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俗作文

時間:2025-02-09 12:35:15 家鄉 我要投稿

家鄉的年俗作文1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年俗作文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年俗作文16篇

  家鄉的年俗作文1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今年我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闊別了三年的家鄉過年,家鄉那邊過年有什么習俗呢?讓我給你一一介紹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每家每戶都要自己動手做年糕和餅。年糕和餅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過年糕沒有餡料,而餅的餡料就豐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絲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媽媽告訴我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每家每戶都要殺雞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飯后開始貼春聯貼門神,紅紅的春聯真好看。我發現家里還擺著一把帶葉子的紅蘿卜,問了我的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象征著日子紅紅火火。晚飯后小孩子洗澡換上新衣服,大人給小孩子發壓歲錢,小孩子放煙花,大人們聊天,一直等到十二點整,每家每戶鞭炮齊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在鞭炮聲中,迎來了大年初一。早飯吃素,然后到鄰居家串門。大年初二到初七走親戚拜年。最熱鬧的要數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動,當天連外出的人都會趕回來參加。“神靈”由小伙子用轎子抬著挨家挨戶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來拜,求神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家鄉的年俗作文2

  空氣中洋溢著新年的味道,新年帶來歡聚,歡聚帶來笑語。我家鄉是山西,我雖是在園洲長大,但是我對家鄉的春節卻并不陌生。

  山西過年分大年小年,農歷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會給小孩紅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園洲與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園洲,紅包大多數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個紅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幾百元,最常見的是102元。整錢加零錢,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會吃葷菜,雞鴨豬魚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齋飯,不吃肉。在園洲,凡是春節,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家鄉正月初一,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不能掃地,因為人們認為一洗就會把財氣洗去,一掃就會把財氣掃去。

  還記得年初一,我穿著一身紅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樂!”一進門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齊,干凈。奶奶迎聲而來,看見我們,十分高興,說:“好!真乖!”奶奶臉上的皺紋舒展

  開來,就像一朵美麗的菊花。奶奶穿著一件已經掉色的紅大衣,黑色的長褲,潔白的牙齒十分顯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沒錢?“給!”奶奶從兜里掏出一個紅包給我。媽媽連忙說:“不用了!媽!”“沒事!給孩子的!”最終,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強大”的奶奶。我大喜:“謝謝奶奶!”奶奶也很高興。外面的爆竹聲不斷響起,像是春節的笑。

  家鄉的年俗作文3

  我是地地道道的牡丹區小留鎮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家鄉的年俗吧!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齊鳴,人們睜開雙眼,忙碌起來,炸丸子,凍豆腐,蒸饅頭,包餃子……迎接著年的`到來。我與弟弟也不甘示弱,湊上去幫忙,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咦,老爸和大伯怎么無影無蹤了?想偷閑?哈哈,沒門兒!喲!原來他們在貼春聯,漆黑的大門貼上了紅色的大花,增添了不少年的喜慶……

  過年了!小鎮里的人們起得很早,“咝溜”,餃子下了鍋,盛到碗里,然后上供,敬天敬地敬神。點燃金光閃閃的元寶,寓意財源滾滾。接著,面對神仙,輕輕跪下,雙手合十,帶著美好的愿望磕頭。媽媽與大娘帶著笑臉去給前輩拜年去了,我與弟弟也跟了上去,比葫蘆畫瓢,媽媽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慈祥的老奶奶給了我一把糖塊!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婦女們換上了紅色的衣服,拿著五顏六色的扇子扭秧歌……

  “咚,咚,咚”,煙花躍然而上,點綴得天空十分美麗。大人們,小孩兒們,在大街小巷聚在一起,仰望著漂亮的煙花。我與弟弟買了孔明燈,寫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放飛,迎接20xx年新的“征程”。

  家鄉的年俗作文4

  我們家在河南許昌,在我們這里過年有個習俗,就是訛女婿。

  不訛不熱鬧,誰家的女婿不被訛說明這家在這個村上的人緣不好。不管是剛辦過事的新女婿還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女婿都逃不過被訛的命運。

  大年初二到初六是過門的閨女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或者年長一點的妹妹或者姐姐來看樣兄弟姐妹們的日子。村上的晚輩早早的就準備好了,有的在村口守著,有的負責打聽看誰家的客人到了沒有,他們三五成群的一起到家里訛。一般都是要煙吸,沒帶煙的話訛錢,三五十的,一二百的都有可能,兜里有多少訛多少,訛來的錢湊在一起,請戲班子唱戲,過年圖個熱鬧。

