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時間:2023-07-14 14:06:19 觀后感 我要投稿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通用11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通用11篇)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1

  3月,烏爾禾采油站多角度、多形式開展向全國勞動模范拉齊尼·巴依卡學習活動,通過多次學習該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我深有感觸。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連綿,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義務為國戍邊71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后,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己任,“當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祖國的邊境線”是他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拉齊尼·巴依卡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戳我的內心。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他與雪山冰嶺為伴詮釋忠誠,他用雙手托舉希望溫暖人心。我想,這便是對“大愛無言”最好的詮釋。

  很多人說,80、90后沒有責任擔當。作為一名80后的“油三代”,我想用自己對這片茫茫戈壁的熱愛體現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心。在工作的10年中,我有過彷徨、恐懼、退縮,彷徨自己苦苦求學十幾年,最后還是回到父母身邊,過著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的日子;恐懼戈壁極端惡劣的環境,一眼看不到邊的采油樹、抽油機;退縮每日往返的'漫長送班車行程和陌生的工作環境。如果非要說我們這一代沒有擔當,那么,面對眾多誘惑的時候,我們依然選擇了和父輩們一樣的工作,毅然決然留守在祖國的大西北。

  工作中,我們有很多缺點,例如責任意識不強、欠缺開拓創新精神、個人得失心太重等等,所以,這樣的模范典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在做各項工作時遇到矛盾和問題要勇于正視和解決,做到善于發現問題的“痛點”,展現新一代石油工人風采。事情難以解決時要沉下心,保持謙虛,向師傅們不斷學習經驗,與同事之間相互取經,不斷進步。

  英雄雖去,但精神長存,我們要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宣傳,將這種精神延續下去。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2

  一個不平凡的靈魂,在平凡的崗位上,執著,堅守,奉獻,直至獻出寶貴生命!像一支火炬,照亮了邊疆,也溫暖了這個寒冷的冬天!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名字:拉齊尼巴依卡!

  作為大學生黨員,我們應該向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看齊、不斷學習,學習忠于黨和人民,長年累月愛國護邊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學習不畏艱難,忠于職守,刻苦學習的敬業奉獻精神,努力將自己發展為全面成長的新時代大學生。

  作為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同志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守邊護邊,義務帶領邊防官兵巡邏。17年間,他與官兵在環境惡劣的雪域高原,遭遇過太多生死攸關的危險時刻,但他不畏艱險,把為國守邊當做自己的'終生事業。

  這一幕幕造就了今日的英雄,寒風凜冽您毫無畏懼,在生命的最后十幾分鐘,您的托舉成就大愛,謝謝您!我們的英雄,愿您一路走好。

  有人說,生命最完美的演繹就是延續靈魂送出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誠意就是舍棄自身相助他人。這無疑也是拉齊尼巴伊卡同志的真實寫照。他奮不顧身跳入冰水救人,在生死考驗面前,譜寫了一首壯麗的生命贊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作為“帕米爾雄鷹”的道義和責任,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當學習拉齊尼巴伊卡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懷與堅定信念的思想境界。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3

  3月3日晚21時,中共中央宣傳部通過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布廳”,向全社會宣傳拉齊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跡,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三代戍邊,譜寫忠誠。紅其拉甫,這個傳說中躺著就是奉獻的地方,他們將青春和熱血揮灑在帕米爾高原的邊關,這是怎樣的愛國情懷!

  英雄托舉,響遏行云。1月份,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冬日里,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勇救落水少年,這是怎樣的英雄氣概!

  英雄已去,浩氣長存。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跡,感染著每位干警。觀看完視頻,不少同志眼里已是滿含淚水。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跡,正是眾多愛黨、愛國、愛新疆的各族干部群眾付出奉獻和建設美好新疆的一個縮影。在南疆大地,我們檢察人員雖然不處在戍守邊關的最前沿、第一線,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也更加優越,但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卻同樣重如泰山。要以學習拉齊尼·巴依卡精神為契機,秉承初心使命,砥礪奮斗精神,毫不動搖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絕對領導,以“求極致”標準和工匠精神深耕檢察業務,種好“責任田”、堅守“主陣地”,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斗精神抓好本職工作。用最好最優檢察產品服務伽師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新需求。

