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與人》觀后感(通用24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宇宙與人》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宇宙與人》觀后感 1
今天在同學們的推薦下看了一部中國的科普電影《宇宙與人》,這是一部很老的電影,很多同學說他們初中就看過。不過“老”沒有關系,我沒看過,那對我來講就是嶄新的,再說,“老”的電影到如今依然有她的“關注度”,那可以叫“經典”啦~~總之,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與宇宙150億年的時間跨度相比,也不算什么“晚”啦,呵呵~
太強啦希望我們人類能夠擺脫國家與國家之間狹隘的分界觀念,共同為生命在宇宙中的延續與發展作出貢獻!!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不僅僅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英國人”,我們都叫做“人類”!!不要辜負太陽系,乃至宇宙對我們的厚愛,不要白白浪費掉這“天造地設”的生命的搖籃,不要讓環境污染弄臟我們“生母”的面龐,不要讓戰爭殘酷地抹掉地球經過幾十億年辛辛苦苦才孕育出來的“我們”,要知道,DNA不是像插積木般輕易地堆砌起來的,想想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想想我們如今如此發達的`文明社會竟是從“三葉蟲”等簡單生物一步步艱辛地走過來的,再想想當今世界人類為了爭奪資源,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執,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好好想想吧,當我們拿起武器時,地球母親會是如何地嘲笑我們,又是如何地為我們短淺的眼光而擔憂!!!睜大我們的眼睛好好地仰望仰望我們的宇宙吧,你會發現我們的渺小,我們“窩里斗”的愚昧和迂腐。敞開胸襟,我們都叫“人類”,為人類今天的成就干杯吧!為人類未來的美好奮斗吧!!
成為一個“人”真幸運!!
加油!!
《宇宙與人》觀后感 2
在家里觀看了《宇宙與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從地球系、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在里面孕育著太多的未知,而人類也不斷為之而探索著。對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為止,研究發現只有地球是擁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類是孤單的。從整個生命的起源過程來看,也是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歷程,從恐龍時代,到現在的人類統治時代,世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懂得了思考,這一切注定人類是出現的最偉大的生物。這似乎已經出乎了物質所能接受的范疇,或者說物質不再是單純的物質,物質的含義更加豐富了起來。
人類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但是我們必須謹慎的使用人類的智慧,人類創造了文明,但是人類也是可以毀滅文明的,姑且不說人類文明是否會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類將探索文明的進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帶去的還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類面對宇宙的贈與,或許少了些許的感恩之心,反而是無止盡的竭去。物種的加速消失、生態鏈不斷遭到破壞、鋼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載了太多的傷害。
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濫用宇宙賦予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
我們可以認識規律,但也必須尊重規律。這樣人類文明才會最終得以延續。
《宇宙與人》觀后感 3
浩瀚之宇宙,萬物生靈。哲學并不神秘,它就是一個人對于世界和社會的看法和態度,并為解決有關問題提供一種思路。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的任務不在于如何解釋世界,而在于如何創造世界。
過去我們總認為唯物主義是唯一解釋世界存在的正確理論,即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由物質來決定,并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但是如果世界是由物質唯一決定,那么整個世界就是由原初的一團死的物質,而形成一個非常有組織、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標、極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顯然單純的唯物觀和唯心觀都難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實際上,萬物的存在意義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種過渡,并從屬于某種更超越的目的、目標。大自然就整體就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各部分相互協調并承擔著統一于某種普遍廣義秩序的功能。這種現象就是宇宙存在著內在的、預設的和諧的秩序。哲學已從生物學中重新發現了生物設計的“目的`性”,自然進程的“目的性”是一個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這種目的性,才能超越對于自然過程的機械性解釋。
宇宙進程絕對不是無組織、無目的、無理性的。在貌似無機與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后,存在著一張神秘而不可見的網。在這張網上有目有綱,這個無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網,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網”,就是“天道”,也就是莊子的“天籟”,就是黑格爾的“邏格斯”、“絕對理性”,康德的“先驗理性”。顯然這種以“信息”和“能”概念為基礎的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第三類哲學本體范疇,實際上對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已經作了某種有意識的消解。這一觀點可稱為辯證唯理論。
《宇宙與人》觀后感 4
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個霧霾天,坐在宿舍看完這部《宇宙與人》,渺小和偉大這兩種感受居然同時涌上心頭。
宇宙,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大,現在人類也只是對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看,地球文明,甚至連太陽系都不值一提,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更不用說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對人類的偏愛還是其他什么原因,種種對人類有利條件一個個相繼產生了。在銀河系中我們的太陽遠離超新星,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也是處于適中位置,自身的.熱核和旋轉阻隔了太陽風對地球表面生命的殺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資源豐富,生命在海洋中艱難生存了下來,在4億年前的某一天,一個海洋生物踏上了陸地,從此生命開始了更高層次的進化,人最終這個最偉大的物種終于出現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居然也是如此偉大。
作為一個科幻迷和劉慈欣的忠實讀者,宇宙和人總是顯得那么不可分割。如果宇宙沒有人類,那該會是多么單調而乏味(不過不排除我們會作為另一個智能物種存在),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也在宇宙中創造著神奇。登月,空間站等等這些創舉就是發生在一百年之內,而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足足有40億年,我想人類肯定能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說不定還真能見到“三體人”,當然這些我是見不到了,很是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結尾一個人沿著時空隧道奔跑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來其實我早在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難怪影片中中國還在研究核電站,冥王星還沒踢出太陽系大行星之列。至于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幾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上面提到中國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很快歷史中的這一空白將被填補。
