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觀后感范文(通用21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集結號》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結號》觀后感 篇1
臨近清明節,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戰爭片《集結號》,這部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生怕漏了哪一個環節。
戰火紛飛的革命之路。故事發生在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給他的任務,要在汶河旁打一場狙擊戰,好掩護上級撤離。谷子地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命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必須堅持到最后一刻。但終究寡不敵眾,九連除連長谷子地外全員犧牲,但到最后一刻,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在焦排長臨死前說自己聽到了號聲,讓弟兄們趕緊撤退。但谷子地沒有聽到,堅持守在陣地,后來才發現大部隊已經撤離,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十分內疚。
探求真相的革命之路。后來,他被當地解放軍當成反動派,他沒有辦法證實自己的身份。他想方設法加入了炮兵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在好友趙二斗的幫助下,終于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為九連烈士們贏得了榮譽。可這并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即便在自己兄弟的幫助下,也沒有順利地走下去,他面對的是當地人的不解和質問,以及自己內心的迷惘。當他站在觀察哨得知自己多年尋找的也許有個答案之時,他并不是高興,而是先確認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慶幸的是,終于能夠和這班逝世的兄弟們有個交代了!這正是我所佩服的執著!
教育后人善始善終的革命之路。在我們面朝大海,感嘆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我們漫步于春花秋月的時候,在我們盡情游戲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現在這美好的生活是怎樣來的?我們是否想過這份安寧得來之前的戰火紛飛?烈士們面對反動派的炮火,豪不畏懼;烈士們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祖國;烈士們把幸福安寧的生活給了人民。
一位位視死如歸,善始善終的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和政治面前是如此渺小而無奈,但是終究用忠于革命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信仰吹響了生命的號角,讓我們真正銘記住了那些逝去的英靈!
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
《集結號》觀后感 篇2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了同是炎黃子孫的兩方戰士以殘忍的方法互相殺戮,子彈鉆入肉體、滋滋作響的聲音始終在觀眾耳邊回響,窄小的巷道里滿是斷肢殘臂,殺紅了眼的戰士甚至冒大不韙槍殺俘虜。特別是還有谷子地在為小我討回尊嚴時所經歷的種種窘境,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到,馮導演實際上是在以一種讓觀眾揪心的手法來提醒我們大家,關愛個人,關愛生命。所以說,稱《集結號》是中國版的《拯救大病瑞恩》,不無道理。
中國歷史是一部崇尚集體主義的歷史。我曾赴某水電廠考察,多年前響應組織號召來到這深山老林的熱血知識青年們已是垂垂老朽,可如今世事已變,他們深為自己兒孫入學就業而發愁。我還曾去過一老國企,廠區外山腳下那一排排建于四五十年前的低矮房屋多屬于當年那些支邊的老員工,比他們晚進廠數十年的則住在旁邊的現代化建筑里。對他們來說,組織靠不住,子女又沒出息,可誰又會來拯救這些老年“瑞恩”呢?
我并非試圖證明小我比大我,或者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局部利益服從于整體,這完全正確。但我知道,觀眾們流淚的主要原因并非47名烈士死得偉大,而是因為整體利益滿足之后,局部利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明明是烈士,卻被認定為“失蹤”;谷子地為烈士們積極奔走平反,除了受害者,卻沒有人真正當回事(劇中提到,老兵尋找部隊的信件有幾十萬封);還有一名受害者,他感到不平的原因卻是,“失蹤”者家屬的補償比烈士家屬要少很多。
所以,我認為,觀眾們的淚水,是委屈的淚水,既為自己,就象活著的谷子地,也為逝去的先人,就象那47位長眠地下的烈士。其實,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向組織要求的并不多。由小紙袋裝著的那一枚金屬小片片,還有那向空中鳴放的槍聲,都足以讓受了多年委屈的國人淚如泉涌,淚如泉涌之后則是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繼續犧牲小我。
《集結號》觀后感 篇3
戰爭,猶如一場與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于隨時獻出自己寶貴的聲明。然而對于谷子地來說,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就是屬于九連47個弟兄的崇高榮譽。他用畢生的時間去尋找他致愛的死難的戰友們,無論如何他也要將榮譽歸還給這群榮譽的英雄。
片子里,不能忘卻的那些鏡頭,劉團長叫谷子地重復他的命令,他說:“還有呢?”怎么忍心,他那么冷靜得近乎冷酷地給了希望又叫人絕望。在他墓碑前嘶聲大叫的谷子地,是他意料外的生還者吧。有時候,活著比死更痛苦。但活著,至少是活著,多少希望活著的士兵連全尸都沒有。谷子地說過一句:“轟碎了就拼不回來了!泵鎸@些,他,應該是見多了,習慣了,但聽的人是一陣揪心。面對那塊染血的手表,他該攥緊還是狠狠丟掉?還有那一段,為了那沒聽見的集結號,焦排長說聽見了集結號,在他生命的盡頭,他這么說。于是,聽力受損的谷子地固執地一問再問,好幾個人都說聽見了。真的聽見了?還是說服了自己,所以聽見了?我沒有如此地就近死亡邊緣的經歷,我不知道那是幻覺還是善意的謊言。但九連的指導員,那個被人瞧不起的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沒聽見。
最終,都認了,九連的戰士們除了谷子地,其余的都死了。注定了的,九連里沒有懦夫,所以,他們都犧牲了,死在那個英魂永存的時代。
