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

時間:2021-02-27 11:19:16 河南 我要投稿

【推薦】河南作文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河南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河南作文9篇

河南作文 篇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這兒就有一個風味小吃——燴面。

  每當我路過燴面店的時候,都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羊肉湯味,讓我忍不住停下腳步,進飯店點一份燴面。

  沒過多長時間,燴面就被端上來了。乳白的湯,淡紅的枸杞,褐色的羊肉,綠色的海帶,晶瑩的粉絲,黑色的木耳,黃色的黃花菜,上面漂著幾滴金黃的油,真讓人垂涎三尺。在吃面之前,服務員會端上一盤小菜,里面有香菜和糖蒜。喜歡香菜的可以把它放到燴面里。

  吃面的時候,我喜歡先喝兩口濃湯,再吃面。因為“先喝湯,面更香”哦!我認為吃面也是有講究的,把筋道的燴面和海帶,粉絲用筷子一起夾著送到嘴里,這樣才會更有味道,羊肉放到最后吃,因為吸收了調料和羊湯的肉會格外鮮美。一些飯量小的人,可能剛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這時候糖蒜該出場了,吃一些糖蒜可以開胃,頓時讓你飯量大增。

  做羊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羊骨頭的味道熬出來,但又不能把骨膠熬出來。如果把骨膠熬出來的話,整個羊湯的味道就會變得。

  我愛那美味的燴面。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

河南作文 篇2

  人類起源于距今300萬年前,這基本上已是定論。但中國人的起源卻仍是個謎,大多數人認為中國人的起源是從東非人開始,再是北京人、藍田人,最后是元謀人。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不開,中國人的身世之謎就永遠也解不開。這個問題就是在距今八萬年前,中國人神秘消失了。在八萬年前中國人去那里了?發生了什么事?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中國人,也讓中國人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充滿了神秘。但是,在許昌市許昌縣靈井發現的距今八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揭開了這一切的謎團,人們把這個人種命名為“許昌人”。

  就在前不久,我、爸爸和幾個叔叔一起到許昌人遺址發掘現場,來領略遺址的風采。那天正下著大雪,當車開進靈井后,因為打滑,我們不得不下來徒步走到遺址發掘地。聽爸爸說,許昌人遺址最早發現于1968年,當時正值動蕩,又一位青年在大學中學的是考古的,畢業后被分配到靈井做義務勞動,當時他發現在靈井,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兩根象牙,這讓他很好奇。因為河南是沒有野生大象的。于是到處打聽、挖掘。最終發現了一個許昌人的頭骨,轉交給了河南省文物局,但因為當時設備簡陋,經費不足。而且考古也不受重視,所以當時只隨便測定了一下,認為是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沒有帶大的價值,所以又給退了回去。到最近才測出是距今8萬年前的遠古人類。后來河南省文物局專門組建了一個工作組去實地考察,發現了很多用來宰割肉類的鋒利石頭,經過清華大學和國家文物局的堅定,確認是8―1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蓋骨,填補了中國人演變的一段空白。其實挖掘現場只是一個四方形的大坑,里面有兩個池子,僅此而已。臨走時一位叔叔開玩笑的說:“看,哪有一個8萬年前的方便面盒。”大家開懷大笑 。就這樣 ,許昌人遺址游記在笑聲中結束。

河南作文 篇3

  “得中原者得天下”俗話說得好,咱大中原就是不一般。而我的家鄉就是中原大省——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地勢平坦舒緩,種出的糧食自然清香優質。與此同時,優質的糧食也增長出了人們對沒事的探索之心。

  河南省會在鄭州繁忙又充滿生氣。在寫字樓里的員工們,午飯吃的正是美味的燴面。

  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有之的河南美食,尤以鄭州和記燴面為出名。以高筋面粉為原料制出的面條寬而長,勁道爽滑,齒間的彈嫩令人咂舌。

  燴面精華在于底湯,使用上等嫩牛肉,羊骨燉煮五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藥,煲的湯白嫩清亮,如牛乳一般,又有人稱白湯。下面時,鍋內放入原汁肉湯,下入面條,輔上海帶絲,豆腐絲,香菜,上桌時加入辣椒油,糖蒜,那叫一個清香一絕!