《宇宙與人》觀后感 5
在前幾天的一節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構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夠經常看到的,比如:在某個巷子里,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場里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你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為什么我們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么還遠沒有一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
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你塑料袋,為了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可以節省能源、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一定溫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一樣的東西,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樣廢品再利用了,并且沒有給大自然帶來一點污染。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
《宇宙與人》觀后感 6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看了一部視頻——《宇宙與人》,這部紀錄片深刻而又細致的給我們呈現了宇宙的形成與人的出現,這使我產生了不少的感觸。宇宙是無比偉大的,他雖然是物質的,卻能夠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擁有智慧的人類。他用時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星球、空氣、水甚至是人。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前幾天在在網上看見了一個公益廣告片,說的是在中國有一些養熊廠里面養著一些抽膽黑熊,它們身上背著5公斤的鐵馬甲,腹部有一個傷口,里面插著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連接著鐵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膽,膽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養熊廠的農夫借此謀取暴利,而黑熊卻在狹小的鐵籠中忍受著傷口帶來的巨痛。他們整日被關在連身子都轉不過來的鐵匣子里,所能做的只有吃食,睡覺。大部分的黑熊都因為身上有傷等原因患有各種疾病,農夫就給他打各種抗生素。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會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會被“充分利用”。這是對生命的侮辱,是對地球的宣戰,是對宇宙的褻瀆。
作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夠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還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毀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毀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壞地球的事!希望人們可以做力所能及保護地球的事,能夠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義,理解他,守護他,讓這個偉大的奇跡永遠不會消失。
《宇宙與人》觀后感 7
今天觀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長達一小時的紀錄片,渺小和偉大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涌上心頭。渺小是感嘆地球與人類的渺小——的確,跟茫茫宇宙相比較,地球和人類就像一顆不起眼的塵埃;而偉大則是驚嘆茫茫宇宙之大,浩瀚無邊。
我通過這個紀錄片,了解到了許多我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認識又增加了一步。這個紀錄片不但讓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無邊,還提醒了我們人類要好好對待宇宙和地球。
宇宙很大,大到誰也不知道它有多大。除了對于宇宙來說十分小、對我們來說卻很大的銀河系以外,宇宙還有許許多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神奇的物質。也許UFO,也許外星人,這些我們所能想象的物質的`存在。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十分有限,它還有許多奧秘。宇宙浩瀚,是那么有魅力,那么神秘,像有無形的力量吸引著你。
宇宙不但神奇,還是造物主。
宇宙,是它創造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而又創造了我們。可以說,沒有宇宙就沒有我們人類,既然地球是我們的母親,那么宇宙就是地球的母親。我們雖然沒有保護宇宙的能力,但我們可以保護地球。人類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破壞它。本來地球有許多資源可以再生,但由于人類的過度索取,使許多資源枯竭了,把原本美麗的星球弄得傷痕累累。難道你們就不心痛嗎?我們,有時候真的太殘酷了,我們必須保護地球了,不能讓它再受傷了。
宇宙,充滿了幻想,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等著你去探索它的未知世界,發現它的奧妙與精彩。
《宇宙與人》觀后感 8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教師給我們推薦看了一部視頻——《宇宙與人》。這部紀錄片深刻而又細致的給我們呈現了宇宙的構成與人的出現,這使我產生了不少的感觸。
宇宙是無比偉大的,他雖然是物質的,卻能夠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擁有智慧的人類。他用時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星球、空氣、水甚至是人。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當感激它們,應當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當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前幾天在在網上看見了一個公益廣告片,說的是在中國有一些養熊廠里面養著一些抽膽黑熊,它們身上背著5公斤的鐵馬甲,腹部有一個傷口,里面插著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連之后鐵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膽,膽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養熊廠的農夫借此謀取暴利,而黑熊卻在狹小的鐵籠中忍受著傷口帶來的巨痛。他們整日被關在連身子都轉可是來的.鐵匣子里,所能做的僅有吃食,睡覺。大部分的黑熊都因為身上有傷等原因患有各種疾病,農夫就給他打各種抗生素。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會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會被“充分利用”。這是對生命的侮辱,是對地球的宣戰,是對宇宙的褻瀆。作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夠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還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毀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毀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壞地球的事!
