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國學作文集合十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作文 篇1
傳統國學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它一直陪伴著我,啟迪著我。我在家讀《增廣賢文》時,當讀到“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時,覺得很慚愧。以前我有些嫉妒成績好的同學。當一些成績差的同學犯錯時我可以容忍,而一些成績好的同學犯了錯誤,我總是念念不忘,總是把別人的缺點掛在嘴上,有時還不跟他們玩。
而我自己犯了錯,我總是想:這有什么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以后改正就是了。現在我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相互幫助,相互理解,對同學犯的錯,應該善意提出,幫助他進步,而不是老責怪他。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思想上如果松一尺,行動上就會松一丈,最后會犯更大的錯。所以,我應該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讀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以及“晝坐惜陰”,使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生命的短暫。以前放學回家,我總想玩或看課外書,外婆叫我做作業,我總說:“外婆,我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說再等兩分鐘,或是又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業。
現在我知道時間有多珍貴,于是就抓緊時間做所有的事,我還要抓緊時間學習,長大以后當科學家,發明“長生不老藥”,延長所有人的生命,像女媧、后羿一樣,解決人們的痛苦。傳統國學不僅啟發我的思想,在今后我還要用它指導我的行為,培養自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懷,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國學作文 篇2
擱下筆,拿出一本《唐詩三百首》,一頭扎進詩中,品味那世世相傳的詩。
我從小就愛國學,依稀記得小時候搖頭晃腦地吟誦《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那三字一句的《三字經》,在我心田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后來,我變本加厲,有空就鉆進國學中不能自拔,藏在國學里,陶冶情操,放松心情。
我愛那氣勢磅礴的豪放詞,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扣人心弦,激蕩人心;“濁酒一杯家萬里”,把平靜的心激起一道道巨浪……
我也愛杜甫的悲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愛李白的激情“將進酒,杯莫停”;還愛柳永的凄清“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更愛岳飛的豪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在我愛著的國學中,我知道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認識了屈原,認識了他的愛國情懷。
在藏入國學的時光里,一切塵世的煩惱皆拋擲于外,到處是國學的甘霖。
有一次,我正在埋頭閱讀國學,“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離騷》字字刻骨。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難》鏗鏘有力。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柳永筆下的杭州繁華至極。
“紅酥手,黃藤酒”,《釵頭鳳》凄涼悲哀。
抬頭,國學經典在腦海中投下一道影。回頭,媽媽板著臉,雙眼緊盯著我,“我說多少次了,讓你去洗漱睡覺”。不好,藏在國學中的時間長了點。
藏在國學里,不僅消除了煩惱,也熏陶了心靈。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經典讓我們認識了許多傳統文化名人,豪放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們的那些美好的品格和精神伴我成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誡子書》里的一句千古名言。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這句名言讓我的心從浮躁變得平靜,讓我知道了:我們要把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就不會煩躁,正所謂“心靜自然涼”。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好學。記得那時一次考試,因為我只考了70分,我垂頭喪氣地坐在座位上,老師看見我便走了過來,用她那雙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對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平時內向膽小,不懂的問題不敢來問老師,你可以問身邊的同學呀!多向別人請教,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進步的。”聽了老師的話,我深以為然,漸漸開始先向身邊的好朋友請教。漸漸地我和同學一起討論,原來那些不懂的題目都在互相啟發中融會貫通了!我欣喜不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終于我的學習成績漸漸提高了。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講誠信。
“你為什么不還我筆?”沒錯,我和同學吵起來了。
“我……我沒有拿你筆。”我心虛地回答。
“你上次借我筆時,說一定還,我筆呢?”同學厲聲問道。我啞口無言,因為我早就將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了。從那天之后我就再也沒有那個朋友了——因為她和我絕交了。夜晚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言而無信使我失去了一個朋友。我深深地意識到不講誠信的人是無法長久立足的。
國學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為我指引前進的正確方向,它將一直伴我成長。
國學作文 篇4
有人說,學習就要端正態度,好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人說,學習就要講究學習方法,好比“學而實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切學習的好方法盡在于此。
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他從自身的經驗中體會出這些學習的好方法。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一個20xx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讀完《論語》,才知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國學經典作文500字作文。”“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平時我們常說的語句竟然出自《論語》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可是,這樣偉大的天才,竟然被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給難道了,這難道不是很好笑嗎?也許是因為那時侯人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對大自然研究得還不夠透徹吧。可我們呢,生活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不僅隨這古人的腳步往前走,還可以上網查閱資料,還可以翻閱書籍,如果我們碰上一個小朋友也問了個問題,可自己也答不出來,那不就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嗎?
