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時間:2024-08-15 21:12:59 梓欣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精選1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精選16篇)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直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在某個程度上是因為不能接受那血腥的戰爭場面,而這一部戰爭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后,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顆獨苗再出意外,使傷心的母親絕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8 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

  "一只顫抖的手、一句臨終時的遺言、一個用六個士兵拯救的生命……"這三個情結構了火爆的美國進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題。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的一個角色,那就是米勒上尉。那一只顫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個特寫的鏡頭來表現這只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學老師,戰爭的不斷升級和擴大改變了他原有的平靜生活。戎馬倥傯,硝煙彌漫,使他的身體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戰爭的烙印,這種傷痛本身就說明了戰爭的殘酷無情。看完影片我們依然無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負的傷。但是總是在戰爭場面就要一觸即發之前,導演都有意地讓這只手出現我們的眼簾中。影片中這一只顫抖的手不是說米勒上尉在戰爭前的心理恐懼,而無非是要說明戰爭給人留下的無法抹滅的苦痛的記憶。

  從這一只顫抖的手,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記憶,或驚栗,或慘烈,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傷痛。

  在戰場中找一名士兵,那簡直比大海撈針還更難,那不僅僅只是漫無邊際的找尋,還時時刻刻面臨的是生命的危險。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戰爭的需要驅使著米勒為完成任務,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用一把小槍在做著實際上是無謂的抵抗的時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務是把最小的瑞恩從戰爭中拯救出來,能夠安全地回到母親的身邊。因此,當生命即將離去,他哽咽著在瑞恩的耳邊說道: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活下去。這句臨終的遺言,不僅影響著瑞恩的一生:"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而我們的觀眾也會因為這句話而更加激起內心對法西斯發動這場戰爭的仇恨,所以在劇中瑞恩是一定要活著回到母親身邊。

  "生命誠可貴"而在戰場上,那一張張長長的死亡名單,是那么輕易地從報音員的口中讀出。"用六條生命去拯救一條生命",這樣的生命價值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隊的一些成員的想法也是可以讓人理解和同情的, "為什么用我們的生命去換取別人的生命,難道我們沒有母親,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不是一樣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憑什么他就有這個特權?"這樣的生命價值觀也只有在戰爭中才可能出現。戰爭是無情的,在戰爭中這樣的情形又何止瑞恩一人呢?可導演的刻意,無非的意圖是:珍惜生命和幫助他人。在影片中,拯救隊員因為幫助瑞恩而知道家庭的溫暖和生命的可貴,而瑞恩因為米勒上尉和拯救隊而感悟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照顧更多需要拯救和幫助人們。爆發戰爭對于每個人是不能選擇和左右的.,但幫助他人是自己可以選擇和作決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的蕩氣回腸的情感外,還有一點就是視覺的沖擊。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人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那感覺中還帶有一種惶恐。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這一部偉大的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會留在那些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記憶中的深處,給他們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影片的強烈音響效果中,我們觀眾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樣真實,一樣慘烈,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2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大批的士兵為了世界的和平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劇中的人物瑞恩的三個哥哥。

  為了不讓失去了三個兒子的瑞恩母親傷心,美軍決定派遣一支由上尉約翰·米 勒率領的小分隊深入敵后尋找瑞恩。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犧牲了兩個戰友之后,拯救小組終于找到了瑞恩。但瑞恩不愿離開自己的崗位,他不愿意拋下弟兄們,自己 一個人回家。在米勒上尉和麥克中士的領導下,拯救小組的成員留下來和瑞恩所在的101師一起保護大橋。于是,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戰死了。

  米勒的確是個好隊長,除了他的.指揮能力之外,他堅韌不拔,無所畏懼的性格特征也令人贊嘆,不到最后一刻決不罷休,即使明知是徒勞的。最后在橋上,他身中數彈,卻仍然坐在地上拿著槍打坦克;那個喜歡祈禱的神槍手杰克遜,在塔頂為了掩護戰友連發8槍后,被地上的裝甲車一炮轟得粉身碎骨,就在敵人開炮前,他還大聲向身邊的戰友喊"趴下!";還有那個膽小鬼厄本,簡直把我氣的要命,太鄙視他了!竟然眼睜睜看著敵人在自己面前用刀子殺死了戰友,手中有槍卻不敢還擊!然而,最大的感觸是,為了拯救瑞恩,8個人的搜尋小隊有六個人失去了生命,包括米勒隊長,這值得嗎?

