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指導小學生的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教學時必須耐心指導,要求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先確定中心,再圍繞中心把圖畫的內容詳細地記述下來。我們指導學生寫這一類型的作文時,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開展:
一、指導看圖,把握中心
看圖作文,圖畫就是作文材料,看圖就成了作文的基礎。所以,首先讓學生看圖畫,使之掌握這幅圖的主要內容,把文章中心確定下來,然后再作文。怎樣指導學生看圖呢?首先從整體入手,弄清畫面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畫了些什么,誰在做些什么等,大體了解圖意,掌握基本內容;其次,有順序地對圖的每個局部進行觀察和分析,明顯確人物之間與各部位之間的關系,抓住圖畫的主要內容;再次,抓住重點和細節,深入觀察和想象。
二、有層次地觀察
看圖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層次地觀察畫面。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從上到下或是從下到上,是從左到右或是從可到左,是從整體到局部或者從局部到整體等。因為只有觀察得有層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順序。
三、緊扣畫面,合理聯想
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畫上的內容,把自已所經歷、所了解的生活中有關的人或事,補充到畫面中去,填補畫面中因時間和空間局限而未表現出來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緊扣畫面分析來的。所以,進行聯想的依據就是畫面本身。
四、要抓住重點,恰當地描述
只有把重點內容寫得具體,寫得形象,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現得突出,才能生動感人。怎樣描述呢?首先,要抓住重點。像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看圖作文《歡樂的節日》,就是抓住一位母親在節日的早晨為子女試穿新衣的情景這一重點,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節日里的喜悅心情。其次,要對人物的衣著、體態、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做恰當的描述。
看圖作文的教學,一定要在啟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這一關鍵問題上下足工夫。通過看圖作文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這才是我們的教學之根本。
教你三招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看圖作文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初入學兒童向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一個橋梁和憑借,是培養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面對單幅圖或多幅圖,能寫上幾句話或寫一段話,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發源于這涓涓的細流,這可以說是作文當中的一項基本功。就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也應該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那如何寫好看圖作文呢?賈老師學校認為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四看”、“一想”、“理思路”:
第一招:“四看”訓練觀察能力
“ 四看”即“看標題、看時間、看地點、看人物”。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首先要弄清圖意。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學生對觀察目的越是明確,感知就越清晰。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東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點。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我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時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
即這幅圖的內容是什么,或誰在干什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智慧,從觀察天上和地下的實在東西而來。同時,觀察越多,得的知識越牢固。”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指導學生觀察,應指導學生有序觀察。按一定順序觀察,可以更好地認識事物。觀察順序就是指具體的觀察線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觀察的一般順序是整體—部分—整體。即最初要看出圖的大概意思。
比如,我們觀察由幾幅圖組成的一組圖畫,先要粗略地把這幾幅圖都看一遍,初步了解這幾幅圖表達什么意思。然后,要搞清楚畫面各部分內容,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近到遠,從左到右,從人物到環境等順序仔細觀察,這樣畫面的人物、事物、環境、時間、地點等,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能準確把握。最后,再回到整體上進行重點觀察,領會畫面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中心思想。按一定順序觀察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能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部分或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應作為重點進行仔細觀察。
2.看圖想題,抓住重點
題目往往是一幅圖的內容的概括,而我們低年級同學看圖說話或寫話,卻常把題目扔到一邊,只注意圖,什么都看,什么都寫,平均使用力量,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使人讀了像流水帳似的,沒有味道。如果按一明、二定、三突出的步驟來進行看圖就能克服這個毛病。
明確中心要邊看圖邊想題目,反復思考:作者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畫這幅圖,想說明什么問題,對我們有什么教育和幫助,這樣就能明確中心。
確定重點一幅圖和一篇文章一樣,作者是不會平均使用力量的。為了達到自己的作圖目的,畫面內容必然有輕重之分,所以我們必須根據題目和中心,弄清畫面中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從中確定重點。
突出重點對于確定的重點內容,再按先整體后部分,由人到物或由物到人的順序把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觀察,觀察要仔細,任何細小的東西都不可放過,因為它往往對反映整個圖意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所觀察的重點內容進行詳細描寫,對其它次要內容簡略寫,或者不寫,這樣,文章就會有中心,有重點,有條理,使人越讀越愛讀。
第二招:“一想”,培養想象能力