我們現在正值學齡期,應該多學習知識,少玩電腦游戲,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國學作文 篇5
為了迎接學校的國學盛典,我們經過了好幾天的辛苦排練。
今天,全校師生都早早地起了床,為了‘傳承國學、詠頌中華’,學校特邀家長也來感受文學氛圍,并檢驗我們在學校的才藝和學習。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只是靜靜地排隊等待著。一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也過去了,時間就像沙漏一樣墜入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房。
“ 五年級,《滿江紅》準備”,當我們聽到吳老師的口令,立馬轉向舞臺,來到卓同大廳,“啊!好多人呀!”一位同學驚嘆到。我是旗手,便拿著旗子在旁邊等候,握旗的手在不停地在顫抖,真有點緊張呢。
“下面有請五年級同學上場”“他們帶給我們的是――《滿江紅》”,我心里又激動又緊張,當一聽朗讀人說了“豪情壯言”這一詞,我們馬上上臺,舉著旗子繞了一圈,頓時場內氣氛熱烈,掌聲不斷。一曲《滿江紅》,使場內的氣氛高漲,那古詩的韻味,回味綿長,似乎場內所有人都穿越到了古代。甚至有的家長也跟著念起來,場面氣勢磅礴,直沖云天。
一到四年級的同學分別朗讀了《道德經》、《離騷》、《論語》,聲音稚嫩但肯定、氣勢、柔美如畫、溫馨感人。
一位家長即興走上臺來唱歌,舞蹈演員們跟隨著唱歌的家長伴起舞來,臺下掌聲熱烈,臺上彩燈四射,有節奏地跳動,時而冒出了一縷輕煙,似乎也在舞蹈。
回來過神來,我們開始有節奏的搖旗子,我發現有的同學會有的慢,有得快,旗子有的高有的矮,大家似乎也看呆了。
當練到“朝天闕"的時候我們的旗子像是也很開心樣子。只能聽見“呼呼呼”的舞動旗子的聲音。彩旗飄飄,歌聲嘹亮,讀書朗朗,將古詩古韻發揚光大。
表演結束,我們向臺下的觀眾敬禮謝意,觀眾將雷鳴般地掌聲送給了我們,同學們的臉上樂開了花。
直到主持人宣布本次盛典結束,禮堂里的人久久不愿離去,似乎還在品味古詩古韻。
國學作文 篇6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模式。
《老子》作為國學的精粹,它像春風細雨絲絲入地,慢慢的滲透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書。無論是其宇宙論還是其人生觀,無不放射著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滿了一種徹察徹悟的大智慧,體現出人類從原始崇拜時代走入理性思考時代的文化進步。而且,正如多數中國古代圣賢一樣,其思維的焦點在于人生。雖然老子對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運動變化規律都作了深刻的追問與解答,創造了獨特而且自洽的形而上體系,但他所最關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問題。他敬畏自然、尊重規律,強調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啟發人們從“天道”體察“人道”,引導人們順從規律而少犯錯誤。
道,這一課告訴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可以用概念來表達的“名”,不是永恒不變的“名”,“常無”與“常有”同出于道,名稱卻不同,同樣叫做微妙。
國學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是永不泯滅今后,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國學,必將世代相傳!