  我不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但看到最后,從米勒隊長臨終前靠著沙包坐在橋上,緊緊握著瑞恩的手緩慢而艱難地對他說:"詹姆斯……別辜負……別辜負大家……"到以及后來活下來的老年瑞恩帶著家人來到墓地,獨自一人坐在米勒墳上的十字架前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樣地說"今天我的家人也來了,他們想跟我來。說真的,我不知道到這里來會有什么感受,我每天都想著,當日你在橋上說的話,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足夠,希望這至少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時,我悲傷極了。也許在某些人眼里,這樣做要比丟了100塊錢再花200塊車費回去找傻得多。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果你丟失了最珍貴的東西(不管它是什么),你會愿意付出任何代價找回它嗎?甚至包括你的生命?我想我會愿意!

  當成片的弟兄在眼前瞬間死亡時,人會是什么感覺?當年輕的士兵在尸體中尋找自己斷掉的手臂,人會是什么感覺?當想家的孩子痛苦的捧著自己流出來的腸子 大聲喊媽媽時,人會是什么感覺?當刺刀緩緩插入心臟的聲音響起時,人會是什么感覺?

  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無疑是個英雄。顫抖的右手、倒下的戰友、失聰、指揮戰斗、搶灘成功……這一切都可以表明他是個出色的指揮官。他會克服自己身上的困難,他會接受下屬的所有抱怨。但他更是一個人,是一個思念家鄉,思念妻子的人;是一個會在戰友下葬時偷偷哭泣的人……他在雷達站時出于善良和紀律放走了一個德國戰俘,結局是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個能力超群的上尉曾經是一名高中的英國文學教師、棒球教練,這不僅是令人感到意外的,也是讓人痛心的。因為戰爭,人們失去了一切,因為戰爭,人們迷失了原來的自己……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3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后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么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里,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里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么的表現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并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著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么,因為大家已經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共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于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發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后,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跡。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跡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里告訴我們的一樣: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奇跡了。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4

  現在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可是心情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么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么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起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么幸福的嘲,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間還有那么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家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么慘的悲劇了,可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現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我希望成為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5

  如果說人們對于《拯救大兵瑞恩》所津津樂道之處僅僅在于它逼真地再現了二戰戰場的話,那么它決不能成為一部被稱為戰爭片里程碑的電影,我們也決無法將其與后繼者《集結號》區分開來。和平的年代并不乏有善良的靈魂對于戰爭以及災難的審視和反思,但是畢竟隔去了云煙,歲月倉皇而逃,在置身事外的身份下實難有人挖掘出那些遙遠的時代里的善惡,以及其流淌至今的閃耀的光環和價值。然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卻以其深厚的功力和滿腔的'激情為我們揭露了最真實的戰爭和人性,可以說,《拯救大兵瑞恩》是一場催人淚下的葬禮,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挽歌。

  影片所講述的整個故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米勒上尉及其七名隊員所接受的一項特殊任務。在傷亡慘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瑞恩一家四兄弟中的三人陣亡,美軍總參謀長得知此事后,下令找到生死未卜的四弟詹姆斯瑞恩并將其平安送回家中。同樣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米勒上尉接受了任務,并且組成了一個八人的小組。他們穿越槍林彈雨在犧牲兩人的情況下終于找到了瑞恩,此時的瑞恩奉命堅守一座大橋,他得知了自己三個哥哥均已戰亡的消息后依然執意要求留在戰場,于是米勒一行人留下防守大橋保護瑞恩。最終,八勇士以米勒上尉與其五名戰友的生命為代價保護了瑞恩的安全,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項任務。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6