  所以如果是過年來串親戚的,男人要買幾包煙,同時兜里要揣一二百塊錢,這樣的'話即使全被訛走,也是有面子的,說明這家的女婿在外面混的不錯。有的準備的不充分,或者沒有買煙,兜里沒裝錢,那就等著挨墩吧。

  年輕的晚輩沒訛到錢,幾個人會墩你,我們這里叫打夯。就是兩個人抬著你的腳,兩個人拉著你的胳膊,在院子里墩你。有的地方叫“墩女婿”。聽媽媽說,有一年有幾個人要墩我爸爸,我姐姐抱住那些人的腿,不人墩,弄得大家都大笑不止。

  在大城市待慣了,還真有點羨慕農村人的那種生活,他們一家有事眾人幫,吃飯串門圖熱鬧。過年訛女婿這種年俗雖說有點俗,但也反應了農村人的熱情好客好爽愛熱鬧的性格。

  家鄉的年俗作文5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每當人們把這句話掛在嘴上,預示著新年又來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準備活動便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動便是殺過年豬。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豬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臘肉也是每家每戶必做。豬血丸子更是我們邵陽的一大特色。這些原料都在養了大半年的豬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戶都是最忙的,家家戶戶都需要他們的幫忙。一般在這天我們都會請親戚朋友一起吃飯,一起在過年之前熱鬧熱鬧。小時候最喜歡這樣到親戚家輪流吃飯了,氣氛熱烈,高高興興的。

  新年除了年夜飯,另一個重頭戲便是拜年。我們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處拜年的,另一個便是這天不要花錢。據說是初一花錢,這一年就非常難進財了。對于小朋友來說,拜年就意味著存錢罐又多了壓歲錢,只希望親戚朋友們來的更“猛烈”些吧!我們那兒有些地方對拜年的`親戚都會有回禮。比如扯一根紅布條再加上蘋果。紅布條寓意著這年紅紅火火,蘋果則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這些年俗,介紹一個我們邵陽的特色菜—豬血丸子。顧名思義,豬血丸子是用豬血、豆腐、碎豬肉揉成丸子,隨后用炭火烘干。別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臘肉,這也是家家必備。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的習俗并未改變,卻總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環境并未改變,只是身邊的人少了,隨之心態也變了吧。

  家鄉的年俗作文6

  不同地域的人們在請財神的儀式和時間上差異很大,就我家鄉來講,請財神儀式是在年除夕晚飯后進行,而且通常以單個家庭為單位,鮮見有整個家族一起請的。

  除夕的晚飯千篇一律,都是吃餃子。餃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們就要去請財神了。冬日天短,晚飯之后已是黑燈瞎火,所以請財神儀式常常是摸黑進行。

  儀式并不復雜,只需帶上些紙錢和鞭炮,來到家門外的大路上,朝著財神所在的方位焚燒掉燃放掉即可,當然,跪下磕個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請財神到我家過年”之類的話語。至于說到財神的方位,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它為什么每年都要發生變化,我想這大概跟它所對應的星宿有關系吧。財神的.方位可以從祭灶時貼在灶臺上方的那張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著那個方向去迎接了。

  財神請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財神的屋子,在財神掛像前點上香火。財神前焚香與別處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燒三炷,而這里卻是五炷,我小時候聽說,五炷香象征著“五路財神”。

  財神在民間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財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財神多指關羽和趙公明。我們鄉下大多供奉趙公元帥趙公明,這是我從觀察神像中得知的,因為在他的畫像周圍還有四個人物,我想這應該就是《封神演義》中說到的由他統領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們五人合在一處,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時候聽來的“五路財神”之說。

  值得一提的是,財神是只請不送的。有些做買賣的農戶家里常年都供奉著財神,一年當中的大小節日都會燒香祭拜一下。那么財神既然常駐家中,為何還要年年去請呢?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家鄉的年俗作文7

  我們中國有許多重要的節日,例如:中秋節,端午節,父親節,重陽節,春節等,而我今天要寫的文章正好和春節密切相關,你猜猜是什么?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是猜了,并且猜的非常非常準確,畢竟這個節日我們每年都會過,并且過得非常非常隆重。

  我的家鄉位于河西走廊張掖,我們這里的年俗也跟大部分地區不同,畢竟: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嘛。我現在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張掖的年俗。

  我們這里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臘八節,喝臘八粥開始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算是圓滿結束了,其實已過正月十五,農民伯伯就開始在地里勞作干活了。