期望人們能夠做力所能及保護地球的事,能夠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義,理解他,守護他,讓這個偉大的奇跡永遠不會消失。
《宇宙與人》觀后感 9
今天在同學的推薦下看了一部中國科普電影《宇宙與人》,很老的電影。很多同學說初中的時候看過。但是“老”不重要。沒看過。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再說了,“老”電影還有她的“關注”,堪稱“經典”~~總之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過比起150億年的宇宙時間跨度,也算不上“晚”,呵呵~
太強了~~希望我們人類能夠擺脫國與國劃界的狹隘觀念,為宇宙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做出貢獻!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不僅是“中國人”,還有“美國人”和“英國人”。我們都被稱為“人類”!不要辜負我們太陽系乃至宇宙的愛,不要浪費這個“天造地設”的生命搖籃,不要讓環境污染弄臟我們“母親”的臉,不要讓戰爭殘酷地抹去我們在地球上幾十億年辛苦勞作后誕生的“我們”。我們必須知道,DNA并不像積木一樣容易堆積。想想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認為我們發達的文明社會是由“三葉蟲”等簡單生物一步步走來的,認為當今世界的人類為了資源,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想想看,當我們拿起武器的時候,地球母親會怎么嘲笑我們,擔心我們的短期眼光!睜開我們的眼睛,仰望我們的宇宙。你會發現我們的渺小、無知和迂腐。敞開心扉,我們都被稱為“人類”。讓我們為人類今天的成就干杯!為人類的未來而戰!
做一個人真幸運!
加油!
《宇宙與人》觀后感 10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人類去反思這個世界,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浩瀚的宇宙。而且,這一爆裂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其中都存在著科學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但我們相信,只有未被認知的事物,沒有不可認知的事物,終有一天,科學必將揭開整個宇宙的奧秘。
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更高層次的意識形態去認知它,那么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后又選擇了人類。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在發現了自然規律這一寶藏之后,人類按照宇宙的法則,一步步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意志發展的世界。
然而,事物是辯證的,人類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使自然朝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方向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盡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將來使地球毀滅的,將是人類自己。宇宙已經把自然規律交給了我們,但是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機率就會越大。我們應該感謝宇宙,珍惜這難得的奇跡,讓宇宙為我們這個獨一無二的地球而驕傲!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勇敢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使自己平凡、短暫的一生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宇宙與人》觀后感 11
今天在同學們的推薦下看了一部中國的科普電影《宇宙與人》,這是一部很老的電影,很多同學說他們初中就看過。不過“老”沒有關系,我沒看過,那對我來講就是嶄新的,再說,“老”的電影到如今依然有她的“關注度”,那可以叫“經典”啦。總之,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與宇宙150億年的時間跨度相比,也不算什么“晚”啦。
太強啦。希望我們人類能夠擺脫國家與國家之間狹隘的分界觀念,共同為生命在宇宙中的延續與發展作出貢獻!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不僅僅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英國人”,我們都叫做“人類”!不要辜負太陽系,乃至宇宙對我們的'厚愛,不要白白浪費掉這“天造地設”的生命的搖籃,不要讓環境污染弄臟我們“生母”的面龐,不要讓戰爭殘酷地抹掉地球經過幾十億年辛辛苦苦才孕育出來的“我們”,要知道,DNA不是像插積木般輕易地堆砌起來的,想想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想想我們如今如此發達的文明社會竟是從“三葉蟲”等簡單生物一步步艱辛地走過來的,再想想當今世界人類為了爭奪資源,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執,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好好想想吧,當我們拿起武器時,地球母親會是如何地嘲笑我們,又是如何地為我們短淺的眼光而擔憂!睜大我們的眼睛好好地仰望仰望我們的宇宙吧,你會發現我們的渺小,我們“窩里斗”的愚昧和迂腐。敞開胸襟,我們都叫“人類”,為人類今天的成就干杯吧!為人類未來的美好奮斗吧!
