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酚^后感(通用1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梁!酚^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梁!酚^后感 1
悠長的假期,閑的無聊,翻出舊電影看看,便挑中了徐克。
上午優哉游哉的看了《花月佳期》,吳奇隆和楊采妮這對組合雖說樣子不算登對,但是卻有別樣的花火。《梁!芬苍S小時候看過,也記不清了,管他呢,特意找到粵語版的出來。總算發現,香港電影,不懂粵語真是個莫大是損失。翻成普通話,總是缺點味道的。
言歸正傳,電影已落幕,心里卻一直隱隱心疼。我在心疼什么呢?
看武俠片的時候,很喜歡女扮男裝的耍的男主團團轉的橋段。雖然非常清楚只有瞎子才看不出來如此美艷的女子會是男兒身,但是仍樂此不疲于欣賞這樣的游戲。
這次輪到楊采妮來演繹這個感動千年的故事主角。說起來,她也不算是個標準的美女,即使在電影里女裝的打扮也未必多么傾城,恰恰是這樣,更襯出整個基調的清新爽利。
他是從什么時候發現身邊的他原來是“她”的呢?好像電影沒有明說,我也很想知道。
不得不說,徐克確實是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把一個老故事,說的仍然動聽。里面的每一個角色,個性鮮明,說起來,好像里面沒有壞人。
把梁山伯整怕了的亭望春,整天摸來摸有點惡心,但是我依舊喜歡這個為所愛像隨時準備戰斗的豹子的小白臉。管家,也不知道是不是管家,本來他的臉的平面的,都沒注意到原來連這等角色都是老戲骨。在梁山伯的墓前,他小心的用袖子擦拭他的墓碑,在小姐消失的時候,悲慟的大哭。這是個善良的老人,我猜,也許他在梁家一不小心就待了一輩子,這個他天天叫小姐的人,早已被她看成自己的親人,才會愛屋及烏。這種感情,大概遠遠勝過那個成日涂脂抹粉的被她叫做父親的人吧!
還有很多,比如院長夫人,比如祝英臺的母親,比如梁山伯的母親,沒認錯的話,她好像是梅花烙里面吟霜的媽媽誒!仔細看的`話,真是驚喜多多!連那個老夫子,都被演繹的迂腐到可愛。
男主呢,彼時24歲的吳奇隆和此時42歲的他,模樣愣是沒什么大變化,不得不讓人各種羨慕嫉妒恨!可是時光畢竟不會把任何人落下,那時的他,沒有爆紅之后的落寞,沒有結婚離婚的糾葛,他還是眼神明亮的小孩。所以,可以原諒他青澀的演技,技巧太多便匠氣,如此這般反而更易打動人心。
那我在心疼什么呢?
祝母說,他們相識不過半載,感情不會太深。可是那半年是怎樣的半年!一起頭懸梁,一起一碗水相隔而眠,一起罰站,一起分食,一起干活,一起看過那么多的風景,如何會不深。徐克不知道是不是曾經有在劇組做過布景美工之類的工種,每次看他的電影,畫面是一大享受。這次也不例外,在山林間席地而坐,搖頭晃腦的讀書撫琴,想想都覺得人生得此何憾!如此美景之下,感情又如何會不深?
