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1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近了,人們個個喜笑顏開,濃濃的年味兒迷漫在家鄉的大街小巷,也蕩漾在人們的心頭。
一進臘月,商場就熱鬧起來。一天,我與母親去買年貨,商場里算得上“張袂成陰,揮汗如雨”了,媽媽緊緊抓住我的手,把我領向糖果區域,昔日因昂貴而無人問津的俄羅斯糖,今日竟少了大半。我與母親一狠心買下三盒價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隨后便前往生鮮區,一大排的人緊密的連在一起,把賣肉柜臺堵的水泄不通,賣肉的阿姨雖然汗珠滿額,卻笑容不斷,我與母親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擠進去,“搶”到了一塊大肉,又買了些水果補品,便去結賬了。二十幾個正在營業的收銀臺面,都排起了長龍似的隊伍,商品似流水般掠過收銀臺。收銀員的手飛速的點擊鍵盤,紙幣被快速的歸入收銀盒中,我與母親結完了賬,興沖沖地拎著一大包東西回了家。
年是親情的紐帶。大年三十兒那天,我們把爺爺奶奶接到了家里,我一下子擁抱住爺爺“新年快樂!”爺爺撫摸我的頭,笑瞇瞇地拿出一個大紅包“思甲,你又長了一歲!”廚房里父母正準備年夜飯,鍋碗瓢盆奏出輕快的樂章,晚上一家五口圍坐在桌前,煙花接二連三地綻放,使寧靜的夜空一下子熱鬧起來。這時,新鮮美味的糖醋魚,布滿辣椒末的水煮肉片,色澤鮮艷的可樂雞翅等許多美味佳肴都陸續端上了餐桌,我們舉杯共慶新年快樂,幸福蕩漾在每個人心里。飯后我用微信給舅舅、舅媽等遠方親戚拜年,他們都給了我微信紅包與擁抱的表情包。母親的手機也砰砰直響,好友的祝福語充滿了母親的微信,此時她正與同學們在微信群里搶紅包呢。
年是所有美好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正月十五到了,那一晚街道不再寂寞,人們賞花燈、猜燈謎,都不及放孔明燈的那一幕,南山公園數百盞孔明燈蓄勢待發,他們承載著人們的愿望飛向空中。月色皎潔,分外迷人,同時也預示著新的一年人們放飛自己的夢想,走向美好的開端。
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濃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親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家鄉的年味2
天空變得明朗,清風與我共同奔馳。
一路上靜悄悄地,仿佛等著,盼著,念著有那么一群人出來玩鬧。路旁,大片大片地殘裳枯樹,抬著頭,等著春天名為生機的希望。一路向家,這次要在熟悉的家鄉,過一個不一樣的年。
家鄉的年味,溢于其表。新型肺炎的危害讓人們寸步難行,但在鄉下,本就人煙稀疏,也少了幾分感染的危險。因此,回鄉過年,總還是要過個規矩年——舊的不去,新的也不會來,家中四人便忙著全屋打掃。買來的春聯,用小個的刷子,蘸點米糊,在四個角落和正中間涂上,拿來凳子站在上面對墻比劃,工工整整地貼上去,待全部都貼好后,遙相望去,火紅中倒飄出來些年味了。家里充斥著新的氣味,一個不一樣的年,從不一樣的新面貌開始。
家鄉的年味,現于其行。備好燒雞和白酒,提著香燭與紙錢,我隨家人上山祭祖。路崎嶇不平,蜿蜒著探向各戶農家,從其中一個小分叉進到一處小山,一座古樸的祠堂靜靜地坐落在半山坡上,這里有好幾處前后連著的祠堂。提著祭品,大家依次排隊祭拜先祖,這一過程十分講究且漫長。先把燒雞放下,說是讓祖先們先都吃上幾口,接著往小瓷杯里倒上白酒,又燃起香燭,再往地上灑掉白酒,一切都很順利。最讓我難忘的,便是每到一處祠堂前,必定要點響的鞭炮,一絲火星,燃起年的喜慶,炮響不絕,炸出年的韻味。爆竹聲中一歲除,紅日當頭年味出。我享受小心翼翼點完炮仗后轉身疾跑,聽“五雷轟頂”的快感,更享受著這快感帶來的不一樣的年味。