  面咬起來又彈又滑,但不會有厚重感,湯別有一番風。因又有了羊肉,冬天非常暖身宜心。

  轉移視線,我們放眼來到洛陽古城。

  洛陽人性子里就有著獨特的酸爽感,也造就了洛陽名吃——漿面條。

  漿面條由綠豆,黃豆發酵制成,有著獨到的酸味。面條很軟滑,不用咀嚼,抿抿嘴就會化開。在面條中綴入花生和陳醋會更加美味。

  河南的美食種類雜而多,我現在單講是講不完的,他們都是智慧的結晶,這片美好的土地孕育了美好的人,更孕育了美食和人們的智慧。

河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河南,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那里有各種各樣的特產,但我最喜歡的特產是紅薯。也許你會就得,紅薯都一樣,有什么好說的!如果你這么想,那就錯了。我家的紅薯以“色、形、味俱全”而遠近聞名。

  我家的紅薯有紅的、紫紅的、紅里帶黃的、紅里帶紫的、紫的……真是五顏六色!這里的每個紅薯的皮都很光滑,簡直就是剛出生的小嬰兒的皮膚一樣光滑細膩,煞是好看。還沒親自嘗一口,這好看的外形已經讓人“饞”涎欲滴。

  這紅薯不僅形美,味道更美!拿著做好的紅薯在面前掠過,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你情不自禁的說:“真香啊!”再咬一口,嚼著嚼著,一股美味直入肺腑。

  我聽媽媽說,紅薯的營養價值很高,能幫助消化、養顏、治排便干等。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抗癌的作用。

  我家鄉的紅薯全國聞名,你一定要嘗嘗呦!嘗后定會讓你大飽口福,吃了還想吃!

河南作文 篇5

  沉積著千年不變的哲思,凝聚著亙古永存的力量,流傳著萬古長青的冥想,開啟著塵封百代的文明。

  河南,以其多彩的風姿,向世界展示著這個磅礴厚重的生命猶存的風韻;河南以其多元的文化,向世界彰顯出這個博采眾長的學者寬廣的胸懷;河南,以其悠久的歷史,向世界顯示著這個雄才大略的偉人強健的體魄;河南,以其精致的舞步,向世界舞蹈出這個驚世駭俗的舞者絕艷的神姿。

  滄海桑田,翻騰中,依舊才華橫溢;物換星移,流轉間,仍然風姿綽約;硝煙彌漫,戰火中,依然英雄蓋世;流年飛逝,飄然間,仍舊風華絕代!

  懷念著千年前的相遇,企盼著千年后的重逢,留戀于“昨夜星辰昨夜風”的時光,卻嘆息著“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無奈。為何?已是風燭殘年,卻依然不減當年風流。難道歲月僅僅蒼老了你的容顏,卻不曾枯萎你的心靈!是的,你孕育了他的詩才,他豐富了你的內涵,你們早已融為了一體,深沉與激情的碰撞產生出活力與多情的火花。誰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你的生命才剛剛開始,誰云“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你的境界竟是這般恬淡靜美。是的,千年的風波未曾沖淡彼此的印象,依舊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兩情相悅;依舊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堅貞不渝;依舊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深情相思;依舊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刻骨銘心!

  詩中自有相思淚,才氣縱橫飄然間,卻不知 “古來才命兩相妨”“獨留巧思傳千古”,相思無益,未妨清狂。凌云詩才李商隱。最是風流《無題》詩。魅力永存,風韻猶在,你就是多彩的河南!他就是河南絕妙的詩篇!

  曾記否,邊塞上雁唳聲聲,曠野凄寒?曾記否,戈壁灘飛沙走石,朔風凜冽?曾記否,沙漠中駝鈴陣陣,驕陽似火?你從中原走去,離開時,擁有絕世容顏。你從蠻荒歸來,歸來時,已如殘花敗柳。人生的不幸凝結成《悲憤》的華章,真情窮切,激昂酸楚,但卻將胡琴、古箏演繹得出神入化。生于書香門第,處于戰亂時代,卻因你滿腹經綸,令梟雄動容。

  你是中原大地上的一支舞曲,彈奏出古老的傳奇,你是中原大地上的一把古琴,演奏出深情的《胡笳》,你更是中原大地上一段飄飛的綢緞,一抹靈動的色彩,一股噴涌的溫泉,你使歷史不在嚴酷,你使文明不在單調,你的音容雖然遺落于歲月的深淵,但你的靈魂早已融入故鄉的泥土。你就是河南絕美的樂章——曠世才女蔡文姬!