  昨晚看了《拯救大兵瑞恩》,心中還真有觸動,雖然以前耳聽過這個名字,但鮮有心境去欣賞。

  首先是戰爭的場面及其殘酷。戰爭總是要死人的,在槍林彈雨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生死之間游離,每一個人的幸存,都伴隨著很多戰友的犧牲。電影里宏大的場面和血淋淋的鏡頭也給觀眾的心靈以震撼,對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也是一種教育,人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其次是責任。在生活中,不同的人生角色擔當不同的`責任和義務,正如蟻群或者蜂群,不同的種類的職責是不一樣的。“在其位,謀其政。”瑞恩的言行實際上是給所有的的人上了一課,雖然個人的幸福和生命彌足珍貴,但責任和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失去了集體的利益,個人的價值就失去了意義。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孤島,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只要我們選擇了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了一定的責任,越是在關鍵的時候,這種責任的高尚就會愈加凸顯,人性偉大的光輝就在樸素的言行中發出溫暖的光芒。

  最后,人應該懂得感恩。電影首尾由大兵瑞恩去墓地形成呼應,實則是一種感恩教育。瑞恩只是一個代表,他感謝周圍的人,尤其感謝米上尉。生活中的每個人應時時地地懷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低調生活,不要認為什么都應然,不要認為一切都是上帝對自己的厚愛。只要我們懂得感恩,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

  總之,有工夫看看經典,既是一種消遣,又是一種自我教育,更是一種自我救贖。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7

  昨日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節深深吸引。這天早上起來之后,腦海中仍然回蕩著電影里的情景。

  總的來說,看過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幾個詞,而且總是不停地閃現,那就是:國家,榮譽,親情,友情,正義,邪惡,母愛,善良,職責,人性。

  雖然早就明白說美國人人情差啊,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詞,雖然以前也看過幾部十分經典的美國拍的反應二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最深的。當諾曼底海灘上成群的士兵還沒上岸就被打成蜂窩煤,當幾個醫務兵冒著生命危險在沙灘上搶救幾個可能有救的傷員,并不顧別人的“危險”的`提醒,回應說:“他還有救。”這就是職責。當馬歇爾向幾位軍官念出瑞恩母親已經失去了五個兒子時,幾個久經沙場的硬漢眼里全都含著眼淚,再沒有一個人對拯救瑞恩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是人性。當軍方的車開到瑞恩家門前時,瑞恩母親當即癱坐在地上,這就是母愛。當戰友們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時悲痛欲絕,這就是友情,也許超越了友情。當一位士兵在極其危急的時候卻想要救下一個德國女孩時,這就是善良。當瑞恩不愿離開陣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看到了職責。當米勒上尉為了打勝仗甘愿冒著危險和犧牲,并深深明白戰爭的好處時,又看到了正義對邪惡的挑戰。當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陣亡的消息時,不管是對的那個還是錯的那個,他們悲痛的反應,看到了什么是血濃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當美國國旗出此刻片尾,輕輕飄蕩,明白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為了國家。

  美國政府,體制也正是憑著對個體的尊重和保護,收獲了最大的群眾效益。

  這些情景中也許很多選取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完美,最光輝的東西,卻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8

  這個元旦,我在家觀看了一部好萊塢的老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這是一部經典的戰爭電影,講述的是二戰后期美國軍隊諾曼底登陸后,瑞恩家的4個兒子除了幼弟瑞恩外,三個哥哥都陣亡,出于人道考量,美國參謀部派出一支8人小隊在槍林彈雨中尋找瑞恩,將其平安送到后方。

  這部電影戰爭畫面特別逼真,深刻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來之不易,除了讓觀者意識到生命與生命之間誰該救誰8個人救1個人到底值不值得這樣對于生命價值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之外,映射到我們現實工作生活中,也反應了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的重要性。

