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反思的作文錦集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反思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反思的作文 篇1
前不久在荷蘭鹿特丹世乒賽上,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一個“又”字既包含中國隊的成就又一次實至名歸,有包含了我們對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領域,我們為什么能長期處于壟斷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攬世乒賽,奧運會的桂冠呢?有人說他們日常訓練極為刻苦,或又有人說乒乓球是國球,有傳統優勢。而我想會說的則是,中國乒乓球的“實力”在于其運作體制的科學與完善。
曾有一位什剎海體校的教練說過:“我們的訓練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會看到哪一個隊員閑滯下來,老的隊員有經驗他們會教給年輕隊員各種比賽經驗和擊球戰術方法。”從中我想到的是讓一個團隊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發揮其優勢,在團隊內部形成良性循環,并且相互借鑒,達到運作效率的最大化,這便是中國乒乓團隊的實力所在。
不僅一個團隊,如果把這種運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會其他領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紀90年代,日韓等國遭受了亞洲范圍內較大的經濟危機,此時的兩國大型企業都在企業內部大力提倡科技創新,并結合本國傳統工業優勢實現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發展方式的改變,并且實現由勞動力主導向科學技術主導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成功。
田忌賽馬的故事耳熟能詳,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國乒乓球隊一樣,其實力的體現在于結構內部的優化。
此時此刻,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提升也同樣可以借鑒其方法。改變現狀不是一蹴而就之舉,但若能把握其發展的規律,在內部進行元素間的優化,鼓勵創新,我想中國實力之名至實歸將指日可待。
近年來,姚明創造了中國第一高度;劉翔創造了中國第一速度;丁俊暉創造了中國第一準度;而李娜創造了中國第一力度!這一個個中國實力的體現,無不是中國近年來在體育領域進行改革,調整運作體制使之科學與完善的結果。
包攬冠軍不是目的,而其價值在于一個個的成功實力對于中國今后的發展其實極其重要的推動與借鑒作用。
一個冷靜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獲得真正的“名至實歸”屹立于世界!
反思的作文 篇2
案例
師:今天,我要帶你們做一次神奇的實驗
(生立刻來神了,兩眼瞪大一個個躍躍欲試。)
師:拿一張紙,盡量薄點的,要快,一秒鐘。
(生莫名其妙,迅速照辦,生怕慢了,失去了實驗的機遇)
師:撕成碎片,大小不一的,放在桌上,注意不要弄到地上,現在不能,等會不能,將來也不能。
(生笑,撕紙忙)
師:現在————[故意清了清嗓子,環視四周],拿出一根塑料的棒子,鋼筆,圓珠筆筆套都可以代替,塑料尺也行,只要是塑料的,在頭上迅速摩擦,然后放到桌子上擺紙片的上空,慢慢靠近桌面紙片,看看發生了什么————
(呵,我知道了,就是摩擦——)(有人做過,有人插話——),但顯然這是個有趣的事件,更何況剛才被吊足了胃口,即使做過也還是濃興不減,生歡天喜地地摩擦起來,有的在頭上擦,有的在身上擦,一片繁忙。
一會兒,有人叫了,——老師,我吸起來了——,一片三角紙片吊在筆桿上。
那里,又叫起來了,——老師,我吸起來了,——三四片小紙吸附在筆頭……
有的學生慌了,吸不起來,摩擦更快了。有的學生找我幫忙,有的學生忙著換塑料筆,有的在毛衣上擦,有的干脆用毛衣衣袖在身上擦,然后去吸小紙片。
老師加入其中,適時指導,適時把吸附起來的有趣的紙片提給大家看。
每張小臉興奮的發亮。
高潮正濃!
師:停——
師:誰能說說剛才你做了什么,看見了什么?
生敘述了做實驗的過程,可是在看見了什么上只說了紙片被吸了起來。
師:那紙片是怎樣吸起來的呢?
生:我把筆頭慢慢接近桌面,忽然那紙片一跳,像被什么拉過來似的,跳到了筆端,
生:我把筆摩擦了好一會兒,頭皮都摩擦的發痛了,然后慢慢靠近桌面,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紙片象被什么巨大的磁力吸了過來。
師:說的具體多了,還用了比喻句了,真不錯。可是你們還發現有什么不同的現象嗎?
生:我見孫樂的紙片吸起來了,心里著急了,也把自己摩擦了好一會的筆小心翼翼地靠近桌面,一尺遠,半尺遠,沒動靜,待到還有一寸左右的時候,那桌上的紙片忽然一躍而起,象位跳高運動員靈巧地調到了我的筆桿上。
師:很好,你觀察真細致,連距離都說清楚了!你們覺得他哪兒說的好?
