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后感

時間:2023-09-22 10:18:08 賽賽 觀后感 我要投稿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以上(通用13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以上,歡迎大家分享。

百團大戰觀后感1000字以上(通用13篇)

  百團大戰觀后感 1

  我們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來,百團大戰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并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接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因此開始稱為正太路戰役。

  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于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的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的破擊戰。

  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129師破擊正太鐵路陽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陽曲南北地區,阻擊日軍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繼收復日軍占領的一些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駐有日軍3個師團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余萬人,另有飛機150架和偽軍約15萬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按八路軍總部原來規定,參戰兵力不少于22個團。但戰役發起后,由于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余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全部加起來可能200個團都不止)

  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役情況匯報、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干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了!” 由此,正太戰役就發展成為百團大戰。

  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觀后感 2

  我在青少年活動中心觀看了一部抗戰經典電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主動發起的歷時五個多月的敵后戰場的持久戰,并取得了輝煌戰果。僅前三個半月進行大大小小的戰斗一千八百二十余次,攻克據點2990余座,殲滅日軍和偽軍四萬六千余人,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遲滯了日軍繼續南下的步伐,打出了共產黨及八路軍的威風,反擊了‘游而不擊’的謬論,堅定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決心,它也成為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篇章。

  這段話摘于電影的后記。而在電影的正片中,主要描述了三場戰役,刻畫出了許許多多的抗日英雄軍民,令人們難以忘懷。

  就我而言,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劉柱子。他是紅軍第三軍團的`團長,在抗日戰爭期間,由于人手需要,他被降為了班長。并且,他擔任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務。他潛入了敵人內部,打聽到了許多重要消息,并使八路軍取得了許多勝利。盡管他被家人、親戚誤認為漢奸,甚至還不讓他上炕,但他仍然一聲不吭,繼續默默地奉獻,默默地為黨和國家作出貢獻,他,是真漢子!

  不過,這只是一個代表,一個微乎其微的個例,無論是在影片中,還是在過去真實的抗戰過程中,這樣的人太多了。正是有著這些許許多多的個體,才凝聚出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成果!

  讓我們回想一下,日本人曾經揚言要三天攻占上海,三個月統治全中國,可是呢?經過八路軍的頑強的抵抗,日本人花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才勉強攻占上海。八路軍這種浴血而戰,不服輸,就算付出生命代價也要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精神,作為我們年輕一代,也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因為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還記得幾個星期之前的九月三日嗎?那個日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我們中國還在北京的天安門進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閱兵儀式,以表示對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

  “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最后,我要向這些在抗日戰爭當中獻出寶貴生命的人致敬,你們都是好樣的!

  百團大戰觀后感 3

  我觀看了《百團大戰》這樣一部描述我軍抗戰經典戰役的電影,重溫了我軍光榮的戰斗史和中華民族頑強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精神。縱觀整部電影,場面氣勢恢宏,真實震撼,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始終,令人熱血沸騰。

  通過這次觀影活動,我再次對百團大戰的歷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并且在掃蕩過程中采取臭名昭著、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企圖割斷我華北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系,削弱和摧毀我抗日軍民的抗戰意志。在這樣的抗戰形勢下,我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襲戰,重點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的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以此來鼓舞抗戰士氣處于相對低潮期的中國軍民。

  八路軍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攻擊,因此開始稱為"正太戰役".隨著該次戰役的深入進行,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抗戰熱情空前高漲,最終我軍實際參加戰斗的部隊達到了105個團,時任我軍最高戰役指揮官的彭德懷將軍就決定將該次戰役命名為"百團大戰".該次戰役歷時5個多月,成功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擊斃、擊傷、俘虜日偽軍共46480人,緝獲各種機槍5942挺,各種炮50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梁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煤礦5個,倉庫11個。這一連串勝利的數字沉痛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有效阻緩了日軍南下進攻的步伐,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抵抗到底的決心。