愛看電影,大概是因為,入戲,也是一中人生體驗吧!人活一世,電影卻可以帶人歷練各種人生。我終于知道自己在心疼什么了。
《梁!酚^后感 2
昨天晚上,喜歡上網下軍棋的我,由于連續遇上幾個“破棋簍子”,氣得我渾身發顫地關掉了電腦,沒好氣地打開電視機,當翻到cctv-11時,驚詫地鎖定了頻道,因為正在播放范瑞娟、袁桂芬主演的越劇《梁祝》的電影版。隨著“十八相送”的優美表演和越劇呢噥的唱腔,我惱火的心慢慢的靜了下來,漸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來,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飄來小提琴協奏曲《梁!返挠嘁粞U裊,淚水不由自主地充滿眼眶。品味著越胡的演奏,一點也不遜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處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完《梁祝》,輾轉反側的我,思緒像一只蝴蝶一樣飛過長江,飛過了里下河平原,來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鄉—連云港。回想到少年時觀看《梁!返那樾巍
記得那時我正上初中,由于當時條件所限,一部電影在一個大隊連續放上幾場那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像《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經典影片。就像我們大隊出嫁的姑娘一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高興時還要住上個把月,不問娘家同意與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來一段:“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還要放映十幾分鐘的《新聞簡報》,其實那哪是什么新聞啊,有的甚至是兩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開始之前,還要再來一段“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后才開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卻不一樣,放映員一反常態地在麥克風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沒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飯,我就推掉飯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煙跑到社場(不是專門放映電影的場所,其實就是生產隊晾曬五谷雜糧的場所),早早穩穩當當地端坐在前幾排,其實這種心理完全沒有必要,露天電影,就算你坐的遠一點,偏一點都能看得到,聽得清。
由于當時我只有十一二歲,對電影里描述的愛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對影片的內容毫無興趣,但是越劇的曲調和唱腔深深的吸引著我,說其是天籟之音,一點也不為過。與其說那一次我是在看電影,倒不如說我是在聽電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動聽,我小小的心靈里:這越劇怎么這么好聽啊!聽慣了家鄉淮海戲的我,初次聽越劇簡直像在夢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長,隨著影片高|潮迭起,我發現身后不時傳來抽泣聲,而且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大。
我不耐煩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個人在擦鼻子,抹眼淚,眾怒難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離音箱近一點的地方,可還是不行,當影片放至“化蝶”時,場內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簡直聽不到電影的聲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們為影片而哭,還有兩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鄉》。
放映后,我試著問了好幾個哭的人“你們為什么哭?”有的說是為了“呆頭鵝”梁山伯哭;有的說是為了祝英臺的聰明伶俐、愛情忠貞哭;有的為自己不能夠讀書哭;有的`為沒條件讓孩子讀書哭;更多的是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愛情,被越劇的唱腔、曲調渲染的淋漓盡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員的強烈要求下,放映員連續加映了兩場,放映前婦女主任交給我和另一個小伙伴每人一支筆和一個本子,要我們把影片的唱詞全部記錄下來,應急的辦法是我倆輪流各記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這一次放映較前一次要平靜些,但仍有人在小聲的抽泣,在抹眼淚。
等到上學時,許多同學都轉抄我倆記錄下的唱詞,一時間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間地頭都會不時傳來越劇的鶯回鸝轉,甚至我們的音樂老師在音樂課上還教唱過我們“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這可能就是我對越劇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梁祝》觀后感 3
花瓣落,一曲幽怨訴情殤,夜風低咽,綠房深閨,悄,春又老,瑟瑟東風獨自涼,小窗依舊,幽深巷陌,誰解幽思如許。書聲,蝶語,從琴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夢卻不知今昔是何年……
喜歡在靜靜的夜晚,把心情放飛在吹拂的微風里,任憑滿天的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記憶。閉上眼睛,聆聽一曲《梁!。亂花淺草,清風鳴蟬,楓葉菊花,銀裝素裹,四季裊裊繞指柔;高山流水,百鳥爭鳴,千里嬋娟,萬里無云,只有僅僅幾弦間。有哪壺陳年佳釀比這曲子更醉人,又有哪一種情愫比這旋律更感人呢?當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馬青衫濕,如今琴音款款,一首引入淚沾襟。
喜歡《梁祝》是在很小的時候,總是跟著大人趕著場子去看電影《梁!罚缃窕叵肫饋,那是一個多么經典的畫面,雙眼對視里,能夠看到那不舍的愛戀,雨兒輕輕飄灑,天色幽幽暗淡,一個煽情潸然的分手季節,指尖從掌心里劃過,心里一下子空空如也,最寶貴的東西不見了,生命的意義沒有了。當淚珠從眼睛里誕生的瞬間被強制的化成青煙,一個個午夜夢回里無數的纏綿遙遠的成了前世的記憶……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里種下了深深的《梁!非榻Y!