谷子地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為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那拋灑在戰場上的鮮血的應急怎能忘懷,永遠烙印在谷子地以及我們的腦海。九連犧牲的戰士們,那個號沒吹響,一直也沒吹響,他們的靈魂就得不到安息。直到最后一刻,集結號吹響,那些烈士們的靈魂才得以安息。谷子地的心靈也可以安歇。
那些連“殘骸”都尋不到的戰士們,那些“失蹤”的無名氏,多少人至今或許都沒有得到認證,卻是真實為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們。歷史沒有記住你們的名字,但歷史不會磨滅你們所付出的犧牲與代價。我們會以深深的認可與感激記住影片所寫的一句話: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結號》觀后感 篇4
兩小時零三分鐘,并不是每一刻充斥著激烈的戰斗,卻是每一刻充斥暖暖的感動。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場攻堅戰,很殘酷,但不是最殘酷。電影里戰斗最激烈的情節,還應屬于后面的防衛戰,各種槍林彈雨,各種血肉飛濺,前一秒還在談戰友,后一秒卻腦袋搬了家。這種場面想必不是多見的。
但是我不想過多地提集結號中的戰斗。明顯馮小剛導演也沒有把戰斗作為重點去拍攝。整個戰爭的場面,僅占用了不到一半的劇情,而更多的是描述連長谷子地四處奔波想為他的兄弟們平反的事。
我不得不提到王金存,谷子地所在的九連代理指導員。他可以說是全劇中變化最大的了,從一個本身十分文弱的讀書人,發展成為了一名勇士。這種轉變的原因是見到了戰場的殘酷,從而使他變的十分強大。當然谷子地對他的引導也是少不了的。有句話特別清晰:“如果你害怕子彈,都盯著你跑;如果你不害怕,子彈繞著你跑”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確實使人振奮。
整部電影是以谷子地四處尋找九連的戰友陣亡的證據。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因為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好久了,即使還有證據,找到的概率也不大了。當年血戰的那個舊窯廠如今已變為煤礦礦場被開發,而當年戴在弟兄頭上的鋼盔,竟然被工人用作尿壺。沒有什么能使谷子地更心痛的了。遠望眼前無邊的墓碑,每個都寫著“無名氏”,這又是讓人何等心寒呢?于是谷子地開始瘋狂地去挖掘,想挖出多年前的歷史,也想讓47個兄弟們有個安慰。
這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但它不是戰爭片。它沒有試圖去告訴你交戰雙方孰善孰惡,它只是在說“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縱觀全片,人性被更多地暴露了出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熱愛。無論是敵我雙方,想必這種人性都是存在的。
谷子地用他的努力為自己的兄弟正名了,但其他無數的英靈呢?我們要記住他們。
《集結號》觀后感 篇5
"我是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這句話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回響著,這句話是紅色電影—《集結號》中九連連長谷子地介紹自己常說的一句話。
《集結號》與一般的戰爭片不同的是這部影片是通過敘事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更多的表現出革命烈士面對死亡時的大無畏精神。影片主要突出戰場上各種人物的動作神態、內心情感,讓觀眾觀影時有種代入感,有種與劇中人物同處境、共情感的感覺。通過表現文化教員王金存面對戰場由開始的恐懼、不知所措到后來的堅定勇敢、坦然面對的內心情感變化來表現人的本性。仿佛是我自己馬上就要上戰場,內心的害怕、迷茫完全不亞于劇中人物,這時我才能深刻明白英雄是需要多么強大堅定的意志,冷靜沉著的態度。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渺小的,但一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的精神力量不僅會強大他自己,而且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給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那么這一個整體擁有的力量則是更驚人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要表達的主題,經過連長谷子地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寫信,向上級匯報情況,沒日沒夜地挖煤礦,終于讓那被遺忘的47個弟兄得以正名,他們不是失蹤也不是逃跑,他們是真正的烈士。最后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梁終于吹響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凄婉而又悲愴。
看完這部紅色電影后,集結號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耳邊環繞,讓我體會到革命先烈的犧牲是多么的珍貴,明白了革命烈士勇敢為國家奮斗的光輝歷程,他們頑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讓我內心震撼無比!作為出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能吃苦、頑強奮斗的精神。我們要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不斷的進步成長,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集結號》觀后感 篇6
昨天看了《集結號》?戳艘院笾挥袃蓚字的感想:感動。
只有四十八個人的連隊,完成了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付出了四十七條性命的代價,換來大部隊的安全轉移。破舊的窯洞里留下四十七個曾經那么有活力、那么有朝氣的年輕生命?墒撬麄兊玫降氖菬o名的奉獻,沒有人吹響那象征撤退的集結號,沒有人知道這里有一群人在用鮮血生命在廝殺(下達命令的團長已經犧牲,另一個知情者是一個沒有發言權的小小司號員),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成了戰場上無數的失蹤者中的一部分。