  “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日”他戎馬一生,轉戰千里,“壯志饑寒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殺敵抒恨,忠膽熱忱。然而奸臣當道,佞臣專權,縱然擁有朱仙鎮大劫的傳奇,卻依然無法抗拒亂臣賊子的誣陷,縱然擁有無堅不摧的岳家軍,卻依然無法抵御十二道圣旨金牌。于是他“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空有一腔抱負,徒然背負精忠報國的理想,他“欲將心事付瑤琴”,只可惜“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忠魂散,悲哉亦壯哉!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度清河洛”鐵骨錚錚,他浴血奮戰,無怨無悔,他頂天立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就是河南絕代的英雄——岳飛!

  “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丹青妙筆,悠然間,揮就柔美淺笑;輕重頓拙,飄忽中,繪成眉黛如絮。有竊眸欲語之功力,有盈盈若

  步之靈動,筆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吳帶當風,冠絕于世!一代宗師,萬古流芳!用線條勾勒人生百態,用筆墨描繪盛世繁華《天王圖》成就鼻祖宗師,以《神仙卷》名垂千古。“畫圣”吳道子,你就是河南絕世的風景!

  河南是培育人才的搖籃,你們就是河南的驕傲,河南因你們而多姿,你們為河南而添彩!

  煙火籠起的天邊,是你光榮的過去;霞光繚繞的遠方,是你輝煌的未來。河南,因其忠厚、樸素的品格,成就其厚德與博學的美名;因其滄桑、悠遠的歷史,塑成其龐大、壯闊的體格。河南,你蒼老卻仍舊年青,你傳統卻并不守舊,你謹慎卻依然開放!以博大的胸懷,去容納各色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深入藝術的各個領域,涉越千年,以獨有的魅力吸納各界精英,在中華大地獨成一體。

  發源于萬年之前,奔騰于萬年之后,見證了中華成長,壯大了文明的力量!

河南作文 篇6

  四月二十六日中午,一路風塵仆仆,由蘇皖兩地五百人組成的旅游團,終于到達河南省輝縣境內的萬仙山風景區。

  景區門口不遠處,新鄉市旅游局舉辦的小型歡迎儀式正在舉行。這是由新鄉市旅游局與蘇皖兩地旅行社共同舉辦的一次活動,旨在對外宣傳太行山下的萬仙山風景區,宿州市也是首次推出這一新的旅游景點。

  此時,天朗朗,風暖暖,旅途的疲勞于這一刻,頓減許多。

  歡迎儀式結束后,根據預先的日程安排,先游覽萬仙山絕壁長廊,接著郭亮村,再去南坪等景點。

  在車進入景區大門時,就遇到了麻煩。原來,山路狹窄,過往車輛錯不開,造成道路阻塞,疏導的保安沒有經驗,以至車輛越堵越多,上下山的車輛都停滯不前。

  導游只好勸大家下車徒步向前,并說,什么時候道路通了,什么時候上山接人。

  雖然大家埋怨,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總比原地等待要強一些,誰知道要等多久。

  好在路不太遠,山不太高,大家結伴同行,互相打氣鼓勁。有人沿之字型山道緩慢上山,有人穿樹叢,攀山石,直接爬過一段一段陡坡。

  我們車上的地導和全陪導游起先還看地到,后來全不見了,尤其地導,跟著也沒起什么作用。她是一名大二的在校學生,被旅行社急招到此,第一次來這個景區,第一次正式帶團,并且對景點絲毫不熟悉。這是她在車上做自我介紹時如實告訴大家的,她說不忍心騙大家,是經理要他們一定裝做會講解的樣子。單純而誠懇的小姑娘就這樣開始了她一天的惴惴不安,并且接受了大家的許多責怪和不滿,在她向大家連連道歉之時,眼淚呼之欲出,楚楚可憐。我的眼淚也差點落下來,想,若是我女兒第一次參加工作就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要是我看到該多心疼啊。我和同事王姐坐最前排,對女孩小聲說,小導游,不要緊,以后多學習,多練習就好了,責任不全在你。其他人也都這么說。

  的確,責任不全在她,當地旅游社在接待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面對500人的旅行團,急招了十多名在校學旅游專業的大學生,而這十多名大學生也是首次帶團,既沒經過培訓,也沒來過景點,怎能不出亂子?當天晚上全部被解聘,徐州來的組織者連夜重新安排講解員。這是后話,不提也罷。

  自此,我們開始了一盤散沙似的東一伙西一伙的旅程,還好,看到哪里有講解員,我和王姐趕緊跟過去,不論是哪個團的,反正回來都在一個大門集合。

  等我們爬到絕壁長廊時,已是氣喘噓噓,但卻不得不慨嘆這一人工奇跡的產生!