多少的夢想,多少的許愿,多少的誓言,都在一個個白天和黑夜的輪換中淡淡抹去,風化了念想,風干了眼淚,人如果了沒有念想,高壽百年又能夠怎么樣呢?徒然把生命延續,沒有人知道你快樂,其實你也未曾真正快樂過。激情燃燒的歲月是鮮活的生命,烈焰里飛舞著愛的精靈,就算三十六歲死去也勝過百年。情深深深雨濛濛,廊橋遺夢千古幸哉?還是千古恨?
在某個下雨的黃昏,電視里清脆的箏音,伴著雨聲在耳邊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忽然共鳴,因為那流傳千古的凄美絕倫的故事太熟悉了,彩蝶的雙雙飛舞仿佛從另一個世界翩然而至,時而嘈嘈切切,時而如泣如訴,幽怨動人,小雨沾衣欲濕,人已淚流滿面,于是知道小小幾弦能演繹出人間悲歡離合。
淡淡的月光下,響起了輕柔舒緩的小提琴聲。它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這琴弦,訴說這千古流傳的凄美得讓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閉上眼睛,全身心沉浸在這熟悉的旋律當中,思緒隨風飄拂,在這渲染的塵世傾聽這來自天籟之音,心隨靈魂上升上升……不覺淚濕雙眸,情融其中,我沉醉于這個一塵不染的美好境界,如浸潤細雨蒙蒙的花蕾,掛著晶瑩的露珠……如歌如詩,如夢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煙。
我聽呆了,雖然我沒有欣賞音樂的天賦,但故事太熟悉了,熟悉的很小就印入腦海了。我把這千回百轉、絲絲入扣的旋律和曾經看過的電影鏡頭相印證,節奏的疾徐,情緒的張弛,我已能準確的辨別出那一段是同窗共讀,那一段是十八相送,那一段是樓臺相會。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我被梁祝之間的癡情所感染,曲未終時淚以流滿面。思緒隨樂曲輕輕搖曳翩翩飛,仿佛這絲絲入扣的旋律在那串串玉珠,條條銀絲之間纏繞盤旋……
雨過天晴,一道美麗的彩虹飛跨蒼穹,一雙色彩斑斕的蝴蝶翩翩起舞,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撼人心扉的主旋律又響起來,說不盡如夢佳話,似水柔情!這悠揚的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在這個靜靜夜晚,樂曲千回百轉飄蕩在夜空中,化成幾縷逐月的云,幾許拂面的微風,然后一股柔柔的傷感迎面撲來……
看繁花落盡,心卻是一片凄涼,一片悲壯美,良人垂淚喚蝶飛。夜色迷人入夢鄉,花謝景凋心滿是殤。清音若水,月光如華,流光溢彩,星光閃爍,心卻滿是殤。一曲梁祝演盡人間多少悲歡離合生死離別,今生緣未盡,來生再續前緣,心是殤,淚欲滴。晚風吹殘涼襲襲,心悲心殤心難眠,一首蝶戀花唱盡多少悲壯之美。心傷夜徘徊,忘乎所以渾然不知繁華已逝,美景不復人亦是不復?幢M多少塵世悲歡,心卻日益枯黃,不為塵傷卻為人殤
梁祝!一段哀婉動人的愛情,就是一曲蕩氣回腸的音樂,如水。暗香浮動。穿過梁祝翩飛的花叢,所有的柔情紛紛化蝶。一卷卷薄薄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唇齒間游弋。一聲沉雷,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曾經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于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墳,煢煢孑立,打開一道長長的思念。心碎,弦斷,只有余音繞梁。人醉了,夢亦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多情的蝶兒哪里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里,編織著亙古的纏綿和凄美。在這翩飛的.蝶舞中,是誰在愛情的史冊里,留下了那最經典的一頁?
琴音迷離,一個個音符的跳躍,傾訴著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訴生死的盟約。雙飛之蝶,淚流成河。情到深處,命定的情緣,縈繞琴弦。梁祝!千古的絕唱,不可承受的痛。愛情的幻象飛舞。一把把憂傷的小提琴,傾訴的豈止是一線情緣?蝶,我的蝶,今宵你將棲息何方?