“民以食為天”,不一樣的家鄉情,更讓我認識到不一樣的中國年。擺好一桌子菜,葷的素的,紅的綠的,田園鄉間的風味盡顯。偶有關系好的鄰里帶著口罩來串門,熱情地打著招呼,相互問候,竟還拿來一小袋珍貴的口罩贈予我們,自己又匆匆離去,留下一個高大的身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鄉間人的熱情,家鄉人之間的淳樸真摯的友情,即使是危難時刻,人們也會伸出援手。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年,留著家鄉情,中國情。
家鄉的年味3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鄉村,那里過年非常熱鬧。過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門前貼上對聯,還掛上紅彤彤的燈籠;過年時,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到處都會有人放鞭炮。這濃濃的年味總是讓我難以忘懷。
除夕,我們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飯,飯桌上有各種各樣好吃的菜,熱乎乎的湯,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長輩們樂呵呵地給小孩夾菜,倒湯,還會發壓歲錢,祝福小孩新年學習進步,快樂成長;小孩們呢,也笑嘻嘻地跟長輩干杯,敬酒,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那一天,整個屋子都熱騰騰,喜氣洋洋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好溫馨。〕酝昴暌癸垼蔷褪切∨笥炎钕矚g的時候了,為什么呢?
因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著拿著各種煙花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嗶哩嘩啦”幾支小煙花聚在一起挺壯觀。突然間遇到大人們放的美麗煙花,我們又會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煙花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五顏六色,絢麗奪目。這時,家家戶戶會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大聲說著“新年好”“身體健康”,好熱鬧!
新年到了,媽媽告訴我人們放鞭炮是為了趕走傳說中的年獸,還有一種說法是趕走舊年的壞運氣。我問:“地上的鞭炮為什么不掃掉呢?”媽媽笑著回答:“因為人們這些碎屑代表著紅紅的好運氣!惫唬诙煳以绯科饋硪豢矗骷业脑鹤娱T口都是紅紅的一片,遠遠看去,紅撲撲一片,像紅地毯一樣。
我喜歡家鄉的年味,因為在家鄉過年特別有味道!!
家鄉的年味4
“5,4,3,2,1!過年啦!”全家人齊聲歡呼,窗外的禮花和鞭炮齊刷刷地響起來,更增添許多熱鬧的氣氛。第一次在北方過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更有著大大的好奇:北方是怎樣過年的呢?
“奕雯,快來,過來磕頭!”我正想著,哥哥就用清亮的嗓音叫我過去。“哥哥,為什么要磕頭?給誰磕頭?磕幾個?”我邊走邊問。“奕雯小同學,又開始變成 ‘十萬個為什么’?”哥哥一邊說著一邊哈哈大笑。“磕頭呀,是北方過年的一大習俗。每逢過年,我們同姓氏的小一輩要給祖先磕頭,還要給老輩磕頭,感謝他 們給予我們生命。而磕幾個則是最重要、最講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時,我們要磕三個頭;在給老輩磕頭時,每人只需磕一個。”“噢,”我像明白什么大道理 似的,用力點點頭,“原來是這樣啊!”
