作文并發到老師的郵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來合編一本精美的作文集并請我來寫序,是我們開心的事;推薦優秀作文評獎更是讓我們無比興奮的事……有了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和拉動,作文教學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總之,作文教學無難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認定目標,努力去做,終有回報!

小學反思作文 篇2

  小學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如何從小培養寫作的興趣,是很關鍵的,直接影響到一個人今后工作和生活。不少人大學畢業了,作文還是寫不好,除了主觀原因外,最主要的是小學沒有打好基礎。因此,搞好小學作文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由于沒有寫作材料而東拼西湊,作文內容脫離生活實際而出盡洋相。為此,我進行了嘗試與探索“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增加生活和語言積累,提高作文水平”的新模式,把目光放長遠,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獲得第一手材料,使寫作內容具體化、真實化,并從中感受生活,豐富閱歷,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讓生活真正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伊拉克戰爭爆發之際,指導學生寫《致布什總統的一封信》,表達對和平的呼喚;“非典”當前,引導學生通過看報、看電視或查閱資料了解SARS疫情,學習抗擊在非典一線的英雄人物事跡,指導寫《給非典一線醫務人員的信》,提高了習作水平的同時,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得到了塑造。

  通過努力,近年來,我先后推薦學生20余人次在省市國家級報刊發表習作(其中沈嬌、徐丹寧、吳昊、張悅、鄧歡同學為本期作文學習班學員);指導19人次在省市國家級作文比賽中獲獎,被授予鷹潭市和國家級優秀指導獎各兩次。

小學反思作文 篇3

  習作競賽已經圓滿結束了,五年級習作的題目要求是這樣的:以“關愛”為主題寫一篇習作,具體要求是,寫出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對自己的關愛,要有真情實感,不少于400字。

  成績出來了,我們班的成績很不理想,過90分的僅僅有8人。學生的習作反饋回來后,我仔細地看了每個孩子的競賽作文,讓我驚異的是平日寫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學生,在此次習作中卻發揮失常,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把習作按分數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細看,再綜合起來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問題:

  問題一——審題不清偏離主題

  分數在70——80之間的學生,他們的習作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審題不清。像小琳的習作寫了兩件事情,與習作的要求明顯不符;小巖的習作沒有寫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凱的習作在泛泛地談多件事情,沒有突出一件具體的事情;小民的習作寫的是媽媽怎樣關愛生病的姥姥,與習作的要求也是謬之千里;還有小健的習作寫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樣關愛同學的感人故事,都與此次習作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個原因也是造成平日習作優秀的學生發揮失常的主要原因。

  問題二——選材不突出不典型

  體現關愛的事情原本就無大小之分,只要你寫得動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關愛”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牽強。如,小尹寫的自己沒帶鋼筆別的同學借給他筆用,小鑫寫的自己一年級時摔跤時爸爸鼓勵自己爬起來的事,小瀚寫的自己摔跤時同學幫自己扶起來的事,這幾個學生寫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對關愛的理解浮淺,而且寫的語言平實,感情平淡,激不起讀者的共鳴。

  問題三——一件事情敘述不詳

  有些學生的習作,字數遠遠超過了400字,但仔細一看,開頭引子部分太長,寫了半頁紙甚至是一頁,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到該寫事情的時候,卻吝嗇起文字來,一件具體的事情只寫了個兔子尾巴長短,既沒寫出事情的詳細經過,又沒有表達出那種關愛的真情實感;事情寫完后的結尾部分,本應該是言簡意賅地總結,可有的學生又開始長篇大論,大發抒情,這種空洞的抒情只能帶來假、大、空,又有什么意義呢?

  問題四——題目太俗或文題不符

  看看學生的習作題目:《關愛》《媽媽的關愛》《父母對我的關懷》《同學的關愛》《同學的幫助》,這些題目太大太俗,表現不出關愛的真情。更可氣的是有的學生竟然把這次習作的題目寫成《我的同學》,這個題目明顯的是寫人,怎么能與此次習作內容相吻合呢?題目是習作的“眼睛”,正如一個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樣打開心靈的這扇窗戶呢?

  這次習作競賽讓我們師生都找到了習作教學和習作書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對學生習作的提高和教師習作的授課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謂是一場及時雨,同時又給我們敲響了一次教和學的警鐘。我相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習作水平會一步一步地提高起來。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考試反思精選作文小學10-21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8篇01-12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六篇01-09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3篇01-01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10篇12-30

精選小學語文反思作文三篇01-26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合集六篇01-25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七篇01-18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合集九篇12-30

考試反思敘事作文小學10-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亚洲尤物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日韩高清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