生:他還寫出了著急,小心翼翼的心情,
生:他的比喻很新穎,也寫出了紙片飛上去的快。
師:對,你們也能象他那樣細致的寫出自己的實驗過程嗎?
生:……我把棒子往右移,那紙片往右走,我把紙片往左移,那紙片往左走,象個玩雜技的演員似的。有趣極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言,說出自己的實驗現象,有的說剛吸上來又掉下去的遺憾,有的說小紙片紛紛跳上去的有趣......
最開始敘述的一句話——我把摩擦后的筆桿挨近紙片,結果,紙片被吸了上來,現在變成了豐富生動的感觸。
師:在實驗中除了自己做的,還看到誰的有趣的現象了。
學生說得興趣盎然,一點也不覺得沒話可說了,教室里傳來一陣陣開心的笑聲,比剛才做實驗還開心。
師:看,具體細致的描述讓人身臨其境,這就是寫具體的好處啊,只要你們細致觀察,你也可以妙筆生花的啊!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請看書132頁再回答。
生看后回答。
師:在生活中有那些因為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生經過思考后回答出脫毛衣時的火花,梳子梳頭時頭發跟著飛揚等現象。
師:你覺得這個實驗怎么樣?
生:有趣。
生:有意義,它告訴我們生活中原來藏著許多科學道理。
師:那我們把今天這個實驗寫出來,以有趣的實驗為題,應該怎樣寫呢?
生:寫怎么做實驗的過程
生:寫實驗過程中自己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別人怎么做的,表現實驗的有趣的特點。
生:要寫出實驗產生的原因。
生:可以寫出在生活中的現象。
師:重點應表現什么呢?
生:表現有趣。
師:重點應寫什么呢?
生:寫在做實驗的時候所看到的現象。
最后師生共同列出寫作提綱。指名口頭作文,師相機點撥,最后才布置學生下節課書面完成作業。
結果每個學生都有話可寫,文章具體,生動,有趣極了。
分析:
因為有了具體的實驗過程,有了老師創設的情景,使學生實驗興趣大。然后反復引導學生說清做實驗的過程看到了什么,實質上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觀察仔細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的方法
。另外,每一個大問題實際上展示了作文的不同層次,在口頭訓練中,既加強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完成了作文的一個常規篇目,在老師的適時點評中,既讓優生找到進一步加強改進的依據,也為暫時作文能力居后的人有可借鑒的藍本。同時訓練了學生思維。
反思:
1、學生作文難,首先是缺少興趣。
沒有興趣的事,要學生硬著頭皮寫,怎么寫的出來?這次作文之所以成功,就是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充分調動了學生興趣的。贊科夫說:只有學生在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使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從這點出發,應該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事,作為作文練習的素材。為此,我在作文指導中陸續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事進行指導:如,拔河比賽,做葉脈書簽……,這些活動極大的提起了學生作文的興趣,學生在講述活動過程的興趣中輕松地進行了作文的訓練。想說,想表達,這正是作文表情達意的本來目的。由此,我領悟到引導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首先應提起學生的興趣。
2、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實際指導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學生在觀察中往往只注意到結果,說不具體過程。如,在上述摩擦實驗中,學生剛開始只會說吸起來了,直到后來的引導中才慢慢體會到紙片吸上來的不同情形。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用細節還原法,引導學生體會到活動中或事件中細微的變化,把事情的經過說具體。同時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從整體到局部,從遠到近,從靜態到動態……等等,引導學生捕捉事情發生變化的過程中細微的變化,感受人物的不同體驗,體會事情或活動中的情感變化等等。