磕完頭,已是一點多,大家都有點困。在放完除夕夜的鞭炮后,都回家美滋滋的睡上一覺。
“呼——”我伸個懶腰,一看鐘,才7點,再睡會吧!我又準備繼續呼呼大睡。奶奶看看我,笑著說:“奕雯,別睡,你看,大家都到齊——”奶奶指指 門口。哇,這陣勢可真大,我們五大家子都到齊,一共有21人之多。我利索地穿好衣服,跳下床和親戚們熱情地擁抱。大年初一,真熱鬧!“奕雯,快,你看 奶奶在做花饃呢!”大姑說!盎x?”這次,我憋住一連串的問題,好奇地過去看奶奶做花饃。呀,原來是個大饅頭!這個大饅頭和盤子一般大小。奶奶在饅頭 頂上用面捏一只美麗的花鳳凰,那鳳凰高貴優雅,栩栩如生,欲展翅高飛,仿佛在祝福我們。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饃的高手。奶奶告訴我,花饃是用來祭奠祖先的,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個大大的花饃。
你看,我家鄉的年味是不是很重呢?磕頭,祭祀,做花饃……樣樣都無比新鮮。這次過年,可滿足我這個“好奇寶寶”。
家鄉的年味5
在老家,大過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開門賀語”。戶戶人家點燃包裝精美的鞭炮,一個光影,鞭炮在天上炸開了,五顏六色的煙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劃開了!班栲枧九尽薄班枥锱纠病钡恼ㄖ,小孩子可不管則么多,捂上耳朵,仰頭常視或低頭看著扎落得紅紙。
大人玩的鞭炮響過之后,小孩的鞭炮聲猶如春雨中的春筍。這種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當然不會放過這玩爆竹的好機會,個個精神抖擻,右手一個鞭炮,左手緊握著打火機,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搶走似的!斑青辍贝蚧饳C被打開,火紅的火焰噴了出來,點燃了爆竹,小孩子緊張的面孔霎時間眉開眼笑,跳著喊著,一團綠色的火焰從爆竹的口中飛了出來,飛的又高又遠,隨著時間的消磨,火焰漸漸的消失,最后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別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為這美麗的時光獻上一份力使著更美,更為華麗。當然,別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著尖頭閃閃發光的爆竹,在畫什么,哦,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則是拿著這打著武術,熒光也跟著飛舞起來。
最后大地上鋪滿了紅紙,才作罷。
年紀稍大點聽著老人講爆竹的來歷,很久以前,每年農歷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于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或者用紅色的物品貼在房外),由于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使得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借此驅趕年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火災。并且聲響超過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響過后我的耳朵總是劇痛無比或是雯雯的響半天。
爆竹聲中一歲除,望大家在爆竹聲中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家鄉的年味6
喝完臘八節的那碗臘八粥,就進入春節了。
臘月二十,大人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年貨,就可以開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諺曰:“切白糖,擔白糖,娘想囡來囡想娘。白糖切好好過年,份份人家福壽長!泵着萏谴砹擞H情、平安、長壽。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谷在臘月初就已經被蒸好,晾干。待到二十,有些店鋪已經關了門,平時安靜的小巷已經熱鬧起來的時候,便可以用細小的沙石炒晾干的糯米稻谷了。濃濃的米香引來了我們一群嘴饞的孩子,在大炒鍋邊來回溜達。“奶奶,米泡糖什么時候才能做好?”“你急什么呀,這才剛剛開始,大概還要個三四天吧!”奶奶笑著回答?粗潜獗獾拿诐u漸變成了一顆顆白胖子,我早已經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后便是“切白糖”,爺爺花很多的時間熬麥芽糖,熬成滿意的粘稠狀,然后在一個專用的木桶里倒進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干絲,把熬好的麥芽糖倒進去使勁攪拌均勻,倒到一個木頭框框的模子,用一個滾子壓緊,壓實,慢慢等待,冷卻。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孩子們已經開始著急的不行了,圍著切白糖的臺子,香香甜甜,滿嘴酥脆的米泡糖實在是誘人。每次切白糖,爺爺都會把一圈的邊角切下來廢棄,而這些“邊角料”就是我們孩子們圍著期待的最好獎賞。剛剛切好的糖,溫溫的,松脆松脆的,這就是我們年年期待的美味。
爺爺把糖切成一小條一小條,分成一塊塊,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圍成一桌,用花花綠綠的糖紙,把米泡糖包好。奶奶這個時候會和很耐心的教我們,怎么樣包的平整,美觀!敖衲甑拿着萏呛芟,很脆,切的平平整整,來年是個好運年!”奶奶滿懷歡喜的對我們說,“嗯,我們新年考個好成績!”我滿足的望著奶奶。
是啊,家鄉的米泡糖,年年寄托了奶奶對我們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紅紅火火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7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最愛看的節目就是春節聯歡晚會。對于我來說,沒有什么比這過年七天更樂呵的:貼春聯,掛福字,包餃子,放鞭炮,一個個忙得不亦悅乎。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春節失去興趣,人們都在忙,親戚們根本沒有時間聚在一起。春聯依舊貼,紅燈照樣掛,鞭炮仍然放,可是總覺得春節不是這么回事,總覺得春節真的是越來越沒有意思,越來越沒有年味。
我經常想:“如果這樣下去,那么再過幾年,人們也許就要忘記春節這千年節日的習俗?忘記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真正的味道?”
