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環保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時間:2021-09-08 15:10:14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法國環保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2009年6月5日,地球環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類的欲望。一部大型環保紀錄片《家園》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場合不止在傳統的影院、劇場,還有互聯網。這使得這部《家園》轉瞬間傳遍全球每個角落。

法國環保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類欲望的無節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通過航拍而產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說而產生的直指內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嘆吟誦般的音樂產生的震蕩…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據說,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梢韵胂,片中那一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說,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了解的",而問題只在于,"我們知道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現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瞬即逝,并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必須這么做,也必須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么。"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之后,必須面對的是什么?"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慮,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和美國著名的環保學者萊斯特?布朗閱讀、審定。環保專家們為貝特朗提供了詳細的最新數據。因此,有評論說,《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當然,大千世界,無異不有。即使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仍然有著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地球的溫度肇因于它繞行太陽的軌道規模及形狀、地軸偏向軌道的角度、放射性衰變及地殼下深埋的重力熱,人類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說,很少有人會因為一件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災難而犧牲自己現在的生活質量,因為這是違反人性的;當然,更有人論證說,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讓人放棄、哪怕是節制自己的欲望,都無異于飲鴆止渴。

  誠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溫室效應"的諸多因素中,人類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而言,對這一現象的探究還剛剛開始,結論自然不可能準確。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地球正在越來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種影響正在顯現。面對這一變化,作為地球村最有責任的公民——人類應該做點什么,而不能旁觀,更不應繼續造孽。這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也是《家園》再次大聲疾呼的核心觀點。

  同樣,欲望的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許許多多科技發明都是因滿足人類的欲望而推動、而實現的。然而,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切事物彼此關聯"。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關聯。任何事物的衍生、發展都不可能無視他事他物,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意想不到的變化便會發生,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這正是《家園》所宣揚的核心觀點之一。其實,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質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雖則荒謬,卻因其強大的實利價值而為眾多世人固守。其實,即便是眼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亦已飽受環境污染之苦。人們正在承受各種各樣古怪疾病的折磨,這并不以富裕與貧困為界線。何況,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會承認,一個人不可能只為自己活著。即使只為自己的后人考慮,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所謂生活質量而讓后人們承受那污穢的水質、污濁的空氣,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氣候移民"。人們恢復理性,以頭腦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時候了!

  《家園》中倡導的"分享、智慧、節制的生活"特別讓人感動。貝特朗認為,悲觀和批判常常無濟于事。他說:"我設法把《家園》拍攝成為我們對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電影。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同時,我更希望《家園》能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建立分享、智慧和節制的生活。"《家園》以融融的暖意描繪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術在沙漠中種植優質的糧食作物,贊揚了哥斯達黎加政府成為第一個放棄軍隊的國家,將全部軍費開支用以國民教育和綠色旅游,展現了韓國通過全民性植樹,重建戰爭中被無情摧毀了的森林,使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65%,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開始有節制、可持續、再生地伐木和捕魚,通過替代、再生、循環、回收的方式,推動生態環境和國民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都覉@》試圖告訴人們,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們的行動。

  是的,行動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時,我們更應該早點行動,多點行動!

  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她孕育出來的萬千物種長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萬年歷史的人類,卻快速掌控了這個星球并為所欲為,過度索取資源,打破了億萬年來的固有生態平衡。在《Home》里面,我們了解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飼養提供肉類的牲口,生產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萬3千升的水;為了生產紙漿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種植桉樹,生物的多樣性被人為破壞,快速生長的桉樹,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資源。過去50年,人類對地球的改變,比前面20萬年還要多,令這個美麗的藍星球千瘡百孔:大河斷流,資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減少,氣溫上升,氣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種滅絕。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全球軍費開支多于援助發展中國家經費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億人沒有干凈的飲用水10億人在飽受饑餓全球超過50%銷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與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質量下降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林地給毀滅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生物品種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漁產品已耗盡或面臨耗盡過去15年的平均溫度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來減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導致多達2億的氣候難民。

  我們的家,有多美?

  楊恩·亞瑟用影像給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淚、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驚恐、美到令人無所適從。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遠望地平線,卻望不到半點弧度,才知道我們的地球是多么的龐大與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書上畫的那個站滿了小人兒的球體,也不是天體物理書上說的那個宇宙中小小的塵!俏覀兊哪赣H,是我們家園,是我們腳下的大地與頭頂的天空,是我們靈魂永恒的故土,是我們的整個世界。

  你要美到何時才是終點?

  琥珀般的遠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絲綢般的河流與冰川、藍玉般的大海和沁絲般的珊瑚…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給我們展現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視鏡頭高到讓人幾乎認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變小了,小到根本無法認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馳的、在海面上躍出的、在天空中飛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們才是真正的塵埃。

  航拍,是本片當之無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人參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們不妨繼續看下去:

  影片進入后半部分,現代文明粉墨登場——底特律的汽車工廠、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場、太平洋巨輪上的集裝箱、迪拜的摩天大樓、中國南方的新興工業城、非洲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埃及小山般的長絨棉…人類。∪f歲的人類!這是人類文明演化了幾萬年的最終成果,這是美國夢的巔峰,是"萬物靈長"的杰作!

  紀錄片中的音樂是由法國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創作,并由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演繹。影片配樂融匯了蒙古、亞美尼亞、伊朗等國的吟唱和器樂,猶如冥想般舒緩又帶著淡淡哀傷的音樂,以另一種方式,傳達了對地球家園現狀的不安及深切憐愛之情。

  紀錄片《家園》無論畫面、音樂、解說都令人嘆服,而影片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點點時間,坐下來靜靜觀看。

  看了《家園》,影評只有一個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對于一個整天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來說,是自卑。對于人類糟蹋自己家園的行為,是心痛。

【法國環保紀錄片《家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節能環保,愛護家園08-24

綠色家園 環保先鋒08-10

環保作文:夢想的家園02-21

綠色家園環保作文08-26

綠色家園,環保先鋒12-18

消失的家園環保作文05-27

環保作文:未來的家園02-09

環保家園作文05-19

紀錄片家園的觀后感09-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亚州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午夜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热线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