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的美食

時間:2021-08-07 13:07:48 節日作文 我要投稿

臘月二十三的美食

  再過幾天,2月11日,便是農歷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小年,也稱祭灶節。中國舊時民間認為“灶神”是掌管一家人一年禍福的神靈。因此,每逢農歷臘月二十三人們使用紙馬、糖、米粑粑等送“灶神”上天,稱為“送灶”,到除夕日又貼上新的灶神像,謂之“迎灶”。人們往往把節日和美食融合在一起。在這個中國人特有的節日里,人們會有哪些美食享用呢?聽記者為你一一道來。

  傳統名點 灶糖

  灶糖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即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灶”,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人叫灶糖),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里一個更紅火的光景。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南方小吃 祭灶果

  祭灶果是浙江寧波地區及南方一帶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是由麻棗,紅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腳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凍米糖組成,是一種老幼皆宜的糕點。

  祭灶果主要原料糯米粉,芋艿漿,白砂糖。口味:松、酥、香。

  灶的果品分兩類,一種是從市場買來的祭灶果,里面都有用面粉做的紅蛋、綠蛋、芝麻蛋、黑節骨、白節骨,另購一些小糖、水果等,還有一種是過去民間自制的祭灶果,有番薯片、炒豌豆、炒花生等。

  節令食品 灶粑粑

  粑粑用秈米、糯米為主料制作而成。米粉做成餅,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為餡,用素油煎出舉家共食,迎接小年和即將到來的。

  祭灶節,幾乎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這種習俗,而送灶神的祭品南方和北方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民間以制作米粑粑作為送“灶神”的祭品。每當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準備米粉、餡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形,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鍋粑粑則首先用來祭灶神。

  人們把粑粑盛在大盤里,放在供奉“灶神”的神龕里,然后點上香火,放鞭炮,歡送灶神上天,頗為嚴肅認真,灶神送走后,全家人即可進食粑粑了。如今,很少有人那么虔誠地去“送灶神”了。但每當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這兩天,制作“送灶粑粑”的習俗依然流行甚廣,只是大都用來自家享用,很少有人用來作祭品了。“送灶粑粑”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傳統的節令食品。

  做粑粑的材料是秈米、糯米、豆干、瘦肉、蔬菜或腌制的咸菜、姜、蒜、香油、醬油、淀粉、鹽、味精及胡椒粉等。制作方法是將秈米、糯米洗凈后瀝水晾干,磨成細粉,將備好的蘿卜洗凈,剁成碎末,再入籠蒸熟或煮熟,擠出水分,把肥瘦兼有的豬肉剁成肉末,放入鍋內加醬油煸一下,再依次加入蘿卜末、鹽等,邊加邊翻炒至熟。將米粉加熱水和制成面團,分劑后,用手捏成面皮,放上餡料,包制成扁圓形的粑粑坯。把坯入鐵鍋內煎烤,入鍋前先在燒熱的鍋內壁上涂層食用油,放好粑粑坯后,蓋上鍋蓋,用中火煎烤至有輕微油煙氣從鍋蓋邊冒出,打開蓋,均勻地灑些清水,加蓋繼續煎烤,如此反復二三次后,即可。

  各地祭灶節,自有習俗不同,但大同小異。其中,各類美食以甜為主那是必須的。

【臘月二十三的美食】相關文章:

農歷臘月二十三02-21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01-11

農歷臘月二十三的習俗01-24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02-23

家鄉的臘月二十三作文02-10

2016臘月二十三作文02-10

臘月二十三祭灶的含義01-26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02-25

高中作文:臘月二十三05-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无遮挡吸乳叫声视频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 |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