不過,今年的除夕夜徹底改變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親人都聚到那里。大家一起貼春聯,掛福字,忙碌中隱隱透著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飯,大家暢談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獲。共同暢想美好的未來。大家一個個敞開心胸,開懷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聲中化解。這時還有人在樓下放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從飯的香味中感到一股濃濃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興地架起麻將桌,玩起麻將。輸錢贏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邊玩著麻將,一邊談論。我們小孩打開電視,所有的節目都和過年有關,越發讓我感到濃重的年味。
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響起一陣陣笑聲,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著過年的鐘聲還沒有到來,我們下樓去放鞭炮,樓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們的和別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從鞭炮的火藥味中我嗅出一股濃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動的時刻來!離新年的鐘聲只有10秒!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給親友發短信,打電話祝福,一家老小其樂融融。
我很高興,因為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并沒有摒棄千年的傳統,依然可以感覺到過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團團圓圓。
家鄉的年味8
想著,念著,寒假來了。
盼著,望著,家鄉的年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那撒在心頭,融入血脈中的“年味”悠悠蕩蕩,歷久彌新,令人回味無窮……
每次回到家鄉,那年味別提有多濃多有趣了,真是令人難以忘懷!
家鄉的年味是濃濃的。說起過年,其實在我們老家農村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有了,如果你喝上一碗我們老家的臘八粥,準能讓你滿齒留香、回味無窮,喝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過了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要開始著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了。村里好多家都會殺“年豬”,誰家的豬喂的肥,預示著未來越來越富有,來年會豐衣足食。年貨中還有一些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年貨”,那就是糖果瓜子點心之類的,供客人們來訪隨時準備的小零食,準備的越是充足,越是招待周到,也越有好的口碑,也越會門楣鄉里。最有特色的還是除夕夜,在吃團圓飯之前,長輩們都會帶著我們小孩畢恭畢敬地給老天爺和老灶爺的畫像磕頭,讓我感受到了,為人不能處處只想到自己,要尊敬長輩,要孝敬長輩。
家鄉的年味是有趣的。不信,你就踏著春節的步伐去看一看:那對聯要多精彩有多精彩,每家每戶的門框上貼著整齊又喜慶的紅對聯,內容堪稱精美絕倫,人間最美的祝福和盼望盡在于此;那爆竹要多響亮就有多響亮,而且響聲持久,一波又一波,響聲連成一片,如同暢漾在人間的美妙音樂;那煙花要多美就有多美,紅的,白色,紫色,綠色,藍的……準能讓你看得應接不暇,萬紫千紅的煙花綻放在浩瀚的夜空中,真像一個人間美麗的大花園。
家鄉的年味真濃!我喜歡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9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紹興是歷史古城,處處洋溢著節日氣氛,當然還有許多老傳統老習俗。趁著這個春節,我就帶大家去好好體驗一下紹興年味吧。
一跨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幾乎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曬著魚干、醬鴨、香腸、棕子……好不熱鬧。濃濃的香味開始在小城飄散,讓所有的人可以嘗一嘗各種年味。