看圖作文所展示的往往是事件的某一部分,“一瞬間”的情景。作文時要引導學生依據畫面的意思,展開合理的想象。單副圖比多副圖更具有寬闊的想象空間,但指導起來單副圖作文比多副圖作文難的多。指導時要抓住畫面所展示的內容,從“瞬間”的情景,引導學生們前想事情的原因,后想事情的結果。讓學生跳出畫面的小圈子,有畫面內向畫面外延伸,拓寬想象的空間,把畫面外必要的內容補充進來,由表及里地把單副圖想象成多副圖,勾勒出事件的基本情節,為完整表達畫面意思,塑造鮮明的形象創造條件。因此,我們在看圖時,就要根據畫面上的內容想象出畫面以外的與畫面有密切關系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圖意,才能把圖意寫得更加完整、具體,這就要做到如下兩點:
1.分清主次,看主體、看陪襯按照看圖的步驟仔細看圖,分清畫面上的主體內容和陪襯內容,弄清圖意,人物圖的主體內容是人物,主要看人物的神情、動作和服裝,陪襯內容是景物或遠處的人物,要注意景物的形態、特點和人物的動作。必須抓住圖的主要畫面,對畫面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及環境等作認真具體的分析。
2.合理想象,想過程、想情節就是邊看邊分析,根據畫面上的內容,圍繞“作者為什么要畫這幅圖”來想象畫面以外的情節。根據人物的表情、動作想:人物為什么會這樣?可能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根據人物的外貌、服裝想:是怎樣的一個人。根據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想:作者這樣安排畫面是什么意思?根據景物或其它陪襯的內容,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和一些情節。
讓畫面上的人變成有外貌、有神態、有語言動作、有心理活動的活生生的人,讓畫面上的靜止的景和物,變得富有生氣。當然,想象時,要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想象,要合乎情理,不能憑空胡想,要在能表現畫面中心的方面多進行想象,要有主次。要注意選擇那些合乎情理、突出中心、與眾不同的想象,要善于從不同角度展開想象。
第三招:“理思路”說說,培養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好提問題,喜愛表達,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后語或重復羅唆,有時帶有語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要求說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
2.要有基本內容,不要丟掉重點。
3.鼓勵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外的學生,表揚他們說得細,說得好。
在說寫訓練中,要求學生準確、有中心、有合理的看圖,啟發學生大膽思維、想象、發言(表達),還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每次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時,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興趣盎然,勁頭越來越高。在說話課上需要經常鼓勵同學說話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說話的順序,他們就會積極地表達,久而不厭,心情愉快。有時看單幅畫面說話,學生可以說出十多個不相同的開頭,有的學生還有自己的創見,在說的基礎上再指導寫,就容易多了。
低年級同學主要是形象思維,而且跳躍性很大,因此,他們表達事物時常常雜亂無章,所以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時,要教會他們按順序的分層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們看“細”,看“全”,看“深”。在觀察中除訓練他們有序地看,還要訓練他們有根據地想,有條理地說。
總之,說話訓練要有層次地進行,要大面積練習,圖意清楚的讓班里語文成績,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說,隨后大面積展開。這時,還要重點指導和幫助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最后安排同桌對說,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寫出好語句來表達圖意。
低年級寫話是為高年級寫作打基礎的。因此,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就要教學生把握住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話寫完整。
事實證明,采用“四看”“一想”“理思路”進行看圖寫話訓練,能夠降低訓練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觀察細致,想象合理豐富,富有創新精神,就一定能寫出條理清晰,內容具體,完整感人的文章。
如何指導小學生看圖作文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在于培養學生的考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的時候,要有耐心,要有方向。要求學生在檢查完圖片后先肯定中心,然后圍繞中心詳細描述圖片內容。當我們指導學生寫這種類型的作文時,重要的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首先,指向圖片,抓住中心。
看圖,圖是構圖的素材,看圖成為構圖的基礎。所以,首先讓學生看圖,讓它控制圖片的重要內容,確認文章的中心,然后寫。如何指導學生看圖?首先,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搞清楚這幅畫是在何時何地畫的,畫過什么,誰在做什么等等。,并大致理解畫面意思,掌握基本內容;其次,有條不紊地考察分析畫面的各個部分,明確確認人物與各個部分的關系,把握畫面的重要內容;再次,抓住重點和細節,深度考察和想象。
第二,檢查是有層次的
讀作文,首先要分層次地考察畫面。比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從左到右還是從左,從整體到部分還是從部分到整體等等。只有考察有了水平,才容易理清作文的順序。
第三,貼圖,合理聯想。
教學時,引誘學生根據畫面中的內容,把自己經歷過的、知道自己職業的人或事,補上畫面中因時間和空的限制而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基于空,而是通過圖片緊密分析。所以聯想的基礎是圖片本身。
第四,要抓住重點,描寫得當。
只有把重點內容寫得具體生動,才能使中心思想突出,才能生動感人。怎么形容呢?首先要抓住重點。像小學語文課本第10冊第1單元的圖片作文《歡樂的節日》,是抓住節日凌晨一位母親給孩子試穿新衣的場景的重點,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節日里的歡樂心情。其次,要恰如其分地描寫人物的衣著、體態、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
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努力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檢查能力和想象力。通過畫面構成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靈敏的審視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這是我們教學的基礎。
【如何指導小學生的看圖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看圖作文指導01-28
怎么指導小學生的看圖作文06-11
看圖作文指導10-19
小學生看圖作文寫作指導「最新」02-03
小學生看圖作文寫作指導【最新】12-19
英語看圖作文的寫作指導02-01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人的作文08-11
初中看圖作文指導訓練06-11
小學生寫作指導:作文如何找素材08-07