拂開塵封,記憶紛涌而來,感嘆荊棘鋪滿路途,刺破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灑下滿目殷紅,在歲月的河床上悄悄滋長、蔓延。多想,和一曲命運的交響,佇立于無人的曠野,聹聽落葉與禿枝訣別,舞蹈風與雪的纏綿;祈盼你澄明的雙眸,在冷寂中娓娓鋪展,為我裝下徹骨的冬寒。我嫣然淺笑,無視零落的繁花,癡癡的念想,以及那飄逝在風中的婉約年華,輕拈飛雪,吟一闋月影梅香。于是,在那個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我擁有了一片海闊天空的世界,沙灘、潮涌、繁花、綠樹、芳草、斜陽,我自由地、愜意地,沉醉在我心靈的凈土里,輕歌曼舞、淺酌低吟,一如我夢了千百次的那般模樣。
就算蝴蝶飛不過滄海,我仍然試著在這煙火繁華的塵世,奮力飛躍那人世間的牽絆,與你相守在每一個春夏秋冬的朝朝暮暮。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不管這座城池是否繁華,是否雄偉壯觀,心上早已開出了一朵圣潔的蝴蝶蘭,千帆過盡,落進輪回的渡口,與其不期而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寒冷的冬天已遠去,春天的花朵即將盛開,一切美好都將因為這個春天的到來,而明媚起來。
我們定會相依相偎,織成一張細膩的情網,阻隔一切凜冽的世風俗見,我要與你,柳前花間共纏綿,只因愛永遠是人世間唯一的神話。
就讓那凄婉的音符從指間流淌,弦聲拔動的是我的相思;弦聲走過的,是我一生的尋覓;弦聲飛舞時,便是我追隨之日。如果焚盡容顏,青絲成灰,還不能換回春天,那我寧愿化繭成蝶,與你雙棲雙飛,飛越滄海桑田,千年又千年,任愛在雪中飄飛……
那纏綿亙古的癡情已與山水共存,已于日月同輝……
《梁祝》觀后感 4
夕陽西下,獨倚樓頭,遠山遮隔,正好阻擋了我的視線,斜暉下脈脈流水,寒蟬凄切,落花如雨。
傾聽花落,眺望遠山,飛絮有如綿綿細雨般隨眾隨分。我的思緒隨著碧水綠波東流不斷。
耳畔悠悠地傳來幾聲蕭鳴,正是那首耳熟能詳的《梁祝》,一首樂曲娓娓道來,婉轉悲切,仿佛在訴說那個千年的故事,不禁牽絆住了我的.思緒。
前不久有緣得見了那一部經典,感觸良多。
春歸花落,似水流年,韶華易老,當年的紅顏早已逝去。而千百年來一直流傳這個凄艷委婉的民間故事,影片一部部,情節不知改了多少,但唯一不變的是那一段千古情緣,是那個凄寒的經歷和那永不變更的結局。
這部影片向人們訴說那個神話,成功地運用環境渲染悲涼氣氛,配合著悲淚沁紙的旋律,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從相遇到相知,從相知到離別,喜悅和悲傷,辛酸和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的前半段講述了梁祝相遇,草橋結拜,同窗數載。沒有太多的悲切,被歡笑所占據。
隨著影片進入后半段,基調由輕松愉悅逐漸轉化為幽怨無奈。
影片運用了以景言情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樓臺相會,長亭泣別等多處經典。
樓臺相會中,月光顯得越發明亮,而這明亮恰好襯托了天空的昏暗,月涼如水,看上去更有幾分凄清。風拂桃杏,綽約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
長亭依依,人如飛絮,隨風飄散,相見無期。離別在即,黯然神傷,執手相顧無語,惟有淚眼相看。兩岸垂柳拖著千絲縷,無計系行舟。
殘花中酒,一場愁夢,更誰勸,啼鶯聲住?馬嘶寒林,雨打瓊花。轉思作想,難以遣懷。那堪重度傷心地,黃葉西風總斷腸。天若有情天亦老,遙遙幽恨誰能禁?