唯一的幸存者,連長谷子地為了讓他的47個弟兄擁有合情合理的烈士稱號,輾轉奔波,多年后,終于如愿。47個烈士的遺骸因為當地興修水利工程,得以重見天日,在烈士墓地長眠。授予他們的解放勛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苦苦等待的集結號吹響了,早已不再年輕的司號員,吹響了熄燈號。烈士們終于可以含笑九泉;钪墓茸拥匾步K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從小就有老師教育我,鮮艷的五星紅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看了這部片子,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那隆隆的炮火震耳欲聾,那橫飛的血肉刺激著我的神經,噴火的槍口和目光銘刻在我的腦海。()戰士們浴血奮戰,為的是完成戰士的神圣使命。為了勝利,為了新中國,他們永遠留在了那片染滿鮮血的、他們無限熱愛的土地,永遠長眠在那片廢窯中。他們死戰,直至戰死,用鮮血和生命成就一生的光榮,捍衛英雄的榮譽。
有誰去想過名和利?有誰去想過將來誰能獲得幾顆星(軍銜)?有誰想過將來住房的大小、職位的高低?他們想的只是怎樣完成任務。
戰爭是殘酷的,和平是可貴的。五星紅旗能在祖國的藍天上高高飄揚是來之不易的。每次走過國旗下,仰望五星紅旗,心里都有無限敬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感謝馮曉剛,拍出這樣的好電影。
感謝劇中的演員精彩的演出。
感謝煙火、燈光、服裝、音效等所有工作人員!
你們的電影真的很好!我很感動!電影《后會無期》觀后感韓寒后會無期觀后感電影硬漢奶爸觀后感
《集結號》觀后感 篇7
幕幕炮火連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尸骨無存、背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舍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于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后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為的是余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么,自己眼見為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惡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著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里有我頂著!”……(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里,雖然許多地方采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為連長拿手表,寬溝找到手表后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于非戰斗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并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蹦膩硎裁唇虠l?哪來什么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集結號》觀后感 篇8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于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于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于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仿佛推開了一扇追求回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眾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為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后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于戰爭對于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于真實人性的回歸。他將這種人性的回歸以相對于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為一個戰爭片,他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為,近乎于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谷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為谷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谷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于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為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愿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云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么?我們又忽略了什么?我們應該忽略什么?我們又應該記住什么?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吹響回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集結號》觀后感 篇9
一次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群生死與共的'士兵;一段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個丟失了自己的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軍官。
這些組合到一起,大家應該知道,這是一部什么電影了吧?沒錯,這就是由馮小剛導演的戰爭大片——《集結號》
要說到《集結號》,在我眼里那真的是中國至今為止的最好的戰爭片。它并沒有戰爭片傳統的英雄主義手法,把一個英雄描繪的多么多么偉大,而是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當我看到前半段的時候,對它的感覺并不是很好,因為它太血腥,太殘酷,還以為長達2小時的故事一直都是這樣可怕的戰爭場面。而后來,當連長谷子地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卻依然很固執的找尋他昔日的部隊時,我感動了。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們你們一定也感動了吧?他雖然經過了千辛萬苦,但最終畢竟達成了自己的目——榮耀自己已死去的弟兄,為他們討還一個公道。這部戰爭大片并沒有歌頌谷子地那堅強固執的性格和他對朋友的義氣,但是我們無一不對谷子地感到敬佩,這也許就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吧。