  《百團大戰》這部電影使我更加深刻認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參加戰爭時間最早,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犧牲最大的國家。在面對滅國滅種的危難時刻,每個中國人上到將軍,下到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表現出來的大義凌然,同仇敵愾的民族氣節是一致偉大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深刻感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英勇抗擊日軍的戰斗的同時,我再次想起了從小受到的愛國教育里的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在當今的國際秩序中,很多時候仍然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個國家的話語權和地位都是靠自身實力獲得的'。國際反華勢力強大,日本軍國主義還沒有被徹底消滅,要想我們中華民族長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必須建設好自己的國家。有國才有家,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我們才能免遭外敵再次入侵的苦難。

  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勇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無數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犧牲為我們今天能夠有尊嚴的活著和創造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如今,建設國家的重任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我們需要不斷繼承和發揚抗戰精神,團結一致,堅持學習,在科學研究這個長期的戰斗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將各自的本職工作做出色,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們每個公民都付出努力貢獻,國家才能富強和長治久安,我們才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百團大戰觀后感 4

  我看過很多電影和電視節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是《百國戰爭》。幾天前,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百國戰爭》。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眼里充滿了淚水。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正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抗日救國運動方興未艾。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開始了八年的全面斗爭。百政權戰爭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和日軍在華北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公里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他們拔掉了靠近根據地的敵人碉堡和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和公路,癱瘓了日本的通訊線路。這是著名的百政權戰爭。

  自1939年冬季以來,以鐵路和公路為支柱的日軍頻繁突襲抗日根據地,試圖切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要地的聯系,實行“以鐵路為支柱、公路為鏈條、碉堡為鎖”的所謂“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一次以鄭泰鐵路和同浦路北段為重點的交通罷工,對華北的日軍予以強烈打擊。鄭泰鐵路在華北交通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橫穿太行山,是平漢至同浦鐵路的連接線。它也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最初是在鄭泰鐵路上發起的,所以它開始被稱為鄭泰路戰役。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懷德和副總參謀長左權發布了“行動預備令”,規定至少部署22個團大規模粉碎鄭泰鐵路。與此同時,需要部署適當的部隊,對同浦、平漢、津浦、北寧、德士等鐵路以及華北的一些主要公路線進行廣泛的攻擊,以配合對鄭泰鐵路的攻擊。要求各部在切斷通信線路的同時,收復日軍占領的'一些據點。大約有15萬日本和偽軍駐扎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還有150架飛機。1940年下半年,彭懷德指揮八路軍第129師和金川軍區,共105個團,20萬人,對華北的日軍和偽軍發動進攻。但是,戰役發起后,由于八路軍指揮官和抗日根據地人民痛恨日軍的“籠政策”,并有很大的參戰動機,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包括晉察冀軍區39個團、129師46個團、120師20個團,共計20多萬人105個團,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了戰爭。當彭懷德和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了作戰報告,得知實際參戰部隊人數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一百團的戰爭。”彭懷德說:“不管有多少團,就把這場戰斗叫做百團大戰!”結果,鄭泰戰役發展成一百團的戰爭。這場戰役有180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奪取了2900多個據點,消滅了45000多名日軍和偽軍,給日軍和偽軍以沉重的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作戰,增強了他們的必勝信心。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我國軍民浴血奮戰,終于在近代第一次贏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忍不住哭了起來。我不禁被一些細節打動了。我也被人民保衛祖國的決心所感動。我被國難升華的愛國精神所感動。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這些為保衛祖國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流血的英雄祖先,因為忘記意味著背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我們的祖國譜寫歷史的新篇章。