國學作文 篇7
圖書如夢,或歡樂,或低沉,或深思,因為欣賞它,才使她變的五彩斑斕
——題記
記得童年,每天最快樂的、甜蜜的時光莫過于傍晚,依偎在爸爸寬闊的臂彎里,聽爸爸講那永遠講不完的《一千零一夜》,充滿神奇的《木偶奇遇記》,艱險夢幻的《綠野仙蹤》,爸爸堅硬的胡渣扎在臉上,沒有感覺到一點不舒服,書里的故事把自己帶到一個個的夢幻里,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木屋,隨著書里的主人步入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我進入了夢鄉。
到了小學,書不僅僅帶給我知識了,更多是帶給我一個個讓我所思的道理。初讀《青銅葵花》,還癡迷于那一段段凄然淚下的故事情節。再次捧起這本書時候,不僅為兄妹之情所打動,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堅強。還記得有一次老師布置閱讀《狼王夢》,通過這本書能帶給我哪些人生啟迪?而我的感受最多的還是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法則。兒時的圖書好像一只彩筆,在自己心田里繪出五顏六色的圖畫。
慢慢大了,到了初中,自己越來越感覺到書成了我生活的調味劑。記憶憂心的一次考試失利,面對老師的質疑,同學的嘲諷,甚至父母不理解的目光,那時我正看《瓦爾登湖》,它帶我走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木屋,我去尋找里面的那份寧靜,并使我變的強大。現在每當我有不順心或令自己不愉快的事,都會去選擇可以平復心情,安撫那顆躁動內心的圖書,“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使自己行駛在一望無際的旅程中,會感到心如止水的靜寧。努力使自己達到古人“悠然見南山”的境地。
書也讓我變的了博大,“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書激勵我和同學齊頭并進,創造優秀佳驥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樣的愛國情懷讓我每天充滿斗志,不忘初心,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書帶給我的是感動,是寧靜,更是激勵我遠行的斗志。賞書,真的能帶給我們一個夢,一個美麗的中國夢。
國學作文 篇8
國學——乃中國的瑰寶。讓每一名炎黃子孫從小就汲取華夏五千年的精髓,了解歷史,可讓我們學會遵守禮儀,知榮明恥,刻苦學習,從而涵養高尚的人格,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
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職責,不能總是給父母提無理要求。我們要像國學書中所提到的:孫敬,蘇秦,車胤,孫康等那樣。孫敬勤奮,刻苦好學,他讀書到深夜也不肯休息,十分困,就在房梁上吊一根繩子,把頭發系在繩子上學習;蘇秦年輕時學問不好,他常被別人欺凌,他想憑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讀書到深夜,常常犯困,他便準備了一把錐子,困了就刺一下,終于,蘇秦學有所成,聯合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反抗秦國,佩六國相印;車胤和孫康家境十分窮困,車胤抓螢火蟲來借光讀書,孫康借大雪的光亮來學習,最后都學有所成。看看這些古人,他們求知若渴,在那樣貧困,惡劣的情況下,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發奮學習,他們的學習精神多么可貴呀!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盛,則國強”,由此可見,國家的富強直接關系到了少年的強與弱,只有少年強盛了,國家才能興旺,繁榮。
通過學國學,我明白了學習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至關重要。啊!國學,一個瑰寶。是你讓我明白了人生一個又一個的哲理,是你讓我明白了有知識才可以獲得尊重,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國學作文 篇9
國學經典之所以出名便是因為他擁有的過人之處,而這過人之處便是教會人們道理。一個人可以從它的一句話中悟出人生,徹底醒悟,這便是它的精髓。
“百善孝為先”字面意思來說便是孝順為最重要的,不錯的,孝順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儒家文化中也十分提倡孝道。這句話不無道理,一個人最注重的就是有沒有孝心,評判一個人的品行便是從心性來決定的。追溯到古時候便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蘆衣順母、涌泉躍鯉等等,現今則孝順隨還是伴隨在我們身邊可伴隨的也有一些不好現象。古人的話教育我們,而我們也得從中感悟,不能總是跟隨著新時代的步伐而忘卻了真正確切的話。
再有“民無信則無立”,“信”與“誠”卻也極為重要,一個人若失去人基本有的承諾那就是造人唾棄的。有人寄托你信任,你也必須回復別人你的誠信,這才值得別人的付出。“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無可置疑。誠信,其實就是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直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誠信不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更是我們友誼的精神基礎。
國學經典并不只有這些,他教會我們的知識是無限的。讀經典能凈化認得心靈,讀經典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讀了經典讓我們懂得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會受到別人的侮辱,只要你寬厚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只要你誠心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
不朽的國學靈魂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如一股甘甜,浸入心靈。醇香流連在心中久久散不去,回味無窮。國學經典仿佛漂浮在我眼前,抓不著看不到,卻泛起我心中一點一點漣漪,這大概便是國學的魅力,它帶給人們的,是璀璨的生命,是不可磨滅的亦是久經不衰的!