說到深度,《集結號》算不上有深度。在影片中,谷子地這個人,被塑造成一個完全喪失自我,只想為弟兄們討一個說法而活著的人。同時,在后半段谷子地的情感自我認為太多了,反而令人覺得有些不適應,特別是當團長的號手小梁告訴谷子地他根本沒有給他吹集結號時谷子地那過于沖動的行為,但是也就是這種情感的爆發,才讓我們覺得更加感動。其實如果把戰爭渲染得再殘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轉變再加強一點,從戰斗英雄直接變成叛徒或俘虜,再把結尾改一改,改為谷子地在河邊燒掉追認的烈士通知書,最后去汶河邊自殺,追隨他曾經有難同當的戰友們去了可能更為震撼。
總而言之,《集結號》這部電影確實拍的很成功,在這里對導演和所有演員、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這確實是一部令人百看不厭的經典戰爭片。
《集結號》觀后感 篇10
今天下午,全校師生匯集一堂,在階梯教室觀看戰爭電影《集結號》。很多同學都沒看過,感覺耳目一新。我目不轉睛凝神觀看,生怕疏漏了一個情節,這部電影真是精彩。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的中國與國民派反動派做殊死的較量。谷子地連長率領著他的九連,起初有一百多人,與敵人交戰一場后犧牲了一大半,只有47人活著。人手少,危險多,谷子地連長率領著47人投入了更加殘酷的堅守戰中,他們用大炮,手榴彈轟炸敵人的戰斗坦克,炮聲震撼著大地,處處濃煙滾滾,地上躺滿了犧牲者,場面十分慘烈,土地、河水都被鮮血染紅。那,是先烈的血!
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整個連隊以集結號為命令,沒聽到號聲絕不后退,可是號聲始終沒有響,連里的47位戰士都十分守紀,一切命令聽指揮,就像天空中的大雁,飛行中不管怎樣變換隊型,都會排列得整齊有序,這就是紀律。
最終全連47人除了連長谷子地以外全部犧牲,谷子地帶領的九連用47位戰士的鮮血換來了整個戰爭的勝利,為中國解放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看玩電影我十分感動,那些烈士是那么的勇敢,面對侵略者的炮火毫不畏懼,一切聽從指揮,斗志如鋼。是。∪说纳_實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讓有限的生命變得有價值,那些戰士寧可舍去生命,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血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犧牲自己,卻把幸福安定的生活獻給了人們,這就是有價值的。人不能自私,只顧自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什么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當別人需要時,就應該給予幫助。
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平時上課發言,有許多人不敢舉手,不敢挑戰難題,這些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事,但我們都缺乏膽量,更何況烈士們面對的是極具殺傷力,足以奪命的炮火呢!其艱難程度是無法衡量的。
《集結號》這部戰爭電影在我心中播撒了勇敢智慧的種子,陶冶了我的情操,革命烈士們,我向你致敬!
《集結號》觀后感 篇11
當喧囂的山城還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里時,我卻走進了電影院,看了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
近年來,馮大導演的電影向來以幽默,搞笑的賀歲劇作為主打,而且熱衷于公映前的大肆炒作,所以在《集結號》推出前后我就沒有認真關注過它。
但這次給我的震撼和感受卻是巨大的。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太逼真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好像就發生在我的周圍。那紛飛的子彈和炮火把我給炸了,所以當時特別想哭,是真的害怕了。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后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忘不了的命令,這是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三營九連全體47人參戰,僅谷子地一人生還。戰爭的畫面讓我的心一次次遭受震撼。四次面對坦克,姜茂財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敵軍的坦克同歸于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為了給連長找一塊手表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斗英……
這是一部要用心去看的電影。面對死亡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迎接還是逃避,然而戰場上的士兵則只能選擇忠于職責!皹屃謴椨辍边@個詞以前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了,而面對大熒幕,的確,我膽怯了。面對戰爭,我們會說“死亡是太容易的事”了,難的是怎樣勇敢地戰斗下去。生離死別是人所面對的最痛苦的事,而戰爭中,人們需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對死亡的畏懼,還有一次次戰勝痛苦的勇氣。
戰爭不是兒戲。誰也不想去送死。當然,有比送死更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死。當47具英雄的尸體躺在大山深處,被說成所謂失蹤,當谷子地說:“本來都是爹媽給起好了名字,怎么到最后都成了沒名兒的孩子了”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盡管名字看來只是些虛無的符號,但往往許多時候,這對人來說很重要,這與別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谷子地,一個標準的軍人,有著軍人那種特有的執著和使命感!更多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對上是絕對的服從,對下,藏在心底的兄弟情!一個好男人是不會隨意表達情懷的!