  百團大戰觀后感 5

  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紀念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學校特意組織大家共同觀看了一部時下熱映的抗戰大片——《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光最長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影片以張自忠將軍率領的國民黨軍隊與日軍的交火開始。張將軍率領的國民黨軍隊盡管英勇善戰、血性十足,無奈實力差距過于懸殊。應對日軍的蜂擁而上,所剩無幾的.國民黨軍隊最終只得選取撤退。而張自忠將軍在這國家存亡時刻,選取以身報國寧死不離開陣地,在一連殲滅多個日本士兵后,張將軍英勇就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應對日寇燒殺搶掠的野蠻行為,別說是當時的軍人、百姓,就連坐在影院內的同學們都一個個握緊自我的拳頭,恨不得自我也能夠拿起槍同屏幕那一頭的日軍拼個你死我活!這不,四方百姓站了起來,不少人選取加入八路軍上陣殺敵。而此時正值毛主席、彭元帥等眾將為破壞日軍的"囚籠政策"。他們的加入無疑大大補充了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一時光參戰部隊到達100多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旨在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日軍的南進步伐,并增強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因此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都渴望著這樣一場大戰的勝利。值得高興的是,百團大戰取得了驕人的戰果。為使戰果進一步擴大并徹底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百團大戰的時光也相繼延長。影片中的戰爭場面十分充實且引人入勝,仿佛置身于戰火紛飛的戰場。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幕是一位戰士為接引線炸日軍的陣地,拼死跳出戰壕沿著引線尋找斷裂的地方。而當他最后接好引線并高舉雙手大喊"起爆!"之時,幾發子彈刺穿了他的胸膛!隨著這名士兵的倒下,身后的日軍陣地被炸的支離破碎……可見,戰士們身上那種舍我其誰舍生取義的精神多么的偉大!沒有他們生命的付出,又何來中國的這天?

  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計斃傷日軍20645人,斃傷偽軍5155人,斃傷馬匹1922匹,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萬多人;破壞鐵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壞橋梁、車站258處;并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盡管許多戰士為國捐軀,但這場戰役無疑是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極為輝煌的一筆。

  "國寇驅盡日,我兒還家時。""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我生國亡,我死國存!"……盡管百團大戰戰果輝煌,但我軍付出的傷亡也極其慘重。透過觀影,我懂得了戰爭時期中國軍人的不易、百姓的不堪,了解了舍生報國、視死如歸的好處,更是明白了現今的和平是由多少熱血男兒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作為以前的東方主戰場,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們中國人也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共同守護老一輩人用生命換來的和平之花!

  百團大戰觀后感 6

  前幾天學校組織了看電影,電影名為《百團大戰》。

  大屏幕上顯示的一張張畫面——爆炸的彈坑,燒焦的碎片,倒塌的房屋,還有慘死的人群,無一不觸動著我的心弦。侵略者的殘忍暴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踏著我們的土地,殺害著我們的同胞,鮮血,染紅了中華大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是我們在一次次戰斗后得到的教訓。雖然百團大戰過去較久了,但侵略者的種種暴行,依然對中國人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心理傷害。

  那一年,日軍入侵了我國的華東、華北地區;那一年,日軍泯滅良心,連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子都不放過;那一年,日軍害死的中國人不計其數,搶奪糧食的更是數不勝數。當看到日軍拿著刀槍,看到百姓就殺時;當看到一個生產的`孕婦,剛剛用盡自己最后一絲力氣,孩子出生。而日軍卻放火燒死他們母子時;當看到日軍拿著機槍,把百姓集中在一起射殺時。心中總有一團火似得在燃燒,我知道影片完全代表不了當時那種殘忍,那種激烈那種緊張。那個可憐的孩子,那個可憐的母親。孩子還沒有喝道母親的第一口乳汁。母親還沒來得及抱一抱孩子,就結束了生命。剛剛開始的生命,還沒來得及多看這世界一眼,就已結束。連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都不放過,可見這有多殘忍?

