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必備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的作文 篇1
前不久學校舉行了一個測試,我數學考了99。5分,語文考了92分,英語考了93分。總分是284點5分。
數學上,我以前從未錯過計算題,就沒有檢查計算題,所以口算錯了一個,因此是99。5分,媽媽為此批評了我半天。說:“99。5和100分其實差的不僅僅是0。5分,差的`是細心,細心無價呀!”
這次語文卷子非常難,大多是課外知識,所以每個人都考得不好,但是我從一年級就開始讀課外書,所以考得不錯,92分。媽媽表揚了我。
英語卷子很簡單,我沒有細心,結果該對的沒有對,這次的卷子,我只有一道選擇題不會,其他都會,但是我不細心,每個題看了一眼就寫了下來,還沒有檢查,所以考了93分,媽媽批評了我。
下次我一定要細心。
反思的作文 篇2
第一輪同研一節課我們采取了“同課同構同上”的形式,針對老師、學生都害怕上作文課的現象,我們小組決定迎難而上,就來共同研究一節作文課,課題選為第三單元的習作《難忘的第一次》,指導課每位老師自己上,然后大家共同來研究本次習作的講評課。
l. 山重水復疑無路
開始上指導課時,這篇作文并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作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再容易不過了。所以在指導時,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無論做過什么事都有過第一次,仔細想一想,你的什么事的第一次最讓你難忘,把經歷寫下來。并且在學生回答之前首先定了個框框:寫的時候先交代一下你最難忘的第一次是什么;然后重點寫一下這件事的經歷;最后再寫一下這件事給你的啟發。接著,又以“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為例,啟發一個學生將大致說了一遍。最后同桌說說,再指名說說,然后便讓學生自己開始習作。
等我把收上來的作文看完了,我不禁羞愧難當。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寫“第一次學騎自行車”,整篇基本上也是造句式的:最難忘的第一次是什么;第一次的經歷;受到的啟發……學生將作文看成是大雜燴,只要和題目沾邊的,一骨腦兒地往里裝。有的看著是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但再仔細一看只有結尾一段才是與主題相關的。
面對學生這樣的,我真是哭笑不得。可見,學生根本不知道寫些什么。我不禁為自己失敗的作文指導感到悲哀。不過,回過頭來想想,我又何曾認真指導過學生寫這篇作文,我只是先讓少數學生講了講經歷過的事情,然后就直接讓學生自己獨立寫作了。學生寫出這樣的作文該怪誰?只能怪我自己!因為學生畢竟還小,他們不知道安排材料,串聯成文。現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作文教學不可能將學生整篇習作包辦,而我往往會在指導中形成一篇完整的習作框架,既然已經形成模式了,學生豈有不套之理?
2.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細細回味、反思自己這次失敗的作文指導時,我忽然發現了自己在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對學生習作的講評功夫花得太少。所以要想彌補這一過失,只好在下節的作文講評課上好好下功夫。于是,我仔細采擷著學生習作中的每一個閃光點,認真尋找著大家存在的共性不足,在前幾位老師授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
(1)環環相扣,收獲頗豐。
結合此次作文的教學目標及學生初稿中存在的問題,我繼續沿用前幾位老師的教學板塊:榜上有名、佳作有約、精彩片段、咬文嚼字、。其中二、三兩個環節是鑒賞、分享、學習,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對句子、的修改來積累修改方法。每一環節進行的都很順利,學生不但欣賞了好的開頭、結尾、片段,而且還學會了更多的開頭、結尾的方法。真正實現了“授之以漁。
(2)及時評價,激勵興趣。
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適當的運用激勵評價可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樣的語言激勵下,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真正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自主權,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加頻繁、有效!雖然課已結束了,但張驍這位平時說話結巴的孩子在課堂上一次次緊抿嘴唇,努力讀好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情景依然在我眼前浮動,孩子們自發地給他的掌聲依然回響在我耳畔。仔細回味這都源于我對他的一句評價:“張驍,我相信你能努力讀得最好!”
