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將記住余光中高二作文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題記
當我們背井離鄉,四海為家的時候,再讀《鄉愁》這首詩,已經能夠懂得詩里所蘊含的那種濃濃的愁苦;再看見“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時,又有幾人能夠忍住奪眶而出的眼淚呢?
余光中老先生雖身處臺灣,但心中一直牽掛著在那頭的大陸。他曾表示:“每天在學校辦公室,望過去就是我熟悉的故鄉,我要慶幸,自己不是住在臺東,不然對的就是太平洋,我又不要看美國,有什么用呢?”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不僅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他自己甚至是萬千海外游子的鄉愁描寫得淋漓盡致。余光中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作品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每每讀到他所寫的抒發自己鄉愁的詩時,仿佛眼前有一位白發老者面朝祖國,滿懷思念地,用嘶啞卻又不失力量的聲音緩緩朗誦著這一首首詩。余光中先生曾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亦說:“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在《鄉愁》中,余光中先生將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一枚小小的郵票,卻承載著濃厚的鄉愁,正如杜甫曾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張郵票,一封家書,或許對現在處于信息高速化的時代下的我們來說,已經不需要了,因為在網絡的不斷普及下,人們已經可以通過電話、手機、視頻通話來縮短空間距離,可在杜甫、余光中當時所處的年代,卻是現在的手機、電話遠比不上的。
余光中老先生不僅在心中思念著祖國,并且在行動上,也無處不體現出他的愛國。他在海口演講時告誡,臺灣應為中華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減法、除法,不要為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這一番話,不僅批判了當時國人崇洋媚外,不屑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抑或是排斥國產品牌的現象,同時也體現了余老先生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余光中老先生為海峽兩岸的青年舉辦題為《中國詩歌的'天人合一》的專題講座,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信心拈來,娓娓而談,讓海峽兩岸的青年們深深體會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和深遠。
余光中先生并沒有像抗日戰爭中的那些英雄,用子彈消滅一個個敵人來展現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是用筆在奮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呼吁人們重視并繼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回報、來感恩這個曾經養育過他的祖國!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份情感,我們后人才能夠體會到余老先生作品中所蘊含的魅力,因此,我們應該對像余老先生這樣的人抱有更加崇敬的態度,并且應該感謝他們能夠讓我們體會到這樣一種情感,并且使這一種情感得到更好的傳承。
【歷史將記住余光中高二作文】相關文章:
歷史將記住你高二作文11-15
歷史將記住1949高二作文11-08
歷史將記住青春作文09-24
歷史將記住魯迅作文06-22
歷史將記住圓明園作文07-17
★歷史將記住魯迅作文07-13
歷史將記住辛棄疾作文07-21
歷史將記住烈火青春作文05-04
歷史將記住她的微笑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