成為一個“人”真幸運!加油!
《宇宙與人》觀后感 12
60分鐘的視覺震撼,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宇宙的魅力,同時也讓我想起人類的行為。
宇宙是物質演化的偉大史詩,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她孕育了太陽,地球,還有很多壯觀而美麗的宇宙奇跡,又創造了一切生命起源的基因,而我們人類正是由基因組成的。宇宙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優越的生存環境——美麗的地球,但是我們卻在一步步地摧毀這可愛的家園,可以說我們糟蹋了宇宙的“一片好心”。
古往今來,我們一直受著地球的恩惠,可是……
美國,僅僅為了石油就無端挑釁,爆發戰爭,給地球造成巨大傷害;日本,打著研究的旗號竟然捕殺了20xx多頭鯨魚;中國,亂砍樹木制成一次性筷子銷往國外,使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這樣令人痛心的例子數不勝數,只不過相當“蠢”的人類現在才發現地球已經快要病入膏肓了,于是才開始到處呼吁: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晚了,早就晚了,地球永遠不可能回到原來的`樣子,因為我們把她傷的太深了。也許自以為“聰明”的人類明白了這一切——該為自己尋找新的居所了,便虎視眈眈的瞄準了宇宙中其他的星球。
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高智商的生物,但人類卻反咬宇宙一下,破壞了地球——宇宙的美麗。應該覺醒了,去撒個小謊吧:地球很美麗,藍的透明,上面點綴著各種花紋,是人類最美好的家園……
《宇宙與人》觀后感 13
浩瀚宇宙,包含了一切事物:可能的,不可能的,現在的,未來的……而人,一個渺小的生物,落足于宇宙中的一顆小小的塵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毫無比較的余地。
在觀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之后,我知道了,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我們無法想象,沒有了宇宙,我們該何去何從。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宇宙,創造了世界,創造了生命。
有人說,地球是萬能的。其實不然,地球的資源是會枯竭的。在人類出現之后,地球正在被一步步地改造,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理想的生存環境。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飛快的地鐵,一片片廣闊的高爾夫場地,一座座挖煤基地等等,自然環境漸漸被破壞,變成了水泥森林。人類在改造自然,向大自然不斷索取時,萬萬沒有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一步步地面臨著致命的'毀滅,環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脹已經讓人類吃盡了苦頭,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已了。
我們有能力,更有義務來保衛我們的文明,提高我們道德水準,來保護我們的家園。正如影片最后的慷慨陳辭:“從人類在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規律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而今天的人類雙之前更加強大。我們決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宇宙,多么深奧的字眼,它有如此多的謎團等著我們去了解;宇宙,多么神奇的字眼,它有如此美麗的天文觀;宇宙,多么偉大的字眼,它孕育了數萬個美麗的星球,孕育了許許多多的生靈。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跡,愛護好自已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為這個地球而驕傲!