  絕壁長廊是郭亮人用生命和血汗在120余米高的丹崖絕壁上開鑿的一條長1300米,寬6米,高4米的人工通道。別說眼見,就是聽著也不可思意,而這一人間奇跡就在眼前!

  絡繹不絕的游人眼看著底下的萬丈深淵冷汗颼颼,感嘆如此長廊怎樣造就。我們站在長廊的崖邊洞口,望向峽谷對面的絕壁,一樣峭立筆直,一樣直入云端,不說攀登,就是看著也令人望而生畏,頭暈目眩,可想當年那些開鑿者是如何艱難完成。

  千百年來,郭亮人僅以會寨天梯與外界溝通,幾乎與世隔絕。1972年郭亮人申明信帶領村內12名壯士,歷盡艱難,苦戰6年,打爛了4000把8磅鐵錘,消耗了12噸六棱鋼釬,硬是在堅硬的石英巖絕壁上,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希望大道。這,該是怎樣的量化概念?!

  聽另一團隊導游講到,當年開鑿這條通道時,這十三位壯士,每天以玉米面糊和野菜充饑,吃住在山上。最初,人先登到絕壁頂,由頂上系下一根纜繩,綁在腰間,吊在半空中,一點點鑿打巖石,日久,鑿出一洞,人進入,再一點點向四周鑿開去,歷盡千難萬險終于鑿出這條道。而這其間,第一年,一人在鑿壁中,墜下崖身亡,第三年,也在鑿壁過程中,頂上掉下一方石塊,砸中一人,也身亡。而今,歷經滄桑歲月,活在世上的還有四人,不知他們該是怎樣的老人,又怎樣的生活著。

  聽著講解員的講解,看著洞內數以千萬計的一道道鑿痕,我心中涌滿酸楚和悲涼,難以想象他們完成的艱難程度,內心由衷地對這些英雄充滿了崇敬和景仰之情。

  絕壁長廊數十年過去了,山外世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里也靠著旅游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而多少年來,必經之地依然是當年的那條通道。

  造物主是不公平的,它在地域上造就了貧窮與富饒,落后與先進,同時,它又是公平的,給了你這樣,就不會給你那樣。

  這些開鑿者們堪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創造力達到了人類的極限。他們付出了難以言說的艱辛,創造這人間奇觀,造福子孫后代。多少人享用他們的勞動成果,多少人還記得他們的名字。

  忽然大家看到對面的懸崖絕壁下,有三人在攀巖,宛如三只小小的螞蟻在蠕動,肉眼幾乎看不清,如果不仔細看的話。

  感慨萬千,一步步踏入郭亮村。

  這真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石桌石凳,石屋石院,古樸厚重,頗具特色,一棟棟,一樁樁依山順勢,高低錯落,房前屋后,峰巒疊嶂,滿目蒼翠,山花浪漫,溪水淙淙,人們悠閑地或坐或走,安閑而寧靜,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而今,這個位于1700米崖上的小山村,正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畫者,文藝工作者。作為影視基地和100多所美院的寫生基地,郭亮村,正向世人展示著它純樸的民風和奇特的景觀。

  沿途但見三三兩兩的寫生者散落各處,或坐或站,如入無人之境,靜靜地描摹山水石壁這別樣的奇景。看著他們專注的神態和美麗的畫布,羨慕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很久以前的中學時代,也曾迷戀過畫畫,但終沒有堅持到底。

  出了村,順著彎彎的石徑,往西走,越往里,山色越秀,樹木越蔥蘢。賞著夾岸的山巒疊翠,清潭溪水,漸入佳景——喊泉,顧名思義,站在一凹陷的崖壁下,對著上方喊,就有清清的山泉滴落下來,且聲音越大,山泉越大,引得大人孩子都仰頭高喊,回聲也蕩漾在山谷。我和王姐則坐在喊泉下清幽的潭邊,歇息片刻,看著別人喊,只覺神清氣爽。

  下來時,已五點多,還想去別的幾個景點,卻晚矣,只好坐了游覽車匆匆返回停車坪。導游集中好人后,又去南坪村,到那兒時,已臨近黃昏,我和王姐累的實在走不動了,就在村前一店門口坐下,看來來往往的游人。約一小時后,去的人返回,說景色和喊泉途中類似,我們也不再遺憾。