  我的家鄉過年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炸一種叫油果子的吃的.,其實他跟我們平時自己家買的貨,蒸的饃饃沒什么兩樣,都是用面做的,只是在形狀上與萌萌與眾不同,在味道上因為攝入了香油雞蛋和牛奶,并且收入的量很多,所以吃起來色香味俱全。

  我們這里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節日,你猜猜是什么,哈哈,就算你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來,它就是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要去逛城市里各種各樣的花燈,城市里花燈非常的漂亮,看的人們目不暇接,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吃湯圓,湯圓是用一種口感黏牙的面做的,相當于就是用粉條做的面,就跟包餃子一樣把餡包進口感黏牙的面里,餡有五仁、芝麻,豆沙、雞蛋、以及各種各樣的食材做餡,這就是我們這里元宵節的獨特過法。

  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習俗,就是守歲,傳說只要在大年三十大年夜這天,老人的兒女為老人守歲春節的吉祥物(年),就會給老人增加幾十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壽命,所以守歲,由此而來

  聽我簡單的一介紹,你是不是特別想來歷史古城張掖過年呢?

  你的家鄉有什么年俗?

  家鄉的年俗作文8

  年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那我就再來介紹一下。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信仰、祭祀與家庭倫理是春節歷久彌新的精神核心,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有舞獅、飄色、耍龍、游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動,年味濃郁。

  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具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著中華文化的思想精華。

  還有很多諺語呢!如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等等。

  過年真好啊!不僅可以吃到好吃的給可以收到紅包,還可以看春節聯歡晚會呢!

  家鄉的年俗作文9

  說到年俗,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咱們中國的年俗可是多的是呀!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國慶節、端午節、圣誕節?這些都是每年一度的節日,人們稱之為年俗。

  過節要突出一個“喜”字,這種節日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也散發著招人喜愛的魅力。農歷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節的.高潮,在這一天所有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戶戶幾乎一夜不睡,叫做“守歲辭歲”。三十晚上的團圓飯,講究在半夜子時合家聚在一起吃,叫作“更歲餃子”,當時民間有這樣一段話:“煮餃子,皮兒薄,餡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一家滿張羅!”這也意味著吃完餃子即將進入新的一年,也是為了取個吉利。追求美好生活,是人類共同的夢想,所以人們都非常敬重這些節日、喜歡這些節日?

  年俗,中國的色彩!年俗,中國的驕傲!

  家鄉的年俗作文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描述出了新年萬象更新的一片景色。

  開啟記憶的大門,每當年關,我總會想起過年時的情景,那些充滿煙味的景色總是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難以忘懷。

  提起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又稱佛成道節、成道會等。臘八粥是一種由多種食物熬制而成的粥。傳說上古五帝之一顓頊氏的三個兒子死后變成了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固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用紅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送灶神是臘月二十三,這天就是小年,聽說造神會在這一天回一次娘家,回去了會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事,誰家好誰家壞。這天家家要燒香、點蠟、化黃裱、獻灶糖,送灶神爺上天。

  還有大掃除,不知道為什么,只要過了24,大家就開始打掃房子了,在過年前,家里就會煥然一新。

  貼窗花差不多是和貼對聯、貼門神一起進行的。貼窗花的時候,我看見爸爸貼反了,我就說:“貼反了,貼反了。”爸爸說沒有反,我很是疑惑,爸爸給我講了一番,原來福字倒貼意為福到了。

  拜年是最能顯示農村人歸根認祖的事,也是春節的大習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時候,孩子們會去給自己的`親戚拜年,在每一個家里去,都是燒香、點蠟、化冥票、磕頭,磕完自然有獎勵――給壓歲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離家三里遠,別是異鄉風。”同學們,我的家鄉過年習俗就是這樣的,你們的家鄉都是哪些民俗啦?快與我們分享吧。

  家鄉的年俗作文11

  年俗是指春節的習俗,而春節指的是正月初一這一天,可我們的春節準備工作會很早就會開始。

  臘月初八這一天就是喝臘八粥的日子。這一天每家都會做一種粥,而且粥里要放八樣東西,紅豆,綠豆,江米,麥仁,黑米,蓮子和百合,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葡萄干,熬出來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極了,這一天不但要喝臘八粥,還有跑臘八蒜。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就要貼紅對聯和福字,以前還會放鞭炮,知道為什么要放鞭炮嗎?聽老人們說,有一個叫做年的怪獸兇猛異常,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會出來搗亂,但他最害怕紅色和生小賤賤的'人們就形成了風,又分為鞭炮和貼紅對聯人下的怪獸了,這就是貼對聯和放鞭炮的習俗。