  電影的主角約翰米勒上尉是這支8人小組分隊的頭。他就很好地詮釋了作為一個teamleader是如何管理團隊、處理好與下屬的關系的。他們在尋找大兵瑞恩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每當有戰友犧牲時,就會有其他戰友對執行這樣的任務表示強烈的質疑。特別是一場小戰斗過后,一位戰友犧牲,且米勒決定釋放德國戰俘的情況下,一位戰友強烈表示了不滿,甚至到了寧可坐牢也不繼續執行任務的地步。這個時候米勒很巧妙地用幽默化解了尷尬的局面,說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一段關于他自己過去職業的秘密,并引出了他對于這次任務的內心真實想法,大家聽了之后都心悅誠服。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學習米勒上尉管理團隊的方法和能力,在工作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團隊一起作戰,在團隊中,無論是作為teamleader還是teammember,都要清楚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當團隊發生意見分歧時,要巧妙地避開鋒芒,求同存異,在不影響原則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說服對方,達成團隊共識,從而完成工作任務,切不可因個人情緒而影響工作狀態,繼續影響工作的完成質量。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9

  每次觀看戰爭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便在我腦海中閃動。在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勝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為贏家的欣喜。僅僅有一股真切的感覺環繞著我,就是來自生命頑強及尊嚴對我的震撼。

  我從這部影片中終于明白,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勝利的。因為,為了勝利,成千上萬的無辜生命會隨之消亡,但這對于任何一個家庭無不是打擊。

  在這次二戰中,億萬人失去家庭,億萬人的生命成為了戰爭對人類的懲罰,他們用八個人純潔的生命與靈魂交換了一個大兵的性命。支持他們堅持下去的`,是要拯救大兵瑞恩。

  在這次行動中米勒上尉在激戰前夜,對其他人說:“我殺過人,一個、十個、百個、上百個,但我十分后悔,可是我又不得不告訴我自己,我不殺人別人就會殺我。在我的指揮下犧牲了四十九名士兵,但他們挽回的卻是幾倍幾十倍。使命就是生命,我們使命的意義在于要讓瑞恩回家去,要讓他活著。”也許這就是人性的殘忍,偉大與光榮。當美軍轟炸機盤旋在血淋淋的戰場上,八人小分隊全部陣亡,但這場戰役的意義也許就是米勒上尉對瑞恩說的最后一句話:“要好好做人……”八個人的生命換來一個生活中失去兩個兒子母親的希望,這值嗎?也許值,這就是對人性對戰爭的抵抗,是善良。八個人最終用生命付諸了行動,他們隱藏了八位母親無言以對的失子之痛,把大兵瑞恩還到痛失兩子的母親身邊,這是何等選擇!也許是人性的溫暖、生命的偉大做出的選擇!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人性、生命究竟是有什么力量在戰爭中,米勒上尉小分隊用生命捍衛了人性的尊嚴與自由,的確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了捍衛人性的自由不惜放棄生命,以死相博。“螻蟻的在鐵蹄面前的掙扎”是否也是在捍衛人性呢?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人用生命去捍衛尊嚴與自由,是讓人類在失去生命卻沒有失去精神活著的佐證,讓生命不至于墮落到用數字來計算。

  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艱難的人生。

  為了人性的尊嚴與自由,敢于用生命抗爭。不僅詮釋了生命的偉大維護了世界的和平,也說明無畏的犧牲里包含著一切光榮,對一切理解生命的赤子之心實在不易做到。

  人性的尊嚴,生命的禮贊……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0

  首先,是采用了手提攝影機進行拍攝,攝影師在導演布置的大環境中來回穿梭,使畫面達到了近似記錄片的效果,并且營造出了戰場上的緊張氣氛,令銀幕上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真實、可信。

  其次是導演對于機位的選擇。在登陸情節中,攝象機是手提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時刻都在運動中的,但又因為人工操作,因此,鏡頭一般都是平行對準物體或者是45度角的仰拍和俯拍,畫面設置是以士兵視角取景,用來制造出身臨其境的效果,再加上跟蹤拍攝,或干脆將攝影機放在地上以人的視覺體驗觀察整個戰場,觀眾就隨鏡頭仿佛親臨奧馬哈灘頭,感受著槍林彈雨的威懾。斯皮爾伯格認為大場景不能很好地傳遞出戰爭的恐怖感,所以他沒有用航拍,甚至只在戰斗結束的時候用了一回全景,而更多的是采用中景,最常見的則是近景和特寫。