《宇宙與人》觀后感 14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科教影片《宇宙與人》。《宇宙與人》是一首大氣磅礴的宇宙史詩,同時也是一首感人心魄的人類贊歌。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感謝宇宙,保護宇宙,我們雖然保護不了宇宙,但我們要愛護地球,保護環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到的。
宇宙,是所有天體共同的家園。宇宙,又是我們所在的空間。因為,我們的宇宙不是從來就有的,它也有誕生和成長的過程。現代科學發現,我們的宙大概形成于二百億年以前。在一次無比壯觀的'大爆炸中,我們的宇宙誕生了!宇宙一經形成,就在不停地運動著。科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著,星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創造出了人類,更創造出了人類的智慧,這也許就是生命和宇宙的美麗所在。時間在流逝,人類在進步,人們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宇宙的不凡。
人類的出現,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人類是由猿分離出來的,最多不會超過1000萬年。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各種機能最復雜,最神奇。人類延續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續了偉大的世界。有幸成為社會的一員,我感到很榮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人類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并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感受,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宇宙與人》觀后感 15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含可能的,不可能的;現在的,未來的;而人,一個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個宇宙中的小小的塵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沒有可以比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卻比宇宙還大,比宇宙還廣,于是便比起來了:宇宙,人,孰為主宰?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大約200萬年了,而200萬年之前,甚至更久遠――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們都無法具體了解,就更不用說不知道年齡的宇宙了。據說存在宇宙大爆炸的歷史,但宇宙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質何去何從,如何形成宇宙的各個部分,至今仍無確切說法。宇宙的空間之大,其物質之多,也許真和人類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銀河系,而銀河系之外還存在著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許,一個沒有概念的空間。
宇宙中發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們的知識范疇,或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與人》影片中所介紹的太陽與木柴燃燒的原理:在本質上,木頭的燃燒只是原子們互換位置放出一些化學能,燃燒后,原子核的質量一點沒有減少。而太陽的燃燒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讓原子核燃燒。愛因斯坦用聞名的質能轉換的公式計算出,核能量能達到普通化學能量的20xx萬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也就是4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個過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雖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質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于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鐘的樹枝中所蘊藏的核
能,足以把一盞100瓦的.燈泡點亮100萬年。
我們一直以為太陽會一直“照顧”我們,永遠沒有消亡,然而這錯了,大錯特錯。影片中提到,太陽終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陽只有2次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大約10億年的氦聚變。當氦燃燒完的時候,太陽的引力會繼續塌縮而且將沒有抵抗,此時,它的力結構將會出現一些不穩定而噴出一些外圍的物質,然后這些物質會形成艷麗的光環。在宇宙中有很多這樣的氣體光環,這些都是類似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恒星的死亡符號。如果它們中有被孕育過的生命,不知它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尋找到新的居住地,幸運的是,人類有至少40億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質集團,它們有更大的組織,我們的銀河系就同大約20多個星系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星系團。在這個星系團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兩個星系,它們各有幾千億顆恒星,相距3000萬光年,就是說每秒30萬公里的光,在它們之間旅行一趟都要3000萬年。
《宇宙與人》觀后感 16
《宇宙與人》這部科教片運用人類現代科學的認知形象描述了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物質的組成。自然科學發展到今天,人類還是圍繞著這三個問題來進行研究,但是要徹底認知這三個問題必須在最為本質的理論體系中尋找答案。作為我個人而言,比較反對宇宙形成的基礎在于物質(元素)的相互構成。下面就我自身的想法進行一些闡述。
“無”是萬物形成的前提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作為道家祖師的老子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貫穿了上述三個問題的主線和中心思想。這個“無”就是“極”,《平行時空》這本書就是對“極”的闡釋,極是一種臨界狀態,不論是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物質的組成,都是基于臨界狀態生成的,應該注意一點的是,無論任何星球,它們的`形狀都是接近圓球體,這時的太極圖雙魚。
“有”是萬物形成的力量源泉
在這部科教片中,提到了幾種力推動了宇宙的形成,中國古人把它稱做“混沌”,這種力量只是讓宇宙形成,但是生命體在這一刻還是無法生成。
“一”是生命的開始
生命在這一刻有了自己的密碼,這個密碼在現代科學中就是“基因”,我們的古人稱做“陰陽”。具體的說,水火就是陰陽的象征。片中提到,地球的生命起源來自于水,在太陽的火和地球的水作
用下生命出現了。人類現在也是依據星球是否有水來找尋生命的跡象。
“二”是生命進化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的生命進化開始從單一走向復雜,如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炸。
“三”是生命演化的完成我們可以大膽的認定,在這一時期,整個宇宙的形成和最終完成定位。在我國古代的《周髀算經》中,對宇宙和生命進行了解釋。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在參加國際會議,會議作了一項如何跟外星人聯系的議題,華羅庚提議把我國的勾股原理圖帶到飛船上去,跟外星人聯系。華羅庚說:“只要外星人看到我們這張圖,他們就會了解我們地球文明是怎么一回事”。
總結
浩瀚的宇宙有著無窮的力量,中國古代有本醫書叫《素問》,意思就是向虛中問,人類有套自己的密碼叫基因,宇宙呢?它的密碼是什么,是先天八卦嗎?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山海經》里的“年”,作為一種能夠撕裂時空的生命體,古人是如何得知的?對于炎黃子孫來說,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可以借鑒和利用。
《宇宙與人》觀后感 17
