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博有鬼第二季》觀后感
“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走遍了天下。”幾百年前西方的先哲們用這句話控訴著黃色新聞之王赫斯特和他旗下的《紐約太陽報》。在那個紙媒稱王的時代里,無數的廉價小報炮制了一條條聳人聽聞的玄秘謠言,挑撥著讀者的神經,這就是人類新聞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未想到百年之后,隨著網絡的興起和微博的走紅,人們耳邊再一次響起了這句憤怒的警句。那些在論壇里、微博上開始流傳的謠言,很快蔓延到了真實的社會中,逐漸引發了一場全民癲狂,就像新近上演的系列微電影《微博有鬼》第二季所描繪的那樣令人不寒而栗。
曾幾何時,互聯網的興起尤其是微博的出現引起了全世界的一片頌揚,以人文大師托馬斯?穆爾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們更是樂觀的認為幻想多年的“烏托邦”世界將借助網絡的幫助降臨于世。從此人們不再受到主流媒體的壓迫,有了自己的話語渠道和表達空間,確實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在網上只要你能夠吸引到聽眾,就完全可以盡情地暢所欲言,不管你說的是對還是錯。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所在,開始發現互聯網并不是原本所想象的那么完美。
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面具示人的,也許是因為人際關系的需要,也許是因為生活壓力的強迫,也許是因為社會角色的控制,當然更因為法律條文的約束。總之,大家在行事之前,還是會三思而后行的,也許未必人人都是謙謙君子,但至少會保留一個相對人性化的面具。但是當我們進入虛擬社區之后,這隱形的枷鎖就被瞬間打破了,無所顧忌的狂熱網友們淋漓盡致的表達著真實的自我訴求,甚至連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也都肆無忌憚地暴露無余。以前這樣的狀況雖然也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但是網友們的斗爭還是只限于線上的謾罵指責和滋事搗亂,過分一點的也無非是人肉搜索和小道謠言而已,所以社會或者說是政府一直對此表示著理解和寬容。但是2011年8月的英國倫敦大騷亂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在網絡尤其是微博的推動下,原本只是幾個小混混鬧事的小case迅速演變成了一場社會大“狂歡”,騷動的人群在瘋狂地搶劫著各家店鋪、肆意地焚燒著警車、甚至毆打無辜的市民。而在這期間,線上線下的互動此起彼伏,暴徒們在微博上炫耀起了自己的戰利品、傳遞著下一個戰役的信息、鼓動著更多的網民參與進來,微博一時間成了助紂為虐的絕佳工具。這件事后,歐美政府改變了過往的態度,英國首相卡梅倫不在高呼“網絡自由”的高調,轉而表示未來將在必要時實施全英 “斷網”。曾經借谷歌事件大肆攻擊中國的美國也迅速提出了加強網絡監管的法案,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更是表示要對互聯網進行“百分之百的監管”。這些情況都已經表明,政府對互聯網依法進行規范管理,剝奪網民之前所持有的百分之百的權利,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而中國社會也在面臨著這一波巨大的沖擊,“核輻射謠言”、“致癌酸雨”、“全民搶鹽浪潮”、“偽47號公告”……讓旁觀者對網民的想象力嘆為觀止,卻也倒吸了好幾口涼氣。網易163在今年初做了一個關于微博謠言的投票,居然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網民認為微博上確實是謊言成風。盡管這其中也許有五毛、美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是這個結果也足以令每個人震撼了。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微博謠言在未來對這個社會可能產生的巨大損害,他們在用各種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態度和關注。近來熱映的系列微電影《微博有鬼》三部曲就在用戲謔而又冷酷的鏡頭向人們展示:如何將一個清白無辜的好人誣陷為一個冷酷無情的劫匪、如何利用微博的力量炒作出一位全民偶像、如何將一個溫情脈脈的幸福家庭拆散為一出鬧劇的注腳。而在這三部驚悚的微電影背后,在這一幕幕啼笑皆非的荒誕故事之中,卻讓我們看見了微博那邪惡的力量。
蕭伯納曾經說過,“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都隱藏了一匹脫韁的野馬,它時刻都會令你有大禍降臨。”微博也許就像是一片廣闊的草原,我們在此盡情放縱著自己心中的欲望,卻忘了拉住韁繩。現在對互聯網的管理是越來越嚴格了,社會各界都已經認識到不進行嚴格監管,放任網民無所顧忌的橫沖直撞必將造成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樣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因為我們即將失這片曾經自由的樂土;但這樣的結果也是令人警醒的,當我們指責和抱怨網絡監控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到底是誰讓出了這曾經屬于我們的自由的權利?我們是否真的像《微博有鬼》新三部曲中所描繪的那樣,在不知不覺間于心中埋下了微博的鬼魅。
【《微博有鬼第二季》觀后感】相關文章:
《有鬼》歌詞09-18
微博里的好句07-01
微博英語作文08-04
愛情名言微博10-10
談微信與微博的優秀作文06-16
發微博的好句子06-02
有關微博的英語作文07-08
關于微博的英語作文08-26
關于微博的思考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