當學生的觀察變得敏銳起來,那么學生也就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題材,而不是拿到題目找不到事情可寫,千篇一律的寫拾金不昧呀,讓座呀等等老事件,就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新的事情來,是寫作變成生活的觀察記錄,變成生活的思考。如:后來,有一個學生寫《想起這件事就……》時,就寫了這件小事:一天老師到教室找上課時遺落到講臺上的手套,學生正做眼保操,老師發現丟在桌上的手套被值日生拿去當了抹布,無可奈何地笑了,說了句笑話,學生也笑了。這件小事被這個學生寫成想起這件事就好笑的作文,讓每個讀了這篇作文的人都忍俊不禁。觀察的仔細使生活中的新鮮事隨時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事件新穎了,有話可說了,學生的作文也因此而如注入流通的河流生動起來,歡暢起來。
3、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產生聯想。
學生的作文語言干癟,除了積累不夠,還在于視覺觀察的單一性,在觀察中不會運用豐富的聯想。因此,在觀察中要啟發學生產生類比,類似聯想,豐富觀察的感受,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使學生看到一個事物馬上能夠想到相關的事物,從而進一步豐富情感,激發心中內心的感受。如:看到花馬上想到春天、幸福、熱鬧、溫馨……看到流水馬上想到清雅的風景,想到捉魚蝦的趣事,想到撐船的快樂,想到游泳,想到鋼琴聲……內心情感的豐富靠相關聯想的事物來體現,學生豐富了聯想實際上加深了觀察的內涵,學生的表達自然豐富生動起來。
4、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兒童語言的`發展是口頭語言先于書面語言。口頭語言是基礎,只有在切實進行口頭訓練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的訓練不僅是單獨的口語交際課的任務,在其他課堂上都應有滲透,在作文指導課上更不能忽視,由說到寫,說說寫寫,說、寫不分家,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實踐證明在作文課安排先說后寫的訓練步驟,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借鑒別人的長處,并從中受到啟發。而口頭表達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師生及時點評,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訓,避免同類問題在作文中重復出現。在作文指導課上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是必要的、有效的。當然,每周一次的作文課的口頭作文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可以另辟蹊徑,抓住時機延伸口頭作文的訓練的寬度和廣度。如,對課堂中的引申性問題進行討論,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說新聞,講新事等日常訓練可以豐富學生的口頭作文活動,使學生肯說,敢說,樂說,這也可以進一步推動課堂口頭作文的質量。
總之,作文的訓練要落到實處,加強觀察,加強細節的體驗,豐富情感體驗,加強口頭語言的訓練才能讓學生作文能力有切實的提高。
反思的作文 篇3
這是一節電腦課,大家拿好鞋套高興的到走廊里排隊。“叮鈴鈴……”隨著上課鈴的打響,本應該靜下來的我們依然在大吵大鬧。就連旁邊走過許多老師我們都無動于衷。這時,張老師手中拿著課本,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聽著我們嘈雜的喧鬧聲,她不禁皺起眉頭,用她響亮的聲音對我們吼道:“上課鈴響了聽到了沒有?剛剛朱老師不是來過了嗎?你們還在吵,眼中難道一點都裝不下老師嗎?這節課你們就站在這里好好反省一下吧!”
被張老師訓斥了的我們立即安靜了下來,身子也不敢動彈一下。我想道:哎,都怪我們太吵,太目中無人了,本來一堂開心的電腦課變成了40分鐘艱辛的痛苦體驗,真不應該呀!
我站在隊伍中一動不動,頭上不時蹦出幾顆晶瑩的汗珠。我的腿軟了,腳酸了,手掌心滿是汗水。幸運的是,這時,我被曹老師叫去撕試卷了,我躲過了一場身心折磨,可剛剛的感覺我終身難忘!我雖在撕試卷,可我的思緒卻已飛到張老師當班主任的時候了……
張老師脾氣不太好,有些同學們都恨透了她那出口傷人的嘴,可現在想來,如果不是她一聲聲的“交作業”,一句句的“笨蛋”,一個個拍腦袋的動作,我們的成績就不會在年級里名列前茅。這次也是同樣的,看似張老師是在罵我們,在罰我們,可這40分鐘卻讓我們永遠不會在上課前大吵大鬧了!謝謝您,張老師!
也許張老師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樣吧,可我卻永遠不會忘記您!