  電影中最讓我觸心地一個畫面是烈士們為了摧毀敵人的裝甲車,必須要用火車與裝甲車相撞,才以達到摧毀裝甲車的目的。而問題的困難所在不是沒有人開火車,而是裝甲車和火車不在同一鐵軌上,我清楚地記著電影中演繹的那個可怕的畫面,一個營的戰士沖上去搶奪鐵軌,但由于敵人的火力過于密集,戰士們還沒靠近就已犧牲。最后,鐵軌是奪下來了,但鐵軌旁邊的尸體真的讓人痛心,幾十具甚至百具,尸體的堆積近乎一個山丘!那時候我的心里騰起了滿滿的敬意與惋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若沒有他們昨日的浴血奮戰,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對于我們這些無比幸運,沒有生活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我們應該感到知足,盡管現在的我們不能為祖國做些什么,但我們可以努力學習,艱苦奮斗,掌握更多的知識,誰能保證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十幾年后我們不能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國人民的勇于抗戰的急切心情,決定了百團大戰的勝利。雖然日軍殘忍、兇暴,但我們擁有一群熱血沸騰的英勇抗戰的青年。對待抗日,人人都有視死如歸的精神。從古到今,人們的愛國之心從未丟棄,從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急如歸”到蘇軾的“報國之心,死而后已”;從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罷休”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魯迅的“寄意星荃不察,我以我血存軒轅”到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所以說:“《百團大戰》所展示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支點燃國人文智慧和力量的熊熊火炬,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傳承下去,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當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起,我們成功了,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而那些拋頭顱撒熱血的犧牲戰士們的靈魂也將安息。十幾年的抗戰都熬過來了,一切都是新的和平的。相信,明天的中國會更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實際行動投入到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去。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大于弊。

  百團大戰觀后感 7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月31日18時,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辦、局干部職工900余人,在自治區黨委會議中心二樓禮堂觀看了影片《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如此記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敵人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當年,聶榮臻元帥在答《抗敵報》記者問時指出,“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彭德懷元帥曾在自傳中寫到: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

  由此觀之,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遏制了妥協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實證明,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年8月28日,以此歷史事件為背景創作的電影《百團大戰》將在全國院線上映。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點影片,《百團大戰》以類型化的電影語言,再現了這段永不磨滅的抗戰記憶,弘揚了永不屈服的抗戰精神,也提醒今天的中國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關于組織觀看電影《百團大戰》的通知要求,作為自治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已經安排組織全區各地、各單位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各族各界人士觀看影片。

  在筆者看來,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觀看電影《百團大戰》,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全民抗戰生生不息的精神。試想,當時我們在那么貧弱的條件下,憑借著堅定的信念趕走戰爭惡魔,迎來和平天使。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抗戰精神不能丟,我們永遠不能忘卻那段民族苦難的歲月,永遠不能忘卻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英雄,永遠不能忘卻今日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百團大戰觀后感 8

  通過觀看《百團大戰》抗戰歷史影片,使我感觸頗深。影片中的歷史人物英明神武,故事情節真實感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讓我感覺身臨其境,特別是影片中感人的片段,讓我眼角顫抖。所有的恨意和傷感,隨著淚珠流進了心里面。當看到革命壯士英勇犧牲的畫面時,心里的悲傷和強烈的掙扎,激發著我內心的戰魂。作為一名當代革命軍人,我們該做的就是苦練殺敵本領,努力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不忘國恥,發揚革命先輩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別是身為戍邊衛國的軍人,更不能忘記老西藏精神,要為實現強國夢不懈奮斗,爭當一名合格的當代革命軍人。

  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觀看了歷史影片《百團大戰》,我深為觸動。從內心深處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銘記不堪回首的歷史,更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先烈用生命奪取的勝利來之不易。

  《百團大戰》用了大篇幅的戰火筆墨刻畫了戰爭之殘酷,戰場之慘烈。戰爭之傷害,對于交戰雙方來說,實際上都是巨大的。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百團大戰我軍投入兵力高達105個團,40多萬人,斃傷日偽軍兩萬多人,但我們自己的傷亡也高達將近兩萬人。傷亡實際上是對等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不得不承認,日軍當時的戰斗力之強和武器之先進是一窮二白的八路軍無法相提并論的。但,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人性的尊嚴,我們也必須硬頂上。片中對于戰爭對于人命的摧毀全方位真實展現,還是很靠譜的,不像許多抗日雷劇演得那樣胡扯,展現了一部歷史正劇的凜然氣象。我們看膩了手撕鬼子的鬧劇,我們鄙視褲襠藏雷的齷齪,我們拒絕虛偽的阿Q精神,我們厭煩了無盡吹噓的自嗨,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展現戰場之真實狀況的影視作品,還原歷史的'冰冷與殘酷。

  歷時4個多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余人、偽軍5000余人,俘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余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繳獲各種炮50余門、各種槍5800余支。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代價。百團大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這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我深深地被當年的先烈所感動。他們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意志,洗禮著我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膚,深入骨髓感染我的靈魂。

  想想我們自己,生長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爭的槍聲,沒有戰爭的硝煙,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坐在冬暖夏涼的教室里聽課。可是在學習上總是缺乏毅力,一遇到難題,就想放棄。在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和長輩頂嘴,鬧矛盾。和革命先烈當時的處境相比,難道不應反思?