一朝分別,成了永久的別離。梁山伯,祝英臺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桎棝。梁山伯駕鶴西去,祝英臺隨他而去,化為蝴蝶。
影片至此而終,而我心中永遠抹不去那累累表冢,瑟瑟寒風,是封建社會造成了這樣的悲劇,而這樣的悲劇何止千萬。
在我看來,也許梁祝永不相逢才是最好的結局,或許他們彼此學會忘記,學會放棄,兩人的命運就不會如此坎坷,正如莊子筆下: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見爭如不見。
也許是我根本無法理解梁祝的深義,也許這正如元好問所說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梁!酚^后感 5
翩翩男子舞劍,窈窕佳人彈琴。
瑟的撥動,引出的是天籟之音;劍的舞起,帶出了靈光四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梁!,哦,感天動地的故事啊……這故事帶給我的,只有幻的沉醉,覺的享受。蝴蝶,蝴蝶,為什么要化成蝴蝶?蝴蝶的生命不是薄如紙的么?對于其他人來說,這的確算一個怪怪的比喻,但在我心中,它的味道,的確是醉人的。
蝴蝶的生活不是紙醉金迷,但是芳香四溢的。就像陰碧碧的秦淮河水,蘊藏著生機一樣。哦,它一蘇醒就能聞到百花的香味,就能聞到蜂蜜的醇香,就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就能聞到四處的濃厚筆墨之香。這難道不是愜意的么?還可以盡情地吸取花兒香甜的蜜,露珠純凈的'體。不止這些,可以和昆蟲打打鬧鬧,和小鹿玩捉迷藏,和在空中跳舞......
看到了蝴蝶,我仿佛就看到了純潔的快樂靈魂。
作為愛“梁!钡娜,不是梁山伯與祝英臺VS羅密歐與朱麗葉,而是快樂VS快樂靈魂。
快樂的最高境界是哭,但我哭過還能笑,重要的是笑的次數,不是哭的次數。
沒想到,給我帶來快樂的,竟是“梁祝”這個讓人流淚的故事。
《梁!酚^后感 6
民俗學課上又重溫了一遍徐克版的《梁祝》。看電影的當天,好像是楊采妮跟新加坡大亨大婚的第二天。不知道是第幾次看了,對于大三的我,看完真是感觸頗多啊。
94版的《梁祝》24歲的吳奇隆,20歲的楊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祝英臺的天真活潑,梁山伯的真誠善良,都展現的淋漓盡致。
祝英臺出身名門大戶,無憂無慮,清純有加,活潑親和,卻不習女紅,不善禮節,不通琴棋書畫。那時的她,喜歡抓來蝴蝶,攀上屋檐遠眺。英臺在去書院讀書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從。祝母嫌英臺走路大搖大擺有違女子禮節,便命下人用短繩綁住祝英臺的雙腿,用以限制英臺的走路步幅,但沒想到,這樣一來,英臺走起路來像個機器人一樣,更加難看?此贫盒τ哪臉蚨,從更深層來講,它突出了祝英臺與封建社會的矛盾與對立。
“不管多么開心都好,千萬不要變實!
初到崇綺書院,正值陽春三月,山中鶯飛草長,落英繽紛。學生們白衣勝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點琴藝。夫子批評梁山伯“只有琴音,全無神緒”,而山伯卻不知情為何物。夫子滔滔不絕,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過所有學生的目光,鏡頭隨著梁山伯的視角移動而移動,梁祝二人目光交匯。此時此刻,你們可否能知今后那驚心動魄的愛戀,一切早已注定。文庫巧遇,不打不相識,友誼初成;敲鐘時的互扮鬼臉;同床共寢的嬉笑怒罵;幫英臺作弊、陪英臺秉燭復習……終成知己。
東晉時期,門第風氣極盛。白衣僧人若虛在青山碧水間輕描淡寫說出來的話卻正是那個時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劇也暗暗預示著梁祝二人的悲劇結局。祝母在年輕時也曾在書院與男子相愛,而結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沒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兒,反而處處阻撓,不敢反抗自己內心對封建思想的恐懼。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著的不是男孩子!