不想多寫了,愿我們的世界和平永存!
《集結號》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同學,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集結號》。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發生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汶河戰役中擔任掩護大部隊撤退任務的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三團團長的命令,帶領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一項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之后,就可以突圍撤走。因為沒有聽到撤退的“集結號”,除了老谷一人被老鄉救下,其余47名戰士全部陣亡。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暮想的親人,他們有血有肉,他們的勇敢真誠令我們感動。
但是47位戰士的犧牲因無人證明,而被認定為“失蹤”,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的谷子地,親眼看著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決定尋找兄弟應得的榮譽。老谷你的重情義。兄弟們一定把你記在心里。他的這樣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里,勝于親兄弟的做法,不正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汶何一次興修水利的時候,在已經被埋藏的煤窯里,找到了烈士的殘骸,并將烈士們埋葬在一起,舉行祭奠儀式,并追加47名戰士為“烈士”的稱號。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不顧被燒毀的實驗室,失敗了一千多次,終于成功了;詹天佑無視帝國主義的阻撓,義無返顧地修筑京張鐵路,經過精確的勘測和動工,這條中國人的鐵路修筑好了。是什么讓這些人獲得成功?不是沖動,更不是對名譽的追求,而是頑強的毅力和執著。正如連長谷子地為給戰士們討個名分一樣。
在現實中,像《集結號》一樣為國捐軀的無名戰士又有多少?恐怕有不計其數。他們都有著最淳樸的愛國情感,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讓我們向長眠于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讓我們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致敬!
《集結號》觀后感 篇13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為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后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
“是!”
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整個故事的核心。影片中,王金存說:“連長,我沒給你丟人吧。”他說完之后拉響了炸彈,將窯洞口炸毀,避免敵人發現兄弟們的尸體。
這是我暑假觀看的一部經典影片中令人難忘的鏡頭——《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團長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于是身為連長的谷子地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谷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后,這47名戰士因為無人證明被定為失蹤。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谷子地代表九連接受了遲來的勛章,三次鳴槍祭奠之后,司號員終于吹響了軍號……谷子地是執著的,他只是固執的尋找和回憶,即使是那樣慘痛和悲壯的記憶。他的執著換來了勛章證明;換來了集結號的再次吹響;也來了47名戰死的士兵們“烈士”稱號、47位戰友的平等。我被情節深深地震撼了,一個一個不僅僅是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著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集結號》讓我了解了執著的人性,讓我知道了戰爭帶來的無情代價,讓我領悟到戰爭的殘酷,我們少年兒童生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
看了這部電影,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我們今天這和平安寧的幸福美好生活,少不了無數先烈們的奉獻和鮮血。我們今天在這里重溫歷史、緬懷先輩,為的是更好地牢記歷史,珍愛今天的和平生活。
將來祖國的繁榮富強定將有我的一份力量!
《集結號》觀后感 篇14
直覺得馮小剛導演的影片都是上乘之作,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他的作品,之前是因為看到它的預告片而對它有興趣,這次看了《集結號》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我覺得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電影,等你回味起來的時候你會覺得,中國軍人的偉大和奉獻。
其實戰爭就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的征途,就等于是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然而對于連長谷子地來說,還有比自己生命更加寶貴的,那就是屬于九連四十七個弟兄的生命和崇高榮譽。死里逃生的他用盡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死難的戰友和同胞們,無論怎么樣都要將這本就屬于他們的榮譽歸還給這群英雄。
