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景觀規劃項目建議書
以道路為形態特征的綠色廊道:為生態多樣性遷移和傳播提供有效通道城市綠色廊道構筑,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城市綠色廊道規劃景觀規劃項目建議書吧!
景觀規劃項目建議書
(一)城市綠色廊道規劃
1、城市綠色廊道構筑:城市綠廊在規劃結構中以網狀出現,主要通過道路綠化的改造與建設形成。城市綠廊是與市民日常生態結合最為緊密的綠色空間,同時也是東莞地區城市風貌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規劃城市綠廊的目的更在于使綠意存于城市這一大系統的每一個空間節點之上。在規劃中,擬將城市綠廊依托道路等級、結合樹種的選配,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及次干道形成不同的設置,使之構成綠廊自身的系統層次體系,同時在重要節點適當放寬,形成綠色步行道、廣場、街頭綠地、小游園等空間,進一步實現其美化及游憩功能。
2、山水田園景觀向城市中心內斂:東莞城市中心區由于發展速度的原因,導致綠化用地面積上的局限性,因此規劃擬將城市南側的自然山景、城市北側的濕地水網、城市東西兩側的生態田園盡數吸收、理順,取其各自景觀精華,使之與城市空間有機相聯,逐漸向城市中心區域內斂,形成城市外圍區域的生態包圍圈,并逐漸形成規劃中的兩條綠色軸線。
3、規劃形態特征:
以道路為形態特征的綠色廊道:為生態多樣性遷移和傳播提供有效通道,能有效地抵抗城市污染、噪音等,是綠色廊道的人工骨架。
(二)城市景觀視廊規劃城市景觀的規劃組織
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城市景觀視廊必須是以綠色生態環境為主題的,建筑物將阻斷視線和視廊空間,城市景觀視廊從某些意義上仍是綠色廊道,為了突出反映東莞的城市建設水平,必須控制和規劃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景觀視廊。
1、金鰲洲塔—黃旗山主峰—同沙林場:這條景觀視廊是東莞市十字空間軸的一條,綠廊反映了城市景觀的連續和動感,也反映了自然生態從山地到水網的鏈式的過程,景觀視廊是城市綠廊的另一表現形態。
2、城市新中心區自體育館—南部山體公園綠地:規劃的這條城市景觀視廊是東莞市新行政中心的標志性景觀,視覺上保持開敞、連續的城市空間,景觀效果應是現代化、簡潔的新城市形象,視廊北部從體育場開始,向北由綠廊延續向北。經人民公園等交匯于東江濱水綠廊,南部亦可由山體公園綠地向南,延伸到南城地區南部。
3、東江水道及運河水系景觀視廊:規劃的以東江水道為核心,以運河水系為輔的濱水綠地系統,是東莞市十字交叉型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另一條軸向空間,以水為連續、動感的因素,由兩岸規劃不小于30m的濱水綠帶組成連續的景觀視線。在河岸的彎道或重要的地區均規劃有地標,保持景觀視線的完整,規劃城市濱水景觀的高潮起伏。
(三)城市景觀地標和節點
1、城市市級地標
(1)黃旗山:常常一個城市因其擁有優美豐富的的城市天際輪廓線而聞名于世,東莞城市北部為平原,南部為低山丘陵,而在市中心有天然山峰黃旗山,山體輪廓天然渾成,應嚴格注重保護天際輪廓線!包S旗燈籠高高掛”是東莞八景之一,只有這一景在東莞的城市建城成區內黃旗山主峰,黃旗山主峰不僅作為市級地標制高點,也是東莞八景之一的所在地,這樣更有了歷史文化傳統的含義。黃旗山主峰不但可以作為城市地標,也可以在山頂上瞭望其他景點、地標、景觀視廊。
。2)市政府廣場:市政府廣場是東莞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的標志性建筑群和廣場,是代表東莞城市新貌的地標。
。3)金鰲洲塔: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79年),當時作為風水塔興建,此塔于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高50.6米,位于萬江金鰲洲,處東江沿岸規劃綠化帶中。
。4)細村濱水綠地:濱水綠地位于細村段,地處東江水道彎道,規劃為弓形濱水綠地,建地標景物,下聯金鰲洲塔,上望大王洲,形成東江水道的景觀視廊。
(5)大王洲綠地:大王洲綠地南岸規劃地標景物,作為東江水道城市景觀視廊終點。
。6)西門廣場:西門城樓及西門廣場是舊城區內最吸引人的開放空間,濱臨運河,經改造后,形成一個有著集會、游憩、觀賞、文化和古跡保護綜合功能的廣場。
2、區級地標:區級地標的影響力是區域性的,是區域地塊范圍內的城市景觀中心,一般要求宜人,綠化環境較好,有明確的標志性和可識別性,盡可能與相鄰的區域地標形成一定聯系,使城市景觀空間連續不斷,猶如長卷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景觀規劃項目建議書】相關文章:
軟件項目項目建議書11-17
經典項目建議書10-22
項目建議書02-14
工程項目項目建議書09-27
農業項目建議書08-07
公寓項目建議書11-15
項目主題建議書11-15
軟件項目建議書01-29
公路項目建議書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