一直以來,對于宇宙這個浩瀚的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我和其他人一樣,內心都充斥著無法泯滅的好奇感。而且,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傳媒的迅猛發展,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入。然而,這些生活中拾掇起來的東西,拼湊起來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上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的科教片——《宇宙與人》,彌補了我認知中對于宇宙的缺陷。使我系統的,歸根結底的了解了宇宙這個龐大物質世界的產生,發展等等。更重要的是,與我們所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生存的人與宇宙的關系。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淺。
宇宙,究其本質,是物質的。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物質的客觀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一特性,決定了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表現形式,而物質,是這一切發生的根源,任何超越了物質條件的想法,都將是不可實現的。
一切關乎物質的東西,都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物質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但一個純粹的,豐富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人類,這一在宇宙變化中衍生進化出的生物,就成為了思維的載體。一個沒有了思想,沒有了意識形態的世界,會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蒼白。況且,那樣的世界,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宇宙的運動,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陽光,給予了一切生命開始的養料。生物從海洋匍匐向了陸路,在不斷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中,出于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終被選擇。它們是人類的祖先。迫于生存,它們開始用后肢走路,前肢來拿起樹枝或者石塊來抵御敵害。四肢的分開運用,長時間的進化,慢慢的變化成了手和腳。于是,這樣子就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等生物。脫離了宇宙的人類,脫離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種空談。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過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圍的其他事物和過程聯系著;每一事物和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環節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和過程,任何事物和過程都是普遍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環節或階段;孤立的、不與其它事物和過程相聯系的事物和過程是不存在的。
人類,既然能夠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應該來研究宇宙的發展歷程,關注其由來和走向。這樣,加之利用我們智慧的高科技產物,主觀的扭轉宇宙的變遷,來更好的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的深入,拓展的更遠。這樣一個永恒發展的宇宙,正在被我們一點一點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懷著這種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宇宙與人》觀后感 18
我們一直認為太陽會永遠“照顧”我們,永遠不會滅絕,但這是一個錯誤,一個大錯誤。電影中提到太陽畢竟不是一種永恒的能源。太陽只有兩個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10億年的氦聚變。當氦耗盡時,太陽的引力將繼續坍縮,不會產生任何阻力。這時,它的力結構就會出現不穩定,并釋放出一些外圍物質,形成一種燦爛的氣場。宇宙中有許多這樣的氣環,它們是像太陽一樣的恒星的死亡標志。如果它們當中有懷孕的生命,我想知道它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進化成智能,在它們死亡之前找到新的棲息地。幸運的是,人類至少有40億年的準備時間。
星系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物質群。它們有更大的結構。我們的銀河系與大約20個星系結合形成一個大的星系團。在這個星系團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最大的兩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數千億顆恒星,相距3000萬光年,也就是每秒30萬公里的光,在它們之間運行了3000萬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無窮無盡的星系,而目前觀測到的最遠的'星系距離我們超過130億光年。
我們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我們驚訝地發現,即使沒有看到整個宇宙,我們也可以判斷宇宙有多大,它在做什么。在這么大的空間里,人類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個小角色,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宇宙是一個群體,一個物質群體,在銀河系的另一邊,還有另一種“人類”嗎?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有幾千萬塵埃,幾千萬星系,在遙遠的地方,也有幾千萬生物生活在它們的“地球”上。不同的環境必然有不同的生物形態。也許它沒有四肢或五官,但以其他形式出現。但也許其中有那些比我們年長,比我們更文明是誰,誰,像傳說一樣,能飛高速宇宙飛船,宇宙的恒星之間的自由旅行,甚至使用某種感應波之間的自由交流他們的行星,等等。我們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但我們似乎被留在了宇宙的一角,封閉發展,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尋找一些安慰來填補自己的失落感。
《宇宙與人》觀后感 1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看了一部視頻——《宇宙與人》。這部紀錄片深刻而又細致的給我們呈現了宇宙的形成與人的出現,這使我產生了不少的感觸。
宇宙是無比偉大的,他雖然是物質的,卻能夠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擁有智慧的人類。他用時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星球、空氣、水甚至是人。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前幾天在在網上看見了一個公益廣告片,說的是在中國有一些養熊廠里面養著一些抽膽黑熊,它們身上背著5公斤的鐵馬甲,腹部有一個傷口,里面插著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連接著鐵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膽,膽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養熊廠的農夫借此謀取暴利,而黑熊卻在狹小的鐵籠中忍受著傷口帶來的巨痛。他們整日被關在連身子都轉不過來的鐵匣子里,所能做的只有吃食,睡覺。大部分的黑熊都因為身上有傷等原因患有各種疾病,農夫就給他打各種抗生素。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會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會被“充分利用”。這是對生命的侮辱,是對地球的宣戰,是對宇宙的褻瀆。作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夠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還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毀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毀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壞地球的事!