集結號開場就是一場巷路攻堅戰,第二場戰斗是一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戰,戰場上的戰士和日本敵人斗的不可開交,對于機槍和坦克的對戰,場景十分慘烈,畫面勾勒的淋漓盡致,在最后的撤退和狙擊的過程中,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谷子地的戰友假說聽到了號聲,唯獨只有他沒有聽到,因為這個,整一場的戰役只有谷子地存活了下來,壯烈犧牲的戰士終究因為煤礦開采而被發現,為了祭奠他們,那時都沒死的小梁子吹響了號聲,這是烈士的號聲,他們是真正的軍人,連長谷子地更是英雄,為他們而感動。
那些小細節回想起來都覺得很吸引人再去看一遍,那些真實的東西很人性化,讓我覺得有種濃濃的情感在那一直流露著,對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和無數名英雄獻上崇高的敬意,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有所感悟。
《集結號》觀后感 篇15
“嗚——,集結號吹響了,這個號聲不僅僅是代表著撤退,還帶表滿腔的熱血和一份沉重的責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生命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誼,在我看來命其實是不能拿來和兄弟的情誼相比的,就算自己寧愿用性命來交換也是不可能的換得到的,就像這部電影一般。
戰爭,是一場血腥的盛宴,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隨時獻出生命的準備,但對于電影中的谷子地其實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們九連屬于四十七個弟兄的榮耀和屬于他們的情誼。
1948年淮海戰爭打響,他們的戰斗空前的激烈,谷子地接收任務去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約定撤退后吹響集結谷子地才能撤退,沒有集結號,就算打到只剩一個人最后一顆子彈都必須打下去。
之后,他帶著九連躲進一個舊窯廠,迎接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次敵人的進攻,都被他們奮力擋下去,經過一次次的廝殺,47個弟兄也變得越來越少,當日本人派出坦克時,有,他們做出奮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這次反坦克戰中身亡,就連谷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聾了,最后只剩幾個弟兄了,但集結號還是沒有吹響,后來晚上敵襲,所有兄弟都陣亡了,就只剩下谷子地一個人逃了出來?赐晁麄冊诟G廠里打阻擊戰后,我感慨萬千,這樣的兄弟情誼,大無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種時候才能見到吧。谷子地是那么的講信用,沒聽到集結號就算死不走。
后來他到了一個休養院里面,養好身體后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尸體,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看見抗美援朝又加入到里面,剛開始別人炮兵的團長十分輕視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兵油子,后來谷子地救了那個團長一命,團長去指揮炮兵去了,就從此再也沒見著。幾年后,谷子地又遇到一個他兄弟的媳婦,看她孤家寡人又帶到那個炮兵團長那結良緣,團而且長本來就對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后來也一直再幫谷子地找,終于找到了他們團長的墳墓。
最后他找到了那個就窯廠,可是沒有人想信那你面還埋著幾十俱戰士的尸體,他就不停的挖,別人都以為他是瘋子,可是他不計較外人的語言,一直挖,最后終于挖到了那幾俱尸體,找回了屬于他們九連的榮譽。
當我看完這個電影后,也是熱淚盈眶,真的,這部電影讓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感慨,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身先士卒和鞠躬盡瘁這兩個詞,還有谷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們的榮耀,證明九連個個蓋定個,都是烈士!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的九連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對戰友的尊敬!
《集結號》觀后感 篇16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看過一次《集結號》,那時只是覺得谷子地和他的九連太受委屈了,他們沒有得到應得到的榮譽和公正的待遇。但這次從頭到尾,認認真真重地新看了一遍《集結號》,心中的感受和第一次不一樣了,心中想的更多了。也許人對一件事物的認識要經過全面的多次的重新理解才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吧。
重溫經典,少了對他們委屈的過分在意,而是重新思考他們為什么選擇那條路,為什么受苦卻又要堅持。我覺得谷子地和他的九連的每一位戰士都很偉大,他們甘愿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也成全自己心中的夢想。
谷子地的遭遇正像每一位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一代人的縮影。他們為了推翻地主的壓迫,為了國家的和平,為了政治上的信仰,背井離鄉,投入到革命隊伍中。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和命運作斗爭,每一刻都可能犧牲掉自己的生命。
王金存一開始害怕上前線是因為他害怕犧牲,更害怕讓自己的母親和媳婦擔心。但他選擇了為共產主義獻身的道路就不該畏懼犧牲,雖然殘忍,但集體理想的實現沒有個人的犧牲是無法達成的。當他目睹了自己戰友一個又一個的犧牲之后,他變得勇敢,堅強起來了,將個人情感置于一邊,真正的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信仰而敢于沖鋒了。他的選擇是對的,他的犧牲是他生命中最絢爛的的時刻。
谷子地是個有血有肉的鐵血男兒,本來他也會死的,但他僥幸逃脫了,他的余生不為自己而活,為了給自己死去的戰友一個證明,一個歸宿!讓社會認同他們的付出,認同他們的生命是有意的!當他在朝鮮戰場上為趙二斗接過地雷的時候,他又為集體做了一次犧牲,因為他不能讓他的炮兵連失去眼睛!他放不下自己的使命,就委托趙連長幫自己繼續找尋自己的組織。他的選擇再一次體現了他的無私,他的偉大!