大街上開始掛滿了紅燈籠,每家每戶的門上都貼起倒置“福”字,意為“福到”。門上還貼著紅紅的對聯。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都忙成一團,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還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凈, 在外工作的游子在春節前也都陸續趕回家鄉和家人一起過年,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準備著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后,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禱祝.最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春節最開心的要算小朋友,因為除夕全家聚餐時,可以從長輩那兒拿到壓歲錢,一般壓歲錢會裝在大紅包中,除夕那天要放在枕頭下過一晚。除了壓歲錢,還有最開心的就是放鞭炮了。但是今年紹興倡導文明過年,禁止在二環內燃放煙花爆竹,為讓紹興的天更藍,空氣更新鮮,我們積極響應號召,通過發短信、打電話的形勢,互相拜年,送上祝福,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羊年第一天,陽光明媚,我們一家人去香爐峰燒香許愿,以求羊年一家人順順利利。
初二開始是走親戚,首先要根據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身體健康”,“壽比南山”;對叔叔阿姨說“工作順利”,對小朋友說“新年進步”。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給小朋友,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華夏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過年的習俗也流傳已久。但是不管社會發展得怎樣,那股濃濃的年味始終不變……
家鄉的年味10
又是一年除夕將至,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剛到老家,爺爺已經忙起來了。爺爺帶我去商店買了“!弊仲N。爺爺說“福”字是可以帶來吉祥和幸福的,能祈禱在新的一年過上開心、快樂、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貼,我一聽,干得不亦樂乎。我拿來一張金色的“!弊郑腺N的時候,爺爺說該把“!弊值怪N,這樣才能讓福到,爺爺說完這番話,我恍然大悟,原來貼“福”字也有這么多講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其他人家的門、窗上倒著貼“!!
除夕這天,奶奶也很忙碌。奶奶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紅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爺爺早已在灶前把火燒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一會兒工夫,熱氣騰騰的咖啡色松糕就出鍋了,奶奶又嫻熟地撒上芝麻和紅棗。在一旁的我早已饞了,趕緊切下一塊嘗了嘗,又香又甜,又松又軟,好地道的家鄉民間口味!
中午,奶奶用紅薯粉做了紅薯餃子,餡是蘿卜、瘦肉、豆腐、烏賊干剁成丁然后攪拌在一起做的,再配上傳統的調料,奶奶把一個個紅薯餃子放入蒸籠,過了一會兒,蒸籠散發出陣陣香氣。出籠后,只見個個晶瑩剔透的紅薯餃子沖我笑。我忍不住夾了一個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還是開心地笑了起來。
初八的時候,祠堂里又開始唱戲了。祠堂里樓上樓下人山人海,笑聲不斷。臺上的戲子演得惟妙惟肖,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初九,我們全家又踏上了回新安江的路途?杉亦l的熱鬧場景像電影畫面一樣浮現在我眼前——家鄉的年味最濃!
家鄉的年味11
我的家鄉在湖北。湖北不僅風光獨特、山清水秀,而且過年時還保持著先人們留下的風俗民情。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的大清早,爸爸媽媽就去買新鮮的食材,準備著晚上豐盛的年夜飯。幾小時后,爸爸媽媽就滿載而歸了!一到家,爸爸媽媽就鉆進廚房分工合作。
聞著一股股香味,看著一道道美味菜肴陸續登場。我時不時去廚房瞧上幾眼過過眼福,一邊光明正大的“順手牽羊”,一邊沒大沒小地打趣爸爸媽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加油加油,繼續發揚咱家的好作風!”