  第三是找到一個人代表導演的主體思維來綜觀整個戰場,這個人無疑就是米勒上尉。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借米勒的眼來表現出導演視角,以導演的思維來強化戰場語境,將戰場中每一個角落都詳盡地呈現在觀眾的眼中,并以耳鳴聲和被這聲音所淹沒的槍聲來做背景音效,再一次強化了銀幕上戰場氛圍,且以單一視角透視戰場全貌,用畫面傳達出導演的情感抒發,即對戰爭的赤裸裸和殘無人道做出了無聲的批判。

  最后一點就是對死亡的拍攝。在戰爭中難免不死人,像諾曼底登陸這樣慘烈的戰爭死人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人死的得有意義。要有意義,首先要做到真實。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死亡鏡頭相當的逼真。士兵中彈后沒有掙扎就嗚呼了。在這里,沒有了慢鏡下對死亡過程的“全程直播”,也沒有了不切實際的垂死反戈,死亡,來的是如此的快,快的幾乎讓人透不過氣來。死亡逐漸增多,一個、兩個、三個……不計其數,最終營造出來的是銀幕上慘烈的景象,人們在不只不覺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戰爭中更是如此。片中的死雖然是短促的,但在鋪墊之下卻顯得尤為有力:水下的士兵被重物纏住只能被活活的悶死;由于力氣不足而眼睜睜地看著冰冷的尖刀刺入心窩的猶太裔士兵……這些“死亡段落”以從生走向死亡為載體,傳達出戰爭的恐懼、悲慘與人性的沒落,人的生命是這樣的.轉瞬即逝。

  在影片20多分鐘的登陸戰役場面里,幾乎每一個陣亡士兵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子彈居然穿過鋼盔打進腦門,一位腸子被打出的年輕士兵,驚恐絕望地發出撕心裂肺的呼叫:媽媽、媽媽。米勒上尉在槍林彈雨中拖著一受傷躺倒在地的戰友往前匍匐行進,炸彈轟鳴后他再回頭看,拖著的人只剩下半個軀體,他即將那可怖的斷尸丟開,作嘔不停地向前跑去。在這種刻骨銘心的視聽描繪面前,誰還能將那二戰的血腥、恐怖忘卻呢?!

  《拯救大兵瑞恩》讓你隨時都沉浸在它濃重的感動里。每一個戰士的死都能夠引起觀者心理上和生理上極大的共鳴。它不僅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慘烈,法西斯的兇殘,并喚醒了人們對那些被戰爭輕易奪取寶貴生命的戰士們的深切懷念。它使人無法走出它的感染和感動。當人在槍鳴炮轟后轉瞬即逝的時候,你會被這巨大的傷痛所震撼,叫你在此時不能不去體味對那場邪惡戰爭的譴責與痛恨,對和平寧靜生活的向往與崇拜,以及對愛和人性終極關懷的重新咀嚼。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1

  《拯救大兵瑞恩》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二戰中的故事:美軍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自下令, 派一個八人小分隊深入敵后,將已在二戰中死了三個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國。為了一個而可能犧牲八個, 值得么?不僅中國人會發出這種疑問,影片中的小分隊成員萊賓也說:誰都有母親,憑什么瑞恩媽媽的喪子之痛要比我媽重要?

  影片用一個小小的細節回答了萊賓的問題:為了一個空降師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飛機上焊了一塊鋼板, 飛機嚴重超載,降落時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喪生, 駕駛員悲痛地說“為了他一個”

  同樣都是“為了一個”, 這“一個”是列兵, 那“一個”是,誰的生命更有價值?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斯皮爾伯格已經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斜到列兵瑞恩一邊。如果有人要問“為什么”, 那么請看“泰坦尼克號”將要沉沒時,婦女、老人、兒童優先上船, 沒有人對此發出疑問,難道紳士的生命不如婦孺重要?