  雖然現在我們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著戰火的硝煙,但我們要面對的還有很多,征服不期而來的自然災害;把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送往浩瀚的宇宙;去探求未知的世界等等。我們現在的戰場就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任務就是吮吸知識的甘霖!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而努力!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各位先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時代條件,創造出無悔先烈、無悔時代、無悔家國、無悔青春的絢麗篇章!這才是《百團大戰》給我的最深的啟迪!

  百團大戰觀后感 9

  1938年12月27日武漢會戰結束后,日軍耗時3個月有余,傷亡3萬多人,繼淞滬會戰后在短期內----的企圖徹底失敗。為了緩和人力、物力不足,日本調整侵華策略,對重慶國民黨政府實行“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轉而針對八路軍采取了“軍事打擊為主,政治打擊為輔”的政策。在此期間八路軍主動在其“后方”出擊。在八路軍的游擊戰面前,日軍開始找尋應對之策。從1940年開始,日軍在整個華北修筑了5000余千米的鐵路,3萬余千米的公路和3000余個據點,構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封鎖線。劉伯承元帥將其比喻成“囚籠”。百團大戰就是為撕破這個“囚籠”,八路軍發動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規模、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

  在影片的開始也簡短的介紹了“百團大戰”的原由。首先出現的是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中犧牲的`場景。張自忠(1891-1940),中國國民黨上將軍銜,陸軍中將,民族英雄。當我看到這一場景時一種悲痛尊敬的情感涌上心來。為趕走日本侵略者,有多少中華兒女馬革裹尸、戰死沙場!

  全片最讓我感動的是在攻戰娘子關車站的時候,因為裝甲列車的原故使一批又一批的戰士倒下。為此曾在黃埔軍校學習過的姚尚武提出用火車將裝甲列車撞毀。但因為兩輛車不在一條軌道上,所以就必須要有人沖上去使兩車處于同一鐵軌上。我特別敬佩那些沖上去扳道岔的士兵,明明知道在密集的炮火中沖上去一定會死,但仍義無反顧的沖上去,當后面的士兵繼續沖上去時要越過前面戰友的尸體,一批倒下一批又沖上。正是有了這種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抗戰的勝利,最后時刻一營長沖了上去,他攔住了團長,這種把死亡留給自己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人是多么偉大!電影為了達到藝術效果,將道岔緩緩移動的鏡頭拍得特別慢。盡管日軍的子彈一發一發地穿透了一營長的胸膛,但他的手始終沒有松開,直到親眼看到火車從他面前開過,才倒下。當鏡頭再次轉向這里時,不大的道岔臺上堆滿了尸體,有穿灰藍的,也有土黃的,欲頹之夕日照向這里,一營長的手還是緊緊握住道岔,人犧牲了,但他仍在戰斗。

  整部影片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要在。戰旗是整個部隊的風向標,以前常聽人說:人倒了,旗不能倒。也體現出旗幟的重要。

  百團在戰前后歷時三個半月,八路軍與日軍共發生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3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繳獲各種炮53門,槍5800余支,破壞鐵路470千米,公路1500千米,破壞橋梁和隧道260多處,拔除日偽據點2993個。有力的打擊日軍囂張氣焰。

  面對日軍殘酷的“三光”政策和瘋狂的侵略戰爭,我國涌現出一批像彭德懷、左權、張自忠等優秀將領,更多的還是無名英雄,他們用血肉之軀筑成如今的長城。勿忘過去,牢記歷史。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向世人召告,來自革命先烈生前的威武之師,鞏固著如今的長城;是祖國和人民的堅強后盾。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增強本領,接過先烈們的“旗幟”,擔負建設祖國的重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百團大戰觀后感 10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百團大戰》就是為紀念這個而拍攝的。我是在我院組織的“紅色電影展播月”活動上觀看的。作為一名大學生每當觀看類似的抗日影片時總覺得熱血澎湃,特別是看到日本軍人殘殺我國平民時真恨不得到屏幕中去和敵人戰斗。而看完后冷靜下來時又總令人深思,覺得作為一名大學生,肩上的擔子感覺又重了些似的!