希望人們可以做力所能及保護地球的事,能夠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義,理解他,守護他,讓這個偉大的奇跡永遠不會消失。
《宇宙與人》觀后感 20
上個星期五,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概論課上觀看了《宇宙與人》的科普教育片,這部電影講述了物質、能量、生命的關系,同時也說明了生命出現的必備環境,講了人、太陽、宇宙的現在、將來與過去,客觀辯證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學成果的錯誤利用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時間在流逝,人類在進步,人們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給與了我們人類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從人類所要呼吸的空氣到要運用的自然資源燃料。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陽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類,它們吸收陽光,釋放二氧化碳。幾億年下來,植物制造的氧氣則是使世界錦上添花。由于各種分子運動,4億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層,也在這個時候,生命從海洋向陸地延伸。當氧氣達到一定的飽和程度,動物也在進化,發生突變,所以世界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也就有了人類的出現。人類的出現,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人類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宇宙都一一奉獻給了我們人類,作為人類,卻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顧可持續發展,直接把這些資源消耗殆盡。這個科教片告訴了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類自身很快也會處于毀滅。可以說的是,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歷史到底有多長時間,我們無從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偉大。它不僅包含了眾多的星系,星云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作為宇宙中一顆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醞釀了智能生物人類。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跡,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為這個地球而驕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體,而不應該破壞。
人類相對與無窮大的宇宙來說是那么的渺小。相對與宇宙的歷史來說,人的一生又顯得那么短暫,我們只有不斷的完善自身,才能不會辜負宇宙對我們的培養。
《宇宙與人》觀后感 21
上個星期,我觀看了一部叫《宇宙與人》的科普片,在經歷了1個小時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和1個小時蕩氣回腸的心靈震撼之后,真讓我感慨萬千。屬于小時候的回憶,卡通片的宇宙外星人,星球大戰,黑洞傳說等等一下子都涌現出來,和眼前的畫面都一一重合而鮮活。同時也使我對宇宙的誕生以及人類的產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奇跡真正魅力所在吧。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么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后又選擇了人。地球的環境是那么的適宜,有不遠又不近的太陽在源源不斷提供著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液態水為生命誕生提供了溫床,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們。這種種的一切,促使生命產生了。
人類產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時候,從恐龍時代到現在,科學文明的建設越發的成熟。科學技術可以創造并改造人類文明,但它可以隨時毀滅人類。我們的道德水平必須要達到的人類的和平、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學技術和資源。正如影片中講到我們有義務來保衛我們的文明。人類是不會辜負宇宙對我們的厚愛的。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正與電影中講道的,我們有能力,有義務來保衛我們的文明,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來保護我們的家園。人類是不會辜負宇宙對我們的一片厚愛的!
我崇尚宇宙的偉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堅強!我們成長在宇宙,但智能會走他自己的路,而不屈服于一切,今天我們小心得鉆出大氣層,明天,我們要駕著光速沖破謎團!《天問》——人類首次向九天發文!《天文學》——人類勇敢地向萬物做答!