  與之相對的, 新疆某地一個劇院突發火災, 有人高呼:“讓首長先走!”為什么?因為首長對革命貢獻大啊!這口號似乎天經地義。

  兩種價值觀, 對照如此鮮明,西方國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義,而我們從小接受的卻是集體主義思想,在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永遠要遵循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當國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是,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這其實和老師讓我們做的`鐵軌的選擇相類似,雖然我也是從小接受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選擇應該是什么都不做,不轉向,也不直行,任其前進,也許在這一小段時間里還會出現轉機呢。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幸福還是苦難的生活著,我們都是平等的,我無權決定任何人的生死,也無權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因為不是我給了他們生存的權利,既然不是我給予的,那我怎么能剝奪呢?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對人性的關注,中國人需要的是平民憊識, 是最一般的做人準則, 而非既大且空的口號。在西方, 同一個“人”字,并不以種族、膚色、地位高低、金錢多少來衡量其價值。在我國, 先秦儒家就提倡“民貴君輕”,程朱理學也鼓吹“人人可以為圣賢”。高呼“讓首長先走”的人、對和列兵誰有價值產生疑問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么就需要補課。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補上人道主義這門課。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2

  在距離這天這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六十年前,這個世界在法西斯這個戰爭狂人的誤導下,充滿了硝煙,完全沒有和平。六十年轉眼就過去,二戰也早就結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導演斯皮爾伯格將它其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用電影這個形式記錄了下來,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后,總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們幾個一個個地走向死亡,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后找到了瑞恩。但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守衛橋,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死前還叮囑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這部電影十分令人感動,每一個細節,不論是這些戰士不惜自己生命去完成任務,還是拯救自己的隊友,這種精神無處不感動著我們。瑞恩在這部電影中其實就是一個期望,一個目標,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們對總部來的命令沒有絲毫的懈怠,即使是與死神應對面,還是要完成任務。這種精神也是只有軍人才有的。早在軍訓的時候,教官就說過了,走路的時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墻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兇惡的,是殘酷的,但是即使惡勢力在強大,永遠是不會戰勝正義的,因為他們長官與戰士是沒有感情的,像盟軍的米勒上校就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地去愛自己的`士兵,這種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此刻的生活雖然是沒有硝煙的平靜的,但是二戰依然給我們了許多的啟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樣告訴我們什么是愛,像愛親人一樣地愛自己的戰友,自己的同學,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領會了二戰這個血的教訓!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3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德軍東部戰場正打得不可開交,英美聯軍則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國的諾曼底大區開始進行大軍團的全面登陸,試圖從西部直取德軍總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隊的登陸作戰之前,部分分隊已經空降到了遠離諾曼底的法國內陸地區,試圖在破壞騷擾德軍的部署能力之后再與登陸的部隊集結,以便于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組織進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所在的部隊就被遠遠地拋離到了德軍前線的后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末,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在得知該消息之后,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該拯救小組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完成登陸任務的 約翰·米勒上尉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隊剛剛經歷過奧馬哈海灘登陸戰的慘烈激戰,傷亡很大,此時米勒已經顧不上閑暇歇息,而必須組建一支小隊即刻出發開始拯救任務,他匆匆地挑選了幾位身邊較為優秀的士兵,然后又臨時從別的部隊征召了幾名專業兵種,在別的部隊還在原地休整的時候,米勒的八人小隊又開始踏上長驅直入敵方占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各種困難和危險相繼撲面而來,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對語言與地形的不熟悉,還有路邊墻角隨時可能埋伏著的危險的敵人,面對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相繼倒下去。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4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直以來我還非常少看戰爭片,由于總會有那麼好多個片段,太慘忍、太恐怖,讓人不忍直視。因此 ,長此以往碰到這類界面一直會不由自主的將頭別開,可是這一部電影使我真實感受到戰爭的慘忍和對生命價值的了解。

  電影開頭便是,老瑞恩帶著自身的親人趕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生命禱告。自打俄馬哈風起云涌取得成功后,總公司就收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放棄的信息,便一聲令下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她們好多個都慢慢走向身亡,可是歷經艱難的勤奮,蒼天不負有心人,她們總算找到瑞恩。可是,令人疑慮的是,米勒一行人沒有馬上離開,只是她們決策和瑞恩留下相互守護橋,但是最后米勒上校還是去世了,可是臨終前還沒忘記囑咐瑞恩要好好地活地下來。