(3)習慣培養,貫徹始終。
本學期學習習慣養成是重要課題之一,在前幾位老師的基礎上,我又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學生學習習慣目標,自始至終一直關注著學生各方面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開始上課時,我從課題中的“評”字入手,讓學生通過交流引申出“善于表達、善于傾聽、善于思考”三種好習慣,從而給學生確定這就是本節課的習慣養成目標。授課過程中,對于敢于積極回答的同學我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表揚他們的這些好習慣。課堂小結時,我又將課堂上表現好的同學狠狠地表揚了一番,同時給其他同學提出了希望。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一直堅持這樣做,讓我的孩子能因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終生受益!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不管遇到多么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永遠不要想當然,永遠不要偷懶。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
反思的作文 篇3
今天,老師發期末試卷了,本來我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可一看數學卷,頓時失望極了,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有一道計算題,我把數字 “9 ”看成了數字 “6 ”,又是因為可惡的馬虎,讓我失掉了二分。
語文是:一徑深的“徑”,我寫成了經常的`“經”,作文也扣掉了一分;我真不想和“馬虎”在一起,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會變成壞同學,真為自己的馬虎后悔,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和“認真”、“仔細”交上朋友,和一百分手拉手!
反思的作文 篇4
周末,我和同學踢了一下午球,傍晚時分媽媽帶我去上籃球課,走到體育館門口,我疲憊地跟媽媽說:“今天我不想上籃球課了。”媽媽詫異地問:“怎么能說不上就不上了呢?都走到門口了,有什么原因嗎?”我搖搖頭,什么也沒說。媽媽生氣地說:“沒有原因就必須去上,否則你自己走回家。”
我選擇自己走回家,回家的路有三站地。穿過兩個紅綠燈路口,路上大大小小的車輛從我身邊飛速而過,似乎隨時會向我撞來,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回家,竟走了一個小時。一上樓就聽見爸爸媽媽正在房間里爭吵,只聽爸爸說:“社會這么亂,出了事怎么辦?”媽媽回應:“他太任性,想不上課就不上,路上正好反思一下……”他們爭吵聲音愈來愈大,我再也不忍聽下去,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由于我的任性造成他們第一次激烈的爭吵,如果我克服一下當時的惰性,或講清原因,也不至于……我內心充滿苦澀與愧疚。恰在這時,媽媽猛然推開門,眼圈紅紅的,很焦慮的樣子,我連忙拉住媽媽的'手說:“媽,對不起,讓你們著急了。我不該說不上課就不上,其實我下午踢球累了,下次一定將我的想法講出來,你別和爸爸吵架了……”媽媽聽后笑了,她緊緊抱住了我。
從那以后,不管訓練多么辛苦,我每周都堅持上籃球課。而且我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及時說給爸爸媽媽聽。
反思的作文 篇5
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仍占56%的大國。長久以來,農村孩子們的作文脫離農村、脫離農民、空話假話聯翩、虛情假意滿紙的情況可謂是司空見慣,一些孩子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文任務,農村是想象中的農村,筆下的家鄉是別人的家鄉,老農是作文選上抄來的……這些現象不知道讓多少教師頭疼,無可奈何。通過分析發現,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手頭題材匱乏,沒有“真事”也缺乏“發現”,就很難抒發真情,進而厭惡作文,害怕作文,這樣的作文質量每況愈下,無疑也影響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實,農村孩子的作文題材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培養孩子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首先就要引導他們選擇、捕捉熟悉的生活材料,選擇他們樂于表達的話題:山坡上的草木,田野里的莊稼;溪水中的漁趣,泥土里的詩情;父母的家常,鄰居的和諧。然后指導孩子們進行歸納、提煉,迸發處傾訴的欲望,進而將積累的素材付諸筆端,這樣作文就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
一、看農村新貌,素材回歸農村
“大自然是學生的綠色課堂”,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它隨時隨地在我們身邊,田野風光美、自然景觀美、農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好題材。“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到熟悉的家鄉尋美,寫江南水鄉之美。在取材中積累素材,在寫作中表達真情。
1.田野風光美為我賞。農村田野風光是美麗可愛的,這是孩子們寫景極好的題材資源。水稻、油菜、小麥、桑田、菜地……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又各具特點,隨著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去發掘事物的形式美與內在美,積累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這樣可以避免舍近就遠、浪費資源、避免獵奇心理,又可以鍛煉孩子們捕捉素材的能力,激發小作者對家鄉熱愛之情。