中午,我們隨便吃了一點飯,大家又各司其職了。夕陽西下,日落西山,秦人們陸陸續續地來了。一盤盤琳瑯滿目的菜上桌了,臘肉炒青椒、火腿炒黃瓜、獅子頭……看得我都“想入非非”了,唉!看這陣勢我是又要長肉肉嘍!一入座,大家先是紛紛舉杯祝賀新年,接著伸筷嘗嘗精心準備的各種菜肴們。男人們一杯接一杯喝得盡興,女人們交頭接耳評價著菜肴說著家長里短,孩子們笑逐顏開地喝著平時大人禁止的飲料,放開肚皮吃個夠!年夜飯漸入尾聲,大人們圍坐在飯桌旁談興正濃……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全身穿著新衣寓意著新年新氣象。家家戶戶的年輕人走街串巷,走親訪友,相互賀新春!老年人則在家中發煙發糖,為客人們準備早餐。大街小巷都洋溢著一股喜慶的年味兒,讓人不自覺地沉醉其中!孩子們穿著新衣,嘴里塞滿了糖果,正興高采烈地玩花炮呢!
雖然時代在進步,但家鄉過年時那濃濃的年味兒依舊那么濃厚,依舊那么喜慶,依舊那么溫暖!
家鄉的年味12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老家在陜西。陜西人如今扔把春節叫做“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傳說——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去新春將來的夜晚,便出來食人,使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現這種兇殘的野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的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習慣。
年味最濃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鐘聲一響,整個夜晚都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于沒有過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皾M天星”、“沖天炮”……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里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渲染著新年的氛圍。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載著歸家的人們,還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貨,也載著人們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細長隧道的巷道,一對對春聯喜氣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弊謩倓庞辛,金光燦燦,一輛輛車上走出了滿面春風的兒女;一扇扇門前站著神采奕奕的父母。樓滿了,一間間屋里飄出歡聲笑語;路窄了,占道的是絲絲縷縷扯不斷的親情。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年味最濃是子夜。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小菜擺滿飯桌,,一家人開懷暢飲,共敘親情,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飽了肚子,還溫暖了心坎。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心思涌動,歡歌飛揚,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13
千盼萬盼,終于盼到了過新年。前幾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寫作業,現在終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來享受一下猴年的春節。
此時此刻的我,深深的被過年的氣氛包圍著。
除夕夜那晚,我跟隨者爸爸媽媽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味兒。大哥、姐姐、小姑媽他們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談。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前開開心心的吃著團圓飯。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會兒天。聊著聊著,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一頓美艷的視覺“團圓飯”。晚會上有絢爛的燈光,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盤盤精彩的“菜”讓我們回味無窮。
單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我覺得還是有些無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撲克牌邊打牌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陪著奶奶玩了一會兒接猴,奶奶也玩的很開心。
到了深夜,大哥就陪著我們去放煙花了。我們先放了一個蛋卷是的煙花。它的煙花非常得矮,但是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接著,我們點了一個荷花型的,那個煙花點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轉了起來,噴出了粉色的火焰,那個樣子,真的像是荷花展開一樣啊!這個煙花卻是名副其實啊。接著,我們又放了一個奇幻旅程,那個煙花可漂亮了,有紅的,黃的,紫的,各色各樣,五光十色,絢爛繽紛。最后,我們放了一個手持式的煙花,那個上說是有60 發,我就一個一個的數。大哥說這個煙花是他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煙花,一個煙花可以放好長時間呢。第一個煙花,我數到了53 個,但是姐姐只數到了47 個,誒,怎么回事呢?可能我們數錯了吧!
