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吃什么

時間:2024-03-11 11:01:00 智聰 節日作文 我要投稿

二月二吃什么

  元宵過后就是二月二,又稱“龍抬頭”,民間習俗多。那么二月二吃什么呢?二月二的飲食習俗可不少,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具體二月二吃什么?小編為您介紹。

二月二吃什么

  【1】二月二吃什么?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龍是二月二最受尊崇的神只,二月二肴饌,無不沾有龍氣:用面和糖搓成圓丸炒熟,謂之龍蛋;餅稱龍鱗餅,面條謂之龍須面;米飯為龍眼;餃子為龍牙;餛飩為龍耳;煎餅為龍皮;黏糕為龍腰;食豬頭為龍抬頭。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

  1、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3、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于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4、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5、面旗子

  農歷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厘米。將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面旗。

  6、面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發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7、爆米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8、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9、豬頭

  農歷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傳統節日,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10、蔥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謂之“啃龍骨”。

  11、炒面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面條。炒面條是將面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并全吃掉了。

  12、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里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13、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里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于皮膚。

  【2】二月二為何吃“龍”食?

  農歷二月初二是二十八宿中青龍開始露頭的日子,根據天象定為“龍抬頭”。由于人們對龍的崇拜,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其中除了管炸糕叫“龍膽”、春餅叫“龍鱗”、面條叫“龍須”之外,還管米飯叫“龍子”、餛飩和餃子叫“龍耳”,等等。

  而“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據專家介紹,農歷二月初二恰逢驚蟄前后,此時蛇、蚯蚓等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而蛇又俗稱“小龍”,蚯蚓俗稱“地龍”,蛇和蚯蚓開始露頭,就叫“龍抬頭”。而與蛇和蚯蚓同時開始活動的也包括一些害蟲,故而在明代,二月初二有吃“熏蟲”的習俗。人們攤煎餅、做熏肉、炒菜,用油煙熏死害蟲并吃掉它們,以保護莊稼,祈求健康。

  【3】二月二吃什么養生

  飲食養生

  (1)營養均衡

  1.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風味,有助于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制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僅富于營養,又能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糧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2)少酸多甜

  春季肝旺而脾弱,飲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茼蒿、山藥等。風多物燥的天氣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湯粥,如枸杞粥、紅棗粥、銀耳粥等,調補脾胃亦可用白菊花、決明子、西洋參等。

  (3)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后,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癥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新鮮蔬菜不可少,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養生食譜

  1、紫蘇枸杞粥

  紫蘇枸杞粥能祛風散寒、行氣寬中、養肝益腎,特別適合龍抬頭后預防流感、傳染病、養肝護肝氣。

  材料:紫蘇30克、枸杞子30克、大米50克。

  制作方法:

  (1)將大米清洗干凈后,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

  (2)然后加入紫蘇、枸杞子再煮5~10分鐘即可食用。

  2、荸薺湯

  在春季,人們往往容易出現上火癥狀,體內的濕氣重,而荸薺味甘寒,有清熱利濕、保肝通便作用,可以多吃荸薺湯。

  材料:荸薺20~30個。

  制作方法:荸薺清洗干凈后,將其切片,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清水,不加任何調料,大火煮沸,熬煮成湯代茶飲用即可。

  【4】二月二習俗

  1、春雷驚 龍抬頭

  傳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二月二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民間也流傳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民俗專家介紹,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叫“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吃面條、蒸糕,吃的最多的是炒豆和面棋子。

  2、吃炒豆 地豐收

  民諺有云:“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據說關于二月二吃炒豆有一段故事:相傳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傳諭東海龍王三年內不準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龍王壓于泰山之下,并貼符子:“若想重登靈霄殿,金豆開花方可歸。”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龍王的遭遇,便托夢給人間說:“只須在二月二日這天,將黃豆炒開花即可!”于是人們便相約著在這一天炒黃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聞訊金豆開花了,只好將龍王釋放,于是龍王又抬起頭來耕云播雨,滋潤禾苗,造福農人。

  3、二月二 踏青春耕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農歷二月初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據了解,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二月二這一天我國民間習俗眾多,如剃頭、敬文昌神、祭祀、婦女不縫紉等。“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此時節,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春耕節’‘青龍節’‘踏青節’‘迎富日’”。王來華說。