2.家鄉景觀美為我頌。我們的.家鄉是典型的丘陵地區,這里山多水多,人民勤勞能干,綦江以山為背景,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是值得欣賞、值得自豪的:古劍山、白云觀、清溪河、藻渡河、東溪古鎮,既有有山巒疊嶂,也有水波不興,潺潺之聲,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岸邊的古樹,水上的漁舟,小橋流水,石堤埠頭,臨水之戶,古鎮人家……這些都是小作者筆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組合,不同的時節,又有它獨特的畫面。孩子們從感知美到表達美的過程,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同時也是內心情感起伏發展的過程。
3.農家新居美為我贊。國家的新農村建設,給我們農村帶來了無限生機。農村家家戶戶蓋上了“小洋樓”、“小別墅”、“四合院”……農家新居正是現代新農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農村孩子要反映家鄉發展變化,要實實在在從身邊開始深入農村新居采集、了解情況,積累素材,不能走馬觀花,隨隨便便,要以小見大,觀察農家園,描繪農家美,激起愛家鄉之情,寫作中更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學農藝農技,生活回歸農村
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父母開始拜師學藝,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豐富學生生活。在勞動中交流情感,提煉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避免虛構故事,泛泛而談,假情假義的作文現象。
1.嘗勞動辛苦。對于當今農民的后代來說,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舊思想影響,年輕的父母,往往本著讓孩子跳出“農門”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頭東跑西摸。因此,許多農村孩子寫勞動,只言片語,寫不實在,寫不生動。我們通過讓他們跟隨父母參加家里勞動,種菜、翻地、澆水、施肥、種田、割稻等等,認認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浹背,讓他們親身體察勞動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從而獲取豐富的作文素材,并加以提煉,上升到學習農民勤勞純樸品質的層面上。
2.學農民智慧。作文要善于選材,提煉有特色的材料,寫有特色的作文。農民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農家文明,創造了特藝特產,創出了自己獨特的勞動方式、致富門路。像種桑養蠶、養魚養鴨、放牛割草、插秧種菜等等這些農活,都有著一套寶貴經驗,凝聚著農民的智慧,我們要學生邊學邊做,邊想邊記,從親身感受中提煉作文素材。
3.以勞動為榮。勞動最光榮,現在的農村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意志不強。作文中,學生寫的“勞動”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寫別人的。所以寫勞動就要讓他們去嘗一嘗勞動,不能任其自由“發揮”,造成作文心理上負面影響,同時要讓他們親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勞動果實,才會感到香甜、感到寶貴。像種黃瓜、蕃茄、喂雞、喂鴨等,學生會天天盼,天天看,期望親手種下的作物早日開花、結果,自己喂養的雞鴨塊塊長大,對這樣的素材的捕捉、提煉,孩子們是非常有興趣的。
三、問村史家史,情感回歸農村
通過調查、訪問,了解村史、家史、個人成長史,了解家鄉以及家人的過去,收集這些值得記敘的故事,從而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1.問農家苦難史,更能珍惜今天。在農村,幾乎千家萬戶都曾經歷過辛酸的往日:地主惡霸敲詐勒索,自然災害,逃難要飯,衣不遮體的生活,……一幕幕苦難歷史,一個個凄慘故事,催人淚下。富裕了的農民以及他們的后代怎不為此感慨,記住過去,珍惜今天,筆端自然會流露出深厚的情思來。
2.問農家創業史,更加敬重祖輩。農家千百年的發展歷史,刻下了祖祖輩輩農家人的辛勞印記。他們開河、修路、平地、造橋,一塊塊梯田、一幢幢農舍,一條條水渠,都留下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3.問農家榮譽史,更加感到自豪。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孩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無法和城市的孩子們相比較,無法通過電腦網絡、外出旅游對外面的世界進行了解,所以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那么我們就發掘現實資源,讓孩子們盡量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聽聽自家的光榮史,奮斗史,寫寫自己祖輩的光榮歷史,家人的感人之事,從而激起自豪感,付諸習作當中。
真實,是作文的靈魂。廣闊的農村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庫,是一個展示真情實感的大舞臺。農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農村的孩子們踏遍自己家鄉這塊熱土,尋找身邊的人,捕捉身邊的故事,學作文,也學做人,讓孩子們能“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心”,讓農村孩子的作文回歸農村。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的作文11-03
[經典]反思的作文08-25
【精選】反思作文08-26
(經典)反思作文09-02
[精選]反思的作文01-11
(經典)反思的作文01-29
反思作文【經典】01-11
反思作文12-04
反思的作文[精選]10-29
反思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