  《百團大戰》不僅對中國抗日戰場上的局勢意義重大,對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樣意義重大,改變了整個抗日的格局。影片的目的是選擇用電影的藝術手段,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能了解這段歷史。我覺得這個思路是非常好的。生活在和平時期的年輕一代,在這思想開放物欲橫流的時代尤其是西方意識文化的滲透下對于近代我國那段屈辱的歷史感覺很遠了,現在沒必要記住這些,有時間還不如去看看股市房價實際些。更有甚者對當年革命先烈的偉大抗日事跡有質疑的態度,對于這一部分人我覺很是憤怒和可憐以及無奈,憤怒他們忘記了恥辱,可憐他們已經被西方的敵對意識滲透而不知,無奈自己明知其有錯而不能幫他們改正!以前也有類似抗日戰爭題材影片,但由于其制作質量故事情節太差,不但沒有達到宣傳的效果反而被吐槽成抗日神劇適得其反!而

  新拍的這部《百團大戰》不論將領還是戰士,老兵還是新兵,男性還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來自活潑潑的真實感。彭德懷、左權等指揮將領睿智果敢,日本軍官的野心和殘忍。片中改變一味的突出我軍如何英勇而日軍如何腐敗無能戰斗力極其低下,這反招人反感也和歷史上日軍的戰斗力不符,而是通過日軍的戰斗力基本與歷史相符,戰爭場面極其慘烈我軍傷亡也慘重來才襯托我軍抗日的英勇的慘烈!同時幾個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讓人物形象更立體、有溫度。加入現代戰爭片的類型元素讓電影《百團大戰》抵達好看的觀賞層面,這群充滿真實感的英雄群像則讓電影實現了走心的溝通功能達到宣傳的目的。

  影片的歷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戰場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同時以主要力量繼續進攻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加緊推行1940年度“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所謂“囚籠政策”,把進攻的矛頭指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妄圖摧毀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鞏固其占領區,使中國成為其南進的后方基地。

  為了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于影響全國的整個抗日局勢,克服國民黨投降的危險,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軍總部先后使用105個團約40萬人的兵力,向華北敵占據點和交通線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和反“掃蕩”作戰,故名“百團大戰”。整個戰役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正大鐵路為重點,開展交通總破擊戰(8月20日至9月10日)這次進攻戰役于8月20日首先從正大鐵路發起。

  第二階段:繼續破擊交通線,重點攻占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9月22日至10月上旬)

  第三階段:反擊日軍大規模報復“掃蕩”作戰(10月6日至12月下旬),百團大戰的發動,使日軍的部署陷入混亂局面,敵痛感中共軍隊威脅極大,為穩定戰局,鞏固其在占領區的統治,日偽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坦克開路,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晉西北地區的反“掃蕩”作戰一直延續到1941年1月下旬。

  片中最讓我難忘的場面是梁山同志駕著火車和日軍的裝甲車相撞的畫面,為了搶得軌道變軌的控制權,我軍和日軍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在那小小的不到兩平米的站臺上一個疊一個全是致死手都還伸向扳手的敵我雙方戰士的尸體,在夕陽下顯得格外慘烈!因為珍愛和平,所以我們回首戰爭!