反思的作文 篇4
作文評價,是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能否激發學生再創作熱情,能否使學生保持昂揚的寫作興致,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這是老師們所關注的。
目前,老師們常用的評價形式是:眉批+總評+得分(或等級)。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漸漸發現,不論是量化法還是等級制,均屬于模糊性評價,其結果往往是“一刀切”:師生綜合某篇作文各方面的情況,給它判一個分數,或定一個等級。這就算是一篇作文的“身價”了。
學生最關心的就是這“身價”。
優等生是老師的高足,其大作深受師生青睞,身價倍增。他們幾乎每次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因此,對寫作也樂此不疲。
對大多數中下游學生來說,一個36分,或25分,就把他們給打發了。盡管在評定時對他們使用了第二人稱(“你”)的鼓勵性評語,他們卻覺得這是冠冕堂皇的話,是“施舍”,無異于“鏡中花”“水中月”。最終因沒得到真正的全面認可,對此而不屑一顧。本來一番好意,卻很少有人領情,被“扭曲”為虛幻的東西。一張熱臉碰了一張冷屁股。這該是每一個評價者都不愿看到的吧。久而久之,他們對鼓勵性評語也麻木了,客觀上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其潛能的發展。所以,我們得“網開一面”,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長足發展提供機會,為寫作素養的全面提升拓展了更為廣泛的空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之為文,自然良莠并存。
俗話說的好,“打人不打面,揭人不揭短。”學生最怕自己的作文被判為異類——“丑小鴨”,動不動被別人吹毛求疵。既然學生都愛面子,就該先給他一個又一個面子。其實,這是師生給習作者提供的一個又一個進取的機會,搭建的一個又一個不斷攀升的平臺。
每個學生的每篇習作,即使糟糕透了的,至少也有一兩處可取之處,即“閃光點”:如某個成語恰如其分的使用,某種修辭手法渾然天成的運用,某句名言天衣無縫的嵌入;抑或選材的獨到,倒敘的妙用,開門見山的點題,耐人尋味的結尾……不一而足。這些“閃光點”猶如“星星之火”,都是智慧的“燃點”。顯然,出于成見,對此視而不見,哪把壺不開提哪一把,簡直是愚蠢至極;只有對這些“星星之火”倍加呵護,千方百計吹氧助燃,使之形成"燎原"之勢。這才是明智之舉。
希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賞識,是每個學生的共同心理。作文交上后,學生急于知道老師或同學如何評價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對某方面成功之處的認可。這種渴望指點迷津的的心理,正是激勵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的良機。“橫看成領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對同一篇習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突破"藩籬",見仁見智,才能真正解放寫作教學。只要師生著眼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抓住這一個或幾個“閃光點”,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每次都能嘗到寫作成功的甜頭,切實感受到被賞識的喜悅,就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寸進尺”,是人的一種本性。如果從多側面審視,發現學生習作的更多優點,就能讓他們如愿以償,得到被賞識之“寸”,從而激勵他們不斷鍛造,打造出我們所期待的一“尺”,一“丈”……這樣,他們尤其是中下游學生,越寫越愛寫,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也許會一發而不可收。
在平時寫作教學中,作文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發展每個學生寫作的諸多潛能。“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才是我們通過評價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既讓習作者得到預期的實惠,又能認清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真正激活"我能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學生在連續不斷被別人賞識的“風力”作用下,逐漸升起自信的“風帆”,使寫作之“船”乘風破浪,奮力駛向理想的彼岸。
反思的作文 篇5
星期天晚上,成績出來了,正如我所料,考砸了。雖然這不是第一次考砸,但還是很難過。我沒有臉去面對家長,去面對老師,因為我讓他們失望了!
總結了失敗的原因,發現有很多。首先,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前預習不充分,學完每一課后沒有及時復習,導致考試時碰到以前的題目失分過多。學習習慣不好,沒有合理安排時間,作業的質量與效率不高,經常熬夜,上課沒有精神。
其次,上課沒有積極參與課堂,對于每一個問題沒有仔細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躍,掌握的知識不具體、不全面,不會舉一反三。思考問題所需時間很長,導致作文時間不充裕。做的練習很少,做題的經驗較少。再者便是課外書的閱讀,閱讀量過少,導致寫作文沒有素材,詞匯的積累也很少,語言沒有邏輯性,文章顯得十分雜亂,蒼白無力。對歷史與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對許多文章包括詩詞都不能理解,導致考試中的課外知識失分不少,閱讀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數學上主要是沒有很好的理解定義和公式,往往把定義和公式記反了,所以造成考試時出現錯誤的現象。
最后,則是我最大的弱點:粗心。總是“大意失荊州”,做題馬馬虎虎,沒有審清題意便盲目做題,做完試卷后沒有仔細檢查,導致犯了許多不該錯的失誤,正確率較低。以后做題一定要仔細,不能因為題目簡單而不去在意,學習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只有打牢了基礎,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是必要的。
我有一種病叫“知錯不改”——這是病,得治。唉,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學不會了,努力也沒用了……可是我不想承認,那就只能奮力一搏,拼在20xx,笑在20xx!
