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的年代》讀后感

時間:2022-01-28 09:25:07 激動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激動人心的年代》讀后感

  《激動人心的年代》這部小書,是一部近代物理學史,它融會了對歷史的考察和對傳統哲學觀念的反思,以至于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一版再版。如果說,七十年代末的真理標準討論,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結論,是哲學界借助超學術的力量發起的對當時思想禁錮的巨大沖擊和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復歸,那么八十年代初李醒民教授對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歷史局限性的犀利剖析和指謬糾誤,則是平庸時代屈指可數的創 新探索與激情之作,其社會影響固不如前者,但學術探索之深度,無疑超越于前者。

《激動人心的年代》讀后感

  本書從科學內部史和外部史兩個角度,從宏觀概括和微觀分析兩個方面,全面考察、論述了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對這場革命的背景、起因、經過和結局以及其中的重大事件和關鍵人物,運用翔實的史料做了生動、細致的描繪;從哲學的高度對這場革命進行了中肯、獨到的分析和總結;澄清了諸多源自列寧著作的誤解、曲解和訛傳,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傳統觀點的估價和看法。本書被評論者認為“對世紀之交物理學發展的黃金時代進行了全面的歷史考察和哲學探討,是國內專門涉及物理學革命的第一部專著”。

  這部著作不僅在學術上多有創新,而且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啟示。

一. 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在馬克思安葬時的墓前演說中講道:“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光輝論斷。

  這里所說的科學指的是自然科學。科學之所以能成為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首先就在于它同社會生產力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為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生產工具,開辟新的生產資料領域,并給勞動者以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武裝,而且它在變革生產關系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經過物理學革命,不少物理學家認識到:“發展理論物理學的方法是辯證法,其立足點是唯物論”。特別是在日本,辯證唯物主義廣泛滲透到物理學家中間,這除了社會背景因素而外,也可以說,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為他們準備了容易接受新思想的土壤。

二. 科學革命的實質就是科學觀念的根本改造,與此同時,也伴隨 著理論體系、自然觀、科學方法等的全面變革。

  科學革命并不是完全拋棄舊的理論,而只是政變了理論的基本框架,使新理論不僅能容納舊理論所包含的全部知識,而且能容納舊理論所不能包括的“反常”知識。而且,舊的科學觀念也并非統統被廢棄,其中一些只是喪失了自己以前獨有的統治地位,從以前的不正確的、與事實不符的殼體中解放出來,被賦予新的意義,它們原有的真理顆粒繼續被保留下來,并作為從屬成分有機地溶入新科學觀念中。

  科學觀念的根本改造必然導致整個理論體系的重建,導致自然觀和科學方法的變革。例如,物理學革命的歷史表明,適應于科學幼年時代的以歸納為主的方法把很大的地盤讓給探索性的演繹法。在這里,盡管所觀察到的事實無疑還是最高的裁決者,但是公理同它們的可證實的結論被一條很寬的鴻溝分隔開來,在沒有通過極其辛勤而艱巨的思考把這兩者連接起來之前,它不能作出裁決。因此,科學家必須自由發揮他的想象甚至幻想,才能超越二者之間的邏輯上不能逾越的鴻溝,建立起理論體系的邏輯基礎,從而演繹出可供實踐檢驗的具體結論。

三. 哲學對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清楚地表明,把哲學認識論和對自然規律的實際探索及創立新科學理論結合起來,這是在科學上富有開拓精神的物理學家們共同遵循的原則。對這些物理學家來說,認識論能動地指導他們的科學實踐,使他們在科學上有所建樹;而科學成果又反過來加深了他們對認識論的理解。愛因斯坦、爾等人就是使科學與哲學珠聯壁合、相得益彰的杰出代表。

  在科學處于革命變革之中時,哲學能夠起到那些作用呢?從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來看,哲學顯著地起著批判、探索、創新、解釋的作用。

  不管自然科學家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在于:他們是愿意受某種壞的時哲學的支配,還是愿意受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的支配”。物理學革命的歷史表明,唯心主義是一個泥潭;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又是一種“自發的、不自覺的、不定型的、哲學上無意識的信念”,它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只有唯物辯證法“才能為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發展過程,為自然界中的普遍聯系,為從一個研究領域到另一個研究領域的過渡提供類比,并從而提供說明方法”。因此,自然科學家應當做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只有這樣,才能抵擋壞的時哲學的侵襲,在科學探索中方向明確。

四. 物理學的發展永無止境,物理學的前景永遠光明。

  眾所周知,物理學研究的是有關物質結構和物質運動的根本規律,是在自然界普遍起作用的規律。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態,自然界的現象千奇百怪,物理學怎么能一下子把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根本規律都弄個水落石出呢?

  自然是無限多樣的,而人的認識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卻是有限的。“每一個人的思維所達到的認識的至上意義”“是根本談不上的,而且根據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經驗看來,這些認識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無例外地總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確的因素多得多”。

  就整個人類而言,“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同樣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同樣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歷史的終極目的來說,是至上的和無限的;按它的個別實現和每次的現實來說,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這個矛盾只有在無限的前進過程中,在至少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無止境的人類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決”。因此,人類不可能“在某個時候達到只運用永恒真理,只運用具有至上意義和無條件真理權的思維成果的地步”,不可能在某個時候達到“知識世界的無限性就現實和可能而言都窮盡了”的地步。

  歷史同認識一樣,永遠不會把人類的某種完美的理想狀態看作是盡善盡美的,盡善盡美的包羅萬象的物理學理論只能是在幻想中才存在的東西。黑格爾就科學的發展說過一段寓意深刻的話:“科學表現為一個自身旋繞的圓圈,中介把末尾繞回到圓圈的開頭;這個圓圈以此而是圓圈中的一個圓圈;因為每一個別的支節,作為方法賦予了靈魂的東西,都是自身反思,當它轉回到開端時,它同時又是一個新的支節的開端。”

  物理學的發展永無止境,物理學的前景永遠光明。德布羅意深有體會地說:“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科學史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認識的每一個成果提出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在認識領域內,新發現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使我們推測到,還存在著我們尚未知曉的無邊無際的大陸。”

  恩格斯則從更高的哲學視野上斷言:“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上升到較高階段,愈升愈高,但是永遠不能通過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出神,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系列一区中文字幕 | 日本乱码伦电影 |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