就算在即將離別的時候,二人在山洞里纏綿,也安排了因見到觀音像而反復用樹枝遮擋這樣的情節,讓人不禁嘴角上揚,但心里卻仍有悲傷。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涼,于是看到歡快的情節溫馨的鏡頭,也會聯想起美好的時光很短暫,悲從中來。“不論冤或緣,莫說蝴蝶夢,還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生去。”
祝家老爺一心要與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勢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兒作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祝老爺最向往“滿面紅光”,臉上涂滿又綠又厚“回春膏”,卻弄的.不敢怒不敢笑,男人涂胭脂白粉看似是一個有趣的笑料,其實別有一番諷刺意味,本來讓人美的胭脂掩蓋了人的本來面目,脂粉越厚,面皮越厚,人也越來越不像人了。
最后英臺哭墳,伴著那首《梁!罚醚獙懴铝俗约旱拿,山伯降雨洗盡她臉上的脂粉,還她原先素凈本真的面目——這才是山伯愛的、最真的英臺。風為英臺披上紅嫁衣,英臺飄然隨愛人離去。生不能相守,便是死也要在一起。
后半部分的悲愴凝重,更顯兩人昔日情的珍貴、有情人不能成眷屬的悲涼。
影片最后,紙上的兩只蝴蝶幻化成真正的蝴蝶從若虛的手中飛出,在黃昏的天空雙雙飛舞,這種奇幻的成分更顯浪漫美感,讓人難忘。
若非遇見你,我不會懂得愛;若非遇見你,我的生命只是空白。
這個光棍節還是自己過,不過我希望早點遇到自己的英臺。
《梁!酚^后感 7
對于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廣泛傳播堅貞愛情而成為這一故事題材中,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而其故事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然,對于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年齡都是在十六七左右,按現在的話來說風華正年少,也是在學校讀書時的大好年華了,無疑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屬于早戀性質的故事。一般來講,“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
對于早戀,目前的'爭議還是弊大于利,因為當前的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不可否認的是,那戀愛即便是青少年當作課程來學習,仍然難以把握住其中的理性。
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雖是傳說,也是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通過祝英臺女扮男裝所表現的反抗封建禮教的表層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喚女權回歸這一深層的民族潛意識。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局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從這方面分析,也僅僅是故事藝術本身而言。
在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諸如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那樣,屬于在校戀愛的青少年還真是不在少數了。同時我們發現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是否警惕也在我們目前青少年的早戀中存在著悲劇的發生呢。
《梁!酚^后感 8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聽著《梁!,一部傳世佳作,似乎沒有語言可以形容。平靜的思緒在音樂的自然催化下更加迷茫。突然,清脆的“砰”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和音樂緊緊聯系在一起?赡苁且驗檫@個音樂聽多了。潛意識里,我不禁感到一絲淡淡的悲傷。然而音樂呈現的整體畫面是愉悅的。這自然讓我想起了春天的三月,白鳥輕盈地飛翔,兩個陌生人在這個美麗的世界相遇。
隨著音樂的繼續,我的思想也跟著緊跟著。我仿佛看到了一個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環繞的度假勝地。祝英臺和梁山伯在互相交談。這一刻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此時,一場劫數的到來,似乎預示著這段愛情的悲哀與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也許是因為這個話題的評論太多了。)有聚就有散。以小提琴為代表的祝英臺和以大提琴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回應,仿佛在訴說彼此的友誼和悲傷。這時候很明顯悲劇就要上演了。如管弦樂的浪潮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豐富、低沉、恐怖的音樂仿佛被強大的封建勢力所阻撓,迫使一個柔弱的女子放棄了自己美好的追求,順從了父母的意愿。此時,以小提琴為代表的祝英臺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戰斗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到音樂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逐漸平息!稑桥_會》在音樂中緩慢播放。小提琴和小提琴就像訴說著彼此的友情,聽著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一種傷感的感覺。突然,音樂飛馳而去,仿佛在告訴我們的聽眾,梁山伯因過度悲傷而帶著遺憾在絕望中死去。也許祝英臺也陷入了無盡的絕望。也許祝英臺知道前方會有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她遵從了父母的意愿。在結婚的路上,她在梁山伯的墓前停下來哭泣。我聽到祝英臺在小提琴低沉而遙遠的音樂中悲傷而痛苦的哭泣;看到了陵墓周圍深邃而荒誕的.一幕。我陷入了深思。幾千年來所有的女人都遭受過同樣的壓迫嗎?突然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曲子達到了高潮。瞬間像煙霧繚繞,兩顆自由的心終于緊密相連。
