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關中國教師報征文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名師是教師群體的杰出代表。小編收集了中國教師報征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中國教師報
5月20日,我參加了香山夜話---“到哪里尋找我們的職業幸福?”一看到這個非常貼近教師的話題,就非常感興趣。
論壇前,我早早地坐在電腦前,看看大家如何破解這一謎團。
期間,呂建斌老師發了個題為“勿做抱怨哥”的帖子,讀完之后,很有感觸,想到,我身邊也有類似這樣的老師,于是,有感而發地貼個帖子。
沒想到這次夜話活動,刊登在389期上,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教師報》上,那時的高興勁兒,簡直無法形容,我如“瘋人”般的拿著報紙逢人便講,四處“炫耀”……
此后,我每次參與論壇都精心準備,積極參加,認真學習,迄今為止,已經參加了33期,我成了論壇的常客。
我的名字,因而也6次出現在《中國教師報》上。
一直以來,我把參加夜話,作為一件大事來對待,常常“風雨無阻”地守候在電腦旁,有時參加晚了,那心里是“抓心撓肝”般的難受啊!
興奮,第一次在《中國教師報》上發表文章
6月7日,參加了“尋找新學校、新校長”香山夜話活動。
我發個帖子,介紹了原來我校校長是如何的“好”,誰知,徐建利版主的回復說:“以生為本,才是新校長的核心標準!”這讓我一頭霧水,什么是“新”?她與“好”有什么區別?帶著疑問,我走進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拜讀了4月18日《新課堂與新學校》的博文,對于“唯有新教師才會有新課堂,當學校解決了課堂問題,才有可能變身為新學校”這句話,感觸最深。
是啊,沒有新學校,哪來的“新校長”?我又如饑似渴地讀了李主任的其他博文,當讀到7.30“高效課堂的`靈魂”---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和發展學生時,引起我強烈震撼。
是啊,不解放教師,怎能解放學生?想到那則“向陶行知學什么?”的征稿啟示,就寫了一篇《向陶行知學“解放”》的文章,沒想到,發表在390期“教育家周刊”欄目。
那一夜,我由于興奮過度,一宿都沒睡好覺。
后來,我又有三篇文章《我們需要以師為本的培訓》、《職稱評定八個要》和《做一對黃金搭檔》相繼發表,在此,十分感謝馮永亮和陳盼兩位編輯。
幸福,第一次整理夜話
一天,陳娥版主給我發了一條短信,讓我整理10月5日的“網友話網刊”夜話稿,我回復說“我能行嗎?”陳老師說:“楊華老師推薦的人,肯定沒錯!”信任產生力量,信任催生幸福。
我下決心一定要把稿件整理好,不辜負版主的信任。
我認真學習了前幾期的夜話整理稿,用心揣摩整理夜話的方法,悟出的技巧是“用一根針,穿一條金線,把一縷五顏六色的絲線,織成色彩斑斕的彩綢”。
夜話那天,我一直整理到凌晨,陳版主心疼地說:“明天再整理了!”就這樣,第二天又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才整理完畢。
公示后,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真的好幸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整理了兩次夜話:10月21日應莊老師之邀,整理了“懲戒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的論壇稿,11月9日受李修成版主的誠邀,整理了“合作學習,你踐行了嗎?”的夜話稿。
我最深的感觸是,整理真的很累,但,學習最多,收獲最大,最幸福!
高興,第一次夜話“加精”
8月21日,參加了香山夜話“問道:現代課堂需要什么樣的考試”。
梁編對于《我平時采用的考試方式》一文,給予了“你的發言很有水平!”的評價。
而后,我又貼了一篇《鏗鏘“三人組”》的文章,梁編的回復是“題目起得好,做法更好!加精。
這可是我進入會館以來,三百多個帖子中,唯一“加精”的,當時,非常高興,同時也總結出,要想在夜話“加精”,就必須認真準備。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到有夜話活動,我都要認真思考,用心領悟,深入研究,與論壇一起成長。
到目前為止,“加精”數量,已有6個!
第二篇:中國教師報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名師是教師群體的杰出代表。
因此,關注名師、宣傳名師就應是教育新聞一以貫之的目標追求與重點內容。
縱覽《中國教師報》,不難發現贏得普遍關注的一條重要新聞線索,就是研究報道名師的成長、成熟與成功。
教育新聞與名師發展的相互印證與相互促進,已成為教育新聞工作與名師發展工程所共同擁有的基本規律和有效路徑。
事實上,在影響名師發展的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新聞的介入與支持。
魏書生、李吉林、康岫巖、李希貴等,無一不是伴隨著教育新聞的宣傳與激勵而成長成熟的'。
沒有教育新聞的有效參與和有力支持,名師發展的“加速度”就可能放緩,“成功率”就可能降低。
《中國教師報》是宣傳報道名師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媒體,迄今(2011年12月21日)為止的“教育家周刊”已出刊68期,以“分享教育家智慧、推進教育家辦學、呼喚教育家成長”為主旨,充分展現了教育家型名師的精神風貌與行動風采。
不僅如此,頭版文章北京十一學校王春易老師的《從講到不講的華麗嬗變》(2011年8月24日)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名師“高端追求,超越自我”的心路歷程,有效地引領了“以學論教,少教多學”的改革路向。
其實,許多辛勤耕耘、埋頭奉獻的好教師,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新聞發現與宣傳,至今仍在不為人知的崗位上釋放著可與名師相媲美的專業能量。
一方面,我們必須尊重、敬佩那些默默無聞但又充滿實踐智慧的專業勞動;另一方面,也一定要通過責任強化、新聞敏感、機制創新等舉措,最大限度地為名師發現與成長搭建“借助教育新聞”的良好平臺。
正是因為如此,在“教育新聞關注名師發展”、“名師發展借助教育新聞”的基礎上,還應尋求兩者的深度契合,從而達成1+1>2的整合功效。
以辟設專欄的方式深度契合。
專設的名師專欄可以對名師的關注、研究、宣傳得以固化和深化,從而實現教育新聞與名師發展的深度契合。
《中國教師報·教育家周刊》的許多專欄,都是“以辟設專欄的方式深度契合”的典型范例。
以跟蹤專項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師發展的專項工程無疑是教育新聞捕捉、跟蹤的重點,也是深度契合的亮點。
近一年多來,教育部、財政部設立并實施的“國培計劃”堪稱為骨干教師發展的標志性項目。
《中國教師報》以《國培:改變中國教師》等多篇稿件系列報道了“國培計劃”的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11月2日,以“國培,加速教師成長”為題,深度報道了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國培”工作的良好成效。
以聚焦專題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師最開始都是普通教師,發現名師,是教育新聞的重點選題。
一年來,中國教師報致力于推出“新教師”,在16版推出一系列新教師人物素描,圍繞“教師專業成長”做足文章,極具針對性地深化了對教師發展的研究。
作為一名教育人,一名教育新聞人,當我們對教育報刊、教育新聞進行價值判斷和有效性審視的時候,不妨把其重要指標之一鎖定在“對教師發展的關注程度”上,這是提高教育報刊辦刊質量的明智之舉,是彰顯教育新聞引領功能的必然選擇。
【中國教師報征文】相關文章:
中國教師報優秀征文01-02
我與中國教師報征文精選01-02
中國教師報征文1500字02-01
中國教師報征文1000字12-11
高中生中國教師報征文精選01-02
中國教師報征文2016年范文02-01
2016最新中國教師報征文12-25
最新中國教師報征文薦讀01-02
2016年高中中國教師報征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