國學作文 篇10
何謂國學?何謂大師?何謂境界?一國之學乃國學,大家之師乃大師,無境之界方乃最高的境界也。一個人文化精神境界的深度決定的人生的最終高度,也只有這種追求境界的人才能扎根國學,看似無形卻有形地影響著世界,成為大家之師。
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和尚在得道前劈柴、挑水、念經,得道后還是劈柴、挑水、念經。于是就有人不解,問和尚:“你這有什么區別嗎,何為得道呢?”和尚說;“得道前我劈材時想著挑水,挑水時又想著念經,一樣也做不好;現在我劈柴時就只想把柴劈好,挑水時就只想把水挑好,念經時就一心一意念經,所以不同的是心情。”正是多了這一份心情,和尚得道了。真正的大師追求的是境界,是內心的一種素養,由里及表。虛偽的大師追求的是形式,是外在的一種華麗,有表卻無里。
百家講壇上那一位位自稱國學大師的人物在講壇上講得口沫橫飛,生怕國人不知其平生所學,狠不得把中國五千年光輝歲月重頭再講。其實他們算不上真正的國學大師,他們只是對中國歷史研究透徹一些罷了,沒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沒有資格自稱大師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人生三境界: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是一個非經不可的過程,但此三境界并不代表最終的境界,因為境界沒有最終,只有在追求中不斷完善。
大道至簡,寧靜致遠,生活中的身邊小事簡單平凡,但內心可以在寧靜之中悟出人生真諦,豐富自己的吶內心世界。炯炯目光,透過千年塵封,看到事物最真實的本質。平庸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虛偽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真正的智者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唯一的區別是:心情不同,境界不同。這是一種內在的修行,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伯牙絕弦謝知音正是因為鐘子期無需言卻能洞穿伯牙的內心,達到一種共同的境界,達成共鳴,高山流水宛如天成。
文人的精神境界是高深莫測,至高無上的,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卻凈化著世界的污濁。梭羅在瓦爾登湖邊搭起一座木屋,過起自耕自食的生活。“我生在何處,我為何而活”是他所思考的問題,他的思想就像湖水般純潔透明,像山林般茂密深邃。這才是大師所應追求的境界,沒有工業社會帶來的污染,有的是大自然給人的澄清空氣。
境界無止境,立足國學之根本,永遠追求才是大師之風范。
【【實用】國學作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國學作文300字集合十篇02-23
實用的國學作文600字集合十篇02-24
實用的國學作文400字集合十篇02-23
實用的國學作文300字集合十篇02-23
【實用】國學作文集錦十篇03-09
實用的國學作文匯總十篇02-02
國學作文集合十篇03-06
【實用】國學作文集合7篇03-09
【實用】國學作文集合八篇03-07
【實用】國學作文集合6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