  第一天就這么匆匆忙忙過去,回到輝縣百泉賓館時,人很累,飯也不想吃,洗洗休息了,主要是上山那段路耽誤時間消耗體力,加之坐了一上午的車。

河南作文 篇7

  我國因其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形成了許多帶有地方特色的語言形式——方言,如閩南話、東北話、山東話、北京話、河南話等。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中華文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同的方言中的音調和標識性語言成為地域文化的典型符號。“這疙瘩”生長的是東北人,山東人是好“伙計”,河南人常在嘴邊徜徉流動滴落的則是一個“中”字。

  我以為,在所有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標志性語言中,河南人的“中”如果不是最具深層文化底蘊的,起碼也是最具文化底蘊的標識性語言之一。

  河南人喜歡“中”字,愛講“中”字,講的時候甚至還帶著幾分得意和自豪。有的時候不假思索,講的率直,率直中隱約著豪情;有的時候鏘鏗有力,講的氣度非凡,氣度中充滿著中肯;有的時候和風細雨,講得隨意隨緣,隨意中顯現著包容;有的時候充滿疑慮,講得委婉,一個“這會中?”真切地表達了“我”的人生態度和對客觀事物的價值判斷……“中”之內涵是豐富的,豐富的鮮有可比,“中”的形式是簡約的,簡約得無以復加,“中”是富有的,也是干練的,因豐富而見厚重,因簡約而透射凝練之美,形式和內容在這里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實現了高度的和諧,真是“中”。

  “中”是一種地理區域的宣示。“中”是“當中”,“中間”、“居中”、“正中”的意思,看看今天的中國版圖,河南幾乎不偏不倚地雄踞中央,歷史上古代九州,豫州居中,八州朝圣,至今“中原”依然故我地仍舊是河南之代稱。我們的國家叫中國,其簡稱就是一個“中”字,如“中文”、“中方”等。河南人說“中”的時候,也就是在向世人宣示了自我——“明白嗎?我是中國人,我是河南人,來自中華文明的故里!”,在河南人說“中”的時候,沒有一絲的自卑,沁溢著的卻是幾分快意和自豪。

  當河南人說“中”的時候,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哲學信仰。“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適度,矯枉但不過正,恰到好處……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中”是我們認知客觀和人生道德實踐的雙重標準和目標。認知事物要不偏不倚,從容客觀;為人處事,不失偏頗,不走極端。凡事之要務在酌“中”,立“中”,為“中”。河南人之所以把“中”掛在嘴邊,對“中”的厚愛和執著追求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厚愛和追求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因為它契合了河南人厚重而有容的品性。

  當河南人說“中”的時候,既表達了自己對客觀的人和事所持的立場和看法,在別人征詢意見時,一個“中”字,同時也包含著對對方的一種肯定和贊許,那意思是說你對事物的認識不錯,干得不錯,很有本事,做的事中規中矩,得體適度。這種既善于表達個人意見,又特別注重肯定贊美對方的思維方式和人生實踐,也當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在河南人這里已經存在了幾千年,風行了幾千年,恒長持久,生命鮮活,其原因就在于它作為河南人的一種文化倫理信念一直在涌動著、生發著。

  此外,當河南人表達“中”、闡述“中”的時候,又何償不是一種提醒呢?既提醒自己,又提醒別人,做人做事以“中”為本,認識事物不偏頗,為人處事不偏激,干事創業不偏廢,中庸守道,中規中矩,中標中的,中正和諧。這也正河南人的人文文化精神。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河南人與“中”得到了粘合,是河南人選擇了“中”,還是“中”選擇了河南人,抑或相互傾慕、一見鐘情,由相互吸引而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誰選擇了誰的,選擇本身都透射著智慧的光芒,結合得如此緊密、天衣無縫,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河南作文 篇8

  有這樣一幅漫畫:第一個孩子因考了100分而被獎勵一個吻,后來卻考了98分,被懲罰一巴掌;而另外一個孩子因考了55分而被懲罰一巴掌,后來考了61分,被獎勵一個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分數難道就真的重要到要家長以巴掌來懲罰,以親吻來獎勵?

  按常理,第一個孩子已經很優秀了,即使有小小的退步,也是大多孩子學習的榜樣。第二個孩子雖基礎薄弱,但在慢慢進步,也該值得肯定。兩個孩子的這些整體的或局部的優點,豈能由巴掌來懲罰?

