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經典好句摘抄20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句子吧,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句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經典好句摘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4、賠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9、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1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孔明對孫權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4、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1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7、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23、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25、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27、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28、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29、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1、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34、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36、天下莫可及也文有相如之賦,武有伏波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
37、蜀為西郡,古號益州。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回還二百八程,縱橫三萬馀里。
3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39、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40、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余車,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長安去了。
41、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
42、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
43、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里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
44、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45、風雷大作,飛沙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下。
46、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
47、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48、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后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于路殺人。
49、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羽卻說不用。
50、描寫桃園三結義好詞好句有很多,我簡單說一下,說的不好請海涵。
51、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52、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
53、背后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余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
54、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
55、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后心,連人帶馬,死于河中。
56、眾人循聲看去,只見這人身長九尺,須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洪鐘,十分英武。
57、三軍之眾,莫不寒心,全裝慣帶,應弦落馬,趁虛而擊,鳴鑼擊鼓,喊聲大震
58、我寧愿被稱為消極的人的世界,休負我打電話的人的世界。
59、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六出祁山、舌戰群儒
60、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61、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62、劉備回過頭來,只見這人身長八寸,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
63、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5、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66、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67、身高九尺,須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68、初出茅廬、刮目相待、名不虛傳、吳下阿蒙、手不釋卷、旦夕之危、如魚得水
69、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70、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71、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72、仁義布于天下,驍勇善戰,勝負不分,抖擻精神,殘暴不仁,輕賢慢士,必有后患,傲慢少禮,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73、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75、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于帳前。
76、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77、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78、殺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79、人生如白駒過隙!
8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81、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82、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83、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84、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85、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被袁軍圍困,曹操語
86、云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云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于馬下。
8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88、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89、適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對孫權語
9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論英雄
91、愿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諸葛亮語
92、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后世對孫策的評價
93、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94、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隆中對
9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96、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王朗對帝語
97、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楊彪對朱儁語
98、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吳質語
99、城上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便驅兵出城。
100、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關公廟前的某聯
101、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102、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語
103、壯士功名尚未成,嗚呼久不遇陽春!君不見東海者叟辭荊榛,后車遂與文王親;八百諸侯不期會,白魚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戰血流杵,鷹揚偉烈冠武臣。又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楫芒碭隆準公;高談王霸驚人耳,輟洗延坐欽英風;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二人功跡尚如此,至今誰肯論英雄?——途經臥龍岡,某人唱
104、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05、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將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出。
106、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身處危難,不拋棄百姓,后世對劉備的評價
107、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后世對趙子龍的評價
108、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
109、箭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后世對孫權的評價
110、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111、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112、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云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線。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后世對關羽的評價
113、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死前語
114、陶謙勞軍已畢,趙云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115、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諸葛亮語
11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117、原來孔融、田楷兩路軍馬,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
118、誰敢殺我?——魏延最后一句
119、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120、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煒曰:“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煒等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
121、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122、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23、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轅門射戟前呂布語
124、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關羽留書曹操,去尋劉備,后世對關于的評價
125、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為報當日之恩情,關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評價
126、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曹操語
127、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流傳新野民眾的歌謠
128、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129、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130、曲有誤,周郎顧——江東民謠
131、曹操于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
132、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趙子龍語
133、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某童謠語
134、長坂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后世對張飛的評價
135、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劉備對表語
136、汝比那顏良文丑如何?——關羽過五關時
137、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138、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139、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對孫權的遺言
140、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后世對黃忠的評價
141、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鑒,瑜死不朽矣——周瑜對孫權的遺言
142、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后世對田豐的評價
14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44、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對曹操語
145、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與蜀同盟,共分天下,緩緩圖之——張昭對孫權語
146、白發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氣卷長江。寧可斷頭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將,天下更無雙——關于寧死不降張飛一事,后世對嚴顏的評價。
147、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48、吾皇提劍清寰海,創業垂基四百載;桓靈季業火德衰,奸臣賊子調鼎鼐。青蛇飛下御座傍,又見妖虹降玉堂;群盜四方如蟻聚,奸雄百輩皆鷹揚,吾儕長嘯空拍手,悶來村店飲村酒;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途經臥龍岡,某人唱
14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150、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關羽借呂蒙口罵孫權
151、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對劉禪的評價
152、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
153、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后世對的周瑜評價
154、董太后宣張讓等入宮商議曰:“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將如何?”讓奏曰:“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把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155、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鄭泰語
156、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杰也——某南安人對姜維的評價
15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158、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后世對諸葛亮和周瑜的評價
159、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殺入去,到處尋覓。
160、丕覽表畢,遂問咨曰:“吳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獎毋乃太甚?”咨曰:“臣非過譽也。吳侯納魯肅于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161、犬豕何堪共虎斗,魚蝦空自與龍爭——關于劉岱、王忠策反劉備失利一事
162、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爾!——楊修揭穿事實
163、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斗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164、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65、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火燒兀突骨的蠻兵,諸葛亮語
166、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167、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關羽被孫權圍困,后世的評價
168、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諸葛亮對姜維語
169、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許劭對曹操語
170、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曹操語
17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72、我乃漢將,焉能降吳狗乎!——傅彤夷陵戰死前語
173、三姓家奴!——張飛罵呂布
174、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
175、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劉備說曹操
176、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關于揮淚斬馬謖一事,諸葛亮語
177、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78、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關于張苞逝世,諸葛亮為此昏倒一事,后世的評價
179、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見青囊!——華佗交給吳押獄的《青囊書》,被其妻所燒毀一事,后世的評價
180、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語
181、縱有埋伏,有何懼哉!——關羽麥城突圍時
182、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諸葛亮評論將帥之道
183、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孔明肺腑之言
184、說罷便出了營帳,不一會兒,便提著華雄的首級回來了,這時杯中的酒還冒著熱氣。
185、張飛拍馬沖上去,他們交戰五十多個回合仍不分勝負。
186、關羽、劉備前去助戰,三英戰呂布。
187、呂布終于敵不過他們,便逃回關內。
188、朝廷大權落入李傕等人手中之后,青州黃巾軍又起義了。
189、陶謙,字恭祖,本是一個溫柔君子,見曹操起兵報仇,殺戮百姓,仰天慟哭。他對部下說,曹軍勢大,難以抵敵,不如將他綁了,送給曹操,救徐州百姓性命。
190、劉備驅兵乘勢沖殺,孔融也帶兵出城夾擊,賊兵潰敗,降者。
191、紀靈和劉備都應允了。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拉滿弓,叫一聲:“著!”一箭正中畫戟。
192、關羽只得將曹操所賜財物一一封存,又將官印掛在堂上,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曹操。關羽請兩位嫂嫂上了馬車,自己騎上赤兔馬,提著青龍刀,護送車仗。
193、到了古城,眾人相見,感嘆不已。于是殺豬宰羊,先拜謝天地,然后犒勞三軍。不久,劉備又進駐汝南,招兵買馬,徐圖進取。
194、曹操將得勝之兵,殺入城中,勢如劈竹。張超自刎,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話下。
195、說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里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
196、陶謙勞軍已畢,趙云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197、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
198、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
199、縱有埋伏,有何懼哉!
200、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王朗對帝語
【三國演義經典好句摘抄】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摘抄02-06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摘抄06-04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摘抄08-14
關于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摘抄05-24
《三國演義》最新好詞好句摘抄08-18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04-25
好句摘抄大全04-26
好詞好句摘抄精選08-10
英語好句摘抄07-19
經典好詞好句摘抄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