反思的作文 篇6
這是一篇較為特殊的作文,“教書”與“育人”兩大目標必須有機結合才能有佳作產生。
由此,教學前,我布置學生自讀習作要求,查字典明確“理想”含義,查資料搜集理想名言,名人為理想不屈奮斗的故事,為學生正確理解“理想”含義,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熏陶教育,從而反問自己有沒有理想,是否該樹立較為遠大、有益于他人的理想,即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
教學伊始,學生便交流對理想含義的理解——理想,是對未來的想象和希望,是切合實際的可實現的,不同于幻想、空想,有益于他人的理想才算是有意義的。接著,他們結合名言及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對于人生的導航作用。教學進入重要環節,圍繞三大習作要求導寫。他們談及自己的理想,當教師、當醫生、當獸醫、當導游、當作家……言談中充滿自信自豪。問及產生理想的原因,有的學生有些茫然,似乎憶不起其中原因,或不知如何表述。思考了一會兒,幾個“寫作高手”,陸續舉手發言,我便及時小結板書:產生理想的原因——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一本書、一種愛好……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發言者便越來越多。談起實現理想的方法,與我預設的一樣,學生以一句好好學習作為萬能公式。我便引導他們從“反思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描述,學生便能根據不同理想,不同職業、工作特點具體而實在的談自己實現理想的打算、方法。到此,寫作材料準備齊全,便引導學生確定詳略,安排寫作順序,運用寫作技巧。
一節課下來,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篇文章寫些什么、怎樣寫了于心胸,部分學生似乎對如何寫好以心中有數,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令我比較滿意。
通過聽課老師的評議,結合學生課后的習作,我也發現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教師似乎在牽著學生鼻子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談看法;習作指導游離于本單元課文之外,未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名言與名人故事將學生向“崇高”的境界導向,讓學生背離心愿唱高調迎合師生;課堂發言面較窄,對學困生關注不夠,導致他們的習作依然是“無米之炊”,三言兩語難以成文。
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我們要思考的還有很多……
反思的作文 篇7
在中學語文考試40分的作文里,一個作文標題究竟占幾分呢?這還真是個問題啊!
話說有一個同學語文成績不及格,原因是她擅自改了作文題目。考試的時候,她一時糊涂將考卷作文題目以“讀你”為題而改為以“讀你”為話題,結果作文標題變成了《你是我心中永遠的風景》。她作文的內容寫得不錯,可是,評改的老師給她20分。接下來,這位學生的語文老師就覺得:只要再給她加幾分,她就及格啦。并要求該中學生下次考試要用十倍的分數來還老師。還美其名曰:“借分數給學生”。
我們非常不解,一個作文標題究竟能占幾分呢?其實,這位學生的表現并沒有她的語文老師和那位給她20分的閱卷老師那么糟糕啊。她將考卷作文題目以“讀你”為題而改為以“讀你”為話題,的確錯了。但是,她犯的是非常小的錯誤!而我們語文老師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我們雖然沒有看到該學生的作文,不過,我們從她的作文題目就可以判斷,她作文內容和語言肯定不會很糟糕!!!我們要是再給她寬容一點點的話,她的作文標題《你是我心中永遠的風景》其實就是在“讀你”啊!!我們覺得,考試作文的標題一般只占5分而已。特別是有些同學根本就沒有寫標題才扣她5分嘛。作文究竟判多少分關鍵還是看立意、看內容、看語言。我們要是再給她寬容一點點的話,她的作文標題《你是我心中永遠的風景》其實就是在“讀你”啊!!給她20分絕對不合理!這完全是我們語文老師的悲哀!
該同學的語文老師居然還假裝可憐她,要表現出一個老師自己的“大愛無疆”,強加分數給她?怎么回事??本來就是閱卷老師虧欠她十幾分啊——說難聽點,我們語文老師把小朋友的壓歲錢搶走了,還假惺惺給她一個糖果充當好人,不免太可笑了吧?!
我們的意思是,那學生本來成績是及格以上的,而因為我們老師的不公道和不負責任造成她不及格,現在好了,語文老師還真以為是她學生的問題而去可憐她——再說白點,我們應該直接告訴該同學:是因為改卷的失誤造成不及格,如今,我們把你該得的分數補上去。
也就是說,不是我們“借”分數給學生,是我們語文老師改卷工作的失誤欠她的,那是她本來就該得到的分數啊。
作文的標題究竟占幾分??這不僅僅是給我們閱卷老師或者語文老師提的問題,更是向出語文考題的教研員要提的大問題。我們看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語文課程標準》。可見,我們不要一味地埋怨中學生審題不仔細,我們語文老師自身也該反思,出語文考題的教研員更應該好好去反省:作文題干嘛出得那么死板呢??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的作文06-20
反思的作文07-19
反思的作文07-20
作文反思11-28
反思作文01-22
作文:反思11-02
反思再反思作文600字01-05
月考反思作文:在反思中進取07-30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作文07-10
期中反思作文:期中考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