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歌高中生作文
離歌謂之何?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朋友間離別的情誼;還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情人分別時的含淚喃喃;抑或是“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明妃對故鄉的千種思念。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抒寫內心的傷痛。離歌是唱給自己聽的,只會在某個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奏起心頭圈圈漣漪。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寫古今成大事者,做學問人必經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想說,離別也必經三個階段:“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圣代即今多朝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梁實秋曾言:“你走,我不送你,你來,風雨再大,我也要去接你”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的心聲,便是臨行方寸亂,而一聲道別,擊碎了多少遠行游子臨行故人的心扉。《詩經》中人們歌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依依柔嫩的楊柳宛如游子心頭千般愁緒,停住了正要上船的腳步,但縱然前方道路泥濘,風波洶涌,為了斬樓蘭的抱負與希望,士人不得不踏上追尋的道路。古今均是如此,離別是人生中永恒的'話題,卻始終無法回避。是誰離別高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是誰贈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振離別之哀傷,此時雖迎著欲頹夕陽,喝一聲——走也,轉身,恐怕也淚濕春衫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亦如故園的閑適與遠方的未知只能選擇一種。千古離歌,叩問著多少人的內心。
有離別,便期盼著重逢,或一年半載,或陰陽相隔來世相逢,多少次再見,卻又能換幾次再見面呢。杜甫是幸運的,此生能與衛八處士再逢,共同感慨:“人生不相見,動若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而蘇東坡是悲涼的,便只好在夜深夢回時遠遠注視著小軒窗,正梳妝,但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遠在蜀地的義山想必也能真切地體會到強烈的重逢之愿:吾妻,吾愿與爾共聽夜雨,共剪西窗燭。
離歌又謂之何?是風扶柳葉的微顫;還是雨打紙傘的律動;抑或是梅子黃時雨的感傷,此時萬千都化為滂沱大雨中的呼喚,夜深獨坐提筆寫到聲聲只覺不如歸。
人生便是離別。一路很長,很少有人能和我們共同走到生命的終點,當離歌響起,哀樂奏響,不必過于悲傷,畢竟終會重逢,可能在此地,也可能在來生。
離別便是人生。無數次的離別與重逢,貫穿整個人生旅途。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當離歌響起便有了橋,跨過匆匆流年,溫暖了時光。
當離歌奏響,捧一盞清茗,暫邀明月,遙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