當谷子地又一次死里逃生后,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四處奔波,不畏艱難險阻,執著的要為戰友和他們的連隊找到組織。當他走在無名烈士公墓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難過的,有名的孩子沒了名字,有意義的生命卻得不到認同,這更堅定了他尋找組織的執念。無論風吹日曬,無論旁人唏噓冷落,他都一直在挖,讓戰友們重見天日!黃河終有澄清日,當戰友的尸體找到的時候,谷子地愣了,他終于等到那一天了。那一天,九連的戰士們聚在了一起,接受了榮譽的授予和革命隊伍的肯定。集結號響了起來,英雄們可以安穩的走了。
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是我們的幸福,但我們不能忘掉老一代革命分子為我們所做的犧牲,我們也要繼承前一代人的夙愿,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讓革命火種永遠傳遞下去!
《集結號》觀后感 篇17
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反應了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戰士保衛祖國奮不顧身,用生命換回的和平顯得無比的難能可貴。在現在和平的年代觀看那個時代戰爭的場面,給我們的觸動很大,現在的和平時代是那時多少戰士用生命換來的,作為我們現在的莘莘學子該如何把握,如何銘記歷史,如何把握現在,如何展望未來。
影片的高潮是這一個連的戰士頑強抵抗,敵人的狂轟濫炸,始終堅持下去,服從上級下的命令-----沒有聽到集結號不可以撤退,在看著一個一個戰士都倒下的時,有些戰士違心的說聽到了號聲,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下去整個連都會全軍覆沒,他們只是想留下一些人不至于沒有一個存活,可是連長卻肯定說沒有吹,號聲沒有吹,得繼續堅持作戰下去。他們是軍人始終保持了軍人最崇高的品質,最后這個連堅持作戰四十多個小時,終于完成了使命。
可是最后也只有谷子地一個人活下來了。但是在戰爭結束后,才知道號角聲從未吹響過,犧牲的戰士也以失蹤人士記入,這對作戰到最后保護軍隊撤退做出重大犧牲的戰士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最后那些犧牲的戰士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犧牲換來了大部隊的安全撤離,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人民感謝他們,也會永遠的記得他們的。在四十多名烈士的墓碑前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戰士們你們可以休息了,你們的使命完成了,可以安息了。
影片中的場面真實,音樂極具震撼力,生動的反應了那個時代,戰士用血肉之軀換和敵人的英勇作戰的場面。這個真實的戰爭例子,將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要忘記過去,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
《集結號》觀后感 篇18
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集結號》,閑來無事便又看了一遍,這一次感觸跟之前都不太一樣,總結出來就是七個字“信仰,兄弟情,信仰”!
因為信仰,谷子地帶著九連47個兄弟堅決執行劉澤水團長的命令,沒有集結號堅決不撤退;因為信仰,以焦大棚,王金存為代表的九連兄弟才拼死守陣地;因為兄弟情,姜茂財,呂寬溝要給谷子地找表;因為兄弟情更因為信仰,谷子地最后交代王金存“不能讓兄弟們落在敵人手里”于是把炸藥包的引信放到了王金存手里,自己則沖出去面對又一輪敵軍的進攻;因為兄弟情,谷子地在醫院找組織,在朝鮮戰場找組織,在當地找組織;面對醫院的質疑,面對縣委的質疑,谷子地內心翻江倒海,實在是氣不過,最后跟縣委的同志都抄家伙了......
谷子地不放棄,自己竟然住在煤礦,在煤堆里挖兄弟們。最終找到了當時的司號手小梁子,得知真相的那一刻,谷子地真的撐不住了,但是因為信仰他知道劉團長這樣做的目的,他恢復了理智。
趙二斗,這個谷子地后來結識的兄弟,一直相信他幫助他,幫他找組織,也是他最終帶來的好消息,找到了組織,給47個兄弟追加為烈士。
其實谷子地爭得就是一口氣:明明兄弟們是戰死的卻定性為失蹤。趙二斗也跟他解釋過,幾百萬的部隊,戰敗了整編,戰勝了也整編,真的不好核查,但是私下里一直在積極努力的幫他找組織。
最后的結局算是圓滿,九連連長谷子地跟47名兄弟找到了組織,犧牲的追加為烈士,活著的療養終老。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信仰,都有自己人生的集結號,如果我們像也能像九連的兄弟,像谷子地一樣堅持堅守并踐行,相信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集結號》觀后感 篇19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影片的名稱叫:《集結號》。
這部電影講述了谷子地連長奉命率領九連在汶河陣地阻擊敵人,不聽到集結號聲不能撤退,最后除了谷連長,他的47名戰士全部英勇犧牲的事跡。事后,47位戰士都被定性為“失蹤”,他為了給47位兄弟討回公道,不斷寫信上訪,并且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戰友的遺骸。最后,他終于找到了部隊,還了他47位兄弟“烈士”的光榮稱號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連的戰士阻擊敵人時的景象。谷子地連長和九連的戰士一共只有48人,而他們要阻擊的卻是幾萬人的國民黨的一個師。谷連長說:“要阻擊幾萬人四個小時,我看一個營都夠嗆,更何況我們只有半個連!”但是,谷子地的上級對他說過“就算你們只剩下一個人,也得給我繼續阻擊下去!”就這樣,他們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阻擊了一天一夜。最后谷子地連長身負重傷,其他戰士全部陣亡。他們這種嚴格執行命令,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死戰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戰爭是殘酷的,戰友的情誼卻是比親兄弟還要親,每一個戰士的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結號》觀后感 篇20