  對啊!戰爭始終是最慘忍的,它通常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被可憐的拖累。在燭火下,當好多個壯漢外露她們的柔情似水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她們也僅僅平平常常的人啊,也是有自身的妻室、自身的日常生活;她們也會聊八卦、玩笑,她們討論的事兒和大家平時討論得是那麼類似。沒人與生俱來便是英雄人物,而僅僅以便某些人的欲望,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牽涉進去一起被害。

  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見到,戰爭不僅是政冶的持續,它也會讓我們全部的'人留有不一樣的記憶力,有的驚栗,有的激烈,有的哀痛,有的但有一點是同樣的:它給大家產生數最多的是傷心。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5

  對這部電影的接觸很有偶然性,當時我去租碟,老板和我不錯向推薦了這部,當時沒當回事,回家后一看我就驚呆了。不用說那就是開頭奧馬哈海灘登陸戰,那時的我對電影還處在無知階段,看電影只是打發時間而已,戰爭電影更了解甚少。以前也只是看看《地雷戰》《地道戰》,看后很歡樂,的確很歡樂。這部電影一改我對戰爭電影的觀念,因為太真實了,看得我熱血澎湃。

  至于這部影片主題大家一直褒貶不一,瑞恩到底值不值得救,有人說這是一種英雄主義宣傳,我說這是對的,要不然拍這部電影就沒有意義了。說實話我小時候對戰爭還抱有一種歡迎態度,以為戰爭不過就像影視劇中那么簡單,現在想想是多么的腦殘。奧馬哈海灘登陸戰讓我見識了戰爭,一段二十五分鐘的血腥紀錄片。在那一刻我如夢方醒,這就是戰爭,我還那么期待嗎?

  關于米勒上尉我一直很糾結,諾曼底登陸戰中他一直想減少傷亡,可能那種情況下只是無能為力,在奧馬哈海灘德軍對美軍簡直是一場屠殺,據史料記載那一戰傷亡高達2500多人,被稱為“血腥奧馬哈”。在戰役反擊階段美軍也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這里沒有俘虜也不會接受投降。而米勒卻無視了一切,他也只能這樣。他是一個惡人嗎?不是。他是一個好人嗎?也不是。這種糾結一直繼續下去,接到救出瑞恩命令的時候,其實米勒也和其他人一樣表示懷疑,可是這就是命令,你只能服從。隨著劇情的推進,米勒本人的特點也顯示出來,不管是攻克機槍堡還是放回德軍俘虜,都顯示了他堅定善良的一面,也許放走德軍俘虜是錯誤的,在后面的劇情也說明了這點,但就像米勒說的,他還是愿意做一個好人。

  關于厄本這個角色,很多人只記住了最后保衛戰中的畏戰行為,這的確印象深刻。可是這恰恰反映出真實的一面,你難道不害怕嗎?厄本這個人身上的特點早在影片一開始就顯露出來,怯懦天真。但這些只能靠血的經歷去慢慢改變,所以不要去嘲笑他,他比任何人都要強,因為他活到了最后。他也是一個好人,一個天真的'好人,當他擊斃被米勒曾經放走的那個德軍的時候,也許他明白了,戰爭就是戰爭,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八個人救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我認為是值得的,從個人利益來講這是得不償失。從大局利益講,這是美軍的一次最好的宣傳,他們是最重視人道主義的軍隊,他們是一支在任何地方都受到歡迎并且戰無不勝的部隊。這種英雄主義一直延續到現在,它不可能被消亡,在危機時刻英雄主義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種需要。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16

  今天晚上集體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這么讓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種諷刺。

  現在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可是心情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么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么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起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么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間還有那么多你留戀的東西啊!

  看到片末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家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么慘的悲劇了,可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現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相關文章: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04-28

觀看《拯救大兵瑞恩》有感04-28

給瑞恩的一封信03-05

給瑞恩的一封信8篇03-23

善待地球,善待自己,拯救地球,拯救未來03-20

拯救良心作文04-23

拯救太陽作文11-18

拯救地球環保作文02-15

拯救地球的英語作文04-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欧美另类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视频看看 |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 中文色字幕网站 | 五月天免费精品视频 | 在线精品三级视频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