《宇宙與人》觀后感 22
偶然在好友處知道本片,通過一小時的學習,發現如果有顆躁動的心,那么該部紀錄片可以為我們理清許多方面的思路。
人類最深遠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們是怎么樣來的?是誰?該向哪里去?影片不會回答這些問題,不過,通過大量的歷史科學紀錄,寫實出了可以用作借鑒的事物演變奧妙。新的事物不是靠著某些偶然性產生的,它們中也包括我們,都是間接直接受到客觀規律的支配。這些所謂支配是長遠的、變化著的,言下之意也絕非是兒戲的。人類被宇宙產生進化至今,是目前可知的唯一能夠對產生自己的宇宙進行知曉的生命體。
到目前為止,雖然人類可以做到的還非常有限,想突破時光的界限還需要很漫長的歲月,那些幾乎與當下的我們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人類離所在的星系出現毀滅性災難,通過計算也還有四十億年之久,所以現在的我們是幸運和幸福的。但同時由于進化的自然規律所在,我們身上的基因都是敢于開拓新領域的強者們留下的。好比億萬年前一條進化出腿狀物后迫不及待游逛到陸地上來的魚類祖先,它們敢于克服自身和環境的限制,而很多雖已經長出腿腳但仍舊生活在水里的那些便永遠只是魚類,它們的后代被上岸的那批之后代當成了食物和寵物還有用品。而我們人于其中是最高端的,這也是相當嚴酷的宇宙給予我們的一點提示啦。
以上表面是生命的渺小脆弱,確也可以作更積極的理解。就好像一個自我感覺很消沉的生命,其實于其身體內外一直都有很多演化的規律支持,這些規律相對可被理解為正面或著負面,只要明確且正確的對待這些客觀規則,它們便是咱們的朋友,我們都不是孤獨無助的。片中遠遠望去的地球,還有不斷提及的`諸如多少多少萬光年的距離數據;多少多少億倍數于地球的體積空間等。仿佛使得再去面對自己腳下這個星球的時候,足有一種可于戰略上渺視其的依據。但我們當前居住的,又正是我們的地球,暫時還找不到其他的容身之處,四十億年之內我們要找到以外,也必須保證不使其短期內報銷在咱們手上,所以在我們相對如此短暫的生命當中,也要重視自己的行為模式,做到心中有數(術)才是。這些其實就是本片給出的感覺上能使當下觀眾有所收獲的義境。至于涉及到核能與物質裂變等那都是科學家們的事情啦。
《宇宙與人》觀后感 23
高中的時候,政治教師就說過“事物聯系的普遍性”的哲學觀點。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飛揚的塵埃和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按我的觀點,如果硬要把我們人類和塵埃來上關系,那就是,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無機界又怎樣和豐富多彩的有機界拉上關系呢,實在令人費解。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基因的機構之后,就能夠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致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并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一句多么蘊含科學哲理的話啊。再看看影片,我們明白宇宙的開端并不是那么的豐富,而是極端的單調,僅有氫元素和極少量的氦元素。我們都明白,沒有重元素的參與,我們的這個生物大世界肯定不會這樣豐富多樣!而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氫、氦兩種元素演化而來。所以,物質是普遍聯系的,說的俗一點,他們就像有同樣的祖先。當然,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并不能只是追溯到它們都是有氫、氦演化而來的。但這恰好能說明“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致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并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所以,我們人類和塵埃的聯系并不只是限制于“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同樣,無機界和有機界的聯系是那樣的緊密,我們清楚,萬物由氫、氦演化而來,無機發展到有機,過程是那樣的.漫長。這個世界,不會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恩格斯說過“當我們深思熟慮地研究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我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有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是啊,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就塵埃與基因的聯系而言,我們能夠去嘗試演化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我相信,聯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們得好好利用那種本質聯系,為我們這個生物世界,為我們的宇宙發展供給加速劑。
《宇宙與人》觀后感 24
上周,我們在課堂上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一個小時的視覺洗禮后,我感慨萬千,從中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星光燦爛的宇宙和智慧的人類。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宇宙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按其自身的規律不斷地自發演化,展現出發展的多樣性。150億年前,宇宙誕生于一個大爆炸中。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在它的瞬間的膨脹中,溫度開始下降,能量演化出物質。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使物質和諧地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現在的宇宙像氣球一樣還在不斷地膨脹,不斷地演變,不斷地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
在浩瀚宇宙的'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小。目前,人類看到的宇宙依然是很有限的,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也就是宇宙還有很多事物未被人類認識,但這并不意味它們不可認識。因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的東西,不存在不可認識的東西。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5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恒星。它的原子核燃燒出來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講到生命,應該說,生命的誕生是宇宙的偉大創舉。特別是人類的誕生,更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人類的出現,可以說是最終實現了宇宙的物質向精神的飛越。通過500萬年的進化和演變,目前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之中。作為智能生命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采,正是這種不斷趨于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并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
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并且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顯然,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人生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地球。充滿追求,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宇宙與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宇宙與人觀后感04-24
宇宙與人觀后感06-16
宇宙與人觀后感范文04-19
宇宙與人電影觀后感03-08
《宇宙與人》觀后感(通用10篇)08-28
宇宙與人觀后感800字「精選三篇」02-12
宇宙與人觀后感1500字(精選9篇)10-31
未來的宇宙03-20
宇宙旅行的作文01-19
宇宙主名言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