一切如夢似幻的東西漸漸消逝,音樂又開始播放溫柔的段子。三月的春天,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中翩翩起舞。音樂改變了威爾勒從祈禱中獲得的快樂。我覺得這是浪漫主義的杰作。我突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這樣的結局太牽強了,盡管他把這種悲哀變成了忠誠的誓言。
歌曲結束了。而我的思考并沒有停止。我回想起歌中呈現的場景,心情變得沉重。想到的不僅僅是梁祝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束縛的人的悲劇。面對這一點,我不能說有什么深刻的哲理讓它不再重演。只希望這能在現代社會被全世界的父母拋棄,給孩子一個真正的幸福。
這一系列的推薦書都是我匆匆寫的,而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聽完《梁!,感受到了,也希望。
《梁祝》觀后感 9
這種比較很諷刺。兩篇東西僅有的幾點相同點就是都是愛情故事,而且主要人物都殉情了。這簡直不能夠叫做共同點——這種東西太多了,只是這兩篇東西被大家都看爛了,而且人往往有“分析欲”,于是大家都來分析一下,分析的結果是這兩篇殉情的東西太像了。于是就以訛傳訛地傳開了——追根究底只不過是大家的閱讀量還沒有達到讀過《特里斯丹和綺瑟》(惡心的人們又寫出了類似《特里斯丹和綺瑟與梁祝之比較》之類的文章,可見評論者們的惡心。隨便說一句,這個東西被皮爾卡丹做成音樂劇了。——沒錯,皮爾卡丹,就是那個時尚奢侈品的牌子,那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和那個貴的只能夠“windowshoping”的香水,他們是同一個人。)或者《俄爾普斯與歐律狄刻》(出自希臘神話,題目是作者瞎編的——作者注)。
既然要比較,我著重說不同點。
首先背景就不同,延伸出來的主題思想就不同。這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就不分開說了。當然,都是歌頌愛情。但是自古歌頌愛情都要貶低一些別的。于是《梁祝》是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而《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反抗中世紀的禁欲主義。禮教束縛和禁欲主義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想想都知道,事實上東方比較縱欲,從三妻四妾這件事情就看得出來。(西方有人認為人類文明應該從一夫一妻制出現開始,可見中國人什么時候才進入文明社會。)所以說這是文章的第一個不同,背景不同,主題不同。
第二點不同是《梁!肥菑氐椎谋瘎,而《羅密歐與朱麗葉》不能夠算是完全意義的悲劇。細心的人都會發現,作者寫這篇東西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像寫什么《俄狄浦斯》啊《愛琴!钒』蛘咔拔奶岬降摹短乩锼沟ず途_瑟》這樣的極悲的悲劇一樣寫《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文章最后說兩家人因為這對情侶的死而握手言歡了。換句話說,作者的意思是說,這兩個人的浪漫愛情溶化了兩家之間的堅冰,象征著化解了籠罩在西方人們心頭良久的禁欲思想啊。這怎么能說是一個悲劇呢?
第三點不同是作者的寫作手法不同。《羅密歐與朱麗葉》全劇有兩處地方用的是巧合發展劇情。不要跟我說什么“巧合和命運只有一線之差”之類把自己當作上帝或者絕地武士一樣的言論,巧合發展劇情不是不可以,別太多巧合重疊就行了,否則就成了一個叫做《越獄》的比較惡俗的連續劇了。而《梁祝》則沒有這樣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梁!吩跇嬎忌媳取读_密歐與朱麗葉》要成熟。而且梁山伯祝英臺的人物形象構思,花費的時間應該要多一些。否則就只能夠說莎翁構思人物沒有效率了。
好了,個人看法,不足為憑。不加注釋剛剛好老師要求的字數吧。
《梁祝》觀后感 10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仿佛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臺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臺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涌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仿佛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臺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臺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臺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蛟S是祝英臺早知道有一個并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臺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云繚繞,兩顆終于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愿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于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并不能說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么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泛蟮囊稽c感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