  而今年最特殊的習俗是什么呢?響應國家號召保護環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疫情期間響應政府號召,不團拜,不聚會,不串門拜年,施行電話拜年,視頻拜年,這樣也別有一番風趣。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時的習俗。

  家鄉的年俗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江西的井岡山,那里過年很特別。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家一行人便到趙氏宗祠燒香、拜祖仙,燒了香,鞭炮響完才算好。回了家,只能吃齋飯,沒有任何葷味兒。中午飯,開葷了,煮一個豬大腿,大家分著吃,吃完的骨頭卻被爸爸收了起來,我感到奇怪,就問他:“為什么吃完了肉,要把骨頭收起來呢?”爸爸默不作聲。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一個春節的末尾。爸爸拿出一個大豬骨頭,這是初一留下的,這一天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豬大腿的骨頭吃掉!我不明白:大家難道餓得要吃骨頭了嗎?中午,大人用大骨頭煮了一些羹湯,農民伯伯們拿著大碗喝著,他們喝完就要去春耕了。看著看著,我明白了,這是初一留下的骨頭熬成的羹湯,喝下羹湯就代表年過完了,大家要開始勞動了。

  勞動可不能少了我們小孩兒。晚上,我們要做一件大家肯定不相信的事情——到別家的地里去偷菜。你震驚了,我開始也震驚了:“大家難不成要當賊?”爸爸苦笑著回答:“當然不是!我們去偷菜是為了博一個好彩頭,偷菜也叫‘偷青’,我們偷的這些菜必須是青色的蔬菜,每一種蔬菜都有對應它的彩頭:偷到大蒜——好打算;偷到青菜——發財;偷到蔥——聰明。”哇!彩頭這么好?我有點期待去偷青了。

  半夜,我和堂哥躡手躡腳地走進了一家院子,彎著腰,低著頭,生怕讓人發現。他們院子里種的菜真豐富,我一拔,嘿!是個白菜,我要發財嘍!堂哥拔出來一根蔥,他很高興,我們相信他真的能變聰明。我們開心地拿著菜走出這家院子。回了家,媽媽把我們偷來的菜一起煮了,媽媽告訴我:“這些菜必須當天吃完,才不讓好彩頭溜走。”

  第二天,被偷了菜的人家生氣極了,一個勁兒地罵我們這些“小偷”。我們不大開心了,但爸爸卻安慰我們說:“據說,這一天,誰被罵得最狠,誰的運氣就會越好!真是恭喜你們了!”一下子我就把生氣拋在腦后,“嘻嘻”地笑了。

  你想不想來我的家鄉試試?交交好運呢?

  家鄉的年俗作文1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你們家鄉的年俗是什么呢?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年俗吧!

  我的家鄉在廈門,廈門本地人在除夕會圍爐吃年夜飯。家人們會準備很多美味佳肴:圓圓的湯圓,代表團團圓圓;甜甜的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鮮美的'魚,代表年年有余……大家忙的不亦樂乎,迎接著新年的到來。這個時候,我們小朋友就會去貼春聯,除了貼春聯,房門兩側還要放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

  吃年夜飯,一定要“添碗筷”,有些人不能回來過年,家里人仍然要為他留一個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除夕圍爐后,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我相信每個小朋友最期待這個時候吧!接著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啦。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俗,怎么樣?豐富多彩吧!

  家鄉的年俗作文14

  家鄉的春節是熱鬧的。

  有拜年,有守歲,有放鞭炮。很多地方興除夕包餃子,我們這兒也有,而且我們這兒的除夕餃子宴更為好玩兒。

  包餃子要等到晚上才開始。差不多6點鐘的時候,街上的燈都亮起來了,各家各戶都忙起來了。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忙著和面,媽媽準備餃子餡和煮餃子的'鍋,我在旁邊看來看去,也想去幫忙。

  媽媽先把紅白相間的肉餡,翠綠的小蔥,各種各樣的佐料,一起倒入盆里,讓所有的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又洗了幾枚硬幣放在桌子上,說一會兒要包在餃子里。如果過年吃到了帶著硬幣的餃子,一年都會一帆風順。

  媽媽拿起一張又白又薄的餃子皮,在餃子皮中間放上一勺肉餡,又放上一枚小糖果,再把餃子皮完全對折起來,有外到內捏好,放在盤子上,猶如一條條小銀魚。我也迫不及待地包起來,可這肉餡和糖果不聽話,總要探出腦袋,餃子包得不成樣,我生氣地把糖果扔在地上。媽媽看見了,說:“啊!你不能這樣做。要把糖果包在餃子里,吃在心里!”