  英雄離我們并不遙遠,用心用情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們學習英雄精神的最好實踐。檢察機關是政治機關,講政治可以說是融入到每一位檢察干警的血液中、靈魂里。組織有號召,人民有需要,就要帶頭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落實,絕不能講條件、談要求。我將以拉齊尼·巴依卡為榜樣,用奮斗鑄就青春底色,書寫無悔人生。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4

  “我的家鄉很美,藍天、湖泊、雪山、牦牛,有機會一定要帶你去看看。”可這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對木沙江·努爾墩“失約”了。當木沙江·努爾墩來到這片純凈之地,山水依舊,唯獨缺少了拉齊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鷹并未折翅。一身正氣、赤誠愛國的拉齊尼·巴依卡,將被人們永遠懷念。

  “失去兒子我十分難過,但他是為了救人犧牲的,這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就算同樣的事件再發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結果,他還是一樣會做的。”一生堅強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淚縱橫,“我們會把他的事跡、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他不顧一切救我的孩子,這份恩情,我們全家始終都會銘記于心。”落水兒童的父親說,“每年我都會帶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齊尼·巴依卡,告訴他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訴他要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發小”,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擔起照顧村中一位獨居老人的義務。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給他打的最后一通電話,便是問老人的近況。

  “心里裝著祖國的邊防、巡邊的戰士、村里的父老鄉親,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幾年了都沒裝修完。”麥富吐力·坎加說著捂起面龐,“我佩服他,以后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跟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樣,拉齊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帶著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雖然年紀小,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已讓孩子繼承了家族代代相傳的護邊守邊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樣。”拉迪爾·拉齊尼眼神堅定,長長的睫毛上掛著淚珠,“長大后我也要去部隊鍛煉,退役了去當護邊員!”

  將時針撥回到送別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籠罩在洋洋灑灑的雪花中。人們默然肅立,靜靜地想著他,念著他,永遠地記住他。

  雪山之巔,雄鷹正在翱翔。

  英雄未曾遠離,山川河流間,拉齊尼·巴依卡的守護一直都在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5

  拉齊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牧民護邊員。

  拉齊尼·巴依克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他的父親是紅其拉甫邊防連義務巡邏向導,拉齊尼·巴依克退伍后從父親手中接過使命也成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一名巡邏向導。幾十年來,慕士塔格峰和艱險崎嶇的千里邊防線見證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跡。

  駐守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有一條全軍最長的陸地巡邏線。由于地勢險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邏,不能乘車。拉齊尼·巴依克十幾歲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記父親的囑托,立志成為一名優秀護邊員。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向導的父親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為將父輩愛國守邊精神傳承下去,父親拉著拉齊尼的手說:“邊防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克繼承父輩使命,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

  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克帶著巡邏的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天氣驟變,積雪厚度幾乎可以將牦牛埋沒。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突然從牦牛背上摔下來掉進了雪洞。周圍冰雪還在垮塌,拉齊尼·巴依克高喊著“大家都不要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他卻被凍得不省人事,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騎著牦牛給巡邏的官兵們帶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處懸崖邊,1名戰士騎的牦牛突然四處亂竄,拉齊尼幫助戰士們將牦牛穩住,他自己因為牦牛鞍子肚帶斷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沖出十幾米遠。

  60多年來,誠信和責任一直激勵著拉齊尼一家默默無聞巡邏在祖國的千里邊防線上。他們家先后有10頭牦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牦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家卻堅持不要一分錢的補償。

  拉齊尼·巴依克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范、愛國擁軍模范等稱號。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6

  2021年1月4日,41歲的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水兒童不幸逝世。其實在犧牲之前,他一家三代接力守邊71年的動人故事早已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不畏困難、不懼犧牲,心系家國、舍生取義,拉齊尼·巴依卡用生命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優秀答卷,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樹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隆冬時節,在拉齊尼·巴依卡犧牲的喀什大學人工湖畔,陸續有人前來吊唁。 今年1月4日中午,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途徑人工湖邊時,發現一名兒童掉入冰窟,危機關頭,他第一個沖上冰面,在伸手拉孩子的時候,因冰面突然坍塌跌入水中。同行的舍友木沙江·努爾墩立即拿來圍巾,和拉齊尼·巴依卡一起施救,并目睹了拉齊尼·巴依卡犧牲的全過程。

