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在旅途觀后感范文(精選4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在旅途觀后感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在旅途觀后感1
我觀看了電影《愛在旅途》。這是一部靈魂救贖、蕩氣回腸、感人肺腑的電影,暴力和愛貫穿了整部電影。
該影片講述了,被拐流浪兒童木拉提在“蛇頭”脅迫下行竊,之后被新疆警方解救回疆,開始尋找父母的感人故事。影片也再現了解救、教育、轉化流浪兒童并為他們尋找家人的過程,再現了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嚴打蛇頭服務群眾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關愛,社會各界的關愛,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弘揚正氣的優良傳統。
新疆籍流浪兒童不同于一般撿拾、乞討為生的流浪兒童,他們被成年人控制,進行偷竊、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當他們被保護機構解救回到家鄉后,較難融入到家庭和家鄉中去,有著較高的流浪風險。受地區貧困差距、家庭教育等因素影響,新疆籍流浪兒童返鄉之后,發生反復流浪的比例很高。
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家庭、社區、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各方都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積極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加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愛在旅途觀后感2
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全校的老師和學生在影劇院觀看了電影《愛在旅途》。
電影《愛在旅途》講述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在解救解救被拐騙的新疆兒童的行動,并用無微不至的愛心幫孩子尋找親人的故事。故事圍繞著愛與被愛展開敘述,影片中流浪兒童的生活、丟失孩子父母的現狀、對不法分子的恨、對社會各界力量的大愛讓人為之感動。這部影片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懷及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愛,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弘揚正氣的優良傳統美德。
影片《愛在旅途》描述的主角是被拐流浪兒童木拉提在“蛇頭”脅迫下開始偷竊,之后他被警察解救回新疆,開始尋找父母的這些故事。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3個情節:第1個情節是木拉提因為逃跑未成功被吊在吊扇上毆打。第2個情節是被解救后木拉提決心改正錯誤,并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他在撿廢品時揀到錢包主動歸還給別人的事、并且用撿廢品換來錢買了1張嬰兒床送給警察叔叔還沒有出生的孩子。第3段是木拉提被送到兒童福利院生活,并被解救他的警察一家收為養子,每個周末接回家居住,使木拉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觀看過程中,我們全班同學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我和很多同學感動的許多次流下了眼淚。于是我暗下決心:今后要好好學習,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和幸福生活,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關愛,將來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愛在旅途觀后感3
《愛在旅途》影片講述了3歲的木拉提被以阿合曼為首的犯罪團伙拐賣到內地,強迫行竊,他偷了一個少女的錢包,少女追趕途中被卡車撞倒在地生死未卜……木拉提目睹了這悲慘的`一幕,發誓再也不偷了。他趁機逃跑,但很快又被蛇頭抓了回去,再次落入魔爪。蛇頭將木拉提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新疆政法干警兵分多路,緊急出動——跨省千里聯合打拐,木拉提最終被成功解救回新疆。
《愛在旅途》這部影片,再現了解救、教育、轉化流浪兒童并為他們找到家人的過程,再現了各部門通力合作、果斷出手、嚴打蛇頭、服務群眾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關愛,社會各界的關愛,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弘揚正氣的優良傳統,看后使人很受啟發、很受教育、很受感動。影片刻畫細膩、獨具匠心,在諸多細節當中展現了新**有的特色,展現了大美新疆的`人、景、事,必將激發起人們對美麗、和諧新疆的向往和熱愛。
這些年來,內地陸續出現以成年人為主,拐賣、誘騙、控制新疆籍流浪兒童實施偷竊等違法犯罪案件,不僅擾亂了當地的社會治安和人民生活,更深深地傷害著流浪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基本權益。
兒童是祖國花朵,豈容蛇頭來把控。把兒童當搖錢樹,蛇頭有房產有車,金銀財寶好幾桶。他們是人間魔鬼,殘害兒童虎狼熊。這些人狼心狗肺,他家也有弟和兄。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的心冷如冰凍。對蛇頭要狠狠打擊,打七寸要全國行動。
愛在旅途觀后感4
此次觀看影片作為一次轉變作風服務群眾主題教育活動,與開展黨的群眾教育路線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弘揚良好社會風尚,關注并幫助解決流浪兒童的生存問題,喚起全社會對流浪兒童的關愛和救助。
影片播放中,禮堂中不時傳出一片啜泣聲。顯然,劇情引起了觀影者的強烈共鳴。看完電影后除了同情,更大的感受是劇情帶來的震撼。
“這部影片表現得非常真實,那么小的孩子被拐賣,被壞人虐待,那么多家庭受到了迫害……”觀影后,干部劉敏慧告訴筆者,這部影片讓她看到了人性丑惡的一面,也認識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警察亞力坤關心木拉提、教導木拉提,使木拉提從一個有壞習慣的孩子變為一個懂事的孩子,這個過程最打動我。希望大家今后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及時關注,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找到父母,回到自己的家。”劉敏慧說。
“這些被拐孩子以前在街上偷盜,特別讓人討厭,看完這部片子后,我的想法改變了,以前是我誤解了被拐的孩子。”干部趙燁說,看完電影后,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木拉提找父母的經過,等最后終于找到了,他卻與父母天各一方,“看到這,我的心都揪到一起了。”
“我準備讓孩子也看看,讓他明白現在的生活多美好,應好好珍惜。”工作人員小相說,他的孩子上初中,處于叛逆期,經常玩電腦打游戲,不好好學習,父母說他時常頂嘴,有時還離家出走。“要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復雜,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小相說。
“影片展現了新疆打拐行動取得的成效,同時,被接回的新疆籍流浪兒童,喚起全社會對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體現了新疆基層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的具體表現,對今后讓他們有學上、有病醫,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州科協黨組書記趙學經說。
“通過影片,我們不但宣傳了新疆警方利劍出鞘的打拐行動取得的成效,還能讓觀眾感受到新疆的 ‘大美’,對拐騙兒童頭目的‘大恨’,對流浪兒童的‘大愛’。通過對大美新疆的展示,讓流浪兒童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州科協副主席王曉梅說。
該片全面系統的記錄了新疆各族基層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開展以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解憂,用一件件解救流浪兒童實事表達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切實轉變作風服務群眾的堅定決心。
觀看完電影后,州科協黨組書記趙學經說:“科協的全體干部職工應該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把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與科協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改進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科協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社會功能,為我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
科協的全體干部也一致認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轉變工作作風,發揮科協自身優勢,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確保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