影片是以一場戰役揭開聚幕的,再來就是一場死守戰,看著戰士們逐一犧牲,那種慘狀震撼著我的心靈。中國的解放就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同胞的光榮犧牲而換取得來的?吹焦茸拥貫榱诉戰士們一個應得的榮耀于公道,他歷盡艱辛、契而不舍、勇于面對困難地尋找證據,擬獲得方方面面的支持。我想觀眾們都應該感到動容,最后他成功了,雖然他的成功離不開趙二斗的幫助,趙二斗的傾囊幫助及信任是他用生命換取回來的。
我在看《雷霆救兵》《風語者》時就認為我國有著那個廣為人知的戰爭史,為何今年沒有人會拍成影片呢?我們實在有太多的題材了吧?到后來我看到了《集結號》的預告片,就感覺早應該拍了,所以一直很期待。現在的學生們是否缺乏了這一途徑的愛國主義教育呢?很感謝馮小剛導演把我國的戰役搬上了大銀幕,先不要討論是否借鑒了好萊塢的戰爭片太多的拍攝方式,但是我們馮導要宣揚的是士兵們敢于為國捐軀、谷子地契而不舍的精神。他這種精神正正是現代的青年同志們所缺乏的。
希望以后有更多類似的電影上映,讓新一代的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我國的光輝歷史,了解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是解放軍同志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換取的,讓他們更懂得珍惜與愛,作為沉悶的歷史教科書以外的另一教育題材。
《集結號》觀后感 篇21
《集結號》,這部馮小剛的返璞歸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場的。
歷數以往在腦海中留有印象的戰爭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戰爭場面和生動的戰士形象深深打動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國產戰爭片《太行山下》讓我感動的落淚,就我這么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結號》這類影片的忠實受用者。
影片到最后雖然終究不能讓我的眼角滲出一絲淚光,映前吹捧的戰爭場面也不過是輕量級的〈大兵瑞恩〉,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你掏錢去看的電影。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影片開頭便是一場激烈的攻堅站,韓國特效團制作出來的特效畫面效果雖然無法同老美同日而語,但唬唬像我這種對聲色并非很感冒的'觀眾來說還是夠了的。震撼的暴破聲,血肉橫飛的畫面,手提攝影帶來的真實感還是挺刺激的。同時影片臺詞也沒有丟掉一向視作賣點的馮氏幽默:谷子地的京片子說的是抑揚頓挫,很中聽。例如膩膩歪歪,什么物件之類的臺詞估計不多時便會照例成為流行話。
影片的戰爭戲第二個高潮便是那場狙擊戰,四十七個腦袋面對的是國軍大概一個團的兵力,雖然最后幾乎全軍覆沒,卻是打的轟轟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輝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輩子還做兄弟”估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往后便進入文戲部分。
文戲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點渲染了老谷和趙二斗之間的友情發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婦,也是片里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場了,演員長的挺水靈的,可惜演技不怎么樣,眼睛大而無神。不過盡管如此,導演還是安排她在戲里起到了二次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后的二個高潮。
第一回她告訴谷子地二斗幫忙找到了一三九團的現屬單位,于是上演了整部電影里最煽情的一段戲;第二回她去礦場告訴谷子地找到了當年一三九團的張政委,后者已然升為首長,這時已至結尾。
電影盡管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令我感動,但處處透出馮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勁,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狠勁。
【《集結號》觀后感范文(通用21篇)】相關文章: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03-03
成長集結號作文1000字12-31
“天空”的集結03-21
電影泰坦尼克號的觀后感03-08
電影泰坦尼克號個人觀后感03-07
“陽光”號號魔法列車03-16
泰坦尼克號觀后感800字26篇03-14
七號房的禮物觀后感800字03-09
泰坦尼克號300字觀后感優秀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