  4、剃龍頭 求好運

  在民間,傳統說法是在整個正月里都不能剪發,因為“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因而老百姓都選擇在正月過后的二月二剪發。喻意理個龍頭,期待來年鰲頭獨占。

  其實所謂的“死舅”實為“思舊”或“思舅”的誤傳。泰山學院漢語言文學院民俗專家李建表示,正月不能理發在民間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清軍入關后漢人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朝的思念,意為“思舊”;有的說是一個理發匠貧窮買不起禮品,每年正月都為舅舅剃發,舅舅死后他很思念舅舅,民間就有了“剃發思舅”的說法。民俗文化一個主要特征是口耳相傳,在傳習過程中產生變異,會與原意相差甚遠,“死舅”沒有一點科學依據。

  5、穿龍尾 撒木灰

  民俗專家介紹,民間過二月二還有“穿龍尾”的習俗。要將曬干的麥秸剪成一厘米長的小段,將花布剪成小圓片,用線將麥秸和花布穿成長串,并且逐一間隔,然后飾以花布條做穗頭,就做成了“龍尾”,將穿好的龍尾給孩子們縫在衣服上,或戴在帽子后面,擺動起來像活脫脫的小龍。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農村二月二這天,家中的女主人要用草木燒成的灰圍著宅子的墻根撒一圈,一邊撒,一邊念叨“一把灰,兩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傳說這樣小孩子在墻根玩耍,就是有這些害蟲,也不會被傷到了。撒完灰,女主人還要把木灰鏟起來,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畫圈兒,然后在圈中心抓放一把五谷雜糧,蓋上谷草。民俗專家表示,灰圈代表糧囤子,圈中心的雜糧寓意是五谷豐登,蓋谷草則表示“糧囤尖上蓋谷草,家里米糧吃不了”。老百姓以撒灰的形式祈望豐收。

  6、剪頭發

  福星高照行大運

  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取吉利已成為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剃頭理發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發的時候。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它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人學讀書。

  7、剃頭日

  農歷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龍在中國文化里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里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蘇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剃頭,以期許鴻運當頭的吉祥預兆。

  “正月剃頭死舅舅”是誤傳

  其實正月不能剃頭在民間還是有多種說法,最有說服力的是清軍入關后漢人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朝的思念,意為“思舊”。

  當時清軍入關就有一種說法,叫“留頭不留發”,當時的江浙一帶對于留發這種制度非常的抵觸,就在民間流傳了一種“正月里不剃頭,正月里剃頭死舅舅”的民謠。“正月理發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誤傳,“死舅”實際上是“思舊”、“思舅”,正月里理發了就會“死舅”沒有一點科學依據。

  其實,民俗不是對人們“正月剃頭死舅舅”的預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頭‘思舊’”的一種對清朝政府的抵抗,去咒罵清政府強行推廣的“剃發令”。

  “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個說法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了,也不光是“思舊”這一個說法,過去人們對養生也非常的重視,認為正月里還比較冷。正月里理發,對人的身體也非常不好,把頭發理了,頭就會冷,人體的經脈大多和頭相通。頭被凍著了,很容易生病,人們也都習慣了在農歷的二月二開始理發,這天也被稱為“龍抬頭”,在這天理發,一年都會順利。

  8、引錢龍

  ①山東地區用灶煙在地面畫一 條 龍。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蟲都躲起來,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有益。

  ②晉西北地區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置圈內,牽線回家,用容器蓋住即成。

  ③還有地區在這天清早,人們從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誰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錢龍,這年財運就會非常好,所以經常出現

  9、敲龍頭

  敲龍頭喚龍醒來: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10、剃龍頭

  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 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11、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面條叫食“龍須”,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愿望。

  12、吃豬頭肉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食“龍須”,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愿望。

  13、芥菜飯

  芥菜飯是浙江溫州傳統的漢族小吃,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斗的用意。芥菜爽口好吃,含有大量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

  14、爆米花

  春節過后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鑒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里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于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說,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于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

  15、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16、圍糧倉

  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17、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18、居家禁忌

  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19、接姑娘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娘家。過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有將龍氣帶回娘家的說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輕松而愉快。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20、田間祭

  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面粉制作壽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簽上作為貢品。夜里再拿到田間地頭插上,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21、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5】二月二龍抬頭的簡介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1-2]