  “他說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圍巾遞給他,他抓好后我把圍巾往回拉,拉過來一米多冰突然裂開了,我也掉到水里面。我快上來時他說趕快救孩子,我回過頭一看,他慢慢地在水里面沉下去了,再也上不來了,整個過程大約十分鐘左右,他一直托著孩子。“回憶到這一幕,木沙江·努爾墩痛苦萬分。

  孩子獲救了,英雄卻就此長眠。其實,早在犧牲之前,拉齊尼·巴依卡已經就是一位英雄。他的家鄉在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那里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早在1949年起, 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就開始給部隊做向導,巡邊衛國,接力棒傳了一代又一代。祖孫三代守邊71年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家喻戶曉。

  2017年,還在喀什軍分區工作的王洪飛曾跟蹤報道過拉齊尼·巴依卡與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共同巡邏護邊的事跡。

  紅其拉甫在塔吉克語中意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一半,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特別是在中巴邊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溝一帶,每次巡邏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還要蹚上80多次刺骨的冰河。

  “尤其是在每年九十月份,在吾甫浪溝巡邏的時候騎著牦牛去,牦牛巡邏一趟下來大概都要瘦個一二十公斤,你想對人而言是一種多大的挑戰,但是一家幾代人不計任何報酬,不講任何價錢,為解放軍當向導。”說起那段報道的經歷,王洪飛不甚唏噓。

  不讓界碑挪動一毫米,這是祖輩告誡拉齊尼·巴依卡的'“家訓”。近些年,家族獲得的榮譽不少,大大小小的獎牌證書掛滿了一個房間,但拉齊尼·巴依卡依舊秉持著他的赤子之心,低調做人,認真做事。

  英雄犧牲的噩耗傳回家鄉,整個家族沉浸在悲痛之中。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她的爸爸此生有個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為國戍邊,讓她和弟弟上大學。她希望爸爸放心,一定會好好學習,實現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傳給所有人,要讓全世界知道,爸爸是個英雄。

  塔吉克族人將天上飛翔的雄鷹視為英雄的象征,因此他們將拉齊尼·巴依卡稱為是來自帕米爾高原的雄鷹,事實上像這樣的雄鷹在當地還有很多。 新疆喀什擁有著中國最長的邊境線,不少祖輩生活在當地的牧民和邊民們,主動做起了護邊員,協助當地的部隊和邊防戍守邊關,近千公里長的邊境線,留下了他們風餐露宿的印記,也見證著他們守護好祖國每一寸土的壯志雄心。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7

  從解放初期至今,巴依卡一家三代用滿腔赤誠守衛著祖國的邊防線。幾天前,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水兒童獻出了寶貴生命。現在,他的父親表示要將獲救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孫子。巴依卡一家將對家的情感深凝在對祖國的擔當,對他人的大愛上。而這種精神仍將延續,因為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說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爺爺和父親的言行,是她傳承到的最好的家風。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巴依卡一家的善良與擔當,就來自那個叫“家風”的精神原鄉。中國人的.家風,是《靜夜思》里的中天明月,是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也是像巴依卡一家那樣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動人篇章。

  守望家風,就是守望中華民族精神大河之中的浩蕩清流。傳承優良家風,就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的偉大精神力量。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自治區道德模范、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同年11月,他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8

  初心未改,善舉感動世人。早在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一起在吾甫浪溝巡邏時突遇暴雪,一名戰士不慎從牦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周圍的冰雪還在不斷垮塌,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的第一反應卻是讓大家都別動,然后自己卻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自己卻被凍得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了3個小時才轉危為安。

  “拉齊尼去救人,可以預料到,因為他從小就是這樣勇敢的人。但我卻沒想到,他這次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們。”與拉齊尼·巴依卡從小一起長大的麥富吐力·坎加說。

  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走了,他用生命托舉起一個生命!正如與拉齊尼·巴依卡一起巡過邊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艾米爾馬西爾·夏合馬爾所說:“拉齊尼是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好人。他的善良、正直、勇敢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他永遠是帕米爾高原上翱翔的雄鷹。”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9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著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著。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卻在1月5日因為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里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為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后,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托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向導,成為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贊為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牦牛向導”,隨后,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向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說:“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著巡邏分隊來到有著“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干里克村時,由于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么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說:“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說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后,拉齊尼·巴依卡終于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說起這件事,他說:“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說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著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里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說的一句話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10