  我又重新包起來,這次包得有模有樣,我把邊捏得如紙一樣薄,才放到盤子中。爸爸看了看,笑著說:“這次包得不錯嘛,總算把甜甜蜜蜜包在餃子里了!”這引來一陣笑聲。

  包完餃子后,媽媽開始煮餃子!一個個餃子翻著跟頭滾下了鍋,就像一個個白色的元寶在翻騰,香氣也隨之撲面而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我想:這餃子里裝的不光是餡,還承載著我們的幸福和甜蜜。

  熱鬧的春節就這樣過去了。不過,餃子香噴噴的味道卻一直在我心里縈繞,好久才散去。

  家鄉的年俗作文15

  我覺得聰慧的你一定是猜了,而且猜的非常非常精確,終究這一節日大家每一年都是會過,而且過得非常非常莊重。

  美麗的家鄉坐落于河套平原張掖市,大家這兒的年俗也跟絕大多數地域不一樣,終究:十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嘛。現在我就簡易的介紹一下美麗的家鄉張掖市的年俗。

  大家這兒的新春佳節是以臘月初八,臘八節,喝臘八粥逐漸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新春佳節算得上圓滿落幕了,實際上已過正月十五,農夫就逐漸在田里辛勤勞動干活兒了。

  美麗的家鄉過春節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風俗習慣便是炸一種叫油果子的吃的,實際上他跟大家平常自己家買的貨,蒸的饅頭沒有什么兩種,全是用面做的,僅僅在樣子上與萌萌噠不同尋常,在味兒上由于攝取了芝麻油雞蛋和牛奶,而且收益的量許多,因此吃起來美味可口。

  大家這兒還有一個較為知名的節日,你猜猜是啥,嘿嘿,即使你猜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來,它便是元宵佳節,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要愛逛城市里各式各樣的彩燈,城市里彩燈十分的好看,看的大家應接不暇,當然也有最重要的便是吃湯圓,湯團是用一種口味黏牙的面做的,等同于便是用紅薯粉條做的面,就跟做餃子一樣把餡包進口感黏牙的面里,餡有五仁、白芝麻,紅豆沙、生雞蛋、及其各式各樣的食物做餡,這就是我們這兒元宵佳節的與眾不同過法。

  還有一個較為好玩兒的風俗習慣,便是守歲,傳說故事只需在大年三十除夕夜這一天,老人的子女為老人守歲新春佳節的吉祥物設計(年),便會給老人提升幾十年乃至二十幾年的使用壽命,因此守歲,由此而來

  聽我簡易的一詳細介紹,是不是你尤其要來歷史時間古都張掖市過春節呢?

  你的故鄉有哪些年俗?

  家鄉的年俗作文16

  過年,人人都興高采烈,歡天喜地。而且,過年還有佷多習俗呢!有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看花燈、守歲......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壓歲錢了。

  相信每個孩子都喜歡收壓歲錢。在大年初一時給家中的長輩拜年,隨后,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記得小時候,大人會騙我說:“拿了壓歲錢,它就會壓住你的歲數,你就長不高了。”嚇得我連忙把紅包丟給爸爸媽媽,跑掉了。慢慢的`長大了,知道有了錢能辦好多事,像買一些學習資料,同學過生日了可以買禮物,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理財。我讓媽媽把壓歲錢存到銀行,每年還有利息收呢。

  關于壓歲錢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古代有個叫“祟”得小妖,在每年三十晚上就會出現,專門摸小孩得頭。孩子被摸過就會發燒,退燒后就會變成瘋子了。有一對夫妻為了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睡下后放在枕邊,夜里“祟”正要摸孩子得頭時,枕邊突然迸出一道金光,“祟”被嚇跑了。這件事情傳開以后,人們都這樣效仿,把這種錢叫“壓歲錢”。“祟”和“歲”發音相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壓歲錢”。

  每個地方得年俗都不同,但我還是最喜歡我家鄉得年俗。

【家鄉的年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年俗作文03-12

家鄉的年俗作文04-27

[精華]家鄉的年俗作文12篇12-21

家鄉的年俗作文(通用23篇)08-15

家鄉年俗作文(通用16篇)07-22

家鄉的年俗作文合集4篇02-21

家鄉的年俗作文集合4篇02-21

年俗作文500字01-14

年俗作文500字(優選)04-15

[薦]年俗作文500字04-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高清色婷婷视频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综合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 天堂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