  “龍抬頭”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并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后。“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龍是神話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異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來象征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于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多以祭社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6】民俗來歷

  二月二祭龍神,民間還有個傳說。很久以前,陜西關中大旱,連年無雨。在臨潼驪山之東的馬額塬上有個小山村,村里有個小伙子叫水生。他見天旱,便設法四處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頭村,聽一

  位老伯講了這樣的話:“關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曉。曾命東海龍王的孫子前去播雨。可這小龍到了關中卻一頭竄到龍河里,把播雨大事給忘了。”水生問:“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說:“必須弄到一根降龍木才行。”水生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降龍木,制服了小龍。只見小龍抬頭騰空而起,直沖九霄,霎時烏云翻滾,雷聲大作,嘩嘩地下起了大雨。為了紀念這“龍抬頭”的日子,人們規定每年農歷二月二為“春龍節”。

  龍抬頭這天,漢族民間和宮廷里也有許多風俗。明人沈榜《蜒署雜記》中有“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稱為‘引龍回’”的記載。清讓廉《春明歲時瑣記》中說:“二月二日為土地真君生辰,城內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游人亦眾,又有放花盒燈、香供獻以酬神者,俗謂此日為‘龍抬頭’。”在我國北方,還有人習慣在二月二日這天理發,稱為“剃龍頭”。

  “二月二,剃龍頭”,留了一個正月的頭發終于可以剪掉了,而且還能得到好彩頭。這一天,最忙的地方就是街頭巷尾那些大大小小的理發店,從早到晚,門庭若市。大人孩子排著候著,剪去冰冷厚重的嚴冬,迎向清爽明媚的春天。

  “二月二,剃龍頭”,留了一個正月的頭發在飲食上,北方還有“二月二,啃豬頭”的傳統。年前備好的豬蹄兒豬頭,要在此時拿出來收拾一番,用火燎掉豬毛,用刀刮去污穢,把碩大的豬頭分開,和豬蹄兒一起放在大盆里泡上兩天,只等二月二放在大鐵鍋中烀好,大快朵頤。

  在彌漫的香氣中,曾經的我們用粘滿豬油的手,尋找豬頭中那對像燕子一樣輕巧好看的骨頭,以及豬蹄兒里面帶給我們無限歡笑的玩具――嘎拉哈。

  二月二還有一種習俗是屬于小孩子的,叫“穿龍尾”,如今已難得一見。但當年奶奶給我穿龍尾的畫面依舊歷歷在目。

  到了二月二,奶奶就會拿出平日積攢的花花綠綠的布,剪成一個個硬幣大小的圓兒,再用切成段兒的高粱稍兒將五彩的布片兒連起來,末端還要系上彩色布條兒。做好的龍尾拴在我們肩上,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早春清冽的空氣中奔逐,五彩流蘇隨風飄蕩,神采飛揚的我們宛若游龍。

  農歷二月二,是一年中我們與龍走得最近的一天,在豐富多彩的習俗中,人們延續著龍的血脈傳承著龍的精神,同時,我們用這種方式感念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并冀求能有美好的未來。

  帶著敬畏與感恩,走到這里,冰消雪解,蟄蟲萌動,新的一年便隨著蘇醒的春天款款而來。

  【7】故事傳說

  ●傳說一

  傳說堯王的父親帝嚳(帝俊)共有四個王妃:姜嫄、簡狄、慶都、常儀。本來常儀的地位最低,可自從生了兒子,眾人就另眼相看了。慶都一直為沒有兒子煩惱。有人告訴她,神母廟求子很靈驗,只要真心實意,沒有不成的。慶都照女巫說的,在元宵節的晚飯后,去廟里擺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頭,雙手合十,祈求神靈賜子。.......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電閃雷鳴,后又艷陽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勛,就是后來的堯王。后世編一段: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 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

  ●傳說二

  傳說龍抬頭節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伏羲氏。到周武王時期,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據說,這便是龍抬頭節的由來。

  ●傳說三

  在中國北方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二月二吃什么】相關文章:

山東人二月二吃什么02-21

二月二習俗02-21

家鄉的風俗二月二作文12-26

二月的風作文09-24

二月的天空作文07-20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2-20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02-21

關于二月二的作文(精選63篇)09-10

二月二龍抬頭寄語11-05

二月里的經典搞笑寄語02-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AV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站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