  漫畫里的兩位家長,真的應該引起我們反思。

  第一位家長的獎勵是多余的,懲罰是錯誤的。因為他只看到孩子的退步,而看不到孩子的優秀。可見,家長機械的獎懲勢必傷害孩子的心靈。

  第二位家長稍微有可取之處。孩子成績不及格,家長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此時很多家長可能會和漫畫里的家長一樣懲罰孩子。姑且不論這位家長懲罰的一巴掌是否有效,單就他因孩子微小的進步而獎勵的做法,還是值得家長們學習的。我們的孩子也有自尊,都希望得到來自家長和老師多方面的肯定和鼓勵。恰當的獎勵,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陽光雨露,可以使孩子更健康、更快樂!

  錯誤的獎懲,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被稱為“神童”的魏永康曾是他母親曾學梅的驕傲。魏永康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8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曾學梅對兒子的獎勵不僅是親吻,還有更多的大包大攬。這樣的獎勵直接導致“神童”魏永康自理能力的缺失。“神童”20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曾學梅失望之下,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并說“這么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這又該是多么重的一巴掌懲罰啊!這一巴掌嚴重傷害了作為兒子的魏永康的感情,導致母子隔閡好多年!母親曾學梅對兒子這樣錯誤的獎和懲,多令人痛心啊!

  古有“傷仲永”,因父親的一味獎勵,泯然于眾人;今有“神童”魏永康,因母親的獎懲失當,而寂寂無聞。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個人是不主張對孩子的成績進行獎和懲的。因為,比獎勵和懲罰更有效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生活都要盡心盡力的道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孩子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勤勉努力、善良正直和健康快樂等美好品質。

  因此,如此獎和懲,可休矣!

河南作文 篇9

  昨天上午秦皇島的學生在微信上給我說,山海關的大櫻桃上市了,要快遞一箱讓老師嘗嘗鮮。說快可真快,這不,一盤瑪瑙般紅艷、晶亮、鮮美的櫻桃便擺在眼前。凝視著這六百公里外晝夜間便輕飄而至的鮮果,真是有些得意:它是坐高鐵來的吧?想想當年的楊貴妃想吃口鮮荔枝費多大勁兒,遭多少罵?驪山之上千重宮門在轟隆聲中次第打開,一匹快馬揚塵急來,飛奔而至,送來有數的幾顆荔枝;就這急馳而來的荔枝沒準到貴妃嘴里味兒也就不鮮了。不過,貴妃這急哧白臉地吃貨相讓詩人寫得也是沒誰了。

  其實這櫻桃也不一定就是坐高鐵來的,興許還是坐飛機來的呢。看我手邊這把小巧精致的白瓷工夫茶壺,雖然包郵9塊9,卻是從幾千公里外的福建泉州空運而來。舉手之間,劃開手機,點開某寶,便可閱盡琳瑯,選定寶貝,提交定單,完成支付;剩下的就只有靜等快遞小哥敲門了。

  有了高鐵、大飛機這樣發達的交通工具助力,讓物流運輸變得快捷如風,有了移動支付背后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讓我們的交易變得輕松方便。

  中午,央視新聞里說到創建中的中德跨境電商聯盟,中德之間正在進行更為廣泛的電商合作,借助發達的國際物流專列與先進的移動互聯支付平臺,不久你便可以輕松購買到正宗的德國或歐州貨,或者將我們的土特產,比如杏杞銀花產品直銷給那些歪果仁,賺取歐元。新聞最后說,這無異于重新打造了一條數字化的絲綢之路。

  兩千多年前,漢使張騫率領百人使團凜然西行,開始了卓絕千古的“鑿空”之旅。在漫漫荒漠之中,駝馬迤邐,前路迷茫;歷時十余載,羈匈奴,遇大宛,尋月氏;置生死于度外,尋商機,通貨殖,廣交友。擴大了大漢王朝的“朋友圈”。從此漢文明便西出玉門、陽關、河西走廊,北延中亞,西及地中海,一路之上,商隊如星,文明如練,駝馬鈴響,莫高窟成。

  如今斗轉星移,乾坤順轉,我大中華又一次站在民族復興的機遇路口。當年的大漢使團再開“一帶一路”的復興之旅,再拓大漢“朋友圈”。只是當年駝馬舟車已換成了高鐵、飛機,艦船;城市圈,國家圈,洲際圈的旅程不再是“此去經年”的千山萬水之旅,而是朝發夕至的小時圈;互通信息的不再只是持節使者,而是實時全息的移動互聯網絡,世界翻轉于指間,支付全憑一鍵。

  我的大中華,正在向世界張開雙臂,釋放善意,擁抱善鄰,共謀發展。那定將是一帶友誼,一路商機。

  我的大中華,就在這平穩疾馳的高鐵上,也在這一鍵支付的輕盈指尖上。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欧美漫画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