  百團大戰觀后感 11

  9月18日下午,秋高氣爽,金桂飄香,懷著無比振奮的心情同市局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抗戰史詩故事片《百團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主動發起的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取得輝煌戰果。僅前3個半月,進行大小戰斗1820余次,攻克據點2990余座,殲滅日偽軍46000余人,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遲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打出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風,反擊了“游而不擊”的謬論;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士氣,阻止了日寇誘降的陰謀,堅定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信心。百團大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蕩氣回腸;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綿延千里。這是一個以整個華北(晉察冀)為舞臺的巨大戰場,這是一次侵略與反抗的生死較量,這是一道承載數億中華兒女希望的勝利曙光。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戰爭場景為大背景,場面宏大,戰火紛飛,令人窒息,而對戰場上將士個體的特寫又真實而細膩,撼動人心。

  “天津沒守住,我走了;北平沒守住,我走了;華北沒守住,我走了。今天我張自忠,不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不甘與決絕?此乃“將軍百戰身名裂,保家為國灑熱血。”

  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令人震撼,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家垴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無比絞心巨痛地看到了一個個前仆后繼倒下的生命;看到了新七團旗幟上飄揚著的`血染風采;看到了小啞巴胸前染紅的布鞋;看到了左權壯志未酬,飲恨太行。原來,生命從來都不分貴賤,只分黑白;原來,生命從來都不看長短,只看重量。

  劇中人物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彭大將軍指揮若定,愛兵如子,重情重義,令敵膽寒。于是有了日軍指揮官對彭大將軍“其悍似虎,其志如鋼”的描述。左權將軍的儒將之風更是展現的近乎完美。兩位將軍一文一武,一粗一細,一張一弛,相得益彰。還有左將軍將自己的皮帶贈與彭總的那片段,讓我深深體會到將軍之間血濃于水的戰友之情。左權將軍最后不幸殉國,更令人無比傷感。

  “握緊你的手不放開,等黎明煙火綻放,照亮滄桑的夜空,越過高山,等待美麗彩虹”,當主題曲響起,悲愴的歌聲讓我潸然淚下。曾經,這片熱土承受了太多的不幸,演繹了太多的興衰、美丑、離合、勝敗,為了這片熱土,祖祖輩輩們用威武不屈的精神奮爭著,崛起著。“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他們的人生,因苦難而堅韌,因希望而堅持,因尊嚴而抗爭!

  《百團大戰》“再現”了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觀看影片倍受鼓舞,深刻教育和啟示我,讓我懂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打出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聲威;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支持了正面戰場作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的好轉;用事實駁斥了少數頑固派“游而不擊”的誣蔑。

  烽火硝煙不屈民族魂,一腔熱血精忠報國志,將士們的鮮血灑在敵人的身上,浸入腳下的土地,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傳承百團精神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百團大戰所留下的財富早已化為人們骨子里的信仰。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今看天下,不容樂觀。世界列強,虎視眈眈,周邊宵小,多生事端。如果真有一天,民族危急,戰火重燃,中華大地定能眾志成城,共赴國難。一腔熱血沸騰時,萬里汪洋起波瀾!

  《百團大戰》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位華夏兒女,當顧歷史以求正義,鑄忠誠以擔使命,執干戈以衛社稷,守和平以盼未來,牢記強國強軍目標,獻身祖國實踐,矢志振興中華。

  百團大戰觀后感 12

  雖然戰爭是殘酷的,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但還是勇敢地向前沖。這部電影里旗手的一句話,讓我永遠記在心中: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這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不怕死的精神。這場激烈的戰斗中,雖說我軍也犧牲了不少戰士,但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中國人必勝!

  《百團大戰》抗戰歷史影片,使我感觸頗深。影片中的歷史人物英明神武,故事情節真實感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讓我感覺身臨其境,特別是影片中感人的片段,讓我眼角顫抖。所有的恨意和傷感,隨著淚珠流進了心里面。當看到革命壯士英勇犧牲的畫面時,心里的悲傷和強烈的掙扎,激發著我內心的戰魂。作為一名當代革命軍人,我們該做的就是苦練殺敵本領,努力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不忘國恥,發揚革命先輩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別是身為戍邊衛國的軍人,更不能忘記老西藏精神,要為實現強國夢不懈奮斗,爭當一名合格的當代革命軍人。