  近日,聽聞全國勞動模范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不幸遇難的英勇行為,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干部員工為之震驚,扼腕嘆息、深深緬懷,為他點贊、向他致敬。

  “感激您培養出優秀的‘帕米爾雄鷹’,17年如一日巡線保邊,為國奉獻。今后家里的困難,孩子的教育,我們定將全力相助,華電新疆公司就是您堅強的后盾。”1月16日,華電新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明一行受公司黨委委托,前往勇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的全國勞動模范拉齊尼·巴依卡家,看望慰問其家屬。

  高明將10萬元慰問金送至家屬手中,轉達華電黨員干部的敬意。華電喀什熱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小平,全國勞動模范、喀什熱電公司設備維護部主任買買提·托合提一同看望。臨別之際,一行三人緊握拉齊尼·巴依卡父親的雙手,并送上代表個人心意的5000元慰問金。

  英雄已去,浩氣長存。連日來,華電新疆公司黨委號召學習拉齊尼·巴依卡同志志存高遠、扎根邊疆的.“雄鷹·胡楊”精神,在系統內迅速掀起學習熱潮。作為華電新疆人,要弘揚志存高遠、扎根邊疆的“雄鷹·胡楊”精神,建功西部、奉獻邊疆,以實際行動不斷開創華電新疆工作新局面,爭做時代先鋒,為黨旗添彩。

  據了解,多年來,華電新疆公司積極踐行“雄鷹·胡楊”精神,堅決履行央企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脫貧攻堅。累計在南疆深度貧困地區投入扶貧資金1.98億元,用于教育、醫療和項目發展;捐建13所幼兒園、學校,援建6所衛生院、2座光伏電站;先后選派79名扶貧干部接續奮斗,幫助做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定點扶貧的阿圖什市和烏恰縣,對口支援的喀什市和7個“訪惠 聚”駐村點及深度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貫穿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新疆公司系統52人結對認親80戶,累計走訪16537戶次。作為華電在南疆的唯一企業,華電喀什熱電公司干部員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獻光明溫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業使命,涌現出全國勞動模范買買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爾肯·買買提等先進人物,他們是華電人扎根邊疆、堅守“雄鷹·胡楊”精神的優秀代表。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 篇11

  第一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拉齊尼·巴依卡提出:適當提高護邊員待遇、擴大護邊員隊伍、加強邊境管控,實現護邊員隊伍“留得住 、守得住”,防止邊境“空心化”問題。議案提交后很快得到回復,2018年底,新疆各地護邊員待遇有所提高,人員也得到有效補充。

  2018年以前,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轄區范圍內的邊境線上只有2000多個護邊員,邊境線長、點多面廣、邊境防控任務繁重。

  為解決這個問題,拉齊尼·巴依卡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便將相關議案帶上了當年的全國“兩會”。議案得到回復后,護邊員力量迅速增到7560多人,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拉齊尼·巴依卡所提議案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不僅使得當地護邊員人數增加了、待遇提高了,邊境線上的基礎設施更是得到了很大改善。護邊員的工資能達到2600元,“守邊受窮”已經成為歷史。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阿力甫·木沙說,“現在護邊員年收入可達31200元,縣里的每戶貧困戶家庭都有護邊員,這樣每家都有了長期穩定收入。”

  如今,邊境線上網絡通了,電通了,道路通了,護邊員的執勤房也建設起來了,政府為護邊員配備了專業的巡邏車、衛星電話等裝備,他們不再風餐露宿,工作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地,讓邊境管控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確保了邊境地區的安定。

  在邊境線上,每座氈房就是一個哨所,每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對于拉齊尼·巴依卡來說,幾種身份的疊加,讓他身上的`責任更重了,每次巡邊放牧,他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訪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詢問牧民家里有什么困難,把基層的聲音實實在在帶到“兩會”上去。“兩會”結束后還主動要求進社區、進單位、進牧區宣講,再把黨的聲音真真切切地傳遞到基層。

【老師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相關文章: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文03-07

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觀后感04-15

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精選5篇)04-15

觀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電影觀后感(精選6篇)04-15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觀后感(精選18篇)05-12

新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04-15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精選10篇)04-20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觀后感(精選5篇)04-30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觀后感(精選6篇)04-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喷奶水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州国产精品一线北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