就在這個時候,十二點的鐘聲也敲響。周圍的鞭炮聲也隨之響起,噼里啪啦的,一個個**花也在空中匯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賀猴年的到了。這個除夕夜還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猴年里,我會更加努力,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會有更大的收獲。
家鄉的年味14
我隨父母離家進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鄉過年了。家鄉那濃郁的年味還一直讓我難以忘懷。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貼春聯。農村的春聯大部分是村里人寫的,聞著一股墨香味,對聯的內容有的隨口即興傳創作的,現在城里的春聯,多是印刷廠成批印出來的,貼在門上,雖也好看,卻總覺得少了點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沒有特點。上午,我、爸爸、爺爺全家一起去祭祖,走過泥濘的田埂,我們終于到了,我們一起為祖先燒錢、磕頭,爸爸對我說:“兒子,以后你不論到了哪里,你都一定要每年回來祭祖!蔽也惶靼装职值脑挘矣X得爸爸想讓我不論怎么出人頭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
晚上,我看見廚房有好多菜,我便問奶奶:“奶奶,你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吃幾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為有一個習俗,在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燒好,而且放的炮竹,還有家里的衛生必須過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掃出去!蔽尹c了點頭,不一會酒香味,蒸饅頭味,餃子味彌漫在各家各戶,家鄉的年味真獨特。還有我更喜歡的是在老家,一進臘月,就開始響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左鄰右舍的娃娃,手里拿著二踢腳、麻雷子、摔炮、拉炮,變著花樣放,高一聲,低一聲,你張開鼻子,便能聞到淡淡的硝煙味。隨著煙味越來越濃,年也就越來越近了,特別是除夕夜,那鞭炮幾乎要響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說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沒有鞭炮味,這還叫過年嗎?
原來,父母不辭辛苦,攜家帶口,回家鄉過年,不為別的,就是想重溫一下那久違的年味。其實,城里也不是沒有年味。那鋪天蓋地的年貨廣告,張燈結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紛呈的春節晚會,收到的成堆賀卡,打爆的拜年電話,成千上萬條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門的電子郵件,酒店里豐盛的年夜飯,還有滿大街的紅男綠女,不都是年味嗎?可是我魂縈夢繞,日思夜想的還是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15
過年了,人們紛紛回家過年,新聞上也有說春晚的事了。我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家的年味越來越濃了。
除夕傍晚,我們開始放鞭炮。傳說叫“年”的怪獸最害怕的是巨響和紅色。于是人們燃放煙花爆竹驅逐年。
鞭炮聲音很大,噼里啪啦的。我們捂著耳朵觀看這個熱鬧的景象。
然后趁著天還沒黑,貼春聯。上聯:人逢治世居棲穩;下聯:運際陽春氣象生。橫批:家庭幸福。
接著就是過年的慣例——看春晚。
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一個個小品,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蔡明和潘長江演的《車站奇遇》,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大媽的女兒過年加班不能回家,她就準備在12點前去他女兒的公司給她一個驚喜,她去搭車,與司機發生了一系列搞笑的東西,卻沒能在12點去他女兒那,后來她發現司機的兒子也是五年沒回來了,他就準備陪司機過年,后來他兒子回來了,他們兩家就一起過年去了。
春晚的海報上明明有鹿晗、吳亦凡和陳偉霆,我從七點半一直看到了半夜一點,直到結束,他們連個影子都沒有。我很氣憤:“這不是浪費我時間嘛!”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SM公司刪的,我恨SM。
(以上這段不在我作文本上,我要是給老師看這個……我就死定了……)
過年還要放炮。表姐買了一盒“煙霧彈”,點著后不會發響,只會噴煙霧。因此怕響聲的表弟總算找到了適合他玩的。
最重要的是兩盒大的煙花。12點了,四周的煙花都放上了天,很漂亮。我們全出去觀看放煙花。我們也該點了。表哥和大爸爸點完,一個個煙花在漆黑的夜幕上綻放,連同附近的煙花,將世界照得如同白晝。
在家鄉過年很熱鬧,家鄉的年味很濃。
【家鄉的年味】相關文章:
家鄉的年味作文06-04
家鄉的年味作文(15篇)06-04
家鄉的年味作文15篇06-04
家鄉的年味小學作文范文02-20
家鄉的年味小學作文范文三篇02-20
家鄉的年味小學作文(精選10篇)03-05
家鄉的年味兒-關于年味的作文800字04-15
家鄉的年味作文2500字(精選16篇)03-02
家鄉的年味作文600字-初二寫景作文03-28
年味的傳承-關于年味的作文900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