  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觀看了歷史影片《百團大戰》,我深為觸動。從內心深處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銘記不堪回首的歷史,更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先烈用生命奪取的`勝利來之不易。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唯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奉獻,才能對得起這一身軍裝,對得起已故的先烈。

  影片中展現出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先烈以國家為己任,在面臨亡國的危急關頭,堅強領導、果斷出擊,扭轉局面由被動轉為主動,他們深入百姓,發展群眾,鼓舞士氣沖鋒在一線作戰指揮,將敵人包圍圈各個擊破,打亂了敵人的戰法,重創敵人的有生力量,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銘記歷史,居安思危,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來捍衛祖國,讓敵人不敢再犯我疆土。 ——羅先貴

  上級領導組織我們觀看《百團大戰》,我深深地被當年的先烈所感動。他們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意志,洗禮著我們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膚,深入骨髓感染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更加銘記那一段血的歷史,也在向我們每一位軍人敲響警鐘,勿忘國恥,身為當代革命軍人的我們就更應當做到銘記歷史。

  在加入部隊這個光榮集體時,我們就宣誓:“服從命令,嚴守紀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戰斗,絕不叛離軍隊,誓死保衛祖國”。讓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但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我時,我愿意將我的滿腔熱血流向祖國的土地。

  百團大戰觀后感 13

  1940年夏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艱難歲月,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在電影片頭,通過簡短的文字介紹和影片中張自忠將軍的對白,讓觀眾對世界的戰爭形勢有了大概的了解。日本法西斯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將軍國主義的魔爪伸向泱泱華夏,肆意蹂躪祖國的山河,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踐踏和摧殘,黃色的土地被淚水沾濕,被鮮血染紅。中國人民正面臨著我國國土不斷淪陷、正面戰場節節敗退的不利形勢。

  另一面,日本帝國主義以主要力量繼續進攻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加緊推行1940年度“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所謂“囚籠政策”,把進攻的矛頭指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妄圖摧毀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鞏固其占領區,在硝煙滾滾的國土上,亡國滅種的悲觀情緒逐漸蔓延。

  危難關頭,作為抗日戰場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審時度勢,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戰爭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組織和發動了敵后戰場百團大戰,向企圖分割圍剿我們的日偽軍狠狠揮了當頭一棒,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了充滿希望的力量。破壞鐵路節點的娘子關戰役、保衛兵工廠的黃崖洞戰役、突襲反包圍的關家垴戰役,百團大戰粉碎了囚籠政策,用戰役性的勝利打出了中國人的軍威士氣,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信心決心。讓更多的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意識到“中國還在,中國人還站著”。

  《百團大戰》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段,加入現代戰爭片的類型元素,既不失戰爭的真實感,又不失觀賞性。彭德懷、左權等指揮將領睿智果敢,日本軍官的野心和殘忍。片中改變一味的突出我軍如何英勇而日軍如何腐敗無能戰斗力極其低下,這既反招人反感,也和歷史上日軍的戰斗力不符。面對日軍的優勢裝備,中國軍民舍生忘死,不懼犧牲,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才獲得那一場場戰斗的`勝利,直到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影片對極其慘烈戰爭場面真實再現,襯托我軍抗日的英勇和慘烈!

  片中最讓我難忘的場面是梁山同志駕著火車和日軍的裝甲車相撞的畫面。為了搶得軌道變軌的控制桿的控制權,我軍和日軍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在那小小控制桿旁,疊放著無數的敵我雙方戰士的尸體,營長身中數彈,在千鈞一發的時刻,臨死前的奮力一推,那身影,那場景在夕陽下顯得格外慘烈!因為珍愛和平,所以我們回首戰爭!我們銘記歷史,用歷史,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

【百團大戰觀后感】相關文章:

百團大戰觀后感01-27

《百團大戰》觀后感01-29

《百團大戰》觀后感05-26

百團大戰觀后感06-09

百團大戰觀后感06-13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01-29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02-02

《百團大戰》影片觀后感02-01

百團大戰觀后感